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宁波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宁波”为契机,围绕生态市建设目标,全面落实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截至2005年底,全市222家需治理废弃矿山,已有82家完成治理,13家正在治理,两合计占到了总数的43.79%。其中,宁海县需治理废弃矿山治理率已达到100%。同时,严格实施矿产资源规划,严把采矿权审批关,切实落实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全市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正朝着“新帐不欠,老帐逐步还清”的目标迈进。我们做法主要是:  相似文献   

2.
湖南郴州市矿业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的调查取证,将郴州市矿业活动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归纳为“地表环境破坏、大气环境破坏、水环境破坏、次生地质灾害”等4大类;提出了“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预防为主、在源头上保护矿山生态环境,改进工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查清现状、加大治理恢复力度”等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郸城县地处豫东平原,由于多年的历史原因,该县“空心村”、“村外村”现象普通存在。近几年,郸城县国土资源局结合当地实际和群众的呼声,把治理“空心村”工作列为重点工作来抓,纳入了各乡镇国土资源所责任目标,按照治理一个、成功一个、见效一个的原则,采取一村一策分类实施的办法,“空心村”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已治理“空心村”12个,旧村占地总面积1613.4亩,  相似文献   

4.
《浙江国土资源》2014,(2):25-25
日前从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获悉.2014年到2016年,该省将以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江河沿线及城市周边、省际周边、景区周边“三线三边”为突破口。全面改善矿区环境,构建“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长效机制。据该省国土资源厅介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实践的不断深入和规模的扩大,生态环境治理的制度安排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在众多的讨论中,关于“政府失灵”和强调环境治理走向市场化的观点颇受瞩目。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严峻现实,要求进行治理制度的创新,产权与市场机制就是其中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2003年,省委省政府根据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立足省情,把握规律,作出了打造“绿色浙江”,建设生态省的重要战略决策。《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要求:“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搞好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  相似文献   

7.
遥感技术为监测煤矿粗放式开发利用导致的资源环境破坏提供了便利,而绿色发展理念视角下对煤矿资源及周边生态环境的监测对遥感技术进一步提出了识别内部精细类型、开展长时序格局演变的新要求。为此,本研究基于高分六号(GF-6)影像、Landsat系列影像和谷歌地球历史高分影像,在内蒙古典型煤矿区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提取了2007—2019年包含露天采矿场、覆煤区、排土场和复垦区4种类型的煤矿区空间范围数据,从煤矿开采与治理趋势和煤矿开采与治理对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2个方面对该煤矿区的时空格局演变展开分析。结果显示煤矿区在2010年以前处于集中开采阶段,对周围土地利用侵占的主要用地类型为草地,在2010年后逐渐开始开展治理工作,且2015年后治理趋势超过开采趋势,实现了从“先开采后治理”到“边开采边治理”的转变。研究表明结合多源遥感影像可以实现绿色发展理念视角下煤矿区含内部精细类型的长时序动态监测,开采与治理相关结论可以为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评估和政策演进的优化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采矿.特别是露天煤矿开采所造成的以土地破坏为主的生态环境破坏最为严重,据调查.我国露天开采每万吨煤约破坏土地0.22公顷.其中挖掘破坏为0.12公顷、外排土场压占0.1公顷。从1991年到2000年,我国每年露采原煤1亿吨破坏土地约220公顷。露采破坏的土地还将以每年8%~9%的速度递增,对矿区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将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9.
博爱县从规划入手更新村民观念,创新管理机制,源头治理与建设同步进行,有效地遏制“空心村”现象的发生。截至目前,全县已治理“空心村”176个,拆除空闲老宅基地房屋2979座,收回村内闲置地13.9万平方米。通过整治安排700余户村民修建住房,填实“空心村”7.44万平方米,节约耕地1000余亩,从而保证全县农民建房30年不再外延。  相似文献   

10.
《山东国土资源》2006,22(12):51-52
济南11月28日,由山东省10余家媒体组成的齐鲁环保世纪行采访团第一站到达平阴县,就该县公路筘线损毁山体治理情况进行调查采访。目前,平阴县已开工治理破损山体9个,完成平面治理面积56.87万平方米,立面30.29万平方米。采访团此次行动重点对山东省公路沿线损毁山体治理情况进行调查,为此山东省委、省政府要求到2007年山东矿山生态治理率必须达到55%以上,城市周边和高速公路、铁路两侧可视范围内治理率必须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房屋成排有序,空地花木葱郁,村庄整洁靓丽.农民安居乐业——这不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而是通过“空心村”治理后的漯河市临颍县胡桥村新貌。近年来,漯河市国土资源系统紧紧围绕服务“三农”、新农村建设,搞好以“空心村”和砖瓦窑场为重点的“三项整治”,不仅改变了乡村面貌,为农民致富搭建了桥梁,而且赢得了民心,破解了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养殖海鲡肌肉的生化组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海鲡肌肉的营养成分含量及氨基酸、脂肪酸、无机质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鲡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21.5%和5.5%,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0.9%和37.8%,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65.2%,其中C20:5和C22:6的含量分别为4.5%和12.0%,3.4kg阶段的养殖海鲡肌肉的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的比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桃江县地处湘中偏北,资江中下游,总面积2062km^2,辖24个乡镇,773个行政村,总人口83万,享有“竹子之乡”、“锑品之乡”、“建材之乡”等美誉。全县共有耕地面积43544.15hm^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8501.5hm^2,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8.42%。2003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26.34亿元,比上年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2520元,比上年增长7.3%;固定资产投资7.5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  相似文献   

14.
近日,记者从辽宁省国土资源厅获悉,截至目前,全省已超额完成2014年度“青山工程”生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计划,治理生产矿山283个,治理面积1.48万亩,企业投资2.76亿元,治理矿山数量和治理面积分别超额完成2%和11%.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今年预计产量将突破17亿吨。由此带来的是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统计表明,我国每采1万吨煤,平均造成的土地塌陷为0.2公顷。目前全国因采煤造成的塌陷就述40万公顷,并且还在以每年2.7万公顷的速度增加。自1993年起,河南神火集团开展了采煤塌陷地治理复垦工作。十多年来这个公司不断探索,创造出了原地复垦法、废弃物充填法、超前复垦和二次复垦法等一整套先进的塌陷地治理技术,并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目前,该公司已累计复垦土地万余亩,塌陷地复垦率在90%以上,基本实现了塌陷面积与复垦面积平衡。通过塌陷地治理复垦,矿区环境美了,农民富了。当地群众说:“这是一项利民工程”。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四边三化”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现场会,主要任务是总结前阶段工作,研究部署下阶段任务。刚才,我们实地考察了慈溪市龙山镇雁门岭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听取了4个单位的经验介绍,观看了全省“四边三化”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视频,我觉得这些经验都很好、很实用,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近日,文登市被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授予2005年度“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称号.这是威海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2005年以来,文登市国土资源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严格资源保护和管理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土地市场和矿产资源开采秩序治理整顿,坚持“从严从紧”方针,不断加大执法监察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8.
当宛若片片“水泥森林”的幢幢高矮不一的楼房,把都市天空“挤窄”之时,都市和城镇的人们愈来愈明显地感到.他们应该拥有的绿色愈来愈少了.头顶天空的绿色亦愈来愈小了。由于绿色的缺乏,维持都市中的碳和氧的平衡遭到了破坏,大气的净化、噪声的降低、城市气候的调节亦遭到了破坏,人们的忧虑和不稳定情绪增加了。为此,人们掀起气势浩大的“绿色运动”——  相似文献   

19.
博爱县以治理“空心村”的“农宅革命”为突破口,积极创建“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文明生态村。该县孝敬镇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为重点,建成了万亩观光生态农业园,基本完成了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治理工作,形成了“田成方,林成行,渠成网,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在大量社会资本逐年流入现代农业背景下,为在流转的土地上获取更多的收益,较多的土地承包经营者将收益较低的粮食作物改种为收益较高的景观苗木、挖塘养殖、草皮、果树、茶叶等“非粮化”作物。“非粮化”导致的耕地破坏问题也日益突出,并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视,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陆续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因此,制定“非粮化”破坏耕地认定标准,构建“非粮化”破坏耕地评价工作流程,逐步改变“非粮化”破坏耕地的利用方式,是深化“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政策,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措施。本文聚焦土壤质地、耕作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杂物侵入程度等核心指标,开展了县域“非粮化”对耕地破坏评价初步探索研究,并在浙江省义乌市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为耕地“非粮化”治理管控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