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高植被覆盖区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结果会受植被覆盖影响其效果。笔者基于西秦岭大桥—石峡地区,利用ETM和Aster影像数据,进行高植被覆盖区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研究,探讨抑制植被干扰和提取遥感矿化蚀变信息的方法,提出了多元数据叠加分析法。采用"混合像元法剔除干扰+多层次分离技术分析波段相关关系+多元数据叠加分析法增强蚀变信息+正态分布阈值分割法分级提取"等系列方法,提取了研究区遥感铁染和羟基异常,其中铁染异常区占研究区面积1.63%,羟基异常区占研究区面积1.26%。矿床点与遥感异常相关比率为45.5%,说明该方法在高植被覆盖区提取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示矿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藏羊卓雍错湖面遥感监测模型及近期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羊卓雍错作为西藏高原三大圣湖之一和藏南重要的高原特色风景旅游景区, 其水域变化受到当地老百姓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注. 应用高分辨率陆地资源卫星等遥感数据可以方便、 准确地获取湖泊面积、 周长等信息, 但是由于Landsat 等高分辨率陆地资源卫星影像受到卫星重复周期和卫星过顶时多云天气的影响, 无法实现湖泊面积变化的常规业务化连续监测. 为此, 以Landsat 等高分辨率陆地资源卫星为主要遥感信息源, 结合羊卓雍错水位观测资料, 建立了羊卓雍错湖泊面积变化与水位波动之间的相关模型. 在此基础上, 利用该湖泊面积遥感监测模型, 结合近期水位观测资料分析了羊卓雍错湖面面积变化特征与趋势.  相似文献   

3.
遥感数据的尺度效应决定了可识别内容与识别精度,同一区域内的遥感数据尺度不同,同样的遥感处理模型或者方法将得到不同的处理结果。以宝鸡黄土区滑坡遥感调查为基础,对不同遥感数据源的滑坡体的最小可识别面积、图斑面积精度测算、最佳及最大成图比例尺、遥感地质灾害解译对比性分析、滑坡遥感解译精度评价等等与遥感尺度有密切关系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宝鸡黄土区,调查大、中型以上滑坡的信息,可以采用SPOT-5(2.5 m)融合图像数据,比例尺为1∶25000或1∶50000;调查中型、小型滑坡及较大滑坡体内部结构定量信息,可以采用Quick Bird(0.61 m)融合图像数据,比例尺为1∶5000。  相似文献   

4.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是大比例尺石漠化遥感解译工作的重要信息源。文章以云南省鹤庆县为研究区,采用2011年RapidEye多光谱遥感影像,在对灰岩与针叶林—草体混合标准光谱曲线及不同裸岩率亮度值剖面曲线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波段比值法和密度分割法,结合野外现场踏勘和地理底图,开展大比例尺石漠化遥感解译,获得如下调查结果:全县石漠化面积为188.82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8.13%,占岩溶面积的25.48%,其中重度面积有10.31 km2,占石漠化总面积的5.46%,中度面积有42.28 km2,占石漠化总面积的22.39%,轻度面积有136.23 km2,占石漠化总面积的71.15%。野外验证石漠化等级判对率为84%,达到技术规范要求,这表明文章采用的方法可有效运用于大比例尺岩溶石漠化信息的提取。   相似文献   

5.
刘安明 《广东地质》2012,(1):146-152
确定了粤北岩溶山区石漠化的土地分级指征,建立了石漠化遥感解译标志;以遥感解译方法为主线,调查和统计粤北岩溶山区的石漠化程度、面积及其变化趋势;结合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适宜的石漠化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朱长明  张新  黄巧华 《水文》2018,38(5):29-33
湖泊水文特征参数在水资源合理配置、规划、灾害预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总结现有的水文特征参数遥感提取方法的基础上,依据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构建基于完全遥感的湖泊水文特征参数综合反演技术框架体系。首先,通过多光谱遥感影像完成水域面积参数的时间序列遥感提取;然后选取测高卫星ICESat GLAS的有效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对湖泊水位高程信息进行反演;进一步根据湖盆数据对湖泊水资源量估算,并通过"面积—水位—水量"关系模型构建,实现湖泊水文特征参数的高动态模拟。实验表明:该方法反演的水文参数与实测数据一致性较好,误差较小,结果可信度高;体现了遥感在水资源综合监测中的技术优势,可为区域水资源调查与监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物多样性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遥感技术和新型传感器的发展,遥感已成为目前区域或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方法。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生物多样性遥感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遥感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包括光谱变异假说、生产力假说和种—面积关系理论等;总结了利用高空间和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数据直接监测生物物种及其多样性的进展与局限性;基于遥感反演的不同环境变量进行生物多样性模拟和预测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对其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介绍了相关模型的发展。最后,总结了该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局限,指出增进学科合作、将遥感方法与生态学理论和模型相结合、重视地面验证数据的使用将是生物多样性遥感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各拉丹冬地区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49,自引:20,他引:49  
以位于青藏高原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地区冰川为例, 利用2000年的TM数字遥感影像资料、 1969年的航空相片遥感资料、地形图及数字地形模型, 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提取研究区小冰期最盛期(LIA)、 1969年和2000年的冰川范围, 并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分析该地区冰川的进退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区1969年冰川面积比小冰期最盛期的冰川面积减少了5.2%, 2000年的冰川面积比1969年的冰川面积减少了1.7%. 从1969年到2000年最大冰川退缩速度为-41.5 m*a-1, 最大冰川前进速度为+21.9 m*a-1. 本区的冰川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冰川退缩的速度不是太大, 并有前进的冰川存在.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质》2005,38(1):118-118
1,遥感解译:利用38景LandsatETM(TM)卫星遥感图像数据,制作了全盆地1:100万、1:50万和1:25万遥感影像图;对地貌类型、地表水体、地质构造、岩石类型、植被覆盖度进行了专题解译。解译各类水体总数达446个,水域总面积为1907km^2。其中,面积大于3.5km^2的湖泊为94个。圈定了区内积水洼地的范围,面积为4691km^2。  相似文献   

10.
基于TM影像的抚州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动态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988年和2000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ERDAS IMAGINE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支持下,获取了抚州地区两期土地利用/覆盖结果分类图。在此过程中确定了抚州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体系和遥感影像解译标志。通过计算机自动分类和分类后人工解译纠错相结合的图像分类提取方案,提高了图像分类提取的效率和精度。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从1988~2000年,面积减少的地类为耕地和林地,面积增加的地类为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并对其变化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与农田非充分灌溉研究述评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国内外研究现状,把目前通用的各类模型归纳为最终产量模型和动态产量模型两大类,分析评述两类模型的特点及适用条件.此外,对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试验方法和试验处理设计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作物水分与氮素生产函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田间水肥耦合试验的基础上,对水分生产函数的概念加以拓宽,提出了水分、氮素生产函数的概念,并建立了最终产量模型和动态产量模型,进行了参数求解,模型模拟结果和田间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作物水肥生产函数研究是非充分灌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田水、肥利用效率的基础.在作物水分生产函数Jensen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肥料因子构造了水肥生产函数的Jensen模型;同时构造了作物水肥生产函数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北京地区冬小麦田间试验资料对以上2个模型进行了分析,表明以上模型均可用于描述水分、肥料等因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而可对作物产量进行预测,且模型都具备一定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作物水分氮素生产函数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水分生产函数动态产量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土壤氮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建立了作物水分 氮素生产函数动态产量模型,根据作物生长过程中水分和氮素状态,可以对干物质生长过程进行跟踪和预测预报,利用北京永乐店试验资料进行模型参数的拟合,并应用该模型对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产量进行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R. Corobov 《GeoJournal》2002,57(3):195-202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assessing crop sensitivity and vulner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 in Moldova were demonstrated and the following procedures were discussed: (1) projections of likely agroclimatic change; (2) assessments of crop sensitivity to climate change; and (3) assessments of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crops.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future agroclimate, key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were transformed statistically to correspond to changes in plants' heat and water supply characteristics. Sensitivity of crop production was examined for corn and winter wheat. By combining the agroclimatic changes with crop response, possible impacts have been estimated and form a basis for possible adaptation strategies. It was shown that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can result in elevated aridity of Moldova's territory, especially during periods of crop growth. Cultivation of cereal crops in new agroclimatic conditions without adaptation measures will negatively affect yields, especially of winter wheat, whose yield decrease may be 18–39% by 2020s and 22–50% by 2050s. Corn yields may increase by 0–3% and 1–6%, respectively. As an example of adapta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use of an increased number of late hybrids results in a 25–35% increase in corn yield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6.
大面积农作物苗情长势的气象卫星遥感统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苗情长势是指导农业生产、预测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参考,本文研究利用气象卫星绿度值资料统计农作物三类苗情的技术方法。首先根据1986—1994年地面苗情观测资料分析了淮北平原小麦苗情的统计特征,提出4条假设,以此4条假设作为苗情统计方程的边界条件,并结合其它订正条件对绿度值进行聚类分析,获得各地作物苗情的判别标准,从而获得农作物苗情长势遥感分布图  相似文献   

17.
作物水生产力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用水作为消耗水资源最多的部分, 在全球和区域水资源消耗中占据很大比例. 农业水生产力的评价对于改进区域农业水资源利用方式,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是在水资源匮乏地区. 首先阐述了作物水生产力的基本概念, 分析了影响作物水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其次总结了作物水生产力的评价方法, 将其分为收获方法、 模型方法和集成遥感或GIS的模型方法, 并分析了这三类方法优缺点; 最后对作物水生产力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认为将RS或GIS与模型结合用来估算作物水生产力的方法, 将是目前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海洋  龙爱华  张沛  邓晓雅  李扬 《冰川冻土》2019,41(2):494-503
水资源紧缺是限制我国西北干旱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正确评估地区农业用水效率及其影响机制,可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提供理论依据。以新疆为研究区,基于1988-2015年的长系列数据,分别计算出历年北疆、南疆、东疆典型作物(小麦、棉花)生产水足迹,并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定量分析气象因素(年降雨量、年日照时数、年均温度、年均风速、年均湿度)和技术因素(农机总动力、有效灌溉率、化肥施用折纯量)对作物生产水足迹的影响贡献率。结果表明: 1988年至2015年,东疆小麦、棉花生产水足迹显著高于北疆和南疆,在气候变化和技术进步的综合影响下,各地区典型作物生产水足迹逐年降低,其中技术进步对新疆典型作物单产水足迹影响显著高于气候因素,是驱动新疆各地区典型作物生产水足迹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地区尺度上,北疆、南疆、东疆气候变化和农业技术发展均呈现显著的地区差异,总体来看,北疆气候条件最适宜作物生长,东疆气候最为恶劣,北疆、南疆农业技术发展速率整体上高于东疆。  相似文献   

19.
我国部分市郊农田的重金属污染与防治途径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分析了我国部分主要城市农田土壤及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以了解土壤中与农作物中重金属污染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趋势及造成污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各大城市的农田土壤及农作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北方地区的土壤及农作物受重金属污染程度普遍高于南方。重金属在农作物与土壤中的含量一般呈正相关关系,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于已污染的土壤,可采用农业工程措施、生物修复法和施用改良剂等予以治理。  相似文献   

20.
遥感提取植物生理参数LAI/FPAR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植物生理参数LAI/FPAR是2个重要的陆地特征参量。利用遥感光谱模型并结合地面验证是提取区域尺度的LAI/FPAR最有效的途径。提取LAI/FPAR的模型主要有光谱指数模型和辐射传输模型两类,经过精确的辐射标定和大气纠正的遥感数据可以得到较高精度的LAI/FPAR数据。影响LAI/FPAR精度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因素是像元的异质性、植被类型和物候期等。LAI/FPAR与作物产量有更直接的关系,也是大量作物生长模型的基础,利用这些参数可以实现真实的作物产量预测,特别是开展全球尺度的单产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