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记          下载免费PDF全文
XVI届INQUA大会今年 7月将在美国内华达州里诺市召开 ,为此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于 2 0 0 2年 8月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召开了第八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本期《第四纪研究》主要刊载了大会期间交流的成果。科学研究最终还是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第八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特地邀请了西部大开发中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重点工程项目的专家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这些工程与第四纪研究有关的科学问题。还特邀中国科学院成都出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专家就西部开发中所面临的环境灾害问题做了介绍。本期刊登了蔡耀军、史兴全、程国栋和…  相似文献   

2.
为交流第七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以来的研究成果 ,并为参加 2 0 0 3年在美国内华达州里诺市召开的XVI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 (INQUA)大会做准备 ,第八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于 8月 2 0~ 2 4日在四川省都江堰市金叶宾馆召开。来自全国各部门和单位的代表 1 80余人出席了大会 ,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1 0人 ,中青年研究员、教授 1 2 0多人 ,几十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也参加了大会 ,第八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是一次老中青结合、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 ,也是世纪之初我国第四纪研究成果和队伍的一次大检阅。会议期间 ,来自各个不同新闻单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成立于1957年1月15日,不久就要迎来它成立50周年的纪念日。在2004年8月16日筹备将于今年10月在南京召开的第九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和拟议提前在会议期间举行的庆祝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成立50周年活动的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的全委(扩大)会议上,亲历这不同寻常的50年全过程,并始终领导和关心着这一学术团体的刘东生院士抚今追昔,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重要讲话。讲话中回顾了中国地质研究的过去,也提出了第四纪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对今后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的工作和正在从事第四纪研究的年青学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征得刘东生先生的同意,根据录音进行了整理,并请刘先生做了个别文字上的修改,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中国第四纪科学界的盛会──第六届全国第四纪学术讨论会第六届全国第四纪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1月15日-22日在广州(含广州附近地区地质旅行)举行,并获得圆满成功。大会各项工作自始至终得到了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科院广州分院...  相似文献   

5.
根据1987年在加拿大召开的第12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英文简称INQUA)大会的决议,并经中国政府同意,第13届INQUA大会将于1991年8月2日至9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会址将设在第十一届亚运会运动员村中的“中国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本届大会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主持召开。预计有上千名外国学者和几百名中国代表出席这次会议,这是INQUA自1927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中心和兰州大学地理系承办的“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5月18日至22日在兰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长期从事于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的专家、学者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同时也是1991年将要在我国召开的第13届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大会的西部片预备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22篇,其中大会报告20余篇。  相似文献   

7.
庆祝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成立50周年暨第九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于10月9~11日在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全新世、海岸海洋专业委员会承办。学术大会的主题是“中国第四系的多样性与全球变化——过去、现在和将来”。来自全国各地、各部门的专家学者、第四纪学术界的老同志和研究生约400多人出席了大会。大会组织了特邀学术报告,安芷生、汪品先、吴新智、丁仲礼院士分别以“中新世以来我国季风一干旱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的生长”、“低纬过程的轨道驱动”、“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学说在中国的实证”和“亚洲季风演化同全球冰量变化的可能联系”为题,对涉及我国第四纪的重大问题做了十分精彩的诠释,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大会还就石笋、人类活动及效应和中国古人类演化的行为模式请有关专家做了综述性学术报告。大会期间,近300名学者就中国第四纪研究中获得的最新成果分为15个专题,在分组学术讨论会上做了口头报告,近40名代表就他们的研究成果与同行进行了展板交流。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暨IAEG中国国家小组会员联席会议于2006年11月14日在广州召开。会议由伍法权副主任委员汇报了专委会自2005年贵州会议以来的工作,主要集中以下学术会议的组织筹备:(1)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2)第十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3)中国地质学会20  相似文献   

9.
《第四纪研究》2006,26(6):I0004-I0004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成立50周年暨第九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在南京举行期间,《第四纪研究》编委会议于2006年10月8日晚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编委会主任刘嘉麒主持了会议,主编韩家懋和编委张乔民、袁靖、蒋复初、陈发虎、吕厚远、杨小平、高星、于革、张永战、赵华、周力平、万国江、沈承德、朱照宇、石学法、效存德、郭正堂、王宏等出席了会议,部分编委因事请假,有的还写了书面建议。编辑部的杨美芳、田万华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学会之声     
第八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纪要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主办、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于 2 0 0 4年 8月 9~ 12日 ,在大庆油田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地矿系统、石油系统、煤炭系统、核工业系统和出版系统等 4 2个单位的 2 4 2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摘要 133篇 ,全文 2 9篇。大会宣读论文31篇 ,分会宣读论文 5 2篇。主要涉及古地理学、…  相似文献   

11.
第五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纪要四年一度的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第五届大会于1993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武汉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持,得到中国地质大学...  相似文献   

12.
全国地层委员会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的全国性学术协调组织。1999年是“全国地层委员会”成立40周年,自1979年第二届全国地层会议召开以来已过去了20个年头,广大地质工作者热切盼望的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将于2000年5月在北京召开。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将总结交流、讨论40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地层工作取得的进展、成果及存在问题;讨论拟定21世纪我国地层工作的战略目标与任务;讨论新修订的《中国地层指南及说明书》;产生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会议将组织对三峡剖面、冀北辽西中生代地层和蓟县元古界剖面进行地质…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0月8日)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成立50周年暨第九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在南京举行期间,《第四纪研究》编委会议于2006年10月8日晚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编委会主任刘嘉麒主持了会议,主编韩家懋和编委张乔民、袁靖、蒋复初、陈发虎、吕厚远、杨小平、高星、于革、张永战、赵华、周力平、万国江、沈承德、朱照宇、石学法、效存德、郭正堂、王宏等出席了会议,部分编委因事请假,有的还写了书面建议。编辑部的杨美芳、田万华也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始,刘嘉麒主任首先让编辑部负责人杨美芳向编委们作了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在简单回顾了…  相似文献   

14.
陈明 《地质论评》1991,37(4):378-379
1990年11月,在广州—海南召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第四纪地质学术讨论会,这是继1981年召开的全国沿海地区第四纪地质学术讨论会以后,第二次专门讨论沿海地区第四纪地质问题的学术会议,同时,又时值第十三届国际第四纪地质大会召开的前夕。因此,这  相似文献   

15.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于六月十日至十五日在京召开了第三届全国第四纪学术会议。会前组织了泥河湾地质旅行。科学院副院长钱三强在开幕式上讲了话,尹赞勋同志致开幕词,刘东生作  相似文献   

16.
<正>(2010年11月武汉)(第一号通知,征文通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以及武汉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暨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成立大会"将于2010年11月28-29日在武汉大学召开,热忱欢迎全国从事防震减灾工程研究、教学、设计、生产、出版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7.
《岩土力学》2014,(1):292
<正>会议背景和宗旨2008年11月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联合在北京召开了第1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岩土本构理论研究。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于2010年12月批准成立了"土的本构关系及强度理论专业委员会",2011年8月"专业委员会"在兰州召开了第1次工作会议,2013年5月在桂林理工大学召开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学术交流会。鉴于第1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已有5年和近年我国不少学者在岩土材料的本构理论及其应用方面有许多创新性研究成果,专业委员会决定于2014年5月在上海大学召开第2届全国岩土本构理  相似文献   

18.
《岩土力学》2004,25(1)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面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作为协办单位,参与组织了于2003年10月28-30日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召开的“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全球华人中青年学者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论坛”。会议期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面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举行了换届会议暨第六届地面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来自全国各地高校、水利、矿山、铁路、公路等部门的50余名委员或代表出席了会议。第五届专委会主任崔政权大师因参加三建委会议,未能出席大会,特以电话方式祝贺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并委托中国科…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20~22日在福建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主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协办,福建师范大学为本次会议提供了资助。来自全国31个研究所、大学等单位的86位代表以及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20.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年代学专业委员会 2 0 0 0~ 2 0 0 1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0年1 2月 2 8~ 3 0日在广州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通过对各种年代学方法的国内外动态的介绍和学术交流 ,促进我国第四纪年代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刘东生院士应邀参加了会议 ,并作了题为“第四纪年代学若干问题”的重要报告。刘先生在充分肯定了国内年代学工作后指出 ,近年在国际地球科学研究中 ,已逐渐淡化了按地质时期 ,如全新世、更新世等进行的分类 ,而比较精确的年代测量显得越来越重要。国内在这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