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复地震道技术采用Hilbert变换通过求解实地震信号的解析信号,可将反映地震信号局部变化情况的地震波的瞬时振幅、瞬时相位和瞬时频率等信息分离开,瞬时相位是一种独立于地震振幅,并且不受其影响的地震属性参数,因此瞬时相位能更好地反映构造几何形态的细节.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发现,瞬时振幅与极性反转前后地震记录的瞬时相位一阶差分之和进行加权,得到的复合属性可以较为准确、可靠地识别地震反射界面的位置,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地震资料的复数道分析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已广泛地应用于地震勘探的各个领域。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中,瞬时频率、瞬时相位剖面可以用来检测小幅度断层构造,在储层和岩性预测中,三瞬剖面可用来定性地识别岩相变化,在日益发展的浅层地震勘探中,复数道分析也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瞬时频率剖面可以帮助人们对金属矿的反射界面进行分析和解释。然而,目前复数道分析技术主要还是在地震资料专用处理机或工作站上实现的,硬件环境比较苛刻,这就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本文对复数道理论和算法进行了分析,并在微机上予以实现,理论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变有害奇异值为更有利于横向储层预测有效信息的提取方法———瞬空参数法(SIPA),并与时间域中基于复数道分析的常规瞬时参数法进行了对比。瞬空参数法是通过将地震数据沿层重组后,构成沿层变化的反射振幅信号道,以它为实数道进行瞬空复数道分析,计算出瞬空参数。横向振幅的变化点正是不满足解析条件和性质的奇点,这些奇点所对应的奇异值,刚好对应沿层横向地质结构的突变点。又由于瞬空相位和瞬空波数沿层方向的相对变化率大于振幅的相对变化率,因此利用瞬空参数进行断层、裂缝、缝洞发育带、河道、地层尖灭点等各种岩性突变点更有效。通过瞬空参数应用效果的数值模拟和Y地区的资料处理,以及裂缝性储层预测的实际效果,证明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单一的地震属性对于异常的判定存在不确定性和多解性,严重影响到对构造的认识及解释精度。针对煤田地震勘探的特点,选取均方根振幅、瞬时频率、平均曲率和倾角等对构造较为敏感的四种地震属性进行了融合分析。该融合方法基于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通过基本概率赋值函数计算信任函数Bel与似然函数Pl,然后对拟信区间值attij进行计算并作为多地震属性融合可信度分配,得到融合成果图,据此对反射波异常的可信度进行确认。以淮南某矿三维地震资料为例,对其13-1煤层的均方根振幅、瞬时频率、平均曲率和倾角等属性进行等权概率(和为1)融合。对比单一属性剖面与融合成果剖面,可以发现融合成果能综合四种地震属性对构造反映的优点,使不同尺寸、级别的构造异常在融合成果图上得到较清晰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地震信号的瞬时属性分析对地震岩性解释和烃类检测很有帮助,通过采用希尔伯特变换的复数道分析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比较方便地从地震记录中分离出波的瞬时振幅、瞬时相位等参数。信号的不同频带具有不同的属性特性,而小波变换具有对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的特性,如采用解析小波则分解后的小波系数仍为一解析信号,且其虚部是其实部的希尔伯特变换。因此根据这一特点可以研究地震信号在不同分辨率下的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穆星 《地质科技情报》2005,24(3):109-112
阐述了2类地震几何属性:①反映地震道空间变化量的属性;②反映地震属性空间相似程度及其衍生的各类参数.运用这些属性来判识地层或反射界面的空间连续性和倾向倾角等地质体的空间几何特征,采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方法对这些属性进行自动分类来判别地震相.在山东东营凹陷永921井区的应用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河东煤田乡宁矿区的地震勘探为例,在分析采空区形成的地质条件、地球物理特征及其地震属性响应的基础上,从20多种属性中优选出对采空区较为敏感的平均振幅能量值、振幅正负极值比、最大反射率、瞬时频率、瞬时相位等属性,为采空区解释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整合、兼并后的煤矿采空区严重威胁矿井生产安全,制约矿井开采效率。结合山西临汾某工区实例,利用实际工区已知采空区的地质信息、三维地震勘探资料、采空区地球物理特征与属性技术特征。进行多种属性技术提取和综合分析解释,优选出煤炭勘探中常用的方差、三瞬、构造与均方根4种属性,采空区在该4种属性中异常特征明显,且在实例工区中采掘验证吻合良好,取得了较好的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9.
时频域高分辨地震层序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震信号频率随着时间的不稳定变化包含了地下反射层序特征的重要信息,时频分析是检测地震信号局部谱特征的重要工具。为适应实际地震信号处理,对S变换改进后得到一种新的广义S变换,用于分析和补偿地震信号的高频成分,得到了精细的地震层序识别剖面。实际资料处理表明,它对砂岩油气藏的成层特征的分析具有分辨率高和高信噪比的优点。地震信号的广义S变换时频谱分解可作为地震层序识别和解释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准确、高效地获取地震资料的频率信息是时频技术的关键。目前最热门的匹配追踪算法相比常用的小波变换和广义S变换来说,具有更高的时频分辨率和局部自适应性,能同时在时间域和频率域获得较准确的定位,提取较准确的频率域信息,为地震属性研究、油气检测等研究工作服务。RGB色彩融合技术是一种显示技术,它可以将多个频率体分为低、中、高三个频带进行融合显示,全面地反映各频带信息,弥补单一属性包含信息较少的缺点。将采用匹配追踪的RGB色彩融合技术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清楚地刻画了河道的边界,并对河道内部的非均质性有一定程度的反映,较常规属性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一直是地震特殊处理和地质解释的主要研究内容。随着相关理论的发展,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已经应用到油气勘探开发的各个阶段。S盆地南部处于勘探开发的前期,具有井少、二维地震测网较稀、储层预测难的特点。由于沉积地层的变化能引起地震波在动力学和运动学上的相应变化,因此利用地震属性能较好地进行储层特征的定性研究,即通过地震多种属性分析,进行研究区内砂岩储层横向预测。其研究技术路线实际上为先找储层,再进行初步油气检测,最后进行勘探目标优选。根据这个技术路线,地震属性的研究则相应地以三个方面的分析为主:即利用振幅属性来寻找砂体富集区,利用有效带宽判断砂层的均质性,再利用频率属性判断其含气性。地震属性分析方法的应用在早期天然气勘探开发具有可以推广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震多矢量属性相干数据体计算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对相干分析算法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的相干分析算法-基于特征值结构的地震多矢量属性相干算法.该算法克服了单一属性相干算法的信息量不全的缺陷.既充分利用多属性的多方位信息,又要使其相互之间不发生矛盾,最大限度提高地质体边界的分辨率.经实际资料分析验证,结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13.
张焱  周永章 《江苏地质》2019,43(3):359-366
为解决常规地震属性预测储层时效果差、精度低而导致的预测多解性问题,采用基于多重分形的信息融合技术预测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有利储层区域。根据分形谱函数曲线形态提取优势属性,然后采用多重分形技术进行信息融合。融合后的谱函数计算结果显示,多重分形融合的曲线形态不同于任何一种单一属性的谱函数形态,说明信息融合的结果不是任何单一属性能够代替的。多重分形考虑了属性与属性之间的非线性边界问题及地震属性的非线性特征差异,有效地刻画了局部细节。将该技术应用于琼东南盆地陵南斜坡区崖城组储层预测,结果表明,有利储层区域分布于陵水29A、陵水30A、陵水29B、陵水35A和陵水35B区块,从属性融合结果得知,通过多重分形法圈出的这5个有利储层区域的储层优于永乐1区块,同时结合该区石油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最后确定陵水29A、陵水30A和陵水29B区块为有利储层目标区,为下一步的靶区优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依托山西晋煤集团赵庄矿三维地震勘探项目进行三维地震属性分析解释技术的应用研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描述,并应用多种属性联合解释方式与三维可视化技术、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相结合,对小的断层和陷落柱等进行了解释。同时,选取多种属性作为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基本参数,预测了煤层的厚度。通过对比目前煤田三维地震勘探中通行的常规资料处理解释和属性分析解释两种方法的效果,认为属性分析解释更加精细,成果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煤炭采区三维地震属性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地震波形差异属性解释煤矿陷落柱的发育边界、发育高度的技术方法,实例表明:地震波形差异属性对地质异常体的分辨能力与参与波形差异比较的道数及时间分析窗口大小有关,多道数、大时窗,可突出大的地质异常;相反少道数、小时窗可有效反映小的地质异常体,特别是对小地质异常体边界的刻画会更准确。与地震时间剖面、地震属性切片及倾角属性剖面相比,地震波形差异属性解释陷落柱在煤层中的发育边界、发育高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小波变换与地震奇异性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属性是由地震数据提取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形态、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和统计学特征等组成。这里主要讨论了一种新的地震属性(奇异性属性)计算方法。由于地震数据携带着大量的奇异性信息,因此,这一新的地震属性是在偏移地震数据的小波变换和奇异性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小波变换使检测数据中的局部奇异程度成为可能。为能够估计出偏移地震数据每一采样点的局部奇异规律,从小波变换系数的角度来提取地震信号的奇异指数。这种新属性实行单道处理,不需要子波和速度信息,它给出了地下分层情况和断层位置。在地震数据奇异性属性的基础上,用小波变换来划分地层旋回,从而提高了小波变换在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地震油藏地质研究及其在大港滩海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滩海地区油藏评价阶段"井点少,以地震资料为主,面向水平井、大斜度井开发需要"的特点和要求,提出地震油藏地质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技术,其涉及的内容包括地震地层划分对比、地震构造精细解释、地震沉积相研究、地震储层预测、地震油藏流体识别以及油气分布的不均一性研究。以地震沉积学的原理及方法为指导,以单井相分析为基础,将地震高阶信息应用于沉积相平面分析;利用地层切片技术在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等时地层单元信息,结合各种地震属性参数的分布研究不同地层单元的沉积相分布及其演化史。在对储集层特征进行重构基础上的随机模拟地震反演是储层表征与预测的有效方法。地震油藏地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揭示油藏的非均质性及油气分布的不均一性,进而较准确地评价油藏。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一方面是依据地质模式减少地震信息的多解性和提高地震信息的纵向分辨率;二是探索如何将地震信息与测井、录井、地质等多种信息真正融合起来,综合分析和解决地质问题。通过大港滩海地区地震油藏地质研究,发现研究区油气分布的不均一现象,这对认识复杂油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延辉  姚艳斌  王辉  陈龙伟 《现代地质》2016,30(6):1390-1398
摘要:地震属性受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单一地震属性很难准确地反映煤层气储层综合地质特征。寻找能够降低地震属性多解性的方法,准确预测主地质参数,是评价煤层气有利区的关键。根据煤层厚度、含气量和渗透率分别与振幅类、频率类和曲率类地震属性具有较高相关性的特点,通过地震多属性组合变换的方法,建立了基于地震属性分析的煤层气主地质参数预测模型。然后,建立动态权重系数中值法,以中值评价值出现的最高频率,确定主地质参数在煤层气有利区优选中所占的权重,并基于评价值函数实现有利开发区块优选。利用该方法对沁水盆地郑庄地区的预测结果表明:最有利开发甜点区位于北部的59-60-57-55井区,次级有利开发甜点区位于东北部的53-62-49-45井区。  相似文献   

19.
综合地震属性在埕岛断裂系统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埕岛油田具有新近系披覆、古近系超覆和前第三系潜山3层构造,断裂系统比较复杂。笔者利用相干分析和倾角扫描方法,进行垦东30~垦东48地区地震资料属性的特征分析及断裂系统的识别。通过研究相干分析、地震属性与断裂系统的关系以及倾角扫描、层间属性提取与断裂系统的关系,对研究区进行应用效果分析,同时应用RAVE特征可视化,对所选的地震属性和识别方法进行验证,说明哪些属性能够很好的反应断裂系统,哪些识别方法在研究区识别断裂系统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