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利用R(红)-l(近红外)两色照相测光方法,搜寻银道带天区的红外超天体,并证认IRAS点源的近红外光学对应体。本文是一组文章的第二篇。在天坛天区发现了225个红外超天体,并证认出其中27个为IRAS点源的对应体。  相似文献   

2.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利用R(红)—I(近红外)两色照相测光方法,搜寻银道带天区的红外超天体,并证认IRAS点源的近红外光学对应体。  相似文献   

3.
利用R(红)-I(近红外)两色照相测光方法,搜寻银道带天区的红外超天体,并证认IRAS点源的红外超对应体。本文是一组系列文章的第四篇。在矩尺天区发现了195个红外超天体,并证认出其中22个是IRAS点源的对应体。  相似文献   

4.
肖真  李竞 《天体物理学报》1994,14(2):158-165
利用R(红)-Ⅰ(近红外)两色照相测光方法,搜寻银道整天区的红外超天体,并证认IRAS点源的红外超对应体。本是一组系列章的第四篇。在矩尺天区发现了195个红外超天体,并证认出其中22个是IRAS点源的对应体。  相似文献   

5.
给出红外点源IRAS 20231 3440附近恒星形成区近红外.JHK’和H2成像观测结果,以及与该IRAS点源成协的近红外点源IRS1的K波段分光观测结果..JHK’观测显示该区域存在嵌埋的年轻星天体,H2窄波段观测揭示了若干个氢分子发射结点,其中有几个结点排列成线形,暗示分子氢喷流的存在.喷流的北部与已知观测的分子外流成协,表明二者之间存在联系.喷流的走向提示IRS1可能是其激发源,对IRS1的K波段分光观测给出了进一步的证据.从近红外、MSX及IRAS资料估计出IRS1的能谱分布,表明它是一个处于ClassI状态的中等质量的年轻星天体.  相似文献   

6.
IRAS04000+5052的光学对应体在POSS的E片上是一个展源.我们利用北京天文台2.16m望远镜加红敏CCD系统对此源进行了VRI波段的观测,发现其R波段图像有明显的延伸,且辐射远强于Ⅴ、Ⅰ波段.用北台1.26m红外望远镜对此源的红外监测结果表明它有较大的近红外光变.根据IRAS流量值和LRS谱,以及其形态特征,我们判断它可能是一个被HII区所包围着的正在形成恒星的年轻天体.  相似文献   

7.
使用德国Th(u|¨)ringer Landessternwarte Tautenburg(TLS)的2 m望远镜对Aquila Rift的16个区域进行了Hα、R和I共3个波段的成像观测.这些观测区域大约覆盖了Aquila Rift 7平方度的天区.除去3个数据质量不高的天区,对其余的13个区域进行了测光分析,从中证认出点源,并利用双色图的方法最终证认出7颗Hα发射线星候选体.这7个候选体是从5个观测区域中选出的,其中3颗位于银道面区域,4颗位于银纬高于4°的区域.对于这5个天区,证认了其中点源的2MASS对应体,并利用双色图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了7个Hα发射线星候选体的性质.这些Hα发射线星候选体的近红外辐射并没有明显的红外超现象,有一颗还落在了主序分支上.这也说明有Hα发射的年轻星并不都伴随有红外超现象.Hα发射线观测和红外超观测的结果是相互补充的.如果将这7颗Hα发射线星候选体作为年轻星候选体,则Aquila Rift区域的年轻星数目是较少的.对于这些候选体的进一步证认还需要后续的光谱观测.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由D.C.Backer和V.Boriak-off等人所发现的两颗脉冲周期为毫秒级的新脉冲星(PSR1937 214、1953 29),因其异乎寻常的观测特性和物理性质吸引着人们不断从观测和理论上对它进行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实测和理论天体物理学家所共同注目的中心问题之一是,毫秒脉冲星除了射电辐射以外是否还存在光学或其它波段的辐射。因为一旦确认它们存在光学对应体或排除了这种可能性,这将对进一步了解毫秒脉冲星的特性和演化途径,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脉冲星的本质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982年10月S.Djorgovski首先宣布,他使用里克天文台1米望远镜和CCD系统在PSR1937 214所在天区发现一颗m_r=20±1,并在帕洛玛天图(POSS E-185)上所不存在的红色天体(现称“Djorgovski天体”),他将这颗红星和另一个可疑暗点提供作为该脉冲星光学对应体的候选者。此后,Manchester等用AAT 3.9米望远镜配CCD,Middleditch等用红外方法,Lebofsky等用红外和近红外方法以及Djorgovski重新换用里克3米望远镜配CCD系统,对是否存在PSR1937 214光学对应体进行了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红外天文学的发展史,论述了天体红外探测在天文学中的重要性,较详细地介绍了包括红外天文卫星(IRAS)在内的现代红外天文观测技术的新进展,对我国红外天文研究的现状也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给出了41个RS CVn型密近双星系统的J,H和K的测光结果和经证认为IRAS点源的40个Rs CVn系统的数据。对那些子星具有光谱分类的系统,我们讨论了它们的红外色余,发现只有少数系统具有红外色余。在近红外区有UX Ari,Z Her和HR 1099;在12μm处为SZ Psc。对那些具有确切的12、25μm流量并作了K星等测量的系统,我们讨论了他们在logf_(2.2)/f_(12)和logf_(25)/f_(12)的双色图上的位置。大多数RS CVn系统都在黑体线的附近。这一些结论却和P.Biermann和D.Hall所指出的红外色余是RS CVn型密近双星的一般特性所不相符合。对一些红外辐射有差异的天体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