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PK1988年白海军服役退伍后,第一份工作就是由当年的中国台北天文台蔡章献台长,介绍进入代理德国蔡司与日本尼康光学的”台湾仪器公司”。当年台北天文台正计划扩建为台北天文博物馆,蔡章献台长规划要选购蔡司新天象仪,PK因而接触了许多来台访问的德国工程师,了解了许多的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2.
张钰哲(1902—1986)是中国现代天文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他在天文教育,天文科研上都有很多贡献,同时他还是一位热心科普的天文学家,他是我国天文科普事业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3.
李元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天文科普专家,他多年来积极筹划和推动我国天文馆事业的发展,是北京天文馆的创始人之一。为此,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1998年,将6741号小行星命名为“李元星”,以表彰他对天文普及事业的贡献。今年是李元先生80寿辰,又是他从事天文科普工作60周年。借此良机,本人根据自己与李元在一起工作多年的体会,就他在北京天文馆创业和敬业的史实做一回顾。担起开馆的重任1957年初,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北京天文馆”提字。5月,天象厅基建完工,7月民主德国专家安装完天象仪回国,这一切均拉开了北京天文馆对外开放的序幕。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天文教育家、我国天文教育事业的奠其人戴文赛(1911—1979)诞生10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他对我国天文学作出的巨大贡献。特撰写了此文。  相似文献   

5.
藤井旭的宇宙赞歌李元在世界天文科普事业中,有一位杰出的人物,他就是藤井旭,1941年生于日本山口市,在多摩美术大学毕业后,从60年代起献身于天文科普事业,成为日本白河天体观测所的创建者和所长。他是当代世界著名的天体摄影家、美术家和科普作家。从1968...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推动天文科普事业深入发展,丰富天文科普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使业余天文摄影水平在前三届摄影比赛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经研究决定今年举办"第四届全国业余天文摄影比赛"。本届摄影赛主办单位:中国天文学会普委会、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社。现将比赛具体内容通知如下: 一、比赛宗旨: 本次比赛以进一步推动天文科普事业发展、丰富天文爱好者的活动、提高天文观测和摄影能力为目的。是面向业余天文爱  相似文献   

7.
《天文爱好者》2011,(2):95-95
为进一步促进天文科普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我国天文普及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全国天文教育普及工作者搭建理想的交流平台,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天文学会和北京天文馆主办的中国优秀科普期刊《天文爱好者》拟于2011年度出版“天文科普教育论坛”增刊。  相似文献   

8.
上海天文台年刊的百年折射了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反映了上海天文事业的发展里程。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有关历史情况,本刊特作为文献资料发表已故老一辈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奠基人李珩先生在1951年9月撰写的《余山天文台过去的历史和未来的展望》一稿,希望能以此使读者了解此前上海天文事业的状况,从而理解当时天文年刊在天文科研事业中发挥的作用,也以此缅怀李珩先生对天文年刊的指导和关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天文爱好者》2014,(8):5-7
五十六年,发行四百期,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专家学者的热心指导,广大读者的鼎力支持,作者和编辑部全体成员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之下,《天文爱好者》杂志不断成长和壮大,发展成为我国影响最大的天文科普期刊,天文科普宣传的重要窗口,为促进我国天文科普及天文学科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我在北京市第二中学分校开展天文实践活动已多年。我深知天文实践活动对学生整体素养和能力提高,以及学生长远发展的好处.我非常热爱天文科学普及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天文学会的大众天文社是一个在建国初期成立的天文爱好者团体 ,它曾在 50年代中对我国科普事业和天文事业有过贡献和影响。本文根据有关史料简要追述该社的历史与活动以及该社诞生前后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2.
灵台忆旧拾小录——纪念陈展云先生李维宝(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昆明6500111997年7月是陈展云先生诞辰95周年,至11月便是他仙逝11周年了。这位自称在天文界“跑龙套的小角色”,曾是中国现代天文事业发展初期的拓荒者之一,1922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  相似文献   

13.
本刊创始人、我国著名科普作家卞德培先生继 1 998年获国际编号 674 2号小行星命名之后 ,近期又荣获了法国 2 0 0 0年弗拉马利翁奖。弗拉马利翁 ( 1 84 2~ 1 92 5)是大家熟悉的世界著名的法国天文学家 ,他的科普名著《大众天文学》也倍受人们喜爱。法国天文学会为了大力宣传天文科学知识 ,促进天文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而设立了弗拉马利翁奖。几十年来 ,该奖还从未授予过外国人。卞德培先生为什么能获此殊荣呢 ?向法国天文学会建议为卞德培先生授奖的法国天文学会副主席贝尔纳先生说 ,卞德培先生1 94 9年加入法国天文学会 ,是一个老会员了。…  相似文献   

14.
2007/2008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将中国首架南极望远镜阵CSTAR和自动天文观测站到运送到Dome A进行天文选址和天文观测,这是中国天文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国际天文办期待与注目的重大事件,同时也是中国天文界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闵乃世这个名字对天文爱好者们说来并不陌生,他是一位天文科普工作者,不仅在中国就是在全世界,他都是一位十分难得的天文科普教育的奇才!这绝非夸大其辞,他的才干,他的工作,他的作品,他的声誉充分地证明了我对他的评价。如果说要列举一些天文科普作家和科普工作者,那并不困难,十位二十位都容易上榜。但是想找出像闵乃世这样的人才却是极为困难的。这样的奇  相似文献   

16.
《天文爱好者》杂志已经发行300期了。她是中国天文学会和北京天文馆主办的刊物。中国天文学会在成立时,中国天文学会在成立时就宣称有普及天文知识的任务,早期办有《宇宙》和《大众天文》普及性杂志。解放后,中国天文学会恢复,事业相继,风气相  相似文献   

17.
经过五年多与癌症病魔的抗争,2001年1月15日10时55分,卞德培先生不幸与世长辞。他的逝世,不仅是北京天文馆的一大损失,更是天文科普事业的一大损失。  相似文献   

18.
张杰 《天文爱好者》2011,(11):66-66
如果说蓬蓬勃勃的天文科普事业是一座五彩绚烂的花园,那么北京的校园天文科技活动就是这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而辛勤耕耘在这里的学校天文科技辅导员老师们就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园丁。为了使这座校园天文科普之花更加绚烂,  相似文献   

19.
传播科学,任重道远──记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卞毓麟本刊记者温学诗卞毓麟是《天文爱好者》的老作者,他潜心科学研究,同时又在科学普及这块园地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希望读者朋友们都能从他执著于科学普及事业的精神和行动中汲取有益的养分。“梦天”之路1943年7月...  相似文献   

20.
约翰·道布森(JohnDobson)先生是鼎鼎大名的"道布森反射式望远镜"的发明者。他所倡导的"路边天文"(Side-walk Astronomy)活动在北美洲全境正如火如茶地开展。《天文爱好者》杂志在上世纪80年代就曾介绍过他和他的路边天文(详见1984年第五期)。我们有幸在 IAU 启动2009国际天文年之际独家采访了这位现居美国旧金山的92岁高龄的传奇人物。在此,特别感谢负责联络的Donna Smith 女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