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白建学  翟志光 《地下水》1995,17(3):111-112
澄城县在机井的打配、输水等关键环节上,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了井灌事业的发展。五年来,通过研究、试验、推广塑料井壁管、暗管输水和地埋动力线等新技术,不仅提高了成井质量,大大降低了工程投资,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机井建设的发展,使机井数由1989年的345眼迅速增长到1994年的458眼,井灌面积由1989年的2万亩增加到1994年的6.5万亩。以下是我们的几点作法。  相似文献   

2.
认真贯彻调整时期的水利建设方针,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管理方面来,武威县从一九八○年以来,狠抓了井灌区的调整、改革和配套挖潜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它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调整机井布局扩大单井控制面积一九八○年,全县机井普查,发现以往机井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一)机井布局不够合理,密度过大,相互干扰,单井效率低。(二)井深不够,成井工艺差,半拉子井多,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1991,13(1):14-14,17
自1987年以来,河北省在抓好机井建设与管理的同时,还狠抓了打井队伍的整顿和推广机井折旧制度,从而提高了成井质量,促进了机井建设的良性循环。一、打井队伍的整顿考核工作自80年代以来,我省个体打井队发展较快。到1989年底,全省有各类打井队4813个。其中县级以上的163个,乡村集体井队1483个。个体打井队3167个,个体打井队打井39674眼。占全年打井总数的60%。全省从1989年初提出考核井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1991,13(1):18-18
近年来,河南省领导重视,采取以群众自筹为主,多渠道、多层次集资的办法筹集机井建设资金,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机井建设与挖潜改造中资金不足的困难,对恢复井灌面积,发挥机井效益,增强农业生产后劲起到积极作用。到1989年,全省井灌面积达到3100.72万亩,其中井渠复灌面积459.5万亩。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52.9%。他们的做法是:一、领导重视,为机井建设与管理创造条件为了加强机井建设和管理,省政府规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的水利形势自从1987年北方地区机井建设与管理工作座谈会以来,北方各省市的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向农业倾斜,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一系列决定,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大大促进了水利形势的好转,特别是在机井建设与管理方面,各地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初步扭转了井灌效益衰减的局面,井灌面积、机井数量都有所回升,到1989年底,配套  相似文献   

6.
许静  宫延宏  黄启海  许刚 《地下水》2003,25(2):124-124,128
针对目前冠县引黄井渠结合灌区机井建设发展中主要存在机井发展不平衡、机井退化、老化、成井质量差等问题,因地制宜,提出了今后灌区发展机井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1991,13(1):28-30
近几年来,江苏省在搞好井灌建设的同时,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重点做好机井的恢复配套、节水灌溉、管理使用和井队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主要做法是:一、抓机井的恢复配套提高井灌效益徐州地处淮北,地面水源严重不足,是我省发展井灌的重点地区,全省5.5万眼机井有4.3万眼分布在徐州市所属的六个县,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的抗旱,暴露出机井作用在下降,全市井灌面积由1982年的252万亩下降到1985年的  相似文献   

8.
朱洪忠  姚兴涛 《地下水》1991,13(1):34-36
我市机井建设发展很快,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机井达10万眼,施工队伍5000余人,各种钻井机械1000多台,但是由于机井施工队伍、施工技术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V卢使施工管理混乱,成井质量差,使不少机井出现今年打明年废的现象。为加强机井的施工管理,保证成井质量,针对机井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潍坊市政府于1987年后,相继发布了《潍坊市机井施工管理暂行办法》、《施工管理费收缴暂行规定》等一系列管理措施,使我市的机井施工管理逐步走上了依法治队、依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地表水不足,且在时空分布上也很不均衡,用地表水发展灌溉远远不够,只有大力开发地下水,到1988年底,河北省共配套机井63.4万眼,装机91万台,796.3万千kW,井灌面积达到4472.2万亩,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81.6%。。机井的迅速发展,对于抗御干旱,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1988年粮食总产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达到202.3亿kg。历史上缺粮的河北省,由于重视机井建设,粮食已自给有余,从  相似文献   

10.
阳谷县机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阳谷县机井建设的发展历程,针对机井工程现状进行分析,对目前存在的机井分布不均,密度小,管理组织不健全,机井标准低以及管理设施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管理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制订优惠政策,提高建井质量等一系列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自六十年代初开始群众性地机井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随着机井的增多和形势的发展,机井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近几年在井灌区出现的机井“多配套”型式就是突出的一  相似文献   

12.
赵成忠 《地下水》1990,12(2):113-114
寿光县位于渤海湾南岸,土地总面积2200km~2,为由南向北缓慢降低的平原区,地面高程(黄海零点)最高点49.5m,最低点1m,地质单一,均为第四系冲积层。全县耕地147.87万亩,其中宜井面积115万亩。自1956年开始打机井以来,到1989年底,机井到达23000眼,井灌面积到达105万亩,年提取地下水量2.3~2.5亿m~3,平均年亩毛灌水量219~238m~3,井灌对农业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全县粮食平均年亩产由1949年的67.5kg,总产1.1亿kg,提高到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1991,13(1):9-13
1987年12月北方地区机井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以来,我省各级水利部门深化改革,开拓进取,使全省机井建设与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一、初步扭转了井灌面积下降的局面70年代初,我省掀起了机井建设的高潮,每年新增井灌面积20~30万亩,最高达50万亩。井灌面积占全省水地面积的比例上升到49%。进入80年代初期,井灌面积经过短暂的徘徊后,开始逐年下降,到1987年,配套井下降到74880眼,井灌  相似文献   

14.
冠县水利局总结多年机井建设经验,研制出竹笼包棕滤水管机井。实践证明,这一新井型投资少、涌水量大、机井寿命长、施工方便,适应农民集资和个体户投资办水利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1991,13(1):24-27
从1980年以后,山东省机井工作的重点由建设转向管理。他们提出机井建设要以“管、挖、改、修、打”为序,突出强调管理工作,狠抓落实和完善机井管理责任制。目前,已有90%的配套机井落实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管理责任制,充分发挥了机井效益。回顾我省的机井建设,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加强管理,不断完善机井管理责任制随着农业体制的深入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生产和分配形式发生了变化,机井  相似文献   

16.
自1985年以来,在各级水利部门的努力下,以机井测改为突破口,在有效地解决了机井设备、设施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了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井管责任制,推广了“养井田”、“井旁小经济区”的经验和方法,使机井管理得到一定好转,机井在农业灌溉中发挥了明显的效益。但是,机井、工作中普遍存在以包代管,组织、制度、责任落不实,前面建设、后面损坏,测改成果得不  相似文献   

17.
八十高龄的前国家主席,现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同志,1989年4月6日在参加了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后第二天,便乘车来衡水市吴杜村视察。他走到十九年前曾看过的机井旁,向村干部询问出水量、能浇多少亩地、现在全村有几眼机井、亩产粮食多少斤,村干部一一回答。当他得知1970年该村有3眼机井,平均亩产粮食228斤,现在全村已经有13眼机井,粮食平均亩产达到694斤,单产提高了三倍多时,李主席连连点头说好!好!  相似文献   

18.
全面分析全市机井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和实效性地提出了保持机井建设良性健康发展的对策,旨在更好地的探寻机井建设科学发展之路,使井灌区得以永续健康发展,为农民群众丰产增收奔小康提供有力的水源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1985,(3)
一、丰县井灌发展概况:丰县打井是从一九五二年开始的。截至一九八四年底,全县农用机井已发展到一万七百七十四眼。配套潜水电泵六千二百一十四台,轴流泵一千二百零四台,提水能力已达到八十个流量。在连续干旱的八一、八二、八三年,每年开动机井七千余眼,开采地下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1991,13(1):32-33,36
甘肃省水地有效灌溉面积1346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机井有效灌溉面积159.5万亩,约占全省水地面积的12%。共有农田灌溉配套机井29203眼,井灌面积327.8万亩,其中纯井灌面积159.5万亩。机井建设对改变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条件,增强农业生产发展后劲发挥着显著作用。我们的几点做法是:一、作好机井建设前期规划工作明确机井建设的方向。我省地下水资源分属河东及河西两大部分,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45.9亿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