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区域地质背景庐枞火山岩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东部,属于继承式的陆相火山岩盆地(姜波等,1989;任启江等,1993)。盆地内主要出露的地层是四个火山岩喷流沉积旋回:晚侏罗世时期的龙门院旋回,早白垩世时期的砖桥旋  相似文献   

2.
<正>R型聚类分析可以揭示岩体与岩体、期次与期次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郑济林,1987)。宁芜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盆地内发育有一系列与白垩纪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的铁矿床(Mao et al.,2011)。宁芜研究项目编写小组(1978)根据矿床与辉长闪长岩的成因联系以及矿床本身的次火山成因特点,提出了"玢岩铁矿"的成矿模式,认为长江中下游宁芜、庐枞盆地中铁矿床的形  相似文献   

3.
安徽庐枞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矿集区,其深部火山岩基底性质不明,制约了矿产勘探的开展。通过对庐枞火山岩盆地中段1∶5万高精度重磁数据及大地电磁测深数据进行再处理,探讨该区地球物理场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 庐枞火山岩盆地位于NE向古生代地层褶皱带的“鞍部”,火山岩厚度与重力剩余异常幅值变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火山岩之下主体为隐伏侵入岩,呈似厚层状,底界面厚度为3~4 km,黄屯—枞阳断裂与罗河断裂是主要的深部岩浆通道。推断盆地内三叠系—石炭系主体被侵位,部分泥盆系—志留系在隐伏侵入岩之下发育。研究成果可为庐枞盆地基础地质研究及找矿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泥河铁硫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庐枞盆地的西北部,矿床中铁、硫储量均达到大型矿床规模,硬石膏储量达到中型规模,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近年来重大找矿突破之一,其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勘探价值.泥河矿区内主要地层为砖桥组和双庙组安山质火山熔岩和碎屑岩,侵入岩体主要为辉石闪长玢岩.磁铁矿体呈厚大的透镜状分布于闪长玢岩穹窿顶...  相似文献   

5.
<正>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常印佛等,1991;翟裕生等,1992)。沙溪铜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的西北部,为典型的板内环境斑岩型铜矿床(侯增谦等,2007)。沙溪铜矿床是该成矿带内目前发现的规模达百万吨级的大型斑岩型铜矿床,勘探工作表明矿床的深部和外围仍然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对该矿床的成矿流体的研究对于认识该矿床的成矿流体系统性质与成矿作用过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庐江县沙溪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安徽省庐江县沙溪铜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部,是该成矿带内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勘探工作表明矿床的深部和外围有良好的找矿前景。1矿区地质特征沙溪铜矿床位于滁州-庐江构造岩浆带的西南部,产于郯庐断裂的主干断裂带内,距庐枞火  相似文献   

7.
庐枞矿集区结构特征重磁研究及其成矿指示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刘彦  吕庆田  严加永  吴明安  祁光  邓震 《岩石学报》2012,28(10):3125-3138
作为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庐枞矿集区的深部结构和成矿作用过程一直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利用已有的重磁数据,开展匹配滤波、解析延拓、求导等多种方法的目标处理,刻画庐枞矿集区的重磁异常特征,显现成矿带、成矿体、断裂构造、基底隆起和盆地凹陷等众多构造信息,再结合矿集区密度、磁性统计分析,以及区域地质和矿产分布,认为:庐枞矿集区整体走向为北东向,包括郯庐断裂、裴岗-朱桥断裂、罗河断裂以及长江断裂组成的四个成矿带,可划分为庐枞火山岩盆地、孔城凹陷、巢南-庐江褶皱隆起带、大别造山带东缘以及长江凹陷带五个部分;庐枞矿集区矿床类型多样化,矿床和矿化具有带状和环状分布特点,火山构造和火山岩浆活动制约着铁、硫、铜(金)矿床的分布,基底隆起和断裂对成矿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矿集区异常分离后的剩余重力异常和剩余磁异常是寻找铁矿的重要综合信息标志,高背景场的低缓磁异常和重力异常的叠加地段,仍然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安徽庐枞盆地泥河铁矿床年代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庐枞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断陷带内,地处扬子板块北缘,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重要的铁铜多金属成矿区。庐枞盆地内火山岩和侵入岩分布广泛,包括龙门院、砖桥、双庙和浮山4组火山岩以及34个出露地表的侵入岩体。泥河铁矿床是盆地西北部新勘探发现的大型铁矿床,其精确的成岩成矿时代及其形成构造背景研究仍十分薄弱。本次工作在详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泥河铁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通过对岩浆岩锆石LA ICP-MS和金云母40Ar-39Ar定年方法,确定矿区中的辉石闪长玢岩、正长斑岩和粗安斑岩的成岩时代分别为132.4±1.5Ma、129.4±2.0Ma和134.3±1.2Ma,成矿时代为130.9±2.6Ma。矿床地质特征表明辉石闪长玢岩是成矿母岩,粗安斑岩形成于成矿作用之前,正长斑岩为成矿期后形成的脉岩,穿切火山岩地层和矿体。上述定年结果与地质事实吻合,表明泥河铁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几乎同时发生。通过与庐枞盆地和区域成岩成矿时代对比,认为盆地内玢岩型铁矿床集中形成于130Ma左右,是长江中下游成矿第二期成矿作用活动的产物,庐枞盆地内130Ma左右的辉石闪长玢岩侵入体是寻找泥河式玢岩型铁矿床的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9.
安徽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成岩序列及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沙溪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典型的斑岩型铜金矿床,位于庐枞盆地北外缘、郯庐断裂内,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确定对该矿床成因研究及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在详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采集沙溪矿床与成矿有关的主要岩浆岩样品(粗斑闪长玢岩、黑云母石英闪长玢岩、中斑石英闪长玢岩、细斑石英闪长玢岩和闪长玢岩)和与黄铜矿密切共生的辉钼矿,分别利用Cameca、LA-ICP-MS U-Pb和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获得矿床内主要岩浆岩的成岩年龄(130.60±0.97Ma、129.30±1.00Ma、127.10±1.50Ma、129.46±0.97Ma和126.7±2.1Ma)以及成矿年龄(130.0±1.0Ma),并重新厘定了沙溪岩体从早到晚岩浆的侵位序列。通过区域对比,提出长江中下游存在两阶段斑岩型铜金矿化,沙溪矿床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第二阶段形成的斑岩型矿床,沙溪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既不同于庐枞盆地,也不同于断隆区第一阶段的斑岩矿床,而是受郯庐断裂和长江断裂动力学演化联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磁异常揭示的深部构造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安国  周涛发  刘东甲 《岩石学报》2017,33(11):3599-3609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最主要的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之一。本文通过高精度航磁异常数据分析成矿带内磁异常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火山岩盆地和郯庐断裂带沿线的正磁异常呈团块状分布,而大别造山带和九华山的正磁异常呈宽缓分布,前者与成矿带内以铁矿化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密切相关。航磁异常边界识别结果清晰揭示了郯庐断裂带、晓天-磨子潭断裂和襄樊-广济断裂等区内重要的深大断裂,九江附近的边界可能是郯庐断裂带的南延。长江中下游及邻域的居里等温面深度变化范围约为23.5~31.5km,沉积盆地下方居里等温面总体呈现拗陷,火山岩盆地下方居里等温面总体呈现隆起,郯庐断裂带沿线的居里等温面呈带状分布的隆起。大别造山带和九华山下方居里等温面呈现拗陷,有别于火山岩盆地和郯庐断裂带沿线的居里等温面隆起。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主要的铁铜多金属矿床点集中分布在居里等温面隆起或隆起边缘部位,指示了长江中下游早白垩世剧烈的岩浆活动使区域大地热流值相对较高,地壳深部的构造格局和岩浆活动制约了浅部的成矿。  相似文献   

11.
安徽庐枞盆地与正长岩有关的成矿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安徽庐枞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定位于扬子板块、华北板块与大别造山带之间,为一中生代陆相火山岩断陷盆地。庐枞盆地内广泛发育中生代岩浆活动,包括龙门院、砖桥、双庙、浮山4个旋回的火山岩及同期次侵入的中酸性岩体。盆地中成矿作用类型丰富,矿种多样,与龙门院旋回有关的潜火山热液型铅锌矿床、与砖桥旋回有关的玢岩型铁矿床是盆地中重要的成矿作用系列,以往工作较为全面地对这两个成矿系列进行了研究。随着近几年找矿工作的突破,盆地中与正长岩类有关的铁氧化物-铜-铀矿床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以深部探测ZK01孔深部铀矿化、马口铁矿、黄梅尖岩体周边铀矿床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区域与正长岩类有关的铁氧化物-铜-铀矿化系列,为庐枞整装勘查区找矿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李瑞玲  朱乔乔  侯可军  谢桂青 《岩石学报》2012,28(10):3347-3360
金牛盆地位于鄂东南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重要的火山岩盆地之一.相对宁芜和庐枞盆地,金牛盆地找矿一直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对其中次火山岩的年代学、成因和成矿属性的研究也很少.本次选择盆地中心吴佰浩地区深部钻孔中的花岗斑岩和流纹斑岩,开展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的研究工作,获得了流纹斑岩锆石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28±1Ma (n=14,MSWD=2.5),锆石Hf同位素(176Hf/177Hf),和εHf(t)分别为0.28247~0.28262和-2.5~ -7.7;花岗斑岩锆石206 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29±1Ma (n=12,MSWD=1.3),锆石Hf同位素(176Hf/177Hf),和εHf(t)分别为0.28239~0.28259和-3.6~-10.7.本文确定金牛盆地中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为129~128Ma,与金牛盆地火山岩的形成时代(130~125Ma)相当,暗示金牛盆地火山岩和次火山岩均形成于早白垩世,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是壳幔混合的产物.金牛盆地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与宁芜、、庐枞盆地相当,次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也与宁芜、庐枞盆地玢岩铁矿的成矿岩体相当.提出金牛盆地除应关注玢岩铁矿外,更应该关注与次火山岩有关的热液金矿.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产地,沙溪斑岩型铜矿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中酸性岩体的成矿区,研究表明这是一个有很大远景的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远景区.沙溪斑岩型铜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环太平洋沿岸西侧、扬子板块北缘,同时其东部濒临庐枞中新代火山岩盆地的边缘,矿区位于郯庐断裂带与矾山-铜陵深断裂的复合部位(常印佛等,1991).属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的中段北缘.  相似文献   

14.
庐枞火山岩盆地及其外围重、磁场特征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探测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江-枞阳白垩纪火山岩盆地的深部构造和地壳结构,2007年初在庐枞火山岩盆地进行了以深反射地震剖面探测为主的,新一轮重力、磁力和大地电磁剖面测量。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庐枞火山岩盆地及其外围重、磁场特征进行了研究。作者首先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磁场的分布特征,然后以区域重、磁场特征为背景来认识庐枞地区重、磁场的分布特征。研究各类地质体的物性参数是开展地球物理解释的前提,文中收集并分析了前人对庐枞地区的岩石物性的较为系统研究成果。为了提取重、磁异常的特征,文中对重、磁异常进行了位场转换和图像处理。利用新的深反射地震剖面探测和大地电磁剖面研究成果,采用定性和定量解释方法对庐枞地区重、磁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新的认识。庐枞火山岩盆地深部存在隐伏的磁性强的中碱性岩类是产生区域磁异常的主要原因。庐枞火山岩盆地下部火成岩所侵入的地层向盆地东南方向延伸,盆地的西北边界向东南方向倾斜。而在罗河断裂带以西没有火成岩存在。亦即庐枞火山岩盆地是一个沿北东向罗河断裂向东发育的非对称火山盆地。另外,在庐枞火山岩盆地西部边缘罗河深部存在切穿莫霍面的断裂带沿北东向延展数十千米。  相似文献   

15.
宁芜盆地姑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位于中国东部,扬子板块北缘的长江断裂带内,是中国最重要的Cu、Fe和Au等多金属资源产地之一(Ge et al.,1990;赵一鸣等,1990;赵一鸣等,1991;谢桂青等,2006)。宁芜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著名的玢岩铁矿模型的发祥地。姑山铁矿床位于宁芜火山岩盆地南段的钟姑矿田,是玢岩铁矿中矿浆成因矿床的典型代表,其于1954年6月正式露天开采,储量12816万t,其中表内矿石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下游庐江-枞阳火山岩矿集区深部结构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32,自引:16,他引:16  
为探测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江-枞阳白垩纪火山岩盆地和铁、硫矿集区深部构造和地壳结构,探讨成矿深部控制条件,作者完成了穿越火山岩盆地的深反射地震剖面(150km,记录30s)和罗河铁矿区浅层高分辨反射地震剖面(20km),以及平行剖面的大地电磁、高精度重磁剖面,揭示了矿集区全地壳精细结构和电磁结构,同时开展区域构造测量和火山岩年代学研究,获得了新的认识。证实"耳状"的庐-枞火山岩盆地是一个沿北东向罗河断裂向东侧发育的非对称火山盆地,排除了另一半被断在西侧红层之下的判断;罗河断裂是一条切穿MOHO的深断裂,倾向南东,是引导地幔流体和岩浆上涌和喷发的通道,在中地壳形成岩浆房(反射亮斑);鉴别出多层界面,火山岩-侏罗系厚度约4~5km(其中火山岩厚度约3km),三叠系-震旦系变形层底界深度大致18~20km,变质基底组成中下地壳,MOHO平缓向北西倾,深度33~31km;追踪郯-庐断裂带的深部产状,陡立延伸到MOHO,宽约10km。从而揭示了早白垩系(132~127Ma)庐-枞火山岩矿集区深部过程与成矿、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罗河铁矿床是20世纪80年代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盆地中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铁矿床。经深部找矿勘探工作,2013年在罗河铁矿床主矿体800~1000 m之下又发现了小包庄铁矿床,这是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找矿工作中的重大进展之一,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和形成时代的精确厘定,是正确分析矿床成因机制,完善玢岩型铁矿床成矿理论的关键。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钻孔岩芯观察、系统的岩相学和矿相学及电子探针分析测试工作,查明了罗河铁矿和小包庄铁矿的矿化蚀变特征,厘定了矿化阶段,初步探讨了成矿作用过程;对小包庄铁矿床进行了高精度金云母~(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坪年龄为(130.32±0.78)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30.5±1.5)Ma,反等时线年龄为(130.4±1.3)Ma。结合庐枞盆地及区域成岩成矿时代,认为盆地内玢岩型铁矿床集中形成于130 Ma左右,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第二阶段(135~126 Ma)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庐枞盆地侵入岩的时空格架及其对成矿的制约   总被引:66,自引:42,他引:24  
庐枞中生代火山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断陷带内,地处扬子板块的北缘。庐枞盆地内火山岩和侵入岩分布广泛,包括龙门院、砖桥、双庙和浮山四组火山岩以及34个侵入岩体。本次工作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已有的5个岩体(巴家滩岩体、城山岩体、花山岩体、黄梅尖岩体和枞阳岩体)年代学的研究工作,系统开展了盆地侵入岩体的年代学和时空分布特征研究。通过侵入岩锆石LA-ICP-MSU-Pb定年方法,本次研究确定庐枞盆地内15个主要侵入岩体的成岩时代分别为:黄屯岩体134.4±2.2Ma、岳山岩体132.7±1.5Ma、拔茅山岩体132.7±1.9Ma、尖山岩体132.0±1.3Ma、谢瓦泥岩体131.6±1.1Ma、龙桥岩体131.1±1.5Ma、焦冲岩体129.6±1.3Ma、土地山岩体127.4±2.8Ma、凤凰山岩体128.4±0.9Ma、罗岭岩体126.3±2.0Ma、龙王尖岩体126.5±1.5Ma、小岭岩体126.2±1.8Ma、大缸窑岩体125.9±1.3Ma、巴坛岩体125.1±1.1Ma、毛王庙岩体123.9±1.9Ma。从而得出庐枞盆地内侵入岩的成岩时代界于134~123Ma之间,属于早白垩世,并进一步将庐枞盆地内侵入岩划分成2期,其中早期侵入岩主要为二长岩和闪长岩类,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与龙门院旋回和砖桥旋回火山活动关系密切,岩体侵位受火山机构和北东向构造联合控制,成岩时代为134~130Ma;晚期侵入岩还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主要为正长岩类,分布在盆地南部,主要受盆地内火山机构和北北东向断裂控制,侵入活动与双庙旋回和浮山旋回火山岩浆活动相对应,成岩时代为129~123Ma;第二类主要为A型花岗岩,分布于盆地东南缘,成岩时代为126~123Ma,主要受区域北北东向大断裂控制,而与盆地火山机构无关。庐枞盆地内与岩浆岩有关的铁、铜、金、铅、锌、铀矿床可划分为3个成矿系列,其中砖桥旋回形成的二长岩类与罗河、泥河和龙桥等铁矿床、岳山铅锌矿床及井边和拔茅山铜矿床关系密切,双庙旋回形成的正长岩类与马口等铁矿床关系密切,而晚期的A型花岗岩与3440矿床等金、铀矿化关系密切。长江中下游地区燕山期存在145~136Ma、135~127Ma、126~123Ma等三期成岩(成矿)作用,庐枞盆地内侵入岩对应于该区域第二和第三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其形成时代明显晚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断隆区内与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铁)、金矿床有关的高钾钙碱性岩体(第一期)。庐枞盆地内侵入岩形成于区域岩石圈伸展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铁、铜多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使用现代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该成矿带典型矿床深部结构进行探测,对认识深部矿床成因、总结找矿方法和深部找矿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内的泥河玢岩铁矿为实验区,开展了音频大地电磁(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和瞬变电磁(TEM)等电磁法探测实验;通过对AMT、CSAMT和TEM数据的处理和反演,发现3者相同测线反演结果反映的控矿地质体电性特征基本一致,但细节上存在一定差异。综合3种电磁测深反演结果,电性特征刻画了砖桥组火山岩地层分布,分辨出闪长玢岩体的隆起部位和基本形态,揭示了矿体的赋存位置。认为在合理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反演条件下,电磁测深能有效地区分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次火山岩与围岩的电性差异,找到控矿构造界面,从而推断出矿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安徽庐枞盆地杀虎台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庐枞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重要的铁铜多金属矿集区,是研究与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床的优良地区。脉状铜矿床作为盆地中矿床的主要类型,研究较为薄弱,制约了对该类型矿床成矿机理的深入认识。本文选择杀虎台脉状铜矿床,开展了矿床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工作,明确其为与火山-次火山活动有关的中低温(170~260℃)中等盐度(11.0%~19.0%)热液充填型矿床,并对成矿作用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