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义山锡矿床产于大义山复式花岗岩体及接触带,锡矿床类型以蚀变花岗岩体型、云英岩脉型、裂控型为主,前者具有矿体厚度大、品位中等、易选的特点.区域性构造、岩浆岩、围岩联合控制了锡矿的产出和规模,各类型锡矿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具有分带特征.根据锡矿床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认为该区及外围阳明山一带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
湖南大义山硼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大义山岩体为湘南地区重要的成矿岩体,不仅发现了一大批锡多金属矿床,也是湘南地区最重要的硼矿区。大义山硼矿床受地层岩性、岩浆岩、构造等控制。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为硼矿主要赋矿层位。富镁的碳酸盐岩是有利的成矿围岩,富含硼、氟的大义山花岗岩体是成矿母岩,广泛发育的节理裂隙是容矿构造。该矿床成因为典型的七里坪式矽卡岩型硼矿床。  相似文献   

3.
大义山矽卡岩硼矿床的形成,受地层、岩体、气液、构造4种因素的共同控制。C2+3壶天群碳酸盐岩为赋矿岩层;大义山复式花岗岩体不断演化、有用组分不断富集为成矿母岩;方解石岩是硼矿床的特征含矿岩石;封闭条件下的局部开放环境为成岩成矿作用提供了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大义山锡多金属矿田基本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的综合研究,查明锡多金属矿化主要产于大义山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中,阐述了矿体分布与定位规律,分析了赋锡多金属矿花岗岩特征、断裂构造、褶皱和岩体构造对矿体形成、演化与就位的制约关系.认为成矿作用主要与中侏罗世-晚侏罗世的花岗质岩浆活动相关,并探讨了大义山岩体和锡多金属矿成岩成矿机制及该锡多金属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
狮形岭锡矿赋存于大义山复式花岗岩体内,矿化类型以云英岩脉型为主。通过矿区地质特征的研究,在构造、岩浆岩、蚀变等方面分析矿脉控矿因素。郴州—邵阳NW向深断裂带及"大义山式断裂构造带"形成的次级断裂构成了深断裂控矿—区域性断裂导矿—次级断裂容矿的构造成矿配套体系;岩浆岩,特别是晚期介头单元为矿区成矿母岩,与锡矿形成密切相关,为矿体形成提供成矿物质及热源。  相似文献   

6.
湖南大义山地区锡多金属矿成矿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义山地区处于华南褶皱带南岭成矿构造带中段北缘.郴州-邵阳NW向隐伏基底断裂带与阳明山-大义山.上堡EW向基底断隆带在此区域交汇.区内锡矿主要受岩浆岩、构造、地层等因素联合控制.矿化以大义山岩体为中心分为内、外两个矿化带:内带主要为云英岩脉型、蚀变花岗岩体型锡矿;外带主要为矽卡岩型锡铜多金属矿、裂隙充填交代型、石英脉型...  相似文献   

7.
半边街硼矿床赋存于大义山北体接触带盐湖向斜西翼,自下而上发育10个矿体,矿体形态、规模、矿石矿物组分和化学组分、B2O3品位呈规律性的变化。通过对矿床特征的研究,认为矿床受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等控制。中石炭统大浦组富含MgO、CaO,为区内主要赋矿层位,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硼沉淀剂。大义山花岗岩北体富含B2O3、Fe2O3以及稀有元素Mn、Ti、W、Sn、Mo、Cu、Pb、Zn等,为成矿的主要物源和热源。构造控制了矿体的产状、形态,为成矿提供了定位空间。  相似文献   

8.
赣南牛岭矿床是一个花岗岩外带型铀矿床,矿化产于马岭岩体南西外接触带上泥盆统三门滩组砂岩中,北东向再里断裂、野坑山断裂和岩体接触带构造共同构成矿区的构造格架,花岗岩体"超覆"于上泥盆统地层之上。野外调查表明,野坑山断裂走向为NNE-NE,倾角70°~87°,构造面平整,见水平擦痕,构造带由胶结松散的构造角砾岩组成,具有矿后新构造特征。根据牛岭矿床层控成矿特点和野坑山断裂左行平移性质,认为野坑山断裂东盘与西盘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剥蚀程度,是牛岭矿床深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石屏法乌铅锌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产出,矿体的近矿围岩均为峨山花岗岩体之二长花岗岩,成矿与花岗岩的侵入有着密切的联系。矿区KT5与KT9两个主矿体在成因上有明显不同,KT5矿体产于构造破碎带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约明显,为与花岗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铅锌矿床。KT9矿体产于花岗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受花岗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控制,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0.
张晓军  罗华  吴志华  范先旺  熊俊  杨杰  牟金燚 《地球科学》2014,39(10):1322-1332
大义山矿田处于华南褶皱带南岭成矿带中段北缘,位于阳明山-大义山-上堡东西向基底断裂、攸县-宁远北东向基底断裂和郴州-邵阳北西向隐伏深断裂带的交汇部位,主要受大义山岩体控制,其中云英岩脉型锡矿为该矿田典型的成矿类型之一.对该矿田白沙子岭锡矿床云英岩脉型锡矿脉中的石英进行了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测年及其地质意义的讨论.结果显示,矿脉中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60±1 Ma,属于南岭地区中生代160~150 Ma时段成矿高峰期产物;成矿与大义山岩体中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具有密切的时间、空间和成因联系,为该期岩浆晚期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06 79±0.003 66,预示其成矿流体有幔源物质的参与,具有地壳和地幔混合流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费利东 《地质与勘探》2012,48(1):110-118
[摘 要] 湖南省永兴县新生矿区锡铜多金属矿床是南岭地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之一,矿体在围 岩、矽卡岩和岩体中均有产出。矿区内地表无岩体出露,但其存在隐伏岩体,该隐伏岩体在深部可能与 大义山岩体相连。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区K/ Rb 值不到100,说明该区岩浆分异作用强烈,易于成 矿;而铝饱和指数和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图则说明矿区铝岩浆来源比较复杂,既有壳源 的,也有壳源混合源的。研究还表明,矿区及大义山岩体为A 型花岗岩,而非之前所认为的S 型花岗岩。 该矿床的形成除受构造特征的控制外,富含Cu、Sn 等成矿元素及F 等挥发组分的岩浆侵位是本区最主 要的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12.
粤桂边境庞西垌—金山银金矿床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西垌—金山银金矿床位于广东廉江县与广西博白县的交界,是一个以银为主,含有金、铅、锌等伴生有益组分的银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是中低温蚀变构造岩型银金矿床。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系—寒武系变质岩系,燕山期英桥花岗岩浆活动提供了热源,驱使以大气降水为主含有岩浆热液的混合水循环并对围岩进行淋滤,形成成矿溶液体系;成矿溶液沿多期次活动的庞西垌—金山断裂带运移,在运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蚀变作用,矿床最后定位,矿化与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西秦岭李坝金矿床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坝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中的礼-岷矿集区内,赋矿围岩为泥盆系浅变质细碎屑岩,矿床产于中川岩体的外侧热接触变质带内,矿体主要受断裂破碎带控制。本文在李坝金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赋矿围岩、花岗斑岩岩脉、矿石硫化物进行了LA-MC-ICPMS原位微区硫同位素测试及化学溶样法分析,对不同地质体的铅同位素进行了系统测定与示踪,测定了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并对与矿体相伴产出花岗斑岩脉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表明,李坝金矿床花岗斑岩脉中黄铁矿δ34S值范围为8.19‰~10.06‰,赋矿围岩中金属硫化物δ34S值范围为4.94‰~9.81‰,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范围为4.94‰~10.82‰,矿石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与矿区花岗斑岩及赋矿围岩的硫同位素组成相似,暗示成矿流体中的硫源主要来自受改造或变质的地层岩石与岩浆热液硫的混合。不同地质体的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小,在Zartman铅构造模式图解中,样品投影点均落于造山带与上地壳演化线附近,矿石铅投影点与赋矿围岩及矿区岩脉的投影点重合,表明矿石中的铅可能来源于赋矿围岩和岩浆作用的混合。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可能为变质流体、岩浆流体及地层建造水的混合热流体。矿区花岗斑岩脉与矿体相伴产出,花岗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3 Ma,与金矿化时间一致,暗示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同时发生。李坝金矿床与矿区岩浆岩同为造山作用的产物,并且其矿床地质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与造山型金矿床相似,为形成于秦岭造山带由碰撞向伸展转变环境下成矿物质来源复杂的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广西大厂矿田锡矿体主要赋存于上泥盆统,锌铜矿体主要赋存在锡矿体的下部,以中泥盆统为主。通过对拉么-羊角尖一带四个钻孔中不同深度、不同岩石类型样品成矿元素含量的系统分析,探讨了成矿元素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成矿元素在岩体中含量最低,向上至各个地层中呈锯齿状变化,而且多数成矿元素的高值点并没有在岩体的内部或边缘,而是远离一段距离,Zn、Cu集中在罗富组灰岩蚀变后的透辉石绿帘石化矽卡岩中。这种元素含量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成矿元素运移的方向是由下而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成矿元素的富集与岩石类型密切相关,说明矿床为岩浆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礼县李坝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印飞 《地质与资源》2005,14(4):265-267,271
李坝金矿床产于泥盆系浅变质细碎屑岩中,为一破碎带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体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挂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地层.成矿热液来源于大气降水、变质水和岩浆水.中川岩体为成矿提供了热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6.
长塘岭钨多金属矿区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W、Sn、Bi等高温成矿元素异常强度低,规模小,吻合性差;而Mo、Pb、Zn、Cu等,尤其是Mo的异常强度高,规模大,且吻合性较高,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该区成矿元素异常主要受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二云母钾长花岗岩的接触带控制,为含矿热液沿不同岩性接触带充填交代引起的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