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阿尔泰克兰盆地VMS矿床的变形变质与碳质流体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阿尔泰南缘克兰火山-沉积盆地的泥盆纪VMS型矿床经历了石炭纪一二叠纪同造山的区域变质和热液叠加改造作用,同构造石英脉和穿切层状铅锌矿化的脉状铜矿化很发育.矿石中反映压力-重结晶作用的各种结构构造发育,包括碎斑结构、交代结构、斑状变晶结构和碎裂结构,以及塑性流动构造或皱纹构造、压力影等.对铁木尔特、大东沟铅锌(铜)矿床的包裹体研究表明,在矿化构造岩和晚期硫化物石英脉中发育极丰富的碳质(CO2-(CH4-N2)流体.与碳质流体共生的LCO2-LH2O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43.1~412.1℃(铁木尔特)和209~430℃(大东沟),碳质流体的捕获压力估计为180~300 MPa.这些特征与区域变质的温压条件相当,与VMS无关.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单个包裹体的重金属微量元素初步对比分析表明,造山型萨热阔布金矿的碳质流体中检出有Au、As,而在VMS矿床中没有检出,说明碳质流体在区域变质过程中对A-u成矿有贡献.  相似文献   

2.
哈马迪金矿位于苏丹东北部,矿床产于阿拉伯-努比亚地盾新元古界变质岩系中,属于受剪切带控制的造山型金矿床。金矿体赋存在角闪片岩内近南北向的片理化蚀变带中,围岩蚀变主要为黄铁绢英岩化,以及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等。在含矿石英细脉中赋存有大量的极富CO2的碳质流体包裹体。这些包裹体几乎不含水,含有少量CH4(XCH4=0~0.10)。脉石英中碳质流体包裹体既有孤立或随机分布的原生包裹体,也有呈线性分布的次生包裹体,最晚期还有次生水溶液包裹体的分布。碳质流体包裹体的三相点(Tm,CO2)范围变化不大(-58.4~-57.0℃),但均一温度(Th,CO2)范围变化较大(-19℃~+29℃)。捕获的P-T条件可由LCO2包裹体的ρ值或Th,CO2值,以及与其伴生的CO2-H2O包裹体最终均一温度Th,TOT值,从有关相图中估算。早期碳质流体包裹体的捕获P-T条件范围为280~360℃、80~320MPa。金矿化发生在变质峰期之后的退变质作用晚期。广泛发育的热液蚀变说明碳质流体并非来自单一的流体源,寄主石英变形很弱也不能解释水从H2O-CO2-盐流体包裹体中优先淋失、残留大量的CO2±CH4包裹体。碳质流体包裹体可能的成因是:在金成矿的退变质时期,来自深部的H2O-CO2-盐流体,由于P-T下降而发生不混溶,H2O在热液蚀变中被大量消耗,而CO2则以碳质流体包裹体的形式被得捕获在脉石英中。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白乃庙矿田十四万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日晨  李文博 《岩石学报》2009,25(11):2973-2982
十四万金矿床是白乃庙矿田徐尼乌苏金矿化带内重要的石英脉型金矿,矿体产于EW向韧性剪切带的次级NE向断裂.成矿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早阶段形成无矿石英脉,石英遭受明显压应力作用,包裹体类型包括富水溶液型、富碳质型、纯碳质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60~420℃,平均盐度6.78%NaCl eqv;中阶段为硫化物-方解石-绿泥石-绢云母-细粒石英组合,充填早阶段石英的裂隙,未遭受明显应力作用,包裹体类型为富水溶液型和纯碳质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0~260℃,平均盐度7.22%NaCl eqv;晚阶段形成方解石脉,仅有富水溶液型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0~180℃,平均盐度2.15%NaCl eqv.激光拉曼测试结果表明包裹体气相成份主要为CO_2、CH_4和少量N2.早阶段成矿流体为富碳质流体,成分为CH_4+CO_2+H_2O,中阶段流体为富水流体,成分为H_2O+CH_4,早、中阶段均发生了流体沸腾作用,早阶段强烈的沸腾作用使流体CO_2和CH_4含量降低,中阶段方解石沉淀使CO_2含量进一步降低,并导致了硫化物沉淀和金矿化.十四万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均与造山型矿床一致,为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可能源于徐尼乌苏组浅变质作用产生的变质流体,成矿构造背景可能为二叠纪末-三叠纪初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间的陆陆碰撞造山体制.  相似文献   

4.
甘肃阳山金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类型   总被引:16,自引:19,他引:16  
西秦岭造山带内的甘肃阳山金矿是我国最新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金矿床。矿床受 EW 韧脆性剪切带控制,赋矿围岩为泥盆系碳质碳酸盐-千枚岩-板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斑岩脉。流体成矿过程包括:形成石英-绢云母-黄铁矿组合的早阶段,形成石英-黄铁矿-毒砂和石英-毒砂-黄铁矿以及石英-碳酸盐-辉锑矿-自然金组合的主成矿阶段,形成碳酸盐-石英网脉的晚阶段。早阶段流体包裹体以含 CO_2包裹体为主,CO_2含量为7.3%~21.5mol%,均一温度集中于270℃~300℃,盐度<3wt.%NaCl eqv;主阶段发育纯 CO_2包襄体、水溶液包裹体和少量含 CO_2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10℃~270℃,盐度集中在<2 wt.%NaCl eqv 和3~5 wt.%NaCl eqv 两个范围;晚阶段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60℃~210℃,盐度<3 wt.%NaCl eqv。主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的多样性、相似的均一温度和流体盐度的双峰特征均指示流体沸腾现象的存在,其流体包裹体捕获温度为210℃~375℃,压力为85~222MPa;赋矿断层的阀门式活动导致主阶段流体系统交替于静岩和静水压力之间,成矿深度为8.5km 左右,成矿流体系统发育在早侏罗世大陆碰撞造山过程。矿床地质特征类似于卡林型金矿。但赋存于蚀变花岗斑岩中矿体既非造山型,也不同于卡林型,成矿流体具造山型矿床特征。因此,阳山金矿可能代表一种新的金矿类型,建议称为"阳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5.
小秦岭文峪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周振菊  蒋少涌  秦艳  赵海香  胡春杰 《岩石学报》2011,27(12):3787-3799
文峪金矿位于小秦岭矿田南部,其产出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赋矿围岩为太华群变质杂岩.根据脉体穿切关系和矿物交代关系,可以将文峪金矿流体成矿过程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其热液石英中发育CO2-H2O型、纯CO2型和H2O溶液型三种类型流体包裹体.平阶段石英中原生包裹体主要是CO2-H2O型和纯CO2型,其成分为CO2+H2O±N2±CH4,均一温度集中在290~330℃,盐度为1.02%~9.59% NaCleqv;中阶段为主成矿阶段,该阶段石英中包含了所有3种类型的包裹体,其中以CO2-H2O型包裹体为主,获得CO2-H2O和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50~290℃,盐度为0.02%~12.81%NaCleqv;晚阶段石英仅发育水溶液型包裹体,具有较低的均一温度(114~239℃)和盐度(4.18%~8.95% NaCleqv).根据CO2-H2O型包裹体计算早、中阶段压力分别为130 ~ 178MPa和85 ~ 150MPa,对应的成矿深度分别为4.7~6.5km和3.1~5.5km.总体而言,文峪金矿的初始流体具有中高温、富CO2、低盐度的变质流体特征,晚成矿阶段流体演化为低温、低盐度水溶液流体,流体的不混溶导致了主成矿期矿质的大量沉淀,文峪金矿为中浅成的造山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余盼  郑义  王岳军  虞鹏鹏 《地学前缘》2018,25(5):266-276
湖南新宁县星子岩锑矿位于钦杭结合带中段湘中盆地内,脉状矿体受NE向硅化破碎带控制,直接容矿围岩为下寒武统香楠组碳质板岩和硅质板岩。文中对星子岩锑矿进行系统的矿物生成序列研究,将成矿过程分为两期3个阶段,即沉积期以碳质板岩内球状黄铁矿为代表,热液期早阶段脉状辉锑矿石英脉(局部夹围岩角砾)和晚阶段辉锑矿方解石脉。为进一步限定其成因,选取热液期与辉锑矿共生的早阶段石英和晚阶段的方解石进行流体包裹体研究。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热液期石英和方解石内广泛发育流体包裹体,主要类型为纯H2O型和CO2-H2O型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测试表明,CO2-H2O型包裹体气相主要成分为CO2,液相主要成分为H2O。显微测温过程中,当降温时可见CO2-H2O型包裹体由气液两相变为三相,其初熔温度为-60.0~-56.6 ℃,CO2部分均一温度为3.7~28.5 ℃,完全均一温度介于113~266 ℃,CO2笼合物熔化温度为3.0~9.6 ℃,对应的流体盐度w(NaCleqv.)为0.8%~12.0%。星子岩锑矿流体包裹体的中低温、低盐度和含CO2的特征与造山型金矿的变质流体成矿特征相吻合。综合星子岩锑矿的成矿大地构造背景、矿床地质和成矿流体特征,星子岩锑矿的精细成矿过程为:钦杭结合带在印支-燕山期发生强烈的陆壳叠置作用,富碳质含黄铁矿的寒武系地层发生变质变形脱挥发分作用,形成中低温、低盐度、富CO2和富集锑元素的变质热液;变质热液向上运移过程中,温度压力降低发生相分离,导致CO2逸失和流体沸腾作用,大量辉锑矿沉淀,最终形成有经济价值的矿体。湖南星子岩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过程与造山型金矿一致,因此其成因类型为造山型锑矿。  相似文献   

7.
阿尔泰大东沟铅锌矿的碳质流体及其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东沟铅锌矿是阿尔泰南缘泥盆纪克朗火山-沉积盆地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之一,在石炭—二叠纪同造山的区域变质过程中,受到热液叠加改造作用,层状铅锌矿体发育脉状石英和矿化。本文对阿勒泰大东沟铅锌矿区石英脉中的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估算出包裹体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并采用激光拉曼、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对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成分测试。结果显示,石英脉中的包裹体主要为碳质流体包裹体,多以面状、带状分布,最低捕获温度在209~459℃之间,密度为0.75~1.15g/cm3,最低捕获压力在110~540MPa之间。初步研究表明碳质流体的来源与同造山的变质作用有关,而与海底喷流沉积无关。激光拉曼测试结果表明包裹体气液主要成分为CO2和N2。SRXRF测试碳质包裹体中金属微量元素显示低Cu、Zn、Pb,而富集Au。  相似文献   

8.
湖北竹山县银洞沟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洞沟大型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南秦岭造山带,矿体主要受东西向的银洞岩背斜控制,呈脉状产于武当山群变火山岩.热液成矿作用包含4个阶段:(Ⅰ)细粒石英-闪锌矿-方铅矿阶段;(Ⅱ)细粒石英-银金矿化阶段;(Ⅲ)粗粒石英阶段,含少量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Ⅳ)块状铁白云石-石英阶段.银洞沟矿床流体包裹体可分为3类:NaCl-H2O型(W型)、CO2-H2O-NaCl型(C型)和CO2-CH4型(PC型).Ⅰ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以W和C型为主,含少量PC型,相比Ⅰ阶段,Ⅱ阶段的C型包裹体更多,而Ⅲ阶段仅发育W型包裹体.显微测温表明,Ⅰ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08 ~ 436℃,盐度为5.1%~10.2% NaCleqv;Ⅱ阶段均一温度为220~375℃,盐度为2.0%~ 10.7% NaCleqv;Ⅲ阶段均一温度为122 ~272℃,盐度为0.4%~7.2% NaCleqv.根据C型包裹体估算前两个阶段压力分别为330 ~463MPa和180~363MPa,相应成矿深度分别为12.5~17.5km和6.8 ~13.8km.从Ⅰ到Ⅲ阶段,δ18OW、δD平均值分别由8.4‰和-72‰,变化至0.9‰和-67‰,指示初始成矿流体来自变质热液,晚阶段混入了大气降水.流体包裹体与氢氧同位素数据表明,银洞沟矿床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富CO2的变质热液,属于造山型矿床,流体的混合可能是金属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小伊诺盖沟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部额尔古纳地块,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产于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地区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具有明显区别。本文通过矿床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研究成矿流体性质,探讨矿床成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有气液两相、含CO2三相和纯CO2包裹体3种类型。气相成分以CO2为主,其次是H2O,总体属NaCl-H2O-CO2体系;流体包裹体的盐度低,介于2.1%~8.5% NaCl eqv之间;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69~493℃之间,平均为295℃,属中温热液矿床。其成矿压力为38~172MPa,平均93MPa,对应的成矿深度为4~11km,平均8km。小伊诺盖沟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世界造山型金矿类似,应属造山型金矿,其形成于蒙古-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陆-陆碰撞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北部砂宝斯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包襄体激光拉曼光谱等的分析,研究其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并探讨矿床成因类型,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另有少量含CO2 三相和纯CO2 包裹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N2,CH4,CO2和H2O.主成矿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介于156℃~365℃(平均267℃),流体盐度介于5.4%~6.3%(平均5.9%),流体密度为0.82 g/cm3~0.87 g/cm3(平均0.86 g/cm3);成矿晚期辉锑矿阶段流体包襄体的均一温度介于164℃~224℃(平均182℃),流体盐度介于7.2%~8.3%(平均7.7%),流体密度为0.93 g/cm3~0.96 g/cm3(平均0.95g/cm3);成矿后期石英大脉阶段漉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介于129℃~253℃(平均184℃),流体盐度介于5.4%~11.2%(平均7.6%),流体密度为0.88 g/cm3~0.98 g/cm3(平均0.95 g/cm3).从主成矿期、成矿晚期到成矿后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降低、盐度增加、密度增大,表明随着流体的演化,变质流体逐渐减少,而地层建造水增加.主成矿期流体压力介于62 MPa~73 MPa(平均65 MPa),对应的成矿深度为6.3 km~6.9 km(平均6.5 km).砂宝斯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世界造山型金矿类似,应属造山型,其形成于蒙古-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陆-陆碰撞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1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是中国重要的金、有色金属成矿区段。小塔子沟金矿的容矿围岩为太古宙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变质杂岩,NE和NEE向断裂为主要的容矿断裂,燕山早期北大山二长花岗岩是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体。矿区内最具工业意义的矿脉是1~#脉,其矿石自然类型为石英脉型。1~#脉石英流体包裹体有富CO_2三相、气液两相和纯气相3种类型。流体盐度介于2.06%~11.72%NaCl_(eqv),集中在2.06%~3.37%NaCl_(eqv),4.69%~6.97%NaCl_(eqv)和9.86%~11.72%NaCl_(eqv);流体密度介于0.689~0.977 g/cm~3;成矿温度在174~348℃,集中在302~348℃和174~187℃。研究表明成矿早阶段流体为低盐度、富CO_2的高温流体,而且富CO_2型和气液两相型包裹体共存;后者可能是由两种不同流体的混合作用造成的不均匀捕获而形成。成矿中晚阶段温度突然降低,盐度明显升高。温度的突然降低导致以CO_2逸失为特征的沸腾,由于沸腾使残余流体盐度和密度升高。通过等容线图解法估算成矿压力范围在16~28 MPa,用静水压力梯度计算成矿深度为1.6~2.8 km。通过与典型的造山型金矿特征对比,该矿床成因类型为浅成造山型金矿,其形成动力学背景为J_1—J_2时期华北与西伯利亚克拉通碰撞对接后的陆内造山。  相似文献   

12.
阿万达金矿位于新疆阿克苏市拜城县, 属西南天山造山带, 是一新发现的中型金矿床。在简要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 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毒砂地温计研究, 详尽地探讨了阿万达金矿成矿流体的演化。研究表明:矿化石英中存在含CO2的三相和气液两相两类包裹体, 且以后者居多;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8~380℃, 呈双峰式分布, 盐度(w(NaCl))为6.9%~20.7%;含CO2包裹体的最终均一温度为238~347℃, 盐度为2.8%~7.0%。综合分析认为, 阿万达金矿成矿流体经历了由高温向中低温两个成矿阶段的演化过程。高温阶段, 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270~380℃, 捕获温度为345~420℃, 估算的捕获压力为74~142 MPa(按静岩压力估算成矿深度为2.8~5.4 km), 以中低盐度H2O-CO2-NaCl体系为主, 形成高温毒砂及其他硫化物;中低温阶段, 均一温度为188~270℃, 捕获温度为270~304℃, 捕获压力为52~104 MPa, 成矿流体成分向中低盐度H2O-NaCl体系转变, 沉淀出低温毒砂及其他硫化物。综合阿万达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流体演化特点, 认为其成因类型属中浅成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13.
西秦岭中川地区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西秦岭中川地区李坝、金山和马泉等大中型金矿床主要成矿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系统研究表明,这些金矿床原生流体包裹体主要有CO2—H2O、富CO2和水溶液包裹体3种类型,成矿流体以CO2—NaCl-H2O型为主,富CO2、低盐度、高温和不混溶为其主要特点。结合区内已有同位素资料、区域地质背景和成岩成矿特点,推断流体成矿作用与区内大量中生代同熔或重熔岩浆作用及其上侵定位有密切关系,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混入有不同程度的变质水和大气降水,并且有深部来源物质参与成矿。  相似文献   

14.
新疆阿尔泰萨热阔布-铁木尔特地区两类矿化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阿尔泰南缘萨热阔布-铁木尔特一带的矿床均赋存于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的变质岩系中。早泥盆世的海相火山形成了Zn--Pb ( Cu) 矿化,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碰撞造山相应形成了Cu--Au 石英脉矿化; 前者以铁木尔特VMS 型Zn--Pb ( Cu) 矿床为代表,后者以造山型萨热阔布金矿为代表,与造山有关的脉状矿化还叠加在铁木尔特等VMS 矿床中。通过对比两类矿化的稳定同位素特征,结合矿化的变形变质和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了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和矿床成因。萨热阔布金矿主成矿阶段硫化物石英脉和铁木尔特Zn--Pb ( Cu) 矿床中晚期发育的含黄铜矿石英脉中均富含碳质 ( CO2--CH4--N2 ) 流体包裹体,可能与碰撞造山的热液流体作用有关。铁木尔特Zn--Pb ( Cu) 矿床中代表VMS 期的浸染状矿石中硫化物δ34S 为-26. 46 × 10-3 ~ -19. 72 × 10 -3,硫主要来源于海水硫酸盐的无机还原和细菌还原作用; 而代表后期叠加改造的脉状矿化硫化物值与萨热阔布金矿床硫化物石英脉中δ34S 值接近,硫主要来源于造山过程中的深源流体。萨热阔布金矿床硫化物石英脉和铁木尔特Zn-- Pb ( Cu) 矿床晚期含黄铜矿石英脉的δDH2O 值和δ18OH2O 值,均反映了碰撞造山期热液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有关。萨热阔布金矿硫化物石英脉中碳质流体包裹体CO2 体系中δ13 C 为- 21. 15 × 10-3 ~ -7. 51 × 10 -3,CH4 体系的δ13C 为-34. 11 × 10 -3 ~ -28. 38 × 10-3 ; 铁木尔特Zn--Pb ( Cu) 矿床含黄铜矿石英脉中碳质包裹体测得的δ13C 为-8. 02 × 10 -3 ~ -6. 99 × 10 -3,δ13 C 特征与海相火山沉积无关,具岩浆源或深部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新疆阿合奇县布隆金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阿合奇县布隆石英重晶石脉型金矿床是一个少见的金矿新类型 ,其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NaCl H2 O型、CO2 H2 O±CH4型和CO2 H2 O NaCl型。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大 ,从 1 5 9~ 390℃ ,金主成矿阶段温度集中于 2 0 0~ 340℃ ,流体盐度为 2 .4 2 %~ 1 9.2 9%NaCleq ,但各阶段含石盐子晶多相包裹体的盐度高达 2 9.0 2 %~ 4 6 .2 %NaCleq。成矿流体密度为 0 .731~ 1 .1 32g/cm3 。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中以H2 O和CO2 为主 ,含少量N2 ,CH4,C2 H6,H2 S等 ;液相成分以Na+ 、Cl-为主 ,其次是Ca2 + ,K+ ,Mg2 + ,SO2 -4。布隆金矿床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1 3 CPDB值为 - 4 .6‰~ - 1 .4‰ ,δ1 8OSMOW 为 1 7.2‰~2 1 .1‰ ,δ1 8O水 值为 6 .7‰~ 1 4 .7‰ ,δD变化于 - 70‰~ - 5 5‰ ,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建造水 ,并混合少量岩浆水和大气降水 ,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物理化学条件和流体组成的改变以及流体的不混溶作用在成矿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双王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双王金矿位于陕西省太白县西南部,矿床赋存于秦岭泥盆系地层中。双王金矿床8号、9号、7号、5号、6号、2号矿体内热液矿物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表明:成矿早期、主成矿期和成矿后期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范围分别为300~463℃、220~340℃和100~279℃。主成矿期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2.1%~22.7%NaCleqv)、富CO2和含有N2、CH4等气体的特征。从矿区东部向西部成矿压力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流体体系趋于开放。成矿流体来源较为复杂,以岩浆水和变质水为主,后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包裹体的多样性及演化特征和角砾岩型矿化特征显示双王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不混溶性特征,成矿压力约为100~170 MPa。流体的减压沸腾是导致金沉淀成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初论浅成作用和热液矿床成因分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衍景 《地学前缘》2010,17(2):27-34
通过简单列举现有金矿床类型的名称,发现热液矿床分类命名混乱、繁杂、缺乏科学逻辑,严重制约着教学、科研和找矿勘探事业的发展,原因是对于深度<10 km、温度为50~300 ℃条件下的地质作用研究薄弱,缺乏概念描述,构成认识盲区,因此提出了浅成作用(epizonogenism)的概念,用于概括深度<10 km、温度为50~300 ℃条件下的地质作用。藉此将热液矿床划分为浅成热液、变质热液和岩浆热液等3个成因端员;确定浅成、变质和岩浆流体的特征分别是低盐度 贫CO2、低盐度 富CO2和高盐度 CO2含量变化大;岩浆热液矿床发育含多种子晶包裹体和高盐度富CO2的包裹体,变质热液矿床发育低盐度富CO2包裹体,浅成热液矿床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缺乏含子晶包裹体和富/含CO2包裹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