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煤炭地质》2010,(2):70-70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对人为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和环境采取整治措施.因地制宜地恢复到期望状态的行为或过程。本书介绍了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概念、内涵与发展历史,阐述了采矿对土地与环境的影响.介绍了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详细讨论了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十大技术:工矿区环境破坏的动态监测与评价技术、土地复垦管理技术、土地复垦规划设计技术、采煤沉陷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露天矿土地复垦技术、煤矸石山绿化技术、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地的修复技术、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信息技术、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评价与验收技术和微生物复垦技术.  相似文献   

2.
山区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方案及工艺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采空塌陷造成耕地毁坏,利用土地复垦技术将被毁土地恢复耕种功能,以达到保护耕地的目标。煤矿采空塌陷区的土地复垦应以人工和机械工程复垦为主,辅以生物和生态复垦。塌陷土地复垦作业的主要内容是充填塌陷裂缝和平整土地,同时结合必要的水土保持配套技术措施;生物复垦和生态复垦的主要内容是改良土壤、品种筛选和立体种植等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守敬 《城市地质》2008,3(3):26-29
矿山开发常常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与居民的生活,应进行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本文介绍了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技术,并以实例介绍了三种生态重建类型。  相似文献   

4.
李海英  顾尚义  吴志强 《贵州地质》2006,23(4):302-306,318
省矿业废弃地破坏和侵占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其生态恢复成为当前世界尤其是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废弃地的研究现状以及我国矿区废弃地复垦的紧迫性,同时总结了矿区废弃地的复垦技术以及复垦后的效果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能值分析方法揭示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行为特征,为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决策和土地利用导向提供科学依据。以徐州城北矿区复垦区为例,采用野外试验与能值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前后能值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复垦是以人的价值行为为导向、自然资源为依托、生态系统流为骨架,来实现和提升采煤沉陷区生态经济系统功能;以恢复和提高区域生产力为价值导向的土地复垦行为可有效提高区域和产品服务功能,年净增加能值361.61×1016 sej;复垦后土地用途增加一定面积的鱼塘和储水区,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可提高区域水分涵养功能,年净增加能值4.6×1016 sej;土地复垦行为是通过调整采煤沉陷区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布局和土地利用行为,以实现生态经济系统能量流动与转换来增加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能值。   相似文献   

6.
露采矿山是江苏的主体矿山,占用并破坏大量的土地资源,资源禁采后,采矿宕口的复垦给土地资源紧缺的江苏带来了增量土地资源的广阔前景,尤其是城市规划区内,土地复垦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在分析全省露采矿山占用与破坏土地资源不同特征的基础上,初步估算全省露采矿山可复垦的土地资源面积及可复垦土地资源类型,并对土地复垦产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评估,为露采矿山环境治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重建植被在能量交换与生态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动态变化可表征煤矿区生态系统受扰动和修复的广泛细节。从植被的不同扰动状态(未扰动状态、采煤扰动状态、复垦恢复状态和修复后状态)出发,分析了煤矿区重建植被演替的6种情景:高效恢复至成熟型、低效恢复至成熟型、高效恢复而后退化型、高效恢复发展型、低效恢复发展型与无效恢复型。通过模拟重建植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将煤矿区土地复垦全生命周期划分为:未复垦期、土地复垦发展期(复垦初期、快速发展期和稳定发展期)和成熟期。再对不同恢复阶段的重建植被分别设置判断标准,提出煤矿区土地复垦关键保护区域的识别思路,据此确立煤矿区土地复垦管控的4种修正模式:生态保育、生态管护、生态修复、生态重建。并以黄土高原山西平朔大型露天煤矿区为研究区开展应用分析,在学习掌握重建植被发展规律基础上,通过判断土地复垦模式与矿区生态系统演变机理的适应性水平,具体落实平朔露天煤矿复垦排土场集群区生态保育、生态管护、生态修复和生态重建等4大修正模式的具体管控措施。本研究归纳了露天煤矿区重建植被动态发展的演替规律,并据此提出加强土地复垦管控的修正模式,可为国家绿色矿山建设提供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极限条件法是目前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文章应用极限条件法,对广安桂兴石灰岩矿损毁土地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评价中采用地形坡度、表土层厚度、周围土地利用现状、排水条件、地表浅层物质组成和生产管理便利性等6个主要因子进行判定,并结合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政策因素和公众意愿等因素,最终确定拟复垦土地的复垦方向。结果表明:评价总面积为76.982 8hm~2,适宜复垦为有林地的面积为39.371 2hm~2,适宜复垦为耕地的面积为34.747 1hm~2,适宜自然留置、自然积水形成坑塘水面的面积为2.864 5hm~2。通过研究,建立了该区矿山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的需求量大幅度提高。因此,地下煤矿开采量也随之增大,而开采引起的土地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土地复垦技术具有复垦率低、复垦周期长等缺点。已有的“边开采边复垦”技术及理念是基于已建成的地下采矿计划,导致土地复垦比较被动。通过介绍土地复垦技术的历史发展、地下煤矿开采引起土地破坏的影响因素和土地复垦的关键技术等,将地下煤矿开采和土地复垦技术综合规划,进一步优化地下煤矿开采和土地复垦的布局、时间和参数,让边开采边复垦技术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让地下煤矿开采和土地复垦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该文以白庄煤矿为例,在分析土地复垦相关因素的前提下,遵循一定的评价原则,制定了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并最终确定了复垦区各单元的复垦方向,对同类地区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极限条件法是目前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文章应用极限条件法,对广安桂兴石灰岩矿损毁土地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评价中采用地形坡度、表土层厚度、周围土地利用现状、排水条件、地表浅层物质组成和生产管理便利性等6个主要因子进行判定,并结合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政策因素和公众意愿等因素,最终确定拟复垦土地的复垦方向。结果表明:评价总面积为76.982 8hm2,适宜复垦为有林地的面积为39.371 2hm2,适宜复垦为有林地的面积为39.371 2hm2,适宜复垦为耕地的面积为34.747 1hm2,适宜复垦为耕地的面积为34.747 1hm2,适宜自然留置、自然积水形成坑塘水面的面积为2.864 5hm2,适宜自然留置、自然积水形成坑塘水面的面积为2.864 5hm2。通过研究,建立了该区矿山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采煤沉陷区土地生态复垦是当前土地整治面临的主要焦点问题之一。以重庆松藻矿区沉陷区受损水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总结,分析水田土壤水系统组成特征,系统探讨了采煤沉陷前后土壤水系统的含水土壤剖面层物理特性和土壤水流入渗状态,针对这些变化提出了矿区生态恢复和土地复垦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露天采煤矿区土地的复垦:土壤透水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露天采煤矿区土地的复垦:土壤透水性实验党志,万国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露天采煤矿区,复垦,土壤透水性实验煤矿区土地复垦常用的方法是在矿渣表面覆盖一层约5~40cm厚的土壤,种草植树以恢复植被。但在一些化学风化强烈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各项改革制度的深入,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单一部门行业管理行为越来越难适应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相关概念的界定,分析了单一部门行业管理形成产生的各种原因并指出其存在的各种弊端,并根据未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行业发展的趋势,论证了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管理过程中将单一的部门行业管理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亓月  李伟 《山东地质》2011,(6):56-58
在人地矛盾日益紧张的大环境下,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显得愈来愈重要。作为煤炭主产区的莱芜市,煤矿区的土地复垦还处在起步阶段。该文从分析莱芜市煤矿区土地复垦的现状入手,对今后莱芜市煤矿区的土地复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是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监测及土地复垦的技术依据之一。采矿权申请人在办理采矿证前要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采矿权变更涉及到开采规模扩大、矿区范围变更、开采方式改变,要重新编制或修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本文根据几年来的编制经验,就编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谈谈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7.
大冶铁矿历史悠久 ,是武钢的主要矿石原料基地 ,目前的生产能力为每年 44 0万 t,长期的矿产开发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也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尾矿库、废石场和采空区占用和破坏土地超过 3333333m2 ,矿区周围的水和土壤被污染。要改善生态环境 ,缓解矿区人多地少的矛盾 ,追求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复垦迫在眉睫。针对尖山废石场现状及复垦适宜性等问题 ,在野外调研和取样分析的基础上 ,着重对废石场的农业复垦进行了规划和技术、经济评价 ,并提出了采用淤泥覆土的观点。同时对矿山土地复垦工作在资金、人力、工程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燕 《山西地质》2014,(5):75-76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系统日益退化,现行的矿业用地不能实现有效再利用的问题,暴露得也越来越充分。在《土地复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相继出台的背景下,完善矿业用地复垦机制,是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预防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永焕 《吉林地质》2011,30(1):143-146
分别对采矿项目可能造成的生态破坏从保护、预防、治理三个方面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介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工作中的建议,着重介绍了有关土地复垦和景观重建方面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某硅石矿土地复垦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矿产资源开发留下了大量废弃地,未得到及时复垦利用,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为有效的保护耕地,矿区土地复垦已势在必行。露天矿山采矿废弃地土地复垦,自《土地复垦规定》发布10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方案以四川省某硅石矿土地复垦方案为例详细介绍了露采矿山的废弃地土地复垦从编制依据到项目实施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