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评价一定地域内各个城镇的区域发展条件,是确定城镇发展的重点,预测不同类型城镇的发展速度以及选择各种城镇发展的不同对策的重要依据,是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基础。 一、城镇发展条件的因子选择和评估 一个城镇的发展,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根据城镇发展的一般规律,考虑到漳州市自身的区域特点,我们从四个方面,七个因子来考察全市各级城镇发展条件的优劣。文中“城镇”是包括漳州市市区,各个建制镇和乡集镇的所有城镇驻地。 1.现有基础:一个城镇现有基础的好坏是决定其吸引力大小和发展快慢的重要因素。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2.
《西部资源》2011,(2):43
铜是古代就已经知道的金属之一。一般认为人类知道的第一种金属是金,其次就是铜。铜在自然界储量非常丰富,并且加工方便。铜是人类用于生产的第一种金属,最初人们使用的只是存在于自然  相似文献   

3.
胡序威  赵晓斌 《地理研究》1986,5(2):105-105
该文从城镇引力场的角皮,侧重城镇体系成长演变、空间演变、空间结构、功能等级结构等方面对冀东城镇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剖析.从中发现,城镇在随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形成体系的方式运动,在空间上形成一定的网络(城镇场空间结构),具有六边形趋向.以城镇场引力平衡为基础的城镇场空间结构是城镇的滋生点.在动态上,达种空间结构具有从高值向低值演进的规律. 在等级结构方面,作者发现,城镇规模等级与区域对城镇的服务要求有严格的对数关系,这种关系也是城镇成长的内因之一,它与城镇场空间结构点(外因)结合,便是城镇最佳区位点. 作者还对冀东城镇体系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温家宝总理说过“土地是中华民族的生命线”,用地问题人们一直在密切关注着。江苏省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土地节约利用、优化布局等土地利用经验,但是目前江苏省在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城镇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小城镇建设用地秩序紊乱,园区建设规划不科学,基建用地量不断增加,征地成本偏低农民利益受损等一系列问题,由此提出创新优化调整园区建设用地,挖掘现有建设用地的空间,城镇化用地和农村用地相协调匹配,借用市场力量抑止土地浪费,清查整顿城镇发展而超标的土地等浅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和载体,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也使得城镇低效土地后备资源的稀缺问题越来越严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已经开展了十多年,并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现阶段我国城镇用地低效问题已经呈现,现有城镇建设用地利用不合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也普遍存在,增加了经济社会对土地资源的消耗,制约了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6.
一、城镇地名标志设置的重要性随着城镇的发展,城镇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城镇对地名管理的强化也成为城镇科学化管理的组成部分。城镇地名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地名综合体。它具有类型多、数量大、使用频繁、变化频繁等特征。在城镇这个复杂的环境中,设置地名标志将方便人们的交往、生产和生活。同时,通过地名标志设置宣传了地名,提高了地名知名度,实现了地名标准化,具有层次性的布局,合理的地名标志使城镇地名摆脱了杂乱无章的混乱局面,使城镇地名管理与城镇发展相适应。城镇地名标志设置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对城镇形象的影响上。城镇地…  相似文献   

7.
<正>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人文地理的复苏,中国历史地理学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历史城镇地理学作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已经开始从以往单个城镇的历史地理研究向区域城镇地理研究方向发展,但是断代性质的区域城镇地理研究仍然是比较薄弱的环节,理论和方法有待更进一步完善和提高。2014年4月长江出版社出版的吴宏岐教授新著《明清珠江三角洲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演变互动研究》,选取明清  相似文献   

8.
一、海权概念与海权诞生的原因 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海权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和关注。在探讨海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之前,我们首先有必要做一下概念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痕量金属进入北极的途径包括洋流注入、大气传输、陆架河流、陆地径流以及海洋中的直接沉降。研究表明,北极区域介质中Pb、Hg与Cd、Zn、Cu水平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并且铂系贵金属在北极冰雪中被检测出反映了大范围的全球污染。对北极各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痕量金属As、Cd、Cr、Cu、Hg、Pb、Zn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发现:As、Cd、Cu很有可能已经对多数海域的海洋生物产生威胁;Hg、甲基汞(MeHg)、Zn在极地动物器官中已出现了食物链累积效应,相关的毒性数据目前还缺乏研究。  相似文献   

10.
周村是清代鲁中地区最重要的贸易城镇之一,其在清初经历了一个迅速崛起的过程。在明代中叶,周村还是一个“居民三百家”的普通村落,而到了清康熙年间已经发展成了山东著名的商业中心。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长山县知县金铽所撰《周村义集记》说,周村“地不通夫水陆而天下之货聚焉,熙熙然贸易有经,如有化日”;  相似文献   

11.
林李月  朱宇  林坤 《地理研究》2022,41(7):1948-1962
在跨地区生计及其变迁的视角下,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和流出地城镇的住房状况有机结合,借助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相匹配的城市特征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和多层次回归模型,探究流动人口城镇住房分层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流动人口的城镇住房已形成了一个从低到高依次由无城镇产权房、有城镇产权房(流出地或流入地城镇产权房)和多区域城镇产权房构成的“三阶四级式”的“金字塔型”结构。模型结果显示,流动人口个体及家庭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流出地的区位禀赋是其实现城镇住房自有的重要基础和财务支撑,流入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房价和城市规模仅对流入地和多区域城镇产权房有显著影响。因此,本文挑战了流动人口住房条件差的刻板印象,并吸引人们关注流动人口跨地区生计及其变迁对其城镇住房的影响,拓展了当代中国城镇住房分层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伊春市城镇体系的演变及对策--一个"边缘化"地区的实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修春亮  袁家冬 《地理科学》2002,22(4):495-499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北部边陲,小兴安岭腹地,社会经济和城镇系统是伴随小兴安岭森林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而形成的,在1990年代的区域发展中,与主流和核心地区相比,在先进生产力和生态方式发展方面的差距在拉大,表现出日益“边缘化”的特征,此间,市域城镇体系特征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特征表现为作为支撑各城镇发展的新的基本经济部门成长缓慢,各城镇的成长已经走向分化,而且这中分化在市域内部印证了“边缘化”现象的存在,作为地广人稀,生态条件优越的地区,伊春也存在摆脱边缘化趋势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化是一个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建国以来,我国干旱区城市化的进程十分迅速,不仅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大大增加,城镇的规模迅速扩大,城镇的职能和城镇的地区分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1984年与1957年相比,新疆城镇人口纯增加255.17万人,增长2.71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6.9%上升到26%。1万人口以上的城镇数量,由1957年的18座增至1984年的51座,其中乌鲁木齐  相似文献   

14.
海洋底层水成矿金属组分存在形式和沉淀矿物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测试资料为依据,以溶液化学平衡反应模型理论计算为手段,对海盆和底层水的成矿金属组分存在形式和沉淀矿物进行定量计算,发现海洋底层水系统为非平衡的地球化学动力系统,系统中发生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与转移,海洋底部现代正在发生沉淀作用。海洋底层水是一种典型的稀金属成矿溶液,除Fe在洋盆存在高价态外,Fe的其它组分形式及Mn、Cu、Ni、Co4种金属组分均以低价态的组分形式存在,它们不可能通过化学沉淀作用生成以高价态锰矿物为主的结核。Mn、Fe主要以胶体和微粒形态存在,其浓度比溶解态的浓度要高出数百倍甚至千倍。这些胶状的金属微粒流直接参与结核的生成,胶体化学作用是结核生成的主要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镇等级体系变动的回顾及其省区地域类型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城镇等级规模体系(以下简称等级体系)是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规模级城镇的组合状况和发生发展规律。在分析城镇的人口规模和制订城镇的发展战略时,把城镇放在城镇体系的背景上,可以避免很多盲目性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16.
浅谈国土规划中城镇布局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城镇布局与国土规划的关系国土规划是对国土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全面的规划。对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总体部署,要求在最有效地开发、利用一定地域范围国土资源的基础上,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产布局、人口分布以及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关系。城镇体系是一定地域内各种类型、不同等级的城镇空间组织。城镇布局则是指城镇在一定地域内的动态分布,即城镇的具体位置、形式、规模、发展方向。分析一个区域城镇体系的形成过程,依照地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方向和区内各种建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极度稀缺紧张、且正处在加速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落实城镇建设用地投入与地区社会经济、居民生活以及资金短缺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当前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城镇建设用地不仅是城镇人口城镇化、产业就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基础服务设施城镇化)的外在表征,更是一个国家(地区)资源使用效率、经济发展模式(集约抑或粗放)、社会公平公正(城镇基本服务设施的均等化)主要参考指标。故此,为了考查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投入的协调性,该文借用非协调性指数模型、分别评价城镇建设用地投入与城镇人口、GDP、地方财政税收、产业就业非农化以及社会非农化之间的非协调程度,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投入总体而言是比较协调的,从各单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来看,城镇建设用地投入至于各变量指标而言大体可以分为超前、滞后和相对协调三种类型,其中上海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当前户籍管理体制的作用而表现出相当程度的超前发展(粗放式发展)。最后就如何推进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投入的协调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的含义有三:一是城镇数量和城镇人口逐步增加,乡村居民和农业人口相应减少:是城镇的形态相分布。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状况,转为互相联系日益密切的状态;三是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步城市化。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相逾越的一个阶段。在城市化过程中,较长时期内客观存在着大城市人中集聚和农村崩溃的模式。对此,恩格斯曾及时指出:“乡村农业人口的分散和大城市工业人口的集聚只是工农业发展水  相似文献   

19.
在后工业化时代和后疫情时代的叠加背景下,随着城镇家庭能源消费量持续增加,家庭已成为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高原城市西宁市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守卫地,分析其家庭能源消费的研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2021年实地调研数据结合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模型,通过构建家庭能源流探索了其家庭能源消费特征、影响因素并对不同收入情况下家庭能源消费的全过程进行可视化。结果表明:(1)西宁市城镇家庭年人均能源消费量为461.57 kgce·a-1。(2)在能源用途方面,西宁市城镇家庭人均取暖能源消费量为307.52 kgce·a-1,是家庭能源消费的主要来源,而大型家用电器中的洗衣机耗能量最低。(3)家庭年末总收入是影响西宁市家庭人均年能源消费的核心因素。(4)高收入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大,但随着家庭收入水平增加,取暖能源消费量随之减少。基于此,研究建议增加居民的清洁能源供给,增强所有居民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增加对中高收入人群的节能宣传和自主节能意识。通过因地制宜制定能源政策,推动我国可持续能源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个必然历史进程,推进城市化已成为当前从国家到地方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战略重点.湖南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化发展滞后.本文通过对湖南城市化发展历程和现状特征的分析,提出了未来10年内城市化水平、城镇等级体系和城镇空间结构发展趋势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