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公元849年振武、天德地震史料进行了考证,认为:①地名“河西”是指唐代河西县,在今陕西合阳县黄河沿岸地区。②“云迦”是指唐代“云迦关”,可能在今包头西北石门附近。③这次地震“压死者数千人”。利用考证后的史料,对这次地震基本参数进行了再校订,确定这次地震为公元849年10月24日包头东河(40.6°N,110.1°E)7?级地震。   相似文献   

2.
前言 1986年8月7日凌晨,在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境的日乃附近,发生了5.6级地震。这次地震是继1968年3月3日理塘5.7级地震后发生的又一次中强震。根据对这几年所取得资料的分析,1985年9月在全省地震趋势会商会上曾指出:1985年沿青藏高原第二弧形构造带M_S≥5级地震发生较频繁,在四川周围有9次;1982年7月以来,四川缺5级以上地震已近4年,严重缺震的现象表明,四川西部有发生强震的危险;据马氏链统计转移及综合概率法计算亦认为1986年四川有6级或6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可能。这次理塘5.6级地震,正是发生在我省中期预报所  相似文献   

3.
唐贞观晋州地震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唐朝3次灾害最严重的地震作了研究,认为949年晋州(今山西临汾)地震死亡人数应为5000余人。从震亡人数、余震序列,对比734年天水、749年河套地震,认为这次地震烈度可达9度,震级可达7级。  相似文献   

4.
1977年在调查湖南涟源县境内最近几年发生的诱发性地震的同时,对1936年原湘乡(今涟源)县大田乡犁头咀地震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与《中国地震目录》中所载湖南湘乡大田地震(5级六度)的资料不符。最近我们从历史文献(湘乡县志和省报)中搜集到与这次地震有关的资料,根据现有资料通过考证和反复调查核实,1936年原湘乡大田犁头咀地震不是地震,而且属于滑坡现象。  相似文献   

5.
公元462年8月17日“兖州地震”震中的校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公元462年8月17日(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六年七月甲申)兖州地震"地裂泉涌"等史料的可靠性进行分析,重点考证这次地震时"兖州"、"鲁郡"的治所,认为:(1)当时兖州的州治在湖陆,即今山东微山县昭阳湖内,不是以前认为的瑕丘(今兖州东北)或鄄城(今鄄城东);(2)鲁郡的郡治在驺县(今邹城峄山南故邾城),不是以前认为的鲁县(今曲阜)。在此基础上,利用确定历史地震基本参数的方法,结合地震破坏情况和余震活动等,校订了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35.0°N、117.0°E,参考地名为山东省微山滕州交界一带,定位精度为3类)。  相似文献   

6.
1854年12月24日(清咸丰四年十一月五日)在南川县陈家场(今南坪镇)发生了一次破坏性地震。1971年《中国地震目录》和1975年《四川地震目录》根据有关资料,对这次地震的震中烈度定为七度,震级5 1/2级。重庆市博物馆胡人朝同志在1980年第4期《考古与文物》上撰文,提出“1854年陈家场地震的震中烈度应低于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对公元512年5月12日山西北部的一次7(1/2)级强震的有感区、破坏区、极震区、佘震分布区以及震前山西北部的地震活动形势作了分析研究,提出这次强震的震中位置大体是北纬38°50′,东经112°50′,在今代县境内,取名代县地震。发震构造为北北东向。  相似文献   

8.
试论1303年山西8级大震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03年山西汾河中游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是我国根据现有历史资料所能确定的第一个8级地震。本文根据历史文献和地震考古资料,主要讨论本次大震的历史依据;大震前后山西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大震的震害及其评价;宏观震中的可能位置及其命名等问题。经过分析,本次大震宏观震中的可能位置当在霍州城(今霍县城)附近;鉴于目前的认识尚不统一,可将本次大震称之为1303年山西汾河8级地震。同时指出地震史料和地震考古在历史地震研究中具有的重要作用;深入研究这次8级强震取得新的突破,所急待解决的几个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球科学司司长富尼埃·达尔贝博士于1978年10月应邀来华访问,曾在我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作了题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1961~1978年地震计划要点》的学术报告,同时并赠送了一些有关资料。现根据这次报告的打字手稿,以及1976年政府间地震危险评定和减缓会议的《正式报告》等资料,综合汇编如下:  相似文献   

10.
西汉元帝初元二年二月戊午,即公元前47年4月17日,在陇西郡所属的豲道县附近发生了1次强烈地震,造成"坏败豲道县城郭、官寺及民室屋,压杀人众。山崩地裂,水泉涌出"等严重震害。根据历史资料考证和野外实地调查,确认豲道县城在今甘肃省陇西县文峰镇东南的三台王家新庄附近。豲道城是这次地震史料记载中破坏最严重的地方,理应位于极震区内,其烈度达Ⅸ—Ⅹ度,估算其震级达7级左右。结合其他破坏点烈度的综合评定结果,绘制了这次地震的等震线图,其长轴方向为NWW向。这次地震极震区位置和等震线长轴方向与该区的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甘谷—武山断裂段西段相吻合。该段断裂全新世晚期新活动的地质地貌和地质剖面证据明确,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向N倾的正断特性,断错了冲沟T_1—T_2级冲洪积阶地,沿断裂至今仍保留有部分深切的地震断层沟槽、黄土中密集发育的张性构造裂缝、滑坡体和串珠状落水洞等地表形变现象遗迹。结合该区现代小震活动精定位结果的综合分析,认为公元前47年陇西地震应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甘谷—武山断裂段西段新活动的结果。该断裂具备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多地震国家,每个省区都曾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历史上有记载的等于或大于8级的大地震多达23次,其中1900年以来发生的就有9次。 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给我国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其惨痛的情景至今人们记忆犹新。这次地震破坏特别严重的原因何在呢?一方面由于唐山地震是发生在城市区;另一方面还由于唐山市位于平原  相似文献   

12.
根据历史资料对公元138年陇西郡地震进行了考证,认为该次地震的震中应在青海省民和县与甘肃省临洮县之间,震中位置为北纬35.9°,东经103.3°.震中烈度为Ⅸ,震级为634.对该次地震的区域构造背景也进行了讨论.据史料记载,张衡地动仪曾记录到了这次地震.  相似文献   

13.
1982年12月发生在阿拉伯也门共和国的地震,是出乎学者们意料的。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资料,这个国家遭到重大损失。地震毁坏了200个居民点,2,500人死亡,11,000人重伤,约50万人无家可归。萨那以南100公里的扎马尔省以及萨那东北方的马里卜损失最为严重。这次地震的强度,相对来说并不大,只为里氏5.6级,然而地震所造成的破坏却相当严重,其原因是震源不深,引起了地表层的强烈震动。  相似文献   

14.
前言1290年9月27日(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八月癸巳)夜,在今内蒙古宁城县大明乡附近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这就是当时引起“人民震惊”的武平路地震。根据史料记载,1971年出版的《中国地震目录》将这次地震定为6(3/4)级,震中烈度九度。武平路地震是元代三大地震中为首的一个,是华北地震平静期进入第二个活跃期的转折点。这次地震所处的宁城一义县地震带1)的中强地震活动,在历史上与山西地震带的中强地震活动,有较密切的呼应关系。因此,有必要对这次地震进一步做些探讨。本文根据最近对武平路地震极震区大明塔震害调查考证2)及对某些史料的重新评定,对武平路地震的震级  相似文献   

15.
一、历史地震现场调查概况四川省会东县地处川滇交界附近的偏僻山区,1947年曾发生中强地震。1988年4月15日会东县鹿鹤乡发生5.2级地震,笔者随四川地震系统宏观考察组奔赴震区,除考察本次地震外,同时也注意搜集历史地震震害资料。由于历史地震发生的时间不太久远,当时的震害目击者多健在,许多震害情况为不同地点的群众所共同言及,增强了资料的可信度。为评定历史地震灾害程度,注意将同一地点的历史震害与本次地震震害进行对比,取得佐证。这次考察,对1947年6月7日会东地震及1893年禄劝地震增补了宏观震害资料,提出了校核会东地震震级参数  相似文献   

16.
江西寻乌震区地震地质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何昭星 《华南地震》1989,9(2):14-21
江西省寻乌地区是一个中强地震的多发区,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次5—6级中强地震,1987年8月在寻乌县域附近又发生了一次Ms5.5级中强地震群.本文概述了震区的区域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并根据现场宏观考察资料对1987年8月中强地震群的发震构造部位、震源构造力学模型等问题作了初步论讨。初步结论是:这次中强地震群的发生是在区域NW290°—SE110°主压构造应力场作用下,震区新华夏断裂系统再度位错变形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运用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方法,在2009年9月29日萨摩亚群岛地区地震发生后,采用全球地震台网(GSN)的宽频带地震资料,快速反演了这次地震的破裂过程,并于震后3.5小时内得出了这次地震破裂过程的反演结果.结果表明,这次萨摩亚群岛地区地震的破裂过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矩震级约为MW8.0;②地震主要破裂持续时间约为138s;③滑动量在断层面上的分布比较复杂,整个地震破裂包含至少2个滑动量较大的区域;④这次地震基本上是一次单侧破裂事件,破裂主要朝向西北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78年10月7日在朝鲜南部忠清南道的洪城郡一带发生了一次中等强度地震,极震区烈度达七度表的4—5度(据我国部分台站资料,震级约为 Ms 4.2)。由于较长时期以来,朝鲜半岛处于一个地震的平静时期,发生地震较少,其中破坏性地震更少,因此,这次地震引起多方面重视。南朝鲜报纸曾于1978年10月9日就洪城地震作了较长篇幅的报道,涉及此次地震的灾情、成因和对朝鲜半岛地震发展趋势的估计等方面。现摘要编译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勇  许力生  陈运泰 《地震学报》2009,31(6):702-704
运用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方法,在2009年8月10日安达曼地震发生后,采用全球地震台网(GSN)的宽频带地震资料,快速反演了这次地震的破裂过程,在地震发生约4小时后得出了这次地震的破裂过程反演结果.结果表明,这次安达曼地震的破裂过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 矩震级约为MW7.6;② 地震主要破裂持续时间约为65s;③ 滑动量在断层面上的分布比较简单,整个地震破裂主要包含一个滑动量较大的区域;④ 这次地震基本上是一次双侧破裂事件,同时破裂有明显地向地面扩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塌陷地震在我国震例不多见,1987年1月和4月发生在广西阳朔县的地震从宏观资料和地震图上看,都是比较典型的塌陷地震。本文将这次地震与构造地震作了对比,进一步证实了塌陷地震这一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