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下水》2021,(3)
塘坂二期引水工程试通水运行方案,主要从试通水运行目的、调度方案和监测方案,从引水水量和水环境改善情况两方面评价了试通水运行的效果,并分析试通水运行过程中暴露的工程建设、水资源监控系统、调度运行方案、运行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分析山区公路S324线K72 700处边坡滑坡的成因。通过工程勘察,从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两方面查出该滑坡的形成过程及产生的滑动面。从排水工程和抗滑工程等方面阐述了整治方案及施工方法,通过3年半的考验,该整治方案是成功的。为山区公路的综合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西安地区处关中渭河盆地,河流密布,地下水储量丰富,为工农业发展和城市供水提供了良好的水环境条件。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和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用水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本文试从水的利用现状入手,通过协调发展、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谈些见解和办法,与同行们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4.
祁杰 《贵州地质》2007,24(4):315-317
分析山区公路S324线K72+700处边坡滑坡的成因。通过工程勘察,从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两方面查出该滑坡的形成过程及产生的滑动面。从排水工程和抗滑工程等方面阐述了整治方案及施工方法,通过3年半的考验,该整治方案是成功的。为山区公路的综合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与水质污染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水质基本状况和污染程度直接反映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好坏.本文对辽宁省地下水环境质量做出了评价,主要分析了表征地下水质动态特征的相关化学组分.影响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两方面.对于地下水水质污染的防治,从自然环境、人为环境、时间因素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重大地下工程中揭露一套结构疏松,自稳能力差,涌水、塌方等工程事故频发的岩层,即疏松砂岩。分析其成因及赋存环境对认识其特殊性质及应对相关工程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甘肃新近系沉积环境,采用室内粒度分析试验、SEM及XRD试验,并与现代沙漠风成沙与河床水成沙对比,从其分布及产出特征、粒度特征、石英颗粒表面特征及胶结特征等方面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这套疏松砂岩与相邻岩层产出相近,归属于甘肃新近系红层;其粒径相对集中,胶结物含量少、胶结差,孔隙度大;石英颗粒表面发育蝶形坑、麻面及硅质沉淀等典型特征。综合其各种特征,甘肃新近系疏松砂岩为新近纪干热气候环境下风沙活动的产物,且受后期赋存水环境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孟慧颖  金鑫 《地下水》2012,(2):85-86
本文从宏观角度对当前地下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危害、成因以及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措施进行了探讨。指出水资源供需矛盾、大规模开采、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污染防治力度不够以及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是造成地下水水环境恶化的主要成因,并从立法、规划、管理以及工程等方面提出了地下水环境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金刚石成因及原生矿床形成的地质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刚石在自然界形成需要特殊的地质环境。关于金刚石的成因,早期认为是岩浆结晶而成,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证据表明,金刚石主要为幔源成因。在金刚石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对金刚石原生矿床形成的地质环境,从物理化学环境和地质构造环境两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评价是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但尚未见针对其评价原理、内容和方法进行的系统研究。文章以主要服务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为目标,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安全评价三方面的内容:(1)地下空间自身稳定性评价,分浅埋、深埋硐室对围岩稳定性计算方法进行了评价,在修正的芬纳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硐室围岩表面刚好达到剪切塑性极限为临界条件的围岩稳定性计算方法;同时通过构建地质模型,模拟不同工况下硐室稳定性,获取大量样本数据,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分析建立求解器,从而建立地下空间自身稳定性的快速评价系统。(2)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引起的邻近工程稳定性影响评价,从地下空间开发对地面工程的影响以及地下工程之间相互影响两方面梳理了评价的内容。(3)后建地面工程对地下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评价,提出了通过原位监测、数值分析及工程类比等方法对后建地面工程对地下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城市热岛效应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及灾害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斌  刘春  王宝军  赵理政 《地球科学进展》2008,23(11):1167-1173
随着世界各国,尤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中高层建筑的密度越来越高,城市热岛效应(UHIE)及其带来的各类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于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城市范围内的大气部分,对于它对城市赖于存在的地质环境的影响研究很少,而对土的工程性质的影响及其灾害效应常被忽视。从UHIE与城市地下土体工程性质间的关系出发,介绍了UHIE的成因和发展程度,剖析了城市环境中的土体与自然环境中土体的差别以及UHIE影响土体工程性质的方式,初步分析了UHIE对土的工程性质的影响及其引起的灾害效应。分析成果对于开展城市热岛效应环境中土的工程性质变化及其灾害效应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城市生态系统来说,水环境是其中非常关键的构成部分之一,对城市存在方式以及发展变化都有特殊的影响。水环境问题的出现影响了生态体系,也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针对城市存在的水资源缺乏、水污染导致水质降低等水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城市水环境的生态规划与利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提升废污水处理率、确定水域环保目标、制定污染控制方针等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保护市区河流两岸的生态环境,各地在河流市区段实施拦河筑坝(橡皮坝)蓄水工程,积累了不少的成功经验。水面工程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作用,但同时对市区地下水的环境亦产生了影响。以洛阳市洛河水面工程为例分析了水面工程对城市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煤炭系统钻探效率定额及资金投放方式两方面,分析了管理工作对技术发展,设备更新与钻进效率的客观影响,提出了提高管理水平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地球磁场的特性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全稳 《地学前缘》2011,18(5):283-288
针对地球磁场起源研究中存在的有关地球磁极问题,在分析地球磁场特征的基础上,从地球磁场的成因和形成磁场的组合形式两方面,对地球磁场进行了分类。研究认为:地球磁场不仅具有突变性和偶极性,而且具有瞬时性、不变性等特征,初步分析了各种特性的影响原因。指出地球磁场具有二分结构,不同的分类方案可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地球磁场可以分为...  相似文献   

15.
地表沉降是长期、连续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重大影响的灾害之一.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阐述引起关中地表沉降的原因,根据现有GPS监测数据,在ARCGIS软件平台支持下,通过模拟三维地表沉降,分析关中及西安地表沉降的垂直与水平变化以及其原因,从土地规划、防灾减灾、工程设施建设、地下手补给、沉降监测控制网等方面给出了防治与补...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甘肃昌宁盆地水资源利用现状和矿业开发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研究地质环境条件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通过对城市地下水质量现状调查,研究城市工矿排放的废水对下游农业区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提出了适合于城市工矿区与农业区相适应的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社会认同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为西北其它干旱区城市提供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徐庆勇  林健 《城市地质》2021,16(1):56-61
基于目前北京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引起效应的浅层地下水状态和性质,遵循指标选取的原则,从成因和结果两方面构建了由7项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成因指标分别是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学类型和地下水可采资源量3项;结果表现指标分别是地面沉降、湿地萎缩、泉眼干涸和水质超标4项.指标体系的构建为未来该地区地下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双月文摘     
《海洋土特殊工程性质的成因分析》 本文从海洋土的沉积环境、岩相成因分析及沉积后作用等方面分析了海洋土特殊工程性质及其成因。(一)分析了海洋环境对海洋土性质的影响:盐类的影响,包括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的水环境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汉江丹江口以下的水量、水质将发生变化,防洪、水体污染、水土流失、水资源配置与供给、工农业生产以及城市发展等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环境的不利影响,提出促进汉江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如生态保护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运城盆地地裂缝特征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城盆地受地质构造、地形特征、地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地裂缝灾害较为发育。文章总结了运城盆地地裂缝的发育特点,并从地垒-地堑构造运动和断陷带基底活动两方面入手,尝试性地探讨了引发运城地区地裂缝的成因机理。研究运城盆地地裂缝的展布特征、形成机理、致灾作用,对于更好地总结和认识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预测与防治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