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伊乐藻-草鱼圈养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十多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特别是城郊湖泊,围栏圈养草食性鱼类发展迅速,产量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长。养鱼过程中,由于大量投喂商品饲料和过量利用湖泊水草资源,加之湖滨人口不断增加等多种原因,导致不少草型湖泊水生植被退化,水草消失,加速了湖泊富营养化进程,湖泊整体功能下降。 伊乐藻是1986年从国外引种东太湖的高等沉水植物,已在东太湖归化,并被广大渔民用作草食性养殖鱼类的饲料。本研究是充分利用伊乐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以及易种植、生物量大、可利用程度高等特点,研究了在浅水湖泊人工种植、采收时间和刈割方法,提高其单位面积产量;测定了草鱼对伊乐藻的消化吸收和饲料系数;研究了伊乐藻在水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等,从而在浅水湖泊中设计和建设伊乐藻—草鱼圈养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即以种植伊乐藻为中心,并以它作为草食性鱼类饲料和在水界物质循环的中介,在湖泊大系统内建立的草—鱼平衡系统,以提高湖泊养鱼产量和其他水产品产量,改善渔业水质和优化湖泊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内陆湖泊变化的遥感制图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青藏高原上的内陆湖泊群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获取近几十年来湖泊变化的动态信息对研究区域气候及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讨论了多时相遥感湖泊变化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湖泊变化季节性因素、湖泊变化信息的提取以及大区域湖泊变化的分析方法,并利用Landsat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制作青藏高原1970s,1990s,200...  相似文献   

3.
董旭辉  羊向东 《湖泊科学》2012,24(6):974-984
全球范围内的湖泊生态环境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对其进行生态修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受损的生态系统尽量恢复到人类干扰前或接近人类干扰前的生态状况,即基准环境.湖泊生态系统是长期演化的产物,其形成及演化机制必须从历史的视角加以考察,因此基于湖泊沉积物的古生态学技术在制定基准环境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从基准环境的定义、建立的常用方法、基本特征和典型应用几个方面介绍了古生态学手段在湖泊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提出中国今后利用古生态学手段在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国湖泊现状及面临的重大问题与保护策略   总被引:73,自引:35,他引:38  
我国湖泊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湖泊的形成演化不仅受流域自然环境因素及变化的影响,而且还深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呈现出不同的区域演变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近几十年来,我国湖泊数量、面积和分布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并面临着湖泊萎缩与调蓄能力减少、水质下降与富营养化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与生态退化、河湖水力和生态联系阻隔以及湖岸线和环湖地带过度开发等问题,引发一系列生态与环境后果,严重影响流域居民日常生活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大量湖泊野外考察和调查,查清了我国面积大于1km2湖泊的数量、面积和分布状况,结合历史湖泊调查和相关研究资料,系统分析了近几十年我国湖泊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及区域特征,提出了我国湖泊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湖泊是地球表层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气候变化和高强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导致湖泊物理、化学特性在时空格局上发生显著的变化,引起一系列的社会、环境、气候等响应.湖泊水文学研究湖泊水文要素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平衡关系与变化规律,在水文过程演变与归因解析、湖泊洪旱发生机理与调控、湖泊资源评估与可持续利用等方面,解决了众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本文评述了近50年来我国湖泊水文学的发展与研究进展,重点阐述湖泊水量平衡与水量变化、湖泊水动力与水文过程调蓄、湖泊极端水文事件成因、湖泊水文遥感反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湖泊水文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浅水湖泊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总被引:55,自引:19,他引:36  
随着我国湖泊生态环境越来越严峻,湖泊生态恢复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实际上,湖泊生态恢复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通过一定程度地减缓或改善环境压力,结合某种或多种水生生物的种养措施,逐步使得生态系统向良性的或者是被改变前的状态发展,目前.湖泊生态恢复不是被单纯地理解为种草、养鱼等,就是被解释为生物群落的人为搭配或镶嵌.由于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湖泊治理中有关生态修复的实践长期以来鲜有成功的实例.最后、以太湖为例,给出了湖泊局部水体生态修复达致净化水质的技术思路——通过改善环境来恢复水生植物,通过水生植物恢复来引导乍态系统向草型湖泊转变,通过水生系统恢复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这种思路能否成功用于指导湖泊水生植物与生态系统恢复、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7.
生物操纵与非经典生物操纵的应用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刘恩生 《湖泊科学》2010,22(3):307-314
分析了生物操纵(biomanipulation)和非经典生物操纵(non-traditional biomanipulation)理论的原理、应用条件及局限性,提出了在局部水体治理湖泊富营养化的对策.分析认为:生物操纵的核心内容是利用浮游动物控制藻类;但浮游动物不能有效控制丝状藻类和形成群体的蓝藻水华;我国的大型浅水湖泊浮游动物数量一般并不多,对浮游植物摄食压力不大;在浅水湖泊,浮游动物摄食藻类后很快分解、释放又进入物质循环,因此不能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浮游动物是浮游植物和鱼类等经济水生动物之间重要的营养通道,过分追求保护浮游动物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而非经典生物操纵的核心内容是利用鱼类直接控制蓝藻水华;当鲢、鳙鱼达到阈值密度可以控制蓝藻水华,但很难控制所有藻类和降低N、P治理湖泊富营养化.在局部水体治理湖泊富营养化的对策是:把鱼类控藻、水生植被恢复和局部水域生态系统重建相结合,形成具有利用与控制蓝藻生产鱼类、吸收氮磷净化水质功能的"水质生物调控单元".  相似文献   

8.
太湖水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动态与初步进展   总被引:59,自引:15,他引:44  
本文对太湖水环境研究作了一个简单的回顾,指出了这几十年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如太湖进出污染物调查和水质评估,太湖水体光辐射观测与模拟等,结合国家有关主湖治理措施与方案,提出了“九五”工作应该着重在湖泊生态管理模型,水土界面主蓝藻水华爆发机制等领域,通过对当前国际上在这些领域中研究进展情况的回顾,特别介绍了在湖泊水动力学的观测,解释,模拟和应用方面,在湖泊藻类生长以及水结出现与湖泊光照条件,营养盐水平的  相似文献   

9.
周刚 《湖泊科学》1997,9(2):175-182
用五种不同的方法估算了滆湖水生植物的生物量,比较分析了全湖断面生物量和群丛生物量.分三个方面对滆湖水生植物的演替规律进行了讨论,对草型湖泊水生植物的合理利用进行了探讨.初步提出了草型湖泊估算渔产潜力的公式.在分析引起水生植物生物量变化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合理利用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周刚 《湖泊科学》1997,9(2):175-182
用五种不同的方法估算了滆湖水生植物的生物量,比较分析了全湖断面生物量和群丛生物量.分三个方面对滆湖水生植物的演替规律进行了讨论,对草型湖泊水生植物的合理利用进行了探讨.初步提出了草型湖泊估算渔产潜力的公式.在分析引起水生植物生物量变化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合理利用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湖泊渔业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作为一种传统产业,渔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缺失的重要地位.而渔业作为湖泊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其资源变动是湖泊生态系统演变的重要影响因子,同时湖泊渔业资源的变动和退化也是对环境变化最直接的响应.自1980s以来,随着湖泊水环境的改变,湖泊渔业资源衰退趋势明显,中上层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在鱼类群落中占优势,鱼类资源小型化、低龄化现象严重.本文以湖泊渔业发展的历程为切入口,系统阐述人类活动及湖泊环境变化对渔业资源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厘清现阶段湖泊水环境管理、湖泊生态系统修复、湖泊渔业可持续发展等关系,展望我国湖泊渔业的发展前景及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12.
2007-2008年云南高原湖泊鱼类多样性与资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刚  茹辉军  刘学勤 《湖泊科学》2010,22(6):837-841
为了解云南高原湖泊鱼类资源及多样性现状,于2007-2008年对云南高原11个大型湖泊进行了2次调查.共鉴定鱼类39种,隶属于7目13科33属,鲤形目鱼类最多,占65.0%.其中共调查到土著鱼类14种,外来鱼类25种.在种数上,外来鱼类已经成为各湖泊的主体.在鱼类区系上,由高原鱼类区系向长江中下游鱼类区系演变.主要经济鱼类年龄结构以0+和1+鱼为主.分析表明,土著鱼类多样性与海拔和湖泊面积密切相关.土著鱼类物种数在中等海拔(1700-1800m)处最高,并与湖泊面积呈显著正相关.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松嫩平原湖泊鱼类群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2009年的湖泊渔业资源调查,分析松嫩平原20个湖泊鱼类群聚结构特征.结果表明,20个湖泊鱼类群聚由44种鱼类组成,隶属于4目9科34属.21种鱼类的优势度指数在10000以上,17种鱼类为优势种.群聚Margalef指数(dMa值)为0.908-3.096(1.615±0.615),Simpson指数(λ值)为0.090-0.568(0.222±0.110),Gini指数(D值)为0.432-0.910(0.778±0.107),Shannon-Wiener指数(H值)为1.012-2.690(1.878±0.431),Pielou指数(J值)为0.407-0.915(0.777±0.107).dMa值与λ值、D值、H值和J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0.665、0.867和0.340;λ值与D值、H值和J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1、-0.924和-0.896;D值与H值和J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4和0.896;H值和J值的相关系数为-0.639.总体上,20个湖泊鱼类群聚结构处在不稳定中.  相似文献   

14.
供给侧改革与科技创新耦合助推西藏渔业资源养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西藏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生产力低下以及高原鱼类生长缓慢、资源补充周期长、对生境高度适应和依赖等特点,高原水域水生生态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尤其近几十年以来,外来鱼类入侵、水电水利设施的兴建、过度捕捞、水质环境恶化,导致162种青藏高原鱼类中,处于极危、濒危、易危或野外绝灭鱼类就有35种,超过了20%,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常见的6种裂腹鱼类中,有3种鱼类处于濒危状态,因此推动西藏渔业资源养护刻不容缓.供给侧改革和科技创新,将为西藏渔业资源养护注入新的活力.通过科学引导放生行为,规范和加强增殖放流行为,积累和推广本土鱼类繁育技术,密切关注西藏水生态系统,将会推动西藏渔业资源养护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也会助推西藏"精准扶贫"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东太湖养殖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吴庆龙 《湖泊科学》2001,13(4):337-344
东太湖是长江中下游典型草型湖泊,渔业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具有渔业、泄洪、供水等重要功能,作为我国最早开始网围养殖等养殖业开发的湖泊之一,在促进我国湖泊渔业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养殖渔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了湖泊渔业等的持续发展,本文以东太湖作为我国浅水湖泊的典型代表,在分析其主要资源及环境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网围养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剖析养殖渔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湖泊渔业养殖承载力资源环境模型,并就未来湖泊渔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湖泊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基础及一个范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刚  李钟杰  谢平 《湖泊科学》2003,15(1):70-75
从渔业与环境兼顾的角度出发作者认为湖泊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理论基础是渔业生态学和渔业湖沼学. 前者是一门较为成熟的学科研究渔业对象的种群生态学渔产潜力最佳放流密度和规格以及科学的捕捞策略等. 后者研究渔业对湖泊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水质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的渔业规模和渔业方式但尚未提出令人满意的理论和完善的实验方法今后应予充分重视. 长江中下游草型湖泊因为其优良的水资源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而成为我国内陆水体发展优质高效渔业的重要基地. 以湖北一个浅水草型扁担塘渔业实践为例作者着重强调生态学管理的如下方面1) 沉水植被是草型湖泊优质高效渔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在合理利用的同时加以保护优化甚至重建使生物量和覆盖率保持和达到一定水平. 2) 食物链网的基础环节是渔业对象生长和繁衍的物质基础, 必须进行培育保护以提高其生产力从而为提高渔业产量打下物质基础. 3) 合理放养与捕捞策略是湖泊渔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可靠保证应使高价值的种群规模保持较大水平的输出.  相似文献   

17.
2019年春、秋两季,对江西省76个湖泊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在分析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多样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旨在确定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重要环境因子,以期为江西省湖泊的精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两次调查共检出140个分类单元,以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为主,摇蚊类物种数占水生昆虫物种数的53.62%。富营养指示种(长足摇蚊属一种和摇蚊属一种)为春、秋两季的优势分类单元,湖沼典型种(长足摇蚊属一种、摇蚊属一种、石田螺属一种、苏氏尾鳃蚓和霍甫水丝蚓)的丰度变化导致了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α多样性水平较低,基于PLSR和PLS-SEM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指标的环境因子既与藻类种群动态密切相关,也与水质状态有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与藻类种群状态存在稳定的联系,不受季节因素的影响,过高的藻类丰度不利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提高,而较好的水质状况有利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提高。为保护江西省湖泊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资源,应在具有渔业养殖功能的湖泊和城镇湖泊中进行水生植物的修复工作,使藻型湖泊向草型湖泊方向演化;对一...  相似文献   

18.
陆水水库的浮游生物及营养类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报道了1991 ̄1995年对面积为1693hm^2的黑龙滩水库渔业利用优化模式研究的结果,主要内容有:水生生物种类组成和现存量调查、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测定、渔获物统计和鱼产力估算;水体理化性状和水位变化对鱼产量和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网箱养殖鲤、草鱼的高产试验结果;多功能水库生态系统的渔业利用优化模式初步探讨。经三年努力,水库鱼产量由622t上升到1255.1t,平均单产750kg/hm^2。为  相似文献   

19.
20.
太湖渔业资源现状(2009-2010年)及与水体富营养化关系浅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根据2009-2010年的太湖鱼类资源调查,结合历年渔业资料和水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太湖渔业资源的发展趋势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集到鱼类47种,隶属10目14科37属,原常见鱼类种类数明显减少,鲤科等定居性鱼类成为主体;同时,太湖渔业产量近年来增长迅速,渔获物中湖鲚等小型鱼类比重增加,渔业资源的单一化和小型化趋势加剧.根据湖泊水体环境特征的空间差异,对太湖东部湖区、北部湖区和湖心区3个不同类型湖区间的渔业资源特征进行比较.其中在北部湖区和湖心区,浮游食性的湖鲚成为绝对优势种,2008年其产量分别占湖区总产量的70.7%和80.4%,其他主要鱼类所占比重仅为0.2% -3.0%;而东部湖区草食性和肉食性鱼类的比例较高,鱼类结构相对合理,不同湖区间渔获物的组成差别反映出湖区鱼类组成与环境特征相适应的特点.针对太湖渔业资源与水体富营养化关系进行探讨,提出需加强渔业与湖泊环境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重视水生植被在太湖渔业可持续发展中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