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静校正是深地震反射资料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深反射剖面通常跨越多种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地震地质条件复杂且变化较大,单一的静校正方法通常不能很好地解决深反射的静校正问题,针对兴蒙造山带西南段深反射地震数据进行静校正测试,最终选取多种静校正方法组合静校正技术,即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分别应用折射和层析相结合来解决静校正问题。对于剩余静校正,采用模拟退火法解决,较好地解决了研究区的静校正问题,为资料后续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地形高差增大、地貌单元多变、近地表模型复杂,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初至折射静校正的精度已无法满足精细勘探的要求。初至层析静校正技术,由给定的初始模型进行正演,用射线追踪方法得到初始模型的初至波,利用该初至波和实际拾取的初至波进行比较,计算地表模型的修正量,反复迭代求得准确的地表模型。山西省国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二矿390水平九采扩区地表标高940~1100m,地貌单元复杂,在对该区资料处理时,利用初至层析折射静校正,经9次迭代计算后,真实地刻划出近地表模型。在二种静校正技术对比中,初至折射静校正不但近地表模型精度低于层析折射静校正,而且其叠加剖面精细程度也远低于层析静校正,如在初至折射静校正叠加剖面同相轴上呈现的凹凸形态,在层析静校正叠加剖面并无显示,且后者剖面的信噪比也比前者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皮金云  段云卿  康平 《地球科学》2007,32(4):487-490
在表层结构调查资料的约束下, 利用大炮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反演出精确、合理的表层结构模型, 进而求取炮点、检波点静校正量.选定柴达木盆地北极星工区04314测线进行地震模型数值模拟, 并对模型数据和野外地震资料进行多种静校正方法对比分析研究, 综合折射静校正方法的误差最小, 叠加效果最好.表明综合折射静校正方法结合了模型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的优点, 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影响剖面信噪比的短波长静校正问题, 同时也能解决产生虚假构造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4.
黔西某煤矿受区域性地质构造控制,矿井地貌属高原低山丘陵地貌,最大相对高差为319.2m。该区采用可控震源和炸药震源激发,原始资料信噪低,静校正问题严重。在资料处理过程中,主要采取了折射静校正、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技术、反褶积、三维剩余静校正与高精度速度分析、DMO叠加、随机噪音衰减、三维一步法偏移等处理措施,很好地克服了地形变化大、资料信噪比较低、野外静校正效果不明显、大倾角反射成像差、层速度突变等难题,最终处理的剖面归位准确,目的层连续性较好,达到了“三高”处理目的。  相似文献   

5.
静校正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静校正解欠佳,不仅影响地震资料后续各阶段的处理质量,也会导致欠优化或完全错误的解释结果.利用折射初至计算静校正量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提出一种折射初至波静校正的新方法,既能求出低频静校量,又能获得高频静校量.首先,在CMP道集内,根据折射旅行时方程求出CMP点低频延迟时间和折射层速度,获得各个炮点和接收点处的低频延迟时间,并把这些低频延迟时间换算成基准面长波长静校正量;然后,从初至旅行时中减取相应的低频延迟时间和折射滑行时间,获得高频剩余折射旅行时,再把剩余旅行时分解成各炮点和接收点的短波长静校正量.该方法被应用于沙漠地区的地震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良好静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反射波的静校正技术,通常是在反射波CMP叠加剖面上,选择波组连续性好,信噪比高的反射层作为参考层制作模型道,然后再利用互相关的方法求取炮点和接收点的静校正量。当反射波的信噪比过低时,常规的剩余静校正方法由于不能建立准确的模型道而失效。折射静校正采用信噪比较高的初至波进行静校正计算,效果稳定。初至是否平滑,往往作为静校正效果的一个判断准则。这里基于短波长静校正量的随机性和初至与反射波时差变化的一致性二个假定条件,提出了拟合初至利用误差分配的方法,进行静校正量的求取。通过对实际资料静校正处理前、后对比,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腹部沙漠地区低降速带厚度和地表沙丘起伏较大,静校正问题突出.FOCUS折射静校正技术结合微测井解释成果能较好地解决陆西高分辨率攻关二维LH200602的静校正问题,相比准噶尔盆地地震勘探中通常使用的绿山折射静校正软件,FOCUS折射静校正技术无需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和重新定义观测系统,工作效率高,为该区解决静校正问题提供了另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地表复杂起伏、风化层横向剧烈变化的地区, 用传统常规的静校正方法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文章提出了对野外原始数据运用野外低、降速带资料进行高程校正后再进行多次迭代折射静校正新方法的应用, 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本中提到的多次迭代折射静校正方法是在共偏移距域、共炮点域、共接收点域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出剩余的静校正量,当初至时间曲线足够平滑,同时总的平均剩余静校正量收敛于零时,我们便认为所求得的折射静校正量比较准确。通过在山西境内某山地煤田地震资料的实际处理应用,证明了本方法的成功可行。  相似文献   

9.
随着地震勘探的不断深入,探区地表条件日趋复杂化,静校正问题突出,对常用静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适应性进行系统的分析显得尤其重要。基于对高程静校正、折射波静校正、层析反演静校正以及初至波剩余静校正4种常用方法基本原理进行的分析,比较其优缺点,并探讨各方法在油气勘探中的适用范围。认为:随着油气地震勘探不断深入,地震采集面临复杂地表情况更加频繁,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静校正方法,如基于初至时间的层析静校正能较好地解决复杂地区由于地形和低降速带变化引起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0.
折射静校正和层析静校正是利用初至时间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解决复杂山地地区的低频静校正问题,由于受偏移距范围、迭代次数和反演精度等因素的影响,由反演模型求解的静校正量残留高频静校正量,影响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针对这个问题,这里提出了基于初至残差的最小二乘法高频静校正技术。假设初至残差就是炮点和检波点高频静校正量,通过最小二乘法构建方程,采用矩阵迭代法求解即可获得炮点和检波点高频静校正量。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原理可行、计算稳定快速,可以在折射法或层析法静校正的基础上显著改善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层析静校正技术在山地复杂地区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勘探区位于鄂尔多斯聚煤盆地东缘,河东煤田南部,工区内地形起伏较大,黄土冲沟发育,多成“U”字形深切冲沟,部分沟壁可达85°,高差20~60m。地形西低东高,最大高差205m,第四系覆盖层厚度0~120m,低速带速度横向变化较大,存在严重的长、短波长剩余静校正问题。如在该区钻孔CB77至CB73,其2~#煤层底板为同样标高,但在折射静校正后的速度分布图上,钻孔CB73处却存在一明显异常区,通过使用层析静校正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另外,在该区陷落柱判识方面,利用层析静校正方法取得的时间剖面,其陷落柱边界、高度、形态,比采用常规静校正更清晰。  相似文献   

12.
甘肃陇东地区是典型的巨厚黄土覆盖区,黄土层厚度高达200多米,多次波发育,地震反射波能量极弱,信噪比低,处理中静校正问题较为突出。为保证目的层反射波的能量和高频信号,采用了多井大药量组合激发方式及5个60Hz检波器串接组合接收方式,排列采用大偏移距,以克服近道面波及声波的干扰。资料静校正选用浮动基准面静校正及初至折射静校正,选用了多道统计的地表一致性反褶积,以保证空间上各地震反射道之间的均一性。通过上述技术措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地质效果,基本解决了巨厚黄土覆盖区有效波能量不足及资料处理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在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叠加次数较低的情况下,常规处理效果不好,可以采用分频处理。根据频谱分析及能量扫描,把地震记录分成几个频带,分别进行自动剩余静校正、互相关静校正、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反Q滤波、消除噪音、自适应倾斜面元等处理。然后再将各频带的地震反射波能量加起来做最终修饰,获得最终叠加剖面。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各个频带的反射波能量,提高处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复杂地区静校正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安徽地质》2007,17(1):50-53
在地震勘探中,静校正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尤其在复杂地表地区静校正问题更为严重.静校正问题影响地震反射波的成像,导致地震剖面出现假构造,在解释过程中给地质人员带来错误的认识.本文认为在解决静校正问题上,折射波静校正方法优于传统的野外静校正算法.  相似文献   

15.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地质灾害发生地区,大都具备地震勘探条件,一是地裂缝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具有方向性,二是在垂向上具有可分辨的拓展深度。在遭受地裂缝破坏的地区,其地震时间剖面将会出现反射波同相轴错断、反射波能量转换、反射层产状变化和反射波增减等特征。根据该区资料试处理效果及有关处理参数的测试原则,确定了地裂缝三维地震勘查资料处理流程:在预处理阶段,着重做好道编辑、静校正和反褶积;在部分时间偏移(DMO)叠加阶段,重点做好速度分析,剩余静校正;在叠加之后偏移之前做好随机去噪及偏移方法的测试;在偏移之后作好反Q滤波,信号增强等处理。另外还可进行波阻抗、振幅层拉平等特殊处理及三瞬处理。通过上述各项资料处理工作,为探测研究地裂缝分布规律提供了可靠的解释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古交地区属山地地形,相对高差较大,黄土塬、梁、峁较为发育,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很差。区内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地层,其中2#、8#煤层对应的反射波T2、T8波,全区可连续追踪对比。该区镇城底矿南四采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成功经验说明,在山区复杂条件下进行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一要重视激发条件(井深、岩性)和接收条件的改善,如基岩激发、检波器埋置等;二要尽量消除地震数据中与地质结构无关的时移、衰减等各种畸变影响,认真做好资料处理工作,如谱白化反褶积、浮动基准面校正、自动剩余静校正等工作,以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该采区获得61.5%的Ⅰ类时间剖面证明在该类地区开展高分辨地震勘探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山区三维静校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山西国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二矿390水平九采区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及山西阳泉五矿首采区老资料研究二个项目进行资料处理,以攻克影响勘探精度和分辨率的静校正问题。通过对二区块地震资料分别采用绿山折射静校正、综合折射静校正、层析静校正,发现综合折射静校正相对于绿山折射静校正,可以较好的解决静校正的短波长分量、长波长分量问题,更加准确的刻化出地质构造情况,而层析静校正能够更好地解决近地表横向速度变化大、地表没有同一稳定折射层、地表存在高速体等复杂地形的静校正问题,保证同相叠加和正确成像,提高资料的分辨率及勘探精度。  相似文献   

18.
在复杂地表条件的地区,如沼泽、丘陵、沙漠、戈壁滩及山前破碎带,因地表起伏和表层结构横向变化大,反射波传播路径发生畸变,而造成时距曲线畸变,无法很好成像,笔者根据理论研究和实际处理过程,总结了一套适合复杂地表条件的初至模型静校正、扩大面元组合静校正和相关法自动剩余校正循环迭代的处理方法。通过实际处理,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