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北-尚义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异常及其跟踪预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北-尚义地震前华北北部地区存在为期两年以上的地下流体高值中期异常;近一年来该区地下流体异常此起彼落并与某些中等或中强地震活动遥相呼应;震前两个月距震中100~200km的地区出现典型的地下流体短临异常。两年来跟踪上述异常,不断修正对震情形势的认识,震前半个月做出较为成功的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2.
张北—尚义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异常及跟踪预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车用太  王基华 《地震地质》1998,20(2):99-104
张北-尚义地震前华北北部地区存在为期两年以上的地下流体高值中期异常;近一年来该区地下流体异常比起彼浇并与某些中等或中强地震活动遥相呼应;震前两个月距震中100 ̄200km的地区出现典型的地下流体短临异常。两年来跟踪上述异常,不断修正对震情形势的认识,震前半个月做出较为成功的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3.
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以乐海域发生Ms6.1地震,震前距震中290km的湖州地倾斜台观测到中期异常和短临异常,距震澡240km的宁波地倾斜台也观测到短临异常。这里简单介绍了地倾斜异常的演化过程以及地震三要素的预测。震前我们进行了中短期预报,取得较好效果,但没有提交短临预报意见,这主要是由于短临异常出现较晚和台站资料报送不及时所致。  相似文献   

4.
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以东海域发生MS6.1地震,震前距震中290km的湖州地倾斜台观测到中期异常和短临异常,距震中240km的宁波地倾斜台也观测到短临异常.这里简单介绍了地倾斜异常的演化过程以及地震三要素的预测.震前我们进行了中短期预报,取得较好效果,但没有提交短临预报意见,这主要是由于短临异常出现较晚和台站资料报送不及时所致.  相似文献   

5.
2008年山西数字地震台网投入运行以来,在山西南部发生两次较为显著的地震事件,即2010年1月24日山西河津4.8级地震和2016年3月12日山西盐湖4.4级地震,这两次中等地震无论中期还是短期预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分析这两次地震前异常时空变化特征,发现东郭井水位水温、侯马水管、临汾水平摆和垂直摆等测项均出现较显著的短临异常,异常重现性较好,可将其作为山西南部地区中等地震短临预测的主要依据;大同老震区窗口爆发活动异常对山西地区中等地震有较好的短临预测意义,可作为发震时间的主要预测依据。而发震地点预测必须依据地震活动异常和地震前兆异常来进行综合判别,二者集中出现的地区往往是发震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井孔水温异常与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井孔水温观测是地热观测网中主要的地震前兆观测方法.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前云南地区出现了群体性水温异常变化,包括中期趋势异常、短期异常和短临异常,短临异常出现在震前2个月以内,多数表现为温度升高,异常变化幅度在0.005~0.25℃之间;短期异常多数为震前温度下降,变化幅度在0.01~0.04℃之间;中期趋势异常中,既有上升型异常,也有上升转折型异常,变化幅度在0.03~0.4℃之间.这种配套性前兆异常有利于震前异常的识别和地震预测意见的提出.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中国震例》资料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华北地区17次中强以上地震前的短临异常,得到华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短临异常的三个综合特征,在归纳出短临异常综合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判定孕震过程、前兆异常由中期向短期过渡的定量的综合标志。据中期异常的追踪分析和短临异常综合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定义并计算了综合预报指标S值,以此值作为是否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判据。本文的重点是在分析短临异常综合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实用  相似文献   

8.
云南地区地震宏观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付虹  万登堡  张立 《地震研究》2003,26(3):209-216
经历史震例及近几年地震震前短临跟踪预报实践,对宏观异常进行深入剖析,认为:宏观异常内容和数量多少与震级有关;宏观异常不只是短临和临震异常信息。也有不少是中短期、短期异常信息;宏观异常分布在震中及附近地区;最早出现的宏观异常地点对未来地震震中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区地震短临异常综合标志及预报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英  张清荣 《地震》1994,(1):23-30
本文对华北16次中强以上地震前多兆短临异常进行了分析,归纳出短临异常的综合变化特征。依据短临异常的综合特征,提出在中期异常背景上孕震过程由中期向短期过渡的两个定量化综合标志。研究了孕震后期在观测到较多数量短临异常情况下,能否发布5级以上地震预报意见的预报指标。作为本文结果的检验,计算了8次地震丧的综合标志和预报指标。本研究工作在短临预报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20年6月26日新疆于田6.4级地震发生在2020年度全国地震危险区内,震前作出了较好的中期(年度)和短期(月尺度和周尺度)预测,是少有的地球物理观测能力较低地区的强震前中期和短临预测较好震例。本文梳理了中期和短期预测的主要依据及其预测效能,研究表明,震前中期异常主要有流动地磁、多方法组合、5.0级地震平静打破、6.0级地震的准周期活动等;短期异常有4.0级地震活动图像、中源地震影响、于田垂直摆倾斜EW、于田GNSS基准站EW位移、和田GNSS基准站EW位移等。在总结震前分析预测过程的基础上,提出针对地球物理观测密度低地区的地震危险区论证和短临跟踪的建议,为该类地区的地震危险区判定及跟踪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通过普洱6.3、宁蒗6.2级和姚安6.5级3个在省内M≥5级地震平静了10余个月,打破5级平静后发生的M≥6级强震前水汞的异常分析,并着重短临异常研究,结果表明这3次地震前水汞均有中期和短、临异常,中、短、临异常台站数为两头少,中间多。中期异常表现为11%。22%的水汞观测台站震前出现2—10个月的中期异常;短期异常表现为震前2—3个月,平均44%的台站观测到短期异常,最大异常幅度与异常判定线比值在1.3—3.2倍之间:强震前都只有1个台站出现临震异常。短期异常有差异,宁蒗6.2级主震前,短期异常在2次前震前出现,普洱6.3、姚安6.5级地震前,水汞短期异常在打破5级平静的地震前出现,水汞短期异常有活跃、平静的现象。最早出现中期异常的台站相对靠近震中。  相似文献   

12.
新疆乌恰-塔什库尔干地区为2008年度圈定的6.5级左右地震危险区,1年来对该地震危险区进行了短临跟踪,2008年10月5日发生了预期地震.总结了震前定点前兆异常实时跟踪分析及震情监视情况:① 监测区及其附近多数台站近一半监测手段,约1/3的台项出现异常;②异常以应力、应变、形变异常为主;③异常以短期、短临异常为主;④ 多学科有异常配套性,但同一测项、同一台站异常配套性不佳;⑤异常有协同性,不同台站、不同手段、不同距离的观测项目几乎同时出现异常;⑥ 震前有确定性、无争议性异常,也有不确定性、有争议的异常;⑦ 震前对资料的分析和震情判断基本是正确的,但也有吃不准的一面.震情跟踪实践证实,震前异常的认定与观测资料本身、工作的细致性及预报人员的经验关系极大,跟踪要比不跟踪好,只要用心工作,震前就有可能捕捉到用于地震预测的地球物理前兆信息,有可能在震前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3.
系统分析了北京及其邻区多年积累的震例资料, 提出该区的地下流体异常分为趋势上升型中期异常、 转折型中短期异常、 突发型短期异常和短临异常等类型。 运用“同一化”思路、 从属函数、 剩余曲线及原始曲线均方差等异常判定方法, 提取了中等以上地震, 特别是5级以上地震的中、 短、 临异常实例。 通过对流体异常特征的统计分析, 给出了北京及邻近地区的中期、 中短期、 短期和短临异常的时间分布特征, 并对地震前各阶段异常的超前时间进行了总结, 该时间可作为发震时间的预测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可为该区的震情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汶川8.0级地震以及其它大震前的地电阻率异常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武军  关华平 《地震工程学报》2009,31(4):349-354,384
对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周边远近台站的电阻率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离震中400 km内的郫县、甘孜、冕宁、武都四个台站基本都存在1年以上的中期异常;距震中较远的兰州台和天水台则出现了短临异常变化.总结了我国9次7级以上大震前地电阻率台观测资料,认为电阻率异常形态以负异常为主,在极值附近或转折恢复过程中发生地震.震中附近台站多数有异常,大部分为一年以上中期的变化,年变形态消失;震前能观测到短临变化;一般在极值点附近发震.较远台站部分存在异常;短期和临震异常变化相对增多;在回升过程中或异常恢复后发震.  相似文献   

15.
对云南地区地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1986~2002年以来云南地磁场变化形态与异常特征。利用均方差、斜率、拟合等方法分析研究,以日均值为基础建立了一系列判定指标,获得发生在云南及邻区一些地震的震磁前兆信息。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地磁观测震前出现以下几种特征:1.短临加速变化异常;2.多台准同步异常;3.有一定形态过程的异常;4.破年变趋势异常。地磁异常以短临显示为多数,中期向短期过渡异常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以山西地区观测时间长并有震例积累的流体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M olchan图表法对其预测效能进行定量化检验,归纳出中强地震前流体异常判别指标.得出,山西地区流体资料对山西中北部地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其中,短期、长期异常较多,中期异常较少.研究成果可为短临预报与背景性地震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08年8月30日新疆和静发生5.3级地震,位于新疆年度地震危险区内。震前由本文作者组成的南天山东段6级地震危险区短临跟踪小组于2008年6月中旬提出了短临预报意见。本文回顾分析了这次地震前开展的短临跟踪的工作思路、前兆异常的分析讨论及地震短期预测等,并对地震短临跟踪预报工作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刘小凤  杨立明 《地震研究》2004,27(3):209-215
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31次地震的研究,确定了震前地震活动图像的中短期预测指标以及中期向短期过渡的异常判据及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前普遍存在地震空区、弱震条带、前兆地震或震群、地震活动增强和平静等异常图像,所表现出的异常时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具有中短期特征的弱震空区(段)和条带一般出现在震前1~3a,平均持续时间1a,在空区解体后1~6个月发生地震。大多数前兆地震或震群活动属于短临异常,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天至6个月,震级差为1.0~2.3,距离震中5~60km,空间上主要集中在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增强以应力集中为主,属于短期异常特征。异常图像在时间上表现为中期阶段以孕震空区、弱震条带、地震活动增强和平静等异常,异常比较显著且不同步;短临阶段出现前兆地震和地震空区停止活动而形成的临震前的相对平静。异常图像在空间上具有较明显的分区性,与区域活动构造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08年8月30日新疆和静发生5.6级地震,地震发生在新疆2008年度地震危险区内。震前由作者负责的南天山东段6级地震危险区短临跟踪小组,于2008年6月中旬提出明确短临预报意见。本文从短临跟踪的工作思路、前兆异常的分析讨论及地震短期预测等方面,回顾分析了震前开展的一系列震情跟踪判定工作。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2001年2月四川雅江5.0和6.0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背景,分析了这次地震未能实现短临预报的原因,结果表明,雅江5.0和6.0级地震发生在历史地震记载时期短,构造不清,地震以网稀疏,中等地震活动长期平静的高原山区,要依靠现有的地震学前兆异常指标来实现短临预报是非常困难的,尽管震前在震中及其附近有地震活动增强的显示,但仅据此仍难以实现短临预报,过多地依赖不完整的历史资料,同时过多地依赖现有的震型判定指标是导致雅江地震短临预报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