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南极西部古冰盖(WAIS)形状和动态的了解是建立冰川学模式所必需的,该模式能预测冰盖的未来影响和定量分析末次冰消期间南极冰盖对海平面升降的影响。横贯南极山脉的冰川流曾经受到罗斯海湾中厚的搁浅冰的拦阻,那里现在只有浮冰架出现。在麦克默多海峡区域,由罗斯?..  相似文献   

2.
南极冰盖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对全球海平面有重要的影响。有必要测定冰盖在气候变化期中的波动以检测其行为模式。南极冰期的精确起始年代尚待测定 ,且对冰期前的生物数据所知甚少。有关目前南极冰盖随全球气候变暖是生长还是消亡资料并不多 ,特别是上新世和更新世期间的东南极冰盖的稳定性还存在争议 ,对南极冰盖更新世期间变化的了解仅限于罗斯海和横贯南极山脉区。本航次将依据南极大陆边缘钻孔的沉积记录建立冰盖生长和消减的详尽历史 ,并了解冰盖自身对毗邻大洋气候变化是如何响应的。正确地评估南极大陆不同历史时期被…  相似文献   

3.
南极,一个远离人群的孤独大陆。它冰雪莽莽,1400万千米的表面,有95%的地方被厚厚的冰盖所覆盖,冰盖的平均厚度达2200米,最厚的冰层达4800米。南极冰盖以它那广袤、纯洁、俊美吸引着无数多情的追求者,尤其是位于南极中心地带的被人们称作 A 冰穹和 F 穹隆的冰盖,神秘而  相似文献   

4.
虽然现代南极主体冰盖是在始新世末-早渐新世建立的,但南极洲的冰在相当早的时期可能就出现了,甚至发生在白垩纪温室气候时期。深海钻探计划的分析表明,白垩纪晚期广泛的海平面变化只可能由南极大陆尚广布的冰原所引起,并且在白垩纪暖期到达顶点之后的Maastrichtian期(约在71~65Ma之间)的气候变冷也足以使高纬度地区发生短期的冰川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末次冰期最盛时(LGM)以来 ,大约距今20ka时南极西部冰盖(WAIS)的基线已后退了近1300km ,那时罗斯海海湾的搁浅冰几乎延伸到了库尔曼岛。南极西部冰盖的完全崩塌可能会导致海平面上升5~6m。总质量平衡的不确定性和有关冰盖对海平面或气候变化的动力响应的不确定性阻碍了对冰盖现今稳定性进行评价。据判断 ,南极西部冰盖经过扰动之后可能需要10ka达到平衡状态 ,但由于现今冰盖的动力学是以冰川为主 ,因而难以对此做出精确估算。急流冰川快速排空了内陆冰 ,但是野外证据表明过去发生过冰川由急流到慢流的急剧变…  相似文献   

6.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同时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  相似文献   

7.
《海洋与海岸带开发》2009,(3):F0003-F0003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同时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  相似文献   

8.
南极浮冰     
最近的卫星图象分析显示 ,宁尼斯(Rninnis)冰舌是从塔斯马尼亚以南的南极冰盖东岸乔治五世地海岸分离出来的。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南极协作研究中心的极地科学家RobMassom发现 ,崩离出现在2000年2月。他提出 ,在观察浮冰分布时发现卫星图象异常 ,海岸线与过去的图象明显不同。正如3月份由罗斯冰架崩离的B -15巨大浮冰一样 ,宁尼斯冰裂不可能与全球气温升高有关。Massom认为 ,冰体分离可能是过去南极冰盖边缘漂浮冰舌事件自然作用的结果。B -15浮冰是沿着南极大陆罗斯冰架冰隙分裂的冰体。科学家们正…  相似文献   

9.
张林 《海洋预报》1996,13(2):69-76
本文给出了南半球和南极地区天气基本特征,总结了两次参加南极科学考察期间现场气象保障的预报经验。在1989/1990年度夏季在长城站缺乏资料的情况下,成功地预报了一个绕极气旋的过境时间,为营救被困于柯林斯冰盖上的中国南极冰川考察小组成员提供了准确的行动时间。在1992年/1993年度参加第九次南极考察期间,为”极地“船四次安全顺利地穿越西风带提供了准确的预报。  相似文献   

10.
在七大洲中,没有哪个洲像南极洲这样“从头到脚”到处都是资源,简直就是一个“万宝之地”,而且资源类型常常以天文数字来计算。在世界资源日趋枯竭的今天,南极资源的重大意义已日益显露出来。南极资源简要盘点先看构成南极洲主体的淡水资源。谈南极必谈冰,南极冰盖平均厚度有2000米,不少地方达到了4000米,最厚的达4800米,这是一个庞大的淡水库,储存了地球上72%的淡水。南极冰盖形成于几十万年或几  相似文献   

11.
如果南极冰盖全部融化,世界海平面将升高到60米以上的高度。南极大陆冰原上的年积雪量相当于5毫米全球海平面的高度。因些,南极冰盖可能是全球海平面每年上升1~2毫米的主要水源。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即使用所有可能的方法去测量雪蓄积量、冰的运动速度、融化基数以及冰山分离,但仍然无  相似文献   

12.
南极冰盖,尤其是西南极冰盖的稳定性是争论较多的一个话题,引发了理论大讨论。一些研究人员对西南极冰盖偶发崩裂的可能性进行了调查。饶有兴趣的是,这些文章的发表与北大西洋冰盖,尤其是劳伦泰德冰盖东区反复发生冰裂的证据作为一个重要的科学范例得到进一步充实几乎...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世界》2010,(5):5-5
据路透社报道,澳大利亚和日本科学家在南极附近发现一条快速流动的深海洋流,其水流量相当于40条亚马孙河。这条洋流将帮助研究人员监控气候变化对全球海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赤军  陆洋 《海洋与湖沼》1998,29(1):104-108
采用球函数表征了南极冰川覆盖的高度,并运用位理论与地壳均衡观念,研究了南极冰盖形成、消融对大地水准面与相对海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冰盖形成后的大地水难面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南极为+115m,在南纬25°带上为-37m,在北极为+8m;若地壳为弹性固体而地幔为流体,设地慢密度为3270kg/m3,则在冰川消融、地壳均衡调整后的沿海大陆相对海面的变化仅为2.8m。  相似文献   

15.
确定大冰体的规模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快速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是因为冰的体积变化会导致全球海平面变化。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南极冰盖的未来情况 ,非常有必要对大气成分与现在类似的时期的冰盖波动记录进行研究。有人认为21世纪大气中的CO2 含量会达到自上新世(约3~4Ma)以来从未记录过的水平(Barrett,1990)。因此 ,为了使南极冰盖未来情况的数字模式行之有效 ,有必要对上新世及更早时期的沉积和古气候记录进行研究。虽然南极的新生代沉积记录不完整 ,但它提供了至少自晚始新世(35~40Ma)以来的冰盖波动的…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世界》2009,(4):5-5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深埋在南极大陆冰盖中的沙尘,可以帮助人类揭开过去气候变化的各种细节。这项由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发现,末次冰期的最冷时期是与南极大陆上浮尘最多的时期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7.
南极是一个既寒冷、干燥多风的地方,然而又是一个美丽壮观的地方,那雄伟高大的冰山,气势磅礴的冰盖雪原,琳琅满目的冰棱冰洞,五彩缤纷的极光和霞光,滑稽可笑的企鹅和悠闲自得的海豹都使人感到新鲜和奇趣无穷.南极大陆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又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探险家和科学家纷纷前往探索和考察.  相似文献   

18.
仝开健 《海洋世界》2011,(11):30-32
2004年,我有幸参加了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这是一次不寻常的科学考察,13名勇士担负起登上人类历史首次冲击南极冰盖之巅的神圣使命。10月25日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后,"雪龙"船徐徐离开上海港,踏上了奔赴南极的征程。我是少数不晕船的几个人之一。对难得一见的惊心动魄的场景岂能放过?!  相似文献   

19.
1.1 背景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南极海冰盖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机制与海气间的热量、水、气体交换错综复杂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南极海冰是全球气候系统的因素之一,是影响全球物理和生物系统变化的敏感性指标。由全球变暖造成的海冰范围和密集度的减小将使表面反照率减小而产生一个强烈的正反  相似文献   

20.
研究极地深海声传播特征具有重要的经济、军事价值,战略意义重大。基于KRAKENC分层弹性介质简振波模型对极地深海冰盖条件下的声传播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得出极地海域向上折射环境和较小深度声源,是形成声道现象必要条件;冰盖的散射作用导致声传播衰减强烈,且深度越大的水层受冰盖影响越小,受海底边界影响越大;声源深度越小,受冰盖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