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梁治安 《岩土力学》1988,9(2):59-64
本文简要介绍了水电效应法桩基无损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测试分析方法。三年多来对20多个工程的300多根桩的检测工作,以及对其中部分桩进行钻孔取芯验证和动测、静测法对比试验表明,该方法是可靠的,能满足工程要求,且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快速、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楼晓明  赵春风  陈广  蔚林 《岩土力学》2010,31(Z2):354-359
参照现有的静力法计算桩侧摩阻力的公式,提出了根据固结快剪c、j指标计算桩侧摩阻力的计算公式,其中有多个参数待定。根据收集到的上海地区19个工程摩擦型预制桩的试桩成果,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了上海地区主要软土层的待定参数,由统计得到的桩侧摩阻力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各试桩在各主要软土层的桩侧摩阻力和各试桩的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同一土层的各试桩桩侧摩阻力相关性较好,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单桩承载力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较小;用上海地区主要软土层固结快剪c、j指标的上下限可以计算得到桩侧摩阻力上下限,根据19个工程统计得到的平均桩侧摩阻力在上下限之间;桩侧摩阻力的深度效应不明显,桩端持力层条件对桩侧摩阻力发挥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考虑桩土侧移的被动桩中土拱效应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福全  侯永峰  刘毓氚 《岩土力学》2007,28(7):1333-1337
被动桩对侧向位移的土层起到遮拦作用的机制主要是土拱效应。采用土工有限元软件Plaxis Tunnel 3D 1.2,对堆载荷载作用下邻近桩基中的土拱效应产生机制和性状进行三维数值分析,指出目前被动桩中土拱效应二维有限元分析存在的问题。考虑桩土侧移与相对位移,再利用土工有限元软件Plaxis2D 8.2详细地研究了侧向土体位移大小、桩身水平位移大小、土体性质以及桩土接触面性质等影响因素对土拱效应性态和桩土荷载分担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平衡试桩法桩土荷载传递机理原位测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戴国亮  龚维明  刘欣良 《岩土力学》2003,24(6):1065-1069
采用自平衡试桩法进行了3根试桩静载荷试验,同时采用振弦式钢筋应力计测得3根试桩轴向应力,分析了自平衡试桩时桩土的荷载传递性状。最后采用精确转换法和简化转换法对自平衡测试结果进行了转换,并比较了转换结果。  相似文献   

5.
古海东  杨敏 《岩土力学》2014,35(12):3531-3540
采用同济大学中型岩土离心机进行了2组疏排桩支护基坑的离心机模型试验,结合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探讨了采用规范方法计算疏排桩支护基坑桩身内力与变形的适宜性,并提出了考虑土拱效应的疏排桩支护基坑桩侧土压力的理论计算方法,最后建立了考虑土拱效应的疏排桩支护基坑桩身内力和变形的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桩间距与桩径之比为2、3和8的疏排桩支护基坑,桩间土体无法形成土拱效应;对于桩间距与桩径之比为4~7的疏排桩支护基坑,桩间土拱效应明显;规范法计算得到桩身内力与变形结果要比离心机试验结果偏大,与规范方法相比,采用文中提出的计算方法计算疏排桩支护基坑桩身内力与变形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刘建磊  马蒙  李林杰  柯在田  高岩 《岩土力学》2015,36(Z2):571-576
提出了适用于批量评估分析的、基于实测动刚度的桥桩承载能力评估方法。结合某公路特大桥大批量桥墩基础评估加固工程,利用瞬态机械阻抗法对680根桥桩进行动测。通过基桩低应变完整性辅助测试及动刚度统计分析,推算了桥桩承载能力并给出加固建议。研究表明,对于桩身完整的桥桩,动刚度与承载能力在统计上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对于承受相近设计荷载的桥桩,测桩样本较大时动刚度值对桥桩完整性评估具有较好可信度。通过抽样取芯分析,验证了提出的桥桩承载能力评估方法具备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抗滑桩在边坡工程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抗滑桩作为加固滑坡体的一种有效措施,与其它抗滑工程如抗滑挡墙、锚杆等相比,其具有抗滑能力强、施工安全简便,并能进一步核实地质条件等突出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边坡工程中。文章回顾了抗滑桩在边坡工程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主要内容包括:抗滑桩内力计算方法研究(如有限差分法、双参数法、改进的悬臂桩法、有限元法);抗滑桩工作机理研究(如桩-土共同作用研究、基于土拱效应的桩间距确定);对抗滑桩设计优化方法的研究进展、抗滑桩在相关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文章最后对抗滑桩应用于边坡工程时,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新的思考,期望对后续的研究工作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8.
蔡洪美 《福建地质》2009,28(2):136-142
通过对3个工程实例的分析,发现在低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对冲(钻)孔灌注桩各种缺陷检测中存在不同结果,提出了各种完整性检测的适用范围,使冲(钻)孔灌注桩桩基检测方案和检测工作更加完善、合理。  相似文献   

9.
群桩沉降计算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Geddes应力解,并根据叠加原理计算群桩内任意点处的三向应力,采用基于Duncen-Chang本构模型的修正分层总和法计算群桩内任意点处的沉降量,最后,根据基点法[1]和群桩基础荷载、变形协调关系建立方程,从而,最终获得群桩的沉降计算。该理论较常规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群桩沉降有较大地改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考虑了群桩中地基土的三向应力分布对群桩沉降计算的影响;(2)考虑了土体本构模型(Duncen-Chang弹性非线性本构模型),因而,能计及土体非线性特性对群桩沉降的影响;(3)采用修正分层总和法理论,能考虑土体成层分布特性以及侧向变形对单桩沉降计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地质灾害评估技术人员在评估实践中,往往不注重各评估对象的差异性,采取同一评估模式,结果达不到评估的目的。在对小型水电站进行评估时,野外调查的重点,评估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以及危险性现状、预测及综合分区评估等与大型水电站、路线工程、矿山开采、民用建筑等工程有所不同。湄尼多河小型水电站工程位于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马吉乡境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评估级别综合为二级。文章以该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对小型水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与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通过对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的不同公式进行对比分析 ,提出比较适宜的设计方法 ,并提出其沉降计算公式和加固效果检测方式 ,并将长短桩复合地基理论灵活应用于补桩设计  相似文献   

12.
软土中已打入桩对土体位移的遮帘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峰  王浩  文新伦 《岩土力学》2006,27(12):2208-2212
采用侧向移动土中桩的理论分析结果以及有限元数值模拟,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沉桩工程中已打入桩对土体侧向位移及地表隆起的遮帘作用,结果表明已打入桩对土体侧向位移的总体遮帘作用并不显著。采用不同切向劲度系数的接触面单元以模拟已打入桩间隔时间长短对地表隆起的遮帘效应,结果表明:打入桩间隔期较短时,已打入桩对地表隆起的遮拦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土体位移的“水平阻隔”上,土体沿桩土界面发生流动向上隆起;而间隔期较长时,桩土间存在有较大的摩阻力而限制了土体的位移,此时已打入桩对地表隆起的遮拦作用体现在竖向摩阻力对土体隆起的“抑制”上。  相似文献   

13.
In a piled raft, the length and arrangement of pile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tresses and deflections of the raft. The use of piles with different dimensions and properties below a raft is an innovative concept and can optimize the design of a piled raft. In this study, an integral equation method with a fictitious pile model wa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piled raft foundation with dissimilar piles. The Fredholm integral equations of the second kind were obtained for this problem. The loads shared by piles and subsoil, the load transfer, and the settlement of the piled raft were obtained using numerical calculation. The results from the present method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literature. An optimization technique was introduced to design piled rafts with dissimilar piles. The stiffening effect of piles on the surrounding soil is also discussed as compared the conventional interaction factor approach.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以控制差异沉降为目标的桩基础变刚度调平方法在我国岩土工程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在同一基础下采用不同桩型情况时各桩沉降和刚度的关系 ,探讨通过改变桩型来调整刚度 ,最后控制差异沉降的方法 ,并通过工程实例阐述运用不同桩型进行设计的概念和方法 ,达到减小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15.
双排抗滑桩在三种典型滑坡的计算与受力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郑颖人  赵尚毅  李安洪 《岩土力学》2010,31(Z1):237-244
传统的抗滑桩计算方法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双排抗滑桩更加无法计算,不能计算出作用在双排抗滑桩上的抗力和推力的分布规律,往往是凭借主观经验分析解决,常常会造成不合理的浪费。采用强度折减的有限元法,讨论了两排桩在3种不同类型滑坡中,在不同的折减系数下随排距的变化,两排桩的桩前抗力、桩后推力、实际承担推力等的变化规律,得出了一系列关于双排桩合理受力与设桩位置的建议。由于讨论了不同类型的情况,所以结论具有普遍性,能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邻近堆载作用下排桩负摩擦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毓敏  王建江 《岩土力学》2007,28(12):2652-2656
利用三维非线性弹性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承受邻近堆载作用的排桩的负摩擦力特性,分析了排桩间距以及堆载与排桩之间距离的变化对桩身负摩擦力特性的影响,揭示了该类桩桩身轴力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堆载的增大,桩身轴力也随之增大,当堆载增至一定值时,桩间土产生土拱效应,桩身轴力略为减小,堆载继续增大时,土拱效应遭到破坏,桩身轴力再次增大;当堆载增大到一定值时,桩顶部产生局部拉应力,且随着堆载与桩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中桩的拉应力比边桩要大;桩身最大轴力点位于0.65~0.75倍的桩长处,边桩的轴力大于中桩;随着桩距的增大,桩身轴力也随之增大,而土拱效应削弱;当堆载距排桩一定距离时,桩身轴力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控制差异沉降为目标的桩基础变刚度调平方法在我国岩土工程界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该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在同一基础下采用不同桩型情况时各桩沉降和刚度的关系,探讨通过改变桩型来调整刚度,最后控制差异沉降的方法,并通过一个工程实例阐述运用不同桩型进行设计的概念和方法,达到减小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18.
孙林娜 《岩土力学》2008,29(Z1):663-666
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表明,柔性桩存在有效桩长。考虑刚性基础对桩顶部桩-土相对位移的限制,假定桩侧摩阻力为双折线三角形分布,根据桩-土协调变形,推导出复合地基中柔性桩的有效桩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将柔性桩复合地基压缩层分为三层进行沉降计算。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是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低应变下变阻抗薄壁管桩动力响应频域解析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丁选明  刘汉龙 《岩土力学》2009,30(6):1793-1798
管桩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桩顶一点受到瞬态集中荷载的作用,其动力响应问题是一个三维波动问题。基于三维波动理论,建立了任意段变阻抗薄壁管桩动力响应的计算模型和波动方程,结合初边值条件,采用Laplace变换法求得了该波动方程的频域解析解,采用Fourier逆变换求得了时域响应。将计算结果与三维有限元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解析解的计算结果和三维有限元结果较为接近,两者在入射波峰、缺陷反射峰和桩底反射峰处都较为吻合,两种方法位移响应曲线基本相同。给出了桩顶不同点的动力响应,并探讨了高频干扰问题。对变截面桩和变模量桩的动力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比分析现有的两种计算模型,提出新的计算模式,将双排桩及桩间土体视为空间等代桁架,并将前后排桩的底端视为弹性约束,同时采用对后排桩施加竖向预应力的方法,来平衡桩侧土压力和改善前后排桩的受力性能。利用有限元程序,通过对3种计算模型的对比分析,并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对所提出的计算模型和方法进行了必要的验证。结合工程实例,对影响预应力双排支护桩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分析和工程实例都表明:利用空间等代桁架模型和对后排桩施加竖向预应力的方法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