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炳章     
我国著名矿物学家,地质教育家王炳章教授,宇斐轩,河北深县人。曾在天津北洋大学矿治科学习,后转入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24年毕业后,曾在北京地质调查所工作,旋又执教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历任教员、讲师。1939年任迁至云南澂江的中山大学地质学系教授,并兼两广地质调查所技正,翌年至昆明,任云南大学矿治系教授;  相似文献   

2.
晓生 《地质学刊》2009,33(1):7-7
中国地质古生物学家。1916年11月出生,山东苍山人。193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47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秘书长,北京地质学院教授兼副院长,武汉地质学院教授兼院长,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国地质学史研究会会长、中国民主促进会顾问、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顾问、中国地质博物馆名誉馆长。  相似文献   

3.
正王鸿祯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先生193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1947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秘书长、北京地质学院教  相似文献   

4.
张文佑     
著名地质学家张文佑,河北唐山市人.193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历任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助理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45年赴美、英等国考察研究,1947年回国,兼任中央大学地质系教授.1950年,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并兼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1951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成立,历任该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5.
著名地质学家孙云铸,号铁仙、江苏高邮县人.1918年由北洋大学矿产科转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20年毕业,留校任助教,并从事古生物地层学的研究.以后留学德国,1927年在哈勒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1931年兼清华大学教授,1936、1937年任中山大学客座教授.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任教授兼系主任。1946年复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兼系主任。解放后,1950年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1952年任地质部教育司司长,1956年任该部地质矿产研究所副所长,1960年起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孙先生是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历任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6.
计荣森,字晓清,生于北京(原籍浙江慈溪)。解放前中国著名的青年地质古生物家。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后,任前实业部地质调查所调查员,兼前北平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助理员。后任前中央地质调查所技士、技正兼古生物学研究室副主任及无脊椎古生物组主任。  相似文献   

7.
(依胜氏笔划为序)州,月,|!1933年1913年1930年1926年1 918年1929年1929年1917年1921年1 920年1915年1937年1931年1923年1933年1921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同位素地球化学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学部委员沉积学北京大学地质系副教授矿床学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副教授沉积学地质矿产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学部委员沉积学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地球化学国家地展局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岩石学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教授学部委员岩石学中南矿冶学院副教授岩石学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教授矿物学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  相似文献   

8.
何作霖     
何作霖,字雨民,河北蠡县人.我国著名矿物岩石学家,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后,任保定河北大学教授.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32年晋升为研究员,并兼  相似文献   

9.
我国杰出的石油地质学家、教育家潘钟祥教授逝世已经两年多了。现趁武汉地质学院学报《地球科学》刊出油气地质专辑之机,对我们尊敬的前辈和老师潘钟祥教授表示深切的怀念! 潘钟祥教授生于河南省汲县。1931年在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和四川地质调查所工作。1940年至1946年赴美留学,在堪萨斯大学及明尼苏达大学地质系学习,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山大学地质系系主任及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1950年以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执教,曾任北京大学地质系系主任,北京地质学院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勘探系、石油系系主任,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石油地质研究室主任。潘钟祥教授是中国石油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曾当选为该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0.
王嘉荫     
王嘉荫,别名王荫之、痴公,永年县人,我国著名岩石学家。 王嘉荫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并留校任教。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任助教、讲师。后曾在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1952年任北京地质勘探学院教授、岩石教研室主任、图书馆馆长。1955年回北大地质地理系,参加地质专业恢复招生工作,又先后任地球化学教研室、岩石教研室主任。曾任中国地质学会助理会计、《地质评论》编辑等职。  相似文献   

11.
杨起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煤田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中国煤炭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委员兼支社副主委(从1983年始),中国地质大学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委员。杨起教授1939年就读于西南联大地质系,194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2年院系调整到北京地质学院任教至今,先后分别担任过煤田地质教研室和研究室主任及勘探系副主任。  相似文献   

12.
邓军 《岩石学报》2019,(5):I0001-I0002
<正>翟裕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翟裕生院士1930年2月生于河北省文安县,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7年长春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从大学期间学习地质专业起,已经从事地质事业七十载。  相似文献   

13.
正何国琦教授1934年10月12日出生于北京。1956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59年赴莫斯科大学留学深造,师从著名的区域地质和大地构造学家A.A.博格丹诺夫教授,从事"比较大地构造学"研究,1963年在莫斯科大学获副博士学位。从1964年回国起,先后在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地质系和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工作,曾任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1983~1993)、北京大学地质学系主任(1983~1991)。  相似文献   

14.
《高校地质学报》2007,13(3):I0001-I0001
董申保,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著名岩石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董先生祖籍江苏省常州市,1917年9月17日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门第。早年就读于上海东吴第二中学和浦东中学,1936年夏考入北京大学理学院地质学系,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转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学习。1940年夏毕业后,任国家资源委员会西南矿产勘测处技术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李四光教授(1889~1971)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和先驱者之一,是著名的地质学家。他长期担任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是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现称院士)。他曾两度在北京大学执教,1920年至1928年任地质学系教授,1931年至1936年任研究教授,并任地质学系系主任,对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对北京大学也贡献良多。  相似文献   

16.
1980年2月24日,我国地学界的前辈,著名的地质学家、矿床学家、地球化学家侯德封同志不幸病逝。侯德封同志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学术遗产。我们要学习、探索、继承和发展侯老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完成他的未竟事业。侯德封同志生於1900年4月,河北高阳县河西村人。1917年入北京大学,1923年於地质系毕业。解放前任太原晋绥矿产测探局、北京地质调查所技师,四川地质调查所技正、所长兼重庆大学地质系教授,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陈列馆主任。解放后历任  相似文献   

17.
《矿床地质》1988,7(4):1-2
郭文魁先生是著名经济地质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地矿部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和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美国纽约科学院成员、《地质论评》主编、北京地质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8.
吴磊伯     
著名地质学家吴磊伯,湖南临湘人.1938年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时期)地质系毕业后,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助理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50~1951年,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1952~1953年任长春地质学院教授、矿物教研室主任、地勘系和物探系副主任.1953~1955年,先后任地质部资料局编译室主任、地质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1956年起到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所工作,曾任副所长,兼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副主任等职.他还是  相似文献   

19.
《岩矿测试》2012,(4):665
2012年6月18~19日,在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和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岩矿测试》第三期作者培训班在北京举办。测试中心副主任、《岩矿测试》主编罗立强,《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任胜利,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刘菲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王登红  相似文献   

20.
《地质论评》1979,25(1):80-81
第二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于1979年3月13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380名代表和160名列席代表出席了会议。第一届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付主任黄汲清教授致开幕词,第一届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付主任兼秘书长马杏垣教授报告会议筹备经过。国务院付总理、国家科委主任方毅同志、国家科委付主任武衡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