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北京时间12月7日11时2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中巴地球资源系列卫星是中国和巴西政府间开展的合作项目,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巴西空间研究院联合研制,主要应用于国土资源、林业、水利、农情、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监测、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一、世界主要的航天中心的分布 航天运载火箭发射场又叫航天(发射)中心,卫星发射场、卫星发射中心等,航天运载器发射中心是为保障航天运载器的装配、发射前准备、发射、弹道测量、发送指令以及接收和处理遥测信息而专门建造的一整套地面设备、设施和建筑。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08,(8):48-48
5月27日上午,“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07,(2):47-48
法国制造的COROT卫星27日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这是人类发射的首颗专门用于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卫星。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2007,(7):48-48,F0003
近日,印度用一枚自制火箭将一颗意大利卫星送人太空。这是印度首次完全意义上的商业卫星发射。有评论认为,乘着这枚火箭,印度在茫茫太空的探索中又向前迈了一步,更重要的是,印度从此跻身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  相似文献   

6.
即时新闻     
《西部资源》2011,(3):24-24
1"资源三号"卫星将择机发射。近日,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了解到,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将于今年年底择机发射,卫星可对地球南北纬84度以内的地区实现无缝影像覆盖,每59天实现对我国领土和全球范围的一次影像覆盖,其影像分辨率及测图精度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2006,(3):42-42
继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开始成功迈出第三步——绕月探测。预计将于2007年择机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这颗卫星被命名为“嫦娥一号”。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2006,(3):42-43
第一步为“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卫星绕月飞行,通过遥感探测,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探测月壤特性,并在卫星奔月飞行过程中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9.
一、单项选择题(共11题,每题4分,共计44分)"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北京时间18时59分57秒在西昌(27°N102°E)卫星发射中心发射,19时整起飞升空。回答1~2题。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08,(5):F0003-F0003
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说,探月工程的第一步“绕”已经实现,准备发射第二颗绕月卫星,第二步“落”正在努力,预计2013年前后实现。他说,相比前两步,“回”的难度更大,不仅要完成“落”的全部过程,还要返回,但这一步一定要走,中国载人航天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中国能够把卫星发射出去,再回收,将来人要上月球,也要解决“回”的问题,如果国家能够支持我们顺利立项并且现在就开始前期技术准备,2017年前后则可以完成,目前正在做探月三期“回”的深化论证。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2006,(1):46-47
今天下午北京时间13时,第一颗伽利略试验卫星顺利发射升空,中国最大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中欧伽利略计划”进入全面合作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一、选择题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该卫星执行任务的时间将持续半年。根据材料回答1~3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名》2009,(11):39-39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中心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震惊世界。中国科学院应苏联天文委员会之邀,组织南京、北京、上海、昆明等地对这颗人造卫星进行观测。10月13日,在中国科学院召开的座谈会上,钱学森、赵九章等著名科学家建议我国开展人造卫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北京一号卫星影像的数据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一号"卫星是我国近期发射的一颗中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小卫星.鉴于数据融合技术在遥感领域的重要作用,对该卫星多光谱与全色波段数据进行不同融合方法的实验.具体以河南新郑地区为实验区,应用遥感处理软件,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得出Brovey变换是目前较适合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的融合方法,而小波HIS变换则是以后研究的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一、简述GPS系统的组成1.空间部分: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2.地面支系统: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5个监测站。3.用户设备部分:接收GPS卫星发射信号,以获得必要的导航和定位信息,经数据处理,完成导航和定位工作,GPS接收机硬件一般由主机、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2012,(5):63-64
国新办2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试运行服务和建设的有关情况。据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发射了10颗卫星,建成了基本系统。从27日开始,将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12月27日,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动区域性正式服务,由16颗导航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这是北斗系统建设和应用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在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方面"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地理教学》2006,(11):48-48
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予20世纪50年代。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并于1961年把加加林送上近地轨道之后,人类便开始闯入太空并着手探测月球。  相似文献   

19.
Sentinel-1A是欧空局"哥白尼计划"发射的首颗对地观测卫星,其搭载的C波段SAR传感器有效地延续了ERS-1/2和ENVISAT ASAR对地观测任务。简要介绍了Sentinel-1A卫星的特点和轨道参数,并与ERS-1/2和ENVISAT ASAR进行了对比。详细介绍了Sentinel-1A的成像模式(SM,IW,EW,WV)以及每种模式下数据产品(Level-0,Level-1,Level-2)的特征。最后分析了Sentinel-1A数据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为其在对地观测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地理教学》2009,(8):48-48
自人类有空间探索和卫星发射活动以来,人们就开始关注漂浮在地球轨道上的空间碎片,“太空污染”一词也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词汇表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