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笔者在西藏八宿地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时,于然乌乡恩昂立发现中侏罗世双壳类及菊石类等化石;又在壁弄尾部西坡发现晚三叠世双壳类化石,从而确定了区内上三叠统及中侏罗统的存在。现将地层剖面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凌联海  何伟相 《江西地质》1999,13(3):176-179
江西省峡江县仁和地区的煤系地层过去未获化石,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属上三叠统安源煤系,本文根据最近采获的菊石,腕足类及植物化石资料,论证该区煤系地层应属晚二叠世乐平煤系,同时在区内首次发现早三叠世地层。  相似文献   

3.
陈刘组为新建立的岩石地层单位,代表广西三叠世盆地滨岸相带沉积类型。层型剖面位于贵港市陈刘村附近。层型定义指位于龙潭组与板纳组之间的沉积序列,岩性为灰绿,紫红色泥同夺、粉砂细砂岩夹少量火山岩及碳酸盐岩,含菊石、双壳类、牙形石等化石,厚359m。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粤西北连州地区早三叠世的地层未能有统一确切的划分,为正确建立该地区地层格架,合理进行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本文通过多重地层划分对比,从岩石组合、古生物特征、年代地层、沉积环境等方面,对连州地区早三叠世地层进行重新清理厘定,明确该地区早三叠世只沉积保留了大冶组一个组级地层单位。早三叠世大冶组为一套浅海陆棚相的碳酸盐岩沉积,产出化石包含三个双壳类化石组合:Pseudoclaraiawangi组合、Claraiaaurita组合、Eumorphotismultiformis-E.inaequicostata组合和一个菊石带:Ophiceras带,沉积地质年代归属于印度期-早巢湖期,与广东东部和平-梅县地层分区的四望嶂组为同期异相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慧  童金南  任江波  张杰 《地球科学》2009,34(5):733-742
湖北兴山峡口剖面位于早三叠世中扬子碳酸盐缓坡较深水区域, 是我国海相二叠系-三叠系典型剖面之一.根据该剖面下三叠统大冶组地层中双壳类的垂直分布, 结合区域资料, 将该地区早三叠世早期双壳类划分为4个生物地层单位, 自下而上依次为: (1) Claraiastachei-C.griesbachi带; (2) Claraia concentrica-C.hubeiensis带; (3) Eumorphotis multiformis-E.in-aequicostata带; (4) Posidoniacircularis-P.cf.wengensis带.为了探讨生物群面貌与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 根据双壳类的产出特征及其赋存岩石的沉积特征, 建立了3个化石群落: (1) Claraiaconcentrica-C.aurita群落; (2) Eumorphotis inaequicostata-E.multiformis群落; (3) Posidonia circularis群落.早三叠世早期双壳类群落演替, 反映了该地区早三叠世早Dienerian期海水曾一度变浅, 之后随着海侵的扩大, 水体逐渐加深.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后海洋环境动荡, 可能是早三叠世海洋生态系复苏过程延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粤中地区晚三叠世-早株罗世岩石地层,自下而上为小坪组、金鸡组和桥源组,它们在区域上分布稳定,具有可填图性。小坪组的沉积演化序列与粤北的艮口群相似,其中含双壳类组合,介形虫组合和植物组合,地层时代属于晚三叠世卡尼期-诺得期,金鸡组中,凌云山段含介形虫组合,石塘段含菊石带、双壳类组合,地质时代属于早株罗世。凌云山段与下小伏小坪组马安段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三叠系与株罗系的分界宜划在凌云山段之底。  相似文献   

7.
祁民 《地质与勘探》2019,55(S1):365-371
湘西磨石锰矿勘查区位于湘黔桂三省交界处,属于扬子地台东南缘,区内赋矿地层南华系大塘坡组与黔东松桃特大型锰矿赋矿层位属同一地层。但本文区内沉积锰矿层具有总体连续,局部断续的特点,而且后期构造变形复杂,因此确定深部矿体走向具有很大难度。赋矿地层大塘坡组岩性为黑色含锰炭质板岩,下伏地层南华系富禄组为中细粒石英砂岩,上覆地层南华系洪江组为含砾砂质板岩,含矿地层与围岩电阻率物性差异显著。本文在磨石矿区开展音频大地地磁测深,大致查明了地层走向与构造特征,为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牟世勇  黄勇  岳龙 《贵州地质》2006,23(3):233-236
在青藏高原北缘1:25万区调工作中,于新疆且末县黄羊沟、西长沟一带原下石炭统地层中首次采获丰富的早三叠世孢粉化石,通过岩石组合、沉积特征、地质时代的研究,将含早三叠世化石的地层体从下石炭统地层中分离出来,厘定为下三叠统西长沟组,并探讨了该组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
满洲里地区为一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区。区域地层主要为中生代陆相火山—沉积建造。区内甲乌拉、查干布拉根和额仁陶勒盖3个大型银(铅锌)矿床均赋存在中生界的底部地层中。以往对其时代归属存有争议。笔者对区内3大银(铅锌)矿区和巴颜浩雷银多金属矿化区的赋矿地层及对本区地层划分起重要作用的坎子井实测剖面地层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区内银(铅锌)矿的赋矿地层在岩石组合和地层层序、地球化学等方面与上部晚侏罗—早白垩世地层有比较显著的差别。赋矿地层中发现的古生物化石与本区新的地质研究成果表明,区内银(铅锌)矿赋矿地层的时代应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10.
对藏北羌塘盆地南缘色哇地区的三叠纪与侏罗纪地层进行研究,在下侏罗统曲色组之下发现了一套以灰岩为主的地层,建立了索布查组,该组下部产晚三叠世腕足类、双壳类、六射珊瑚,上部产早侏罗世菊石,因此确定索布查组地质时代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应在索布查组之内,三叠系与侏罗系可能为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1.
罗亮  王冬兵  楚道亮 《地质通报》2023,(Z1):239-251
滇西云县—景洪一带广泛分布的火山-沉积地层不仅是南澜沧江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赋存着丰富的铜(银)矿,其划分对比一度存在争议,制约了对南澜沧江构造带演化和铜矿成矿地质背景的认识。在景谷县就康剖面下部晶屑凝灰岩中,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37.9±1.1 Ma,在剖面上部首次采获了大量晚三叠世双壳化石,包括7个属,16种,可以建立Cardium-Schafhaeutlia-Unionites?组合,时代为卡尼中期—瑞替期,可与黔西南、滇东南、桂北相应时期的双壳类序列进行对比。综合晶屑凝灰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和双壳化石生物地层学证据,将该套地层对比为芒汇河组,时代主体为晚三叠世,并非前人认为的早侏罗世。研究结果不仅对认识存在长期争议的南澜沧江带火山-地层时代、划分和区域对比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为探讨南澜沧江带构造演化与铜矿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12.
1998—2004年间在西藏聂拉木、林周、墨竹工卡和洛扎等地进行的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地层研究表明,西藏隆子县和洛扎县尚未发现具有连续菊石层序的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地层剖面。拉萨以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火山岩时代确定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这有助于解释晚三叠世末期生物绝灭与晚三叠世岩浆侵入和大规模的火山活动有关,但T/J界线尚待精确限定。聂拉木县格米格剖面是特提斯地区唯一未曾“压缩”的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地层剖面,具有瑞替阶MARSHI菊石带、赫塘阶Tibeticum、Callyphyllum和Pleuro-notum菊石带。格米格剖面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碳稳定同位素曲线记录了晚三叠世瑞替阶末期(Marshi菊石带)突然的负偏移,它很有可能和晚三叠世末期的由超级温室效应所产生的生物绝灭事件相对应。  相似文献   

13.
胡艳霞  徐东来  童金南 《地层学杂志》2006,30(2):T0001-T0002
贵州紫云四大寨剖面下三叠统发育较齐全,化石较丰富。在此剖面上发现了大量牙形石、双壳类、菊石等生物化石,其中牙形石在该剖面上为首次发现,并识别出了早三叠世Neospathodusdieneri带、Neospathoduscrista-galli带、Neospathoduswaageni带和Neospathodushomeri-Neospathodustriangularis带的重要牙形石分子或带化石,可与国际同期地层中相应的牙形石化石带进行较好的对比;同时还发现了Claraiagriesbachi-C.concentrica组合和Claraiastachei-Claraiaaurita组合带的双壳类代表性分子。通过对这些化石综合分析,大致拟定了本剖面下三叠统格里斯巴赫亚阶(Griesbachian)、亭纳尔亚阶(Dienerian)、斯密斯亚阶(Smithian)和斯派斯亚阶(Spathian)的年代地层单位界线。  相似文献   

14.
杨逢清  杨铸生 《地层学杂志》1999,23(1):57-63,T001
四川石棉矿区地层研究取得以下新进展:1)田湾矿区赋矿层时代原定为中泥盆世,该地层中发现晚震旦世疑源类化石,因而赋矿层时代为晚震旦世;2)矿区缺失早震旦世沉积,仅发育晚震旦世的观音崖组和灯影组;3)田湾方家山赋矿层原定为中晚泥盆世河心组,据发现的疑源类化石,应属晚震旦世灯影组;4)田湾杜河坝东侧原认为上三叠统河湖相的白果湾组,据有机质判定为海相沉积,时代暂属中元古代,称茨竹坪组。  相似文献   

15.
Ophiceras(蛇菊石)在滇东海陆交互相卡以头组下部(25层下部)的首次发现,是近期海陆交互相和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该化石的发现为滇东卡以头组地层时代的确定提供了更加确凿的依据。在煤山D剖面,29-37层为Ophiceras(蛇菊石)的顶峰带,因此,可将滇东密德B剖面的25层与煤山D剖面29层对比,那么滇东地区卡以头组主体(甚至全部)的时代可划归早三叠世。  相似文献   

16.
安徽巢湖地区下三叠统综合层序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印度阶一奥伦尼克阶界线的全球层型候选剖面之一位于安徽巢湖地区;巢湖地区的下三叠统也是国际上同期地层中生物地层序列最有代表性、多重地层学手段应用齐备、研究效果最好的地层序列之一。根据巢湖地区3条代表性下三叠统剖面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碳同位素地层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纳出本区早三叠世综合地层序列,作为区域地层对比研究的标准.巢湖的下三叠统明确包含8个牙形石带和6个菊石带。它们具有区域甚至全球对比意义;巢湖地区早三叠世碳同位素δ^13Ccarb的演变呈现2个显著的漂移周期,这种有特色的碳同位素漂移,不仅具有地层学价值,而且可能对于三叠纪初的生物复苏和生态系演变具有指导意义.在综合地层序列基础上,将3条剖面的古地磁学研究成果链接,形成了巢湖地区完整的早三叠世磁性地层序列,包括5个主要的正向极性带和5个反向极性带,这也是目前在本区乃至华南获得的最完整的早三叠世磁极性序列之一.这些为该区域乃至全球相关地层研究树立了一个基本格架。  相似文献   

17.
在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青海南部,青海省杂多县扎青乡地区的然者涌一带,发现以基性火山熔岩为主夹有中基性火山碎屑岩,具大陆板内裂谷拉斑玄武岩喷发特点的一套火山地层。该地层底部角度不整合接触覆盖在早中二叠世开心岭群诺日巴尕日保组、九十道班组之上,其上被晚三叠世结扎群甲丕拉组角度不整合覆盖。主要岩性为灰绿—灰紫色橄榄玄武岩、粗面玄武岩、玄武粗安岩及流纹岩、中基性火山角砾岩、角砾凝灰岩夹少量流纹岩和紫红色岩屑砂岩及细砾岩,其特征与峨眉山低钛玄武岩相似,具陆相喷发-沉积特征。区域对比在北羌塘地区具有独特地层特征,可与四川峨眉山玄武岩地层进行对比。而区域上该地区晚二叠世主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建造,未发现陆相火山岩出露,本文建立正式地层单位扎青组,以供参考,其时代暂归晚二叠—早三叠世。  相似文献   

18.
刘伯崇 《西北地质》2011,44(1):28-38
玉门—肃南地区为北祁连西段海相砂岩型铜矿成矿区。区域地层主要为早古生代海相火山-沉积建造。区内天鹿、干沟-老虎沟、牦牛沟、天桥湾、三把羊、红口子6个铜矿床(点)均赋存于下古生界上部地层中。以往对其时代归属存有争议。笔者对区内4个铜矿区的赋矿地层及代表性矿床——天鹿铜矿、鹿角沟及天涝池实测剖面地层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区内砂岩铜矿赋矿地层在岩石组合和地层层序、地球化学等方面与上部晚志留世地层有比较显著的差异。根据区域对比研究表明,区内砂岩铜矿赋矿地层应归属泉脑沟山组上段,时代应为中志留世。  相似文献   

19.
在广西右江盆地北部中—上三叠统黑苗湾组中首次采获了晚三叠世卡尼期双壳类化石Halobiacf.planicosta,Costatoriacf.nazeensis,Schafhaeutliacf.sphaerioides。它们可以划分为两个生物组合,并可与黔西南、滇东南相应时期的双壳类序列进行对比。这一发现对广西右江盆地晚三叠世的构造属性和印支运动的消亡时间,提供了较为确切的古生物地层及其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林 《世界地质》2011,30(2):186-191
从矿床产出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沉积环境与岩相、赋矿层位与含矿岩系及区域钒矿的对比等方面,对堰沟钒矿成矿地质背景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堰沟钒矿是赋存于早志留世大贵坪组黑色岩系中的沉积型钒矿,广泛分布于平利古陆北缘早志留世大贵坪组黑色岩系中,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