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巢肥运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江淮间的水路通道有两条:一条是邗沟运河,另一条是巢肥运河。关于邗沟清运河,我们是耳熟能详的。这条运河,开辟于公元前五世纪,左傅哀公九年(前486年),“吴城邗,沟清通江淮。”之后,代有改修,称名屡易.它单独的存在着,或为各时代大运河的一段,直到现在,还有舟楫之利。至於巢肥运河,我们对它便比较生疏,乃至完全不知道了。实际上,在某一历史时期,巢肥运河的重要性会远过于邗沟。本文的旨趣,是想把巢肥运河的流贯通塞及盛衰情况作一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据悉:现在,全世界正兴起中国大运河热,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们闻风而来。面对此况,笔者曾自问,作为家居运河之滨的运河人,对京杭大运河知多少?很惭愧,知之很少。虽然,在位时共同写过一篇大运河的文章,也是非常肤浅的。夫妻俩退休后,在运河热的启迪下,近年来对京杭大运河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调查研究,扩大了视野,增加了知识。现将学习的收获,编写成世界名河“京杭大运河”见闻系列拙文,借《中国地名》“名山名水”专栏,与读者们交流,让我们共识母亲河──京杭大运河过去与现在的境况,共赏大运河壮丽画…  相似文献   

3.
王心源 《地理研究》2012,31(2):388-388
运河,顾名思义,就是人工开凿用以运输的河流。由于我国地形西高东低,使得主要河流大多是由西向东流向。为沟通这些水系,形成一个水路交通网,就必须开凿运河,以弥补东西向河流的不足。中国运河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时的地方性运河的开凿,到秦、汉时期全国规模水运交通网的初步形成,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江、淮、河、海之间的运河网的形成,及至隋、唐、宋时期以洛阳、开封为中心的南北大运河,最后到元、明、清时期开凿的京杭大运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卓越精神。历史的积淀,于是乎形成了运河的文化———一种别样的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古代伟大工程,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全长2700公里,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后经元朝取直疏浚,全长1794公里,成为现今的京杭大运河。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建成区规模、空间扩张模式以及空间分布特征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虽然当前不缺乏大运河重要河段以及沿线典型城市的研究,但对于大运河沿线城市整体扩张的研究较为少见。论文结合统计数据与遥感数据分析了1984—2016年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建成区扩张速度特征、空间特征以及区域差异。结果显示:① 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建成区扩张速度特征可被归纳为4类,不同类别之间差异显著;② 基于遥感影像提取的运河沿线城市建成区面积通常为相同城市对应年份的统计年鉴中建成区面积的1~2倍;③ 运河沿线城市建成区空间分布整体趋于离散、破碎,江浙地区运河沿线城市的建成区空间分布最离散、破碎,且离散度增长最剧烈。  相似文献   

6.
刘璐 《中国地名》2012,(9):57-58
京杭大运河,又称京杭运河,简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  相似文献   

7.
邹统钎  韩全  秦静 《地理研究》2022,41(3):713-730
“千年运河”品牌基因是“千年运河”国家文化旅游品牌塑造和发展的灵魂。本文以中国大运河沿线3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共词分析法,从与大运河相关的网络游记中识别和提取“千年运河”品牌基因谱系。并运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地理分区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千年运河”品牌基因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 ① 构建了由2个基因类别、4个基因维度和14个基因子维度组成的“千年运河”品牌基因识别框架。② 运河核心基因和运河衍生基因主要分布在京杭大运河沿线,隋唐大运河尤其是卫河河段沿线城市的边缘关联基因分布较多。③ 根据“千年运河”品牌基因的分布特征,可将运河沿线城市划分为6类地理区域,每类地理分区中的主导基因、功能定位不同。研究结果为“千年运河”国家文旅品牌塑造与发展提供参考,也为大运河文化遗产完整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对运河遗产进行判别与登录,是大运河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对运河遗产基本特征与演变规律的揭示,则是深入认识运河遗产的根本要求。历史舆图直观地反映了古代运河及其沿河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对研究各历史时期的运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由于历史时代的限制,历史舆图在表达位置、距离、形状等地理空间要素时准确性较差,给大运河遗产的判别工作带来了困难。历史舆图与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结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舆图新绘"的方式对区域时空演变过程进行复原,从而直观地揭示出运河遗产的本质特征与演变规律,为运河遗产判别提供依据。并且,同步集成的历史地理信息与现状遗存信息数据库也为运河遗产的评估、保护与管理等后续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工作平台与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
发生学视角下的大运河遗产廊道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产廊道是针对大尺度文化景观保护的一种区域化的遗产保护途径.遗产廊道构成的确定是中国大运河遗产廊道保护与管理的首要任务.本文基于发生学方法,通过历史模型的建构阐释了运河在各历史时期演变进程中构成要素的功能与相互关系,明确了大运河遗产廊道的构成及特征.大运河遗产廊道由自然系统、遗产系统与支持系统3大部分构成.作为大运河发生背景,与大运河生态功能维护相关的湿地、林地、农田等区域环境要素构成廊道的自然系统;与大运河漕运功能相关的水利工程遗产,与大运河发生发展历史相关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大运河无发生学关联,仅空间距离相关的其他非运河类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廊道的遗产系统:游憩道、解说系统、公共服务设施构成廊道的支持系统.三者为沿运地区可持续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自然资产、文化资产和社会资产.整合构成集生态与遗产保护、休闲游憩、审美启智与教育为一体的大运河遗产廊道.  相似文献   

10.
正通州与大运河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其中所体现的历史文脉值得细致梳理。水系文化:运河风物传说的故事讲述通州多河富水,水资源颇为丰富。温榆河、潮白河、潞河、北运河、通惠河、凉水河、萧太后河等诸多河流汇集于此区域,形成水系河网,不同程度支持了通州运河漕运功能。通州口头传承的风物故事颇多,都是在讲述通州运河"水"的故事。通州区的大运河的传说,包含运河故事内容丰富,故事类型多样,颇为典型。与运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2006,(11):46-47
英国建筑师福斯特勋爵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开辟一条运河,穿越西奈沙漠引红海之水以救死海于危难,工程将耗资约30亿美元。这项名为“从红海到死海”的计划,目的就是扭转死海水位下降趋势。死海面积近50年来缩小了三分之一,正面临全部蒸发的困境。福斯特建议从红海亚喀巴湾引水,利用一系列运河和管道经干旱的阿拉伯干河谷地,将水输送到死海这个低于海平面415米的地球最低湖泊。  相似文献   

12.
京杭大运河的完全价值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理论和现实背景出发, 提出对京杭大运河价值的初步认识: 京杭大运河具有四大基本价值: (1) 作为文化 遗产的价值, 起到彰显民族身份和促进文化认同的作用; (2) 作为区域城乡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保障, 具有输水、航运 和灌溉等现实功能的价值; (3) 作为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价值, 是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关键性格局; (4) 运河还具有 作为潜在的休闲通道的价值, 是国民身心再生和教育的战略性资源。强调只有用完全的价值观充分认识运河廊道, 并处理好现实的功能需要与这些价值间的相互关系, 才能保护和利用好运河遗产及其相关资源, 使之在当代发挥 应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建设遗产廊道的方式、结合南水北调和东部生态安全格局及中国南北生态休闲廊 道的建设, 将保护与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国家战略。当务之急是: (1) 应用“反规划”理念进行运河的整体保护规划; (2) 展开资源摸底, 全面掌握大运河遗产廊道资源情况; (3) 制定整体性的管理和发展战略; (4) 以申报世界遗产南 水北调工程为契机, 建立大运河区域间协作机制。任何单一的价值观(如从单一的输水功能考虑) 和单一的工程措 施, 都将给中国大地上这一独特的文化景观和与之相联系的历史文化、生态及社会经济系统带来不可挽回的遗憾。  相似文献   

13.
大运河遗产河道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飞  杨林生  何勋  石勇 《地理科学》2020,40(7):1114-1123
在充分考虑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新要求的前提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包含4个准则层、10个因子层、22个指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大运河27段遗产河道的游憩利用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显示:① 从评价结果来看:大运河27段运河遗产河道的游憩利用适宜性排名情况比较客观,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于评价大运河遗产河道的游憩利用适宜性较为可信,对于评价大型线性文化遗产的游憩利用适宜性同样具有借鉴意义。② 从游憩利用适宜度来看:11段游憩利用适宜度较高的遗产河道全部位于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沿线的通水、通航河段。4段游憩利用适宜度低的河道均处于大运河已断流区域。浙江、江苏、天津、北京、河北等5省市境内的遗产河道游憩利用适宜性要优于安徽、河南、山东等3省境内的河道。③ 从影响游憩利用适宜性的各准则层来看:游憩利用适宜度高的遗产河道,其生态环境本底质量普遍较高。游憩利用适宜度低的遗产河道,其经济社会条件和旅游发展基础2个指标层的表现也普遍偏低。依托大型线性文化遗产建设国家文化公园,要在对其不同区段游憩利用适宜性开展评价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游憩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4.
张环宙  吴茂英  王龙杰  吴新芳 《地理研究》2022,41(12):3183-3198
遗产价值评判的立场与标准隐含了遗产话语权的角逐以及价值观传播的问题。目前,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评定受制于西方所谓的“普遍价值”;特别是在入境遗产旅游这一文化外交的前沿阵地,现行遗产实践按照西方标准来展示中国文化传统,有可能预设了国际游客的遗产价值评判立场与标准,反而丧失了中国文化外交的主场优势。“共同价值”为遗产价值评判提供了指引,如何借力入境遗产旅游的现实情境,证实并传播共同价值立场与标准,是遗产实践的重要议题。鉴于此,本文以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地为例,基于跨地方主体性的理论视角,解析国际游客与大运河遗产地的互动过程及其感知评判遗产价值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国际游客从微观与中观两个层面来与遗产地互动,并通过移情性理解与自反性建构两种具体路径,实现了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与协商;这一过程中,国际游客能动地感知评判着大运河遗产的价值,跨越了所谓“普遍价值”所预设的狭隘僵化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价值立场,达成了开放包容、交融互鉴的文明交往实践,成为共同价值立场与标准的国际群众基础。文章引入共同价值立场与标准来尝试破除西方普遍价值论背后的霸权主义行径,对争取世界遗产话语权、推进文明间平等交往、弘扬中华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绵延千里的京杭大运河,奔腾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运河人。山东省枣庄位于京杭大运河中部,境内运河总长68.5公里,上接京都,下连苏杭。枣庄在运河这条“黄金水道”上的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近年来,枣庄市凭借底蕴丰厚的“运河文化”,以“凝心、  相似文献   

16.
地名文化     
地名是一个地方在一定的社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反映,纵观今天济宁城区的许多地名,其由来、演变与大运河息息相关,林林总总的济宁地名,是大运河哺育繁荣济宁的风情画。以桥梁、涵闸、码头、河埠命名的地名济宁城临河滨湖,具有河港密布  相似文献   

17.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中国惟一南北走向的长河,它和长城一样是中国古代的两大工程奇迹。”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如是评价。单霁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鉴于大运河遗产的重要性和独特的文化价值,“中国将对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能性和工作方案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论证,并在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8.
环境的价值     
如果问一棵树值多少钱.你会毫不犹豫地根据它提供木材的多少来确定它的价值。要是问一条河、一座山值多少钱呢?你也许会觉得它们没有价值或无法计算,然而,随着我们对环境认识不断深化,科学家们说:环境有价,而且可以计算。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虽然教材中许多插图已经设计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与图、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局限于此,而应发动学生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市区道路建设越来越多,根据北京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今年广安大街工程又将动工,这条与平安大街平行贯穿南城的交通大动脉,无疑将为解决北京市区交通起到很大作用。广安大街工程东起广渠门西到广安门全长6900米,它分别由广安门内大街、珠市口大街、骡马市西大街。骡马市东大街、广渠门内大街五条路组成。广安大街是地名,确切地说广安大街是一个地名的统称。地名是人们赋给地理实体的称谓,它由通名和专名两部分组成。比如:新街口大街,新街口是专名,大街就是通名。按地名学的分类,广安大街又是路名,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