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TM影像在河西地区荒漠化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马立鹏  韩光庆 《中国沙漠》1996,16(4):401-406
遥感及其技术应用和卫星技术的发展为资源环境调查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文章根据全国荒漠化土地调查要求及美国陆地资源卫星TM影像特点,分析了甘肃河西地区12景、24幅TM影像色调特征及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荒漠化土地类型划分建立了图像解译标志,并详细阐述了TM影像解译程序。通过评价此次荒漠化土地卫星遥感调查中TM影像的特点及应用效果,充分表明了该现代技术用于此类工作的极大成功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文件的精神,对自治区境内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作了周密部署并制定了具体规划文件。文件明确指出到2006年初,将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以旗(县)为单位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2004年、2005年是自治区、各盟(市)开展该项工作的试点经验积累期,为2006年全面开展更新调查做好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成果质量。为此笔者依据2004年度呼和浩特市、乌海市和满洲里市三试点区域更新调查工作情况,议几点粗浅体会。1认清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启动的长远意义是…  相似文献   

3.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进行西北地区土地资源调查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吴薇  颜长珍  王建华  王跃 《中国沙漠》2000,20(2):229-231
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开展西北地区土地资源动态调查是建立国家级基本资源遥感动态信息系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首先在确定土地资源分类依据和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西北地区土地资源的分类系统;通过遥感数据一人机交互解译一矢量图编辑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全数字方式,完成了90年代中期由1:10万基本数据支持的西北地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土地调查是国之重本,关系着国家发展大计,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和配合。土地调查研究成果的优劣源于地籍测绘的质量,为了进一步全面提升土地调查的工作效率,必须深入了解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具体成果和工作,全方位总结调查成果,合理的处理关于行政界线与土地所属管理地界线的关系,了解建设用地合法权,为进一步全面提升新一轮土地调查工作效率做出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土地资源类型TM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西北地区典型1:10万TM影像和地理情况的对比研究,采用两级分类系统建立了土地资源6类29个类型的解译标志,为在微机平台上全数字化解译全区土地资源类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吉林西部土地荒漠化预测研究--以吉林省镇赉县为研究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崔海山  张柏  刘湘南 《中国沙漠》2004,24(2):235-239
以吉林西部土地荒漠化典型区之一的镇赉县为研究对象,在GIS的支持下,根据研究区两个时期的遥感影象,解译出土地利用图和荒漠化土地分布图,通过叠加处理把荒漠化土地作为单独地类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中剔除,得到两期包括荒漠化地类的土地利用类型图,进一步叠加,得到监测期内镇赉县荒漠化土地相对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介绍了马尔柯夫荒漠化预测模型的建立过程,并应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和分析了镇赉县土地荒漠化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镇赉县荒漠化将继续发展,荒漠化土地将逐步蚕食掉现有的草地、林地和耕地,2050年,荒漠化土地将占研究区的32.49%。  相似文献   

7.
土地调查是《土地管理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制度。准确的土地调查数据资料,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政策,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基础。土地变更调查是土地调查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准确地反映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和主要特点,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也是实施国土资源管理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北纬47°05′-53°20′,东经115°31′-126°04′,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大兴安岭山脉以东北-西南走向从呼伦贝尔市域中部贯穿,形成中部的大兴安岭山地、岭东丘陵河谷平原低地和岭西呼伦贝尔…  相似文献   

8.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的要求,结合自治区的实际情况,为保证第二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中国农村土地整治,已由单纯的学术性研究逐渐上升为拉动内需、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开展空心村用地整治潜力的调查与评价是实行空心村整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以山东省禹城市徐集等13个典型村为例,综合集成地理学、信息科学、土地科学等多学科的优势与技术手段,深入开展了典型空心村选取、村庄尺度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构建、宅基地利用属性调查表设计、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辨率0.25 m)使用与解译、空心村整治潜力类型及其测算方法等研究,逐层递进地构建了空心村用地潜力调查与评价的成套技术方法.实现了对传统土地利用研究的有益创新,有据可依,步骤清晰,成果明确,简单易行,空心村用地潜力调查与评价结果符合山东省禹城市的实际状况,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研究成果可为开展我国空心村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调查与评价提供技术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0.
《西部资源》2012,(6):18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调查规划院举行更名揭牌仪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工作职能、服务领域和保障作用。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富友出席揭牌仪式并致词。据介绍,日前内蒙古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会议确定,对我厅6个事业单位进行调整,保留15个事业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调查规划院属于调整和保留单位之一,并由原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勘测规划院改为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调查规划院。更名后的土地调查规划院强化了公益性、  相似文献   

11.
历史遗留损毁土地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掌握历史遗留损毁土地现状“家底”,是县级以上国土资源部门履行复垦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损毁土地调查成果质量也直接影响后期评价、复垦规划、复垦实施和复垦动态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该文基于实践经验法、对比分析法、理论分析法等方法,探讨了历史遗留损毁土地的内涵,明确了调查基本单元,提出了调查内容体系、调查方法和技术路线,对指导历史遗留损毁土地调查实施和贯彻落实《土地复垦条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治平  郭春荣 《西部资源》2013,(2):100-102,105
文章在查阅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能源开发区鄂尔多斯市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实际情况,就鄂尔多斯市土地变更调查发展状况、新时期土地变更调查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做好新时期鄂尔多斯市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朱金花  黎劲松 《地理科学》2001,21(2):140-144
对吉林省西部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中期卫星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利用GIS技术,结合野外调查,研究了吉林省西部土地沙漠化现状、发展趋势、成因及防治对策,认为吉林省西部土地沙漠化仍有扩张的趋势,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本区土地沙漠化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我们国家的疆土、版图是很多人流血换来的,每一寸土地都曾历经血染。我们要牢记历史,守护好每一寸国土资源。国土资源是国家和居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资源是社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劳动资料,是一切生产和存在的源泉。土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充足优质、合理分布的土地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土地也是人类生产关系中的核心关系,它能决定土地使用制度,决定土地的水平和价值,而且与土地产品的价格、生产成本、市场价格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生产在不断地发展,土地已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世界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全国性的土地调查至今已开展三次,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开展土地调查的目的,就是为了查清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和利用状况,掌握第一手基础数据,为计划期间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土地,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土地资源,对耕地实施最严格的保护。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依据,促进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通知于2017年10月16日,李克强总理签发《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通知指出:土地调查是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调查对象是我国内陆国土,调查时间点是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目标。为了全面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务院、国土资源办于2018年1月11日批准发布《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并制定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通过对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学习和了解,做了如下的总结,愿和大家一起实践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新土地分类在1:1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新土地分类在南海区1:1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应用,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例验证法,探讨其在大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新土地分类在使用中存在诸如分类层次数目少且略显粗糙以及界线不严谨等同题.提出建议:增加分类层次,进一步细化分类;更清晰表达地类涵义以及统一分类标准等.  相似文献   

16.
万文 《西部资源》2014,(1):146-147
土地管理工作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繁荣富强,土地调查是土地管理一项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17.
根据新土地分类在南海区1∶1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应用,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例验证法,探讨其在大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新土地分类在使用中存在诸如分类层次数目少且略显粗糙以及界线不严谨等问题。提出建议:增加分类层次熏进一步细化分类;更清晰表达地类涵义以及统一分类标准等。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图是土地调查的一项重要成果,它是以地图形式,全面地、系统地反映本行政辖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利用现状,以及与自然、社会经济等要素的相互关系的专题地图。目前,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工作已基本结束,而编制各种级别的小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图是这次土地更新调查的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9.
选择东莞市4个镇(街)作为珠三角典型高度城镇化地区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试点,针对试点内容设置、试点典型性选择、试点方法、成果和质量控制等全过程进行了总体策划和设计。从调查底图层面提出了数据源精选类别,形成了3套数据组合配置思路。从调查技术层面阐述了内业分析判读、外业调查核实和内业录入整理的3个关键方法实施路径。通过试点:形成了丰富的专题报告、专题报表、专题图和专题库等实验成果,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例分析了各试点区历经快速城镇化后的土地利用差异性和空间格局特征,提出了在涉密基础数据使用、不一致图斑举证、细碎图斑处理、地类认定标准、多源数据空间不套合和标识码核心关联等7个问题环节的具体先验经验和未来需要深入探索提升的方向。试点成果可作为试点区土地精细化管理之用,试点经验可供快速城镇化地区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RS与GIS技术对新疆昌吉市的荒漠化土地进行监测分析,采取卫星数据解译结合现地调查及抽样方法获取昌吉市荒漠化现状。监测调查表明:昌吉市是荒漠化分布极广的地区,荒漠化面积占监测区面积的83.4%。在荒漠化土地类型中,荒漠化耕地占17.33%,荒漠化林地占30%,荒漠化草地占65.04%,荒漠化未利用地占0.8%。在荒漠化程度中,非荒漠化土地占16.6%,轻度荒漠化占19.1%,中度荒漠化占44.5%,重度荒漠化占36%,极重度荒漠化占0.4%。按荒漠化主导因素:风蚀荒漠化占66.6%,水蚀荒漠化占11.2%,盐渍荒漠化占2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