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造金刚石钻进技术的发展,润滑冲洗液的研究也逐渐得到重视,并取得一些进展,由使用乳化液逐渐改用不加基础油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由使用皂化溶解油改用松香酸钠、癸二酸下脚钠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华东地勘局从1979年开始,全局有40多台金刚石钻机全部用松香酸钠代替皂化溶解油,钻进了几十万米钻孔.不仅节约了机油,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并且打出了水平.有时在孔深700米时,钻机仍能开1190转/分的高速.中南地勘局所属湖南三个  相似文献   

2.
我队在许昌铁矿区钻探,地层复杂,上部有200~300余米厚的冲积覆盖层,下部基岩受风化和构造作用,松散而破碎;钻孔坍塌、掉块,局部漏失或涌水.因此须采用泥浆护孔钻进.小口径金刚石钻进,要求泥浆粘度低、切力小、泥皮薄、含砂量低、有润滑性能.近几年来,在有关单位协助下,我队试验推广了混油乳化泥浆,取得较好效果.1.配方粘土(用当地粘土加工成粉状)10%、石灰0.4%、纯碱0.8%、栲胶碱粉或铁铬盐0.5%、太古油或皂化溶解油0.5~1%、C.M.C. 0.8%2.配制方法先将太古油或皂化溶解油  相似文献   

3.
目前,冶金系统人造金刚石钻探用皂化溶解油配制乳化液洗孔,取得较好效果,但也存在破乳现象.例如,安徽812队在石英闪长岩中钻进,每米钻孔消耗皂化油1.5~1.6公斤.原因是大量皂化油与岩粉形成油沫上浮.据现场测定,打入钻孔的乳化液浓度为  相似文献   

4.
江林 《探矿工程》1982,(1):62-63
癸脂酸钠作为金刚石钻进润滑剂,在我队经过试验,已初见成效。自从推广以来,总进尺15556.82米,共消耗癸脂酸钠39825公斤,单位进尺消耗量为2.56公斤/米,润滑剂单项成本为0.92元/米,与松香酸钠比较成本相当,和皂化溶解油相比,却降低到三分之  相似文献   

5.
松香酸钠为三苯环结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由松香酸与氢氧化钠皂化而成,使不溶于水的羧酸变为能溶于水的羧酸钠盐.松香酸钠具有润滑减振性能是因为它的两亲结构(一端亲水基,一端亲油基),用作冲洗液时,它的亲水基吸附在钻具和孔壁上,而亲油基则起着隔离摩擦面的作用,使固体之间的摩擦变为油面之间的摩擦,借以降低孔壁与钻具之间的摩擦阻力.由于它的亲油基碳原子数多达19个,因此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同时,由于松香酸钠具有降低冲洗液之界面张力的性能,使钻具的回转阻力减小. 皂化溶解油是我队早先使用的润滑剂,但由于消耗量大、价格贵,所以配制的冲洗液成本太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曾先后采用非分散低固相泥浆、水泥堵漏和钻杆涂抹润滑膏等方法,虽  相似文献   

6.
广西215队在施工100~#矿体过程中,遇到了两种复杂地层:一是页岩,碳质页岩和泥灰岩,其特点是缩径、松软、坍塌和轻微掉块.护壁措施是:在循环液中加入O.1~0.3%(体积比)的皂化溶解油,再加入O.05~0.1%(体积比)的羧甲基纤维素.二是条带灰岩和结晶灰岩,其特点是:井内裂  相似文献   

7.
目前,金刚石钻探生产中大量使用的皂化溶解油、癸脂酸钠、S—S润滑剂、YZ—84润滑剂和松香酸钠等阴离子型脂肪酸钠类润滑减阻剂,虽均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在一般地层中显示出较好的作用效果,但当遇到污染地层或有污染的水时,由于所含钙镁离子与其中的主要成分脂肪酸钠生成不溶于水的脂肪酸钙和脂肪酸镁沉淀,使润滑剂破乳,降低甚至完全失去其原有的润滑性能。另外,某些润滑剂在使用中还容易结垢,造  相似文献   

8.
脂肪酸钠皂表面活性剂钻井液与皂化溶解油、太古油等乳化钻井液相比,具有成本低廉,加工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其综合技术性能不次于乳化钻井液,能满足金刚石高转速钻进的要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一九七八年以来,我局各地质大队用这种钻井液钻进的工作量超过一百万米,最近二三年,全局90%以上的金刚石钻探工作量都是采用这种钻井液钻进的,对我局普及小口径金刚石钻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人造金刚石钻进中,广泛使用皂化溶解油乳化液作为钻孔冲洗液。在水质和岩性适宜的情况下,使用皂化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由于皂化油原用于金属切削的冷却和润滑,所以它的性能和成本都与钻探的要求不相适应。尤其是某些地层或水质不好时,会产生破乳现象,不仅消耗大量皂化油,还影响正常钻进。随着人造金刚石钻进的推广,研究适用于各种地层的冲洗液,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是摆在我们钻探工作者面前急待解决的任务。本文准备讨论以下几个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批量振荡吸附平衡法设计针铁矿和蒙脱石对菲的吸附解吸试验,对比研究了针铁矿和蒙脱石对菲的吸附解吸行为,并考察了不同K+浓度的溶液对蒙脱石吸附菲的影响,比较分析了线性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描述矿物吸附等温线的准确性,并从吸附热力学角度探讨了矿物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针铁矿和蒙脱石对菲的吸附解吸均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和解吸滞后现象;相对于线性吸附模型来说,针铁矿和蒙脱石对菲的吸附解吸更符合Freundiich吸附模型;与蒙脱石相比,针铁矿对菲的吸附更为显著,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溶液中软阳离子K+的存在使蒙脱石对菲的吸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菲在蒙脱石和针铁矿上的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放热,同时伴随着熵值减小的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蒙脱石和针铁矿对菲的吸附能力均减弱。  相似文献   

11.
页岩中气体的超临界等温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页岩气等温吸附实验多为临界温度以上的吸附实验,其得到的吸附量为过剩吸附量。为了研究页岩气超临界等温吸附机理,运用重力法,在临界温度以上,分别进行了甲烷和二氧化碳在页岩中的高压等温吸附实验。在分析经典型吸附和超临界吸附区别的基础上,通过修改的超临界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方程和微孔充填(Dubinin Radushkevich,D-R))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简单的Langmuir方程可近似拟合甲烷吸附实验数据,但精度不高,且无法拟合二氧化碳的吸附数据;将吸附相密度作为可优化参数,修改的微孔充填模型和Langmuir模型能很好地拟合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吸附数据,其中修改的微孔充填模型拟合效果最好,且回归得到的超临界甲烷吸附相密度同文献报道的一致,表明吸附气可能以微孔充填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2.
在容量法对页岩的等温吸附实验测试中,发现随压力增加吸附量呈现减小趋势,甚至出现负吸附量,测得的吸附常数Langmuir体积和Langmuir压力出现负值,与实际不相符,造成实验结果和吸附常数失去应用价值。从页岩吸附测试方法、吸附测试仪器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容量法页岩吸附实验出现"倒吸"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实验中自由空间体积测试和吸附气含量计算存在的问题;并对页岩吸附实验方法和页岩吸附测试仪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页岩气吸附机理的研究对于页岩气成藏和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甲烷在地层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处于超临界状态,页岩气的吸附实际上为超临界吸附,但其机理目前尚不明确.在建立Ono-Kondo格子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低温氮气吸附和高压甲烷等温吸附实验,对龙马溪组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和超临界吸附曲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页岩中发育的孔隙尺度较小,比表面积较大,吸附气主要赋存于微孔和中孔中;页岩的等温吸附曲线在压力较大时,必然存在下降的趋势,这并非异常现象,而是超临界甲烷过剩吸附量的本质特征.Ono-Kondo格子模型对页岩高压等温吸附曲线的拟合效果很好,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说明该模型可以表征页岩纳米孔隙中超临界甲烷的吸附特征.基于拟合得到的吸附相密度可将过剩吸附量转换为绝对吸附量,并直接计算地层温度和压力下甲烷的吸附分子层数,计算层数均小于1,表明甲烷分子并没有铺满整个孔隙壁面.因此受流体性质、吸附剂吸附能力和孔隙结构3个方面的影响,页岩气的吸附机理为单层吸附,不可能为双层甚至多层吸附.   相似文献   

14.
泥沙吸附重金属污染物室内静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吸附反应动力学方程和质量守恒方程出发,导得室内静态试验中泥沙吸附量和水相重金属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计算公式,并得出泥沙平衡吸附量和水相平衡浓度随泥沙吸附特性、水相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和泥沙浓度变化的计算公式。结合室内试验,认为泥沙浓度不影响吸附特性参数,如饱和吸附量b、吸附-解吸速率常数k及吸附速率系数k1.  相似文献   

15.
选取某采油厂不同有机碳含量的表层土壤作为吸附剂,采用批实验方法对原油中代表性组分苯和甲苯的单组分吸附和双组分竞争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单组分溶液中,苯和甲苯在土壤中的吸附符合线性规律,吸附能力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成正比;双组分溶液中,苯和甲苯共存时存在竞争吸附,土壤对它们的吸附小于单组分时的情况。竞争吸附的结果说明,除分配吸附以外,介质表面点位对苯和甲苯的吸附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坡缕石粘土对有机染料的吸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甘肃靖远坡缕石粘土分离提纯,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坡缕石对水中有机染料亚甲基蓝、结晶紫和苯胺蓝的吸附等温线,探讨了吸附热力学特征.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温度范围内3种染料在坡缕石上的吸附在30 min可达平衡,吸附等温线均能较好符合Langmuir模型,饱和吸附量大小顺序为:结晶紫>亚甲基蓝>苯胺蓝;吸附均为吸热过程,亚甲基蓝、结晶紫和苯胺蓝的吸附焓分别为15.52、9.26和2.59 kJ/mol;吸附Gibbs函数约为-35~-30 kJ/mol,吸附熵均大于零,吸附是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盐熔融法,将Zn2+交换丝光沸石分子筛制备Zn2+改性丝光沸石吸附材料。通过该材料对甲基橙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研究,了解其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Zn2+改性丝光沸石对甲基橙的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相关系数达到0.99;Zn2+改性丝光沸石对甲基橙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室温下相关系数均大于0.9。根据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平衡常数,推算出Zn2+改性丝光沸石对甲基橙的吸附吉布斯自由能变ΔG0<0,吸附焓变ΔH0>0,表明吸附为自发的吸附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的进行,且吸附过程主要是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8.
Cd2+在甘肃靖远坡缕石粘土上的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提纯后的甘肃靖远坡缕石粘土作吸附剂,常温下对水中Cd2 进行吸附实验,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振荡速率及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过程和吸附平衡进行了探讨.XRD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原矿在提纯后杂质石英被有效分离,得到了坡缕石含量较高的提纯样品.吸附实验结果显示,约60 min吸附反应可达平衡;pH值对吸附效果有显著影响,吸附率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当平衡溶液pH>8时吸附率超过99%;吸附过程与pseudo-second-order Lagergren动力学模型方程有较好的一致性,吸附平衡同时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由Langmuir方程得到饱和吸附量为31.65 mg/g.  相似文献   

19.
以纳基和钙基夏子街膨润土为吸附剂,通过改变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染料溶液浓度、初始pH值分析其对碱性红46和碱性兰41脱色率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和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膨润土对2种碱性染料废水的最佳脱色条件具有一定差异.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对膨润土吸附碱性染料废水的过程描述更准确,膨润土对碱性红46的吸附是自发吸热反应,对碱性兰41的吸附是自发放热反应,膨润土对2种碱性染料废水的吸附既有物理吸附也存在离子交换吸附.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天然斜发沸石吸附去除水中氨氮,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X荧光光谱(XRF)分析沸石的物相组成和化学成分。通过批试验考察p H、氨氮初始浓度和温度对沸石吸附氨氮的影响,通过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的研究探讨天然斜发沸石吸附氨氮的机理。溶液p H=8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效果最佳。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较Langmuir能更准确描述天然斜发沸石吸附氨氮的过程,该吸附过程属优惠吸附。对吸附热力学参数计算得到吉布斯自由能变ΔG~00,熵变ΔH~00,说明天然斜发沸石吸附氨氮是自发的吸热过程;熵变ΔS~00说明氨氮在沸石上的分布较在水溶液中的分布倾向无序。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且随着氨氮初始浓度的增大,吸附反应的优惠程度降低。运用颗粒内扩散模型对实验数据的拟合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30分钟主要是外表面吸附,30分钟后主要是颗粒内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