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8 毫秒
1.
正研究区位于东经89°30'~89°45'、北纬32°00~32°20';总面积为873 km~2。平均海拔为4600 m以上,属羌塘高原亚寒带半干旱气候区,气候寒冷、空气稀薄、日照时间长降水量集中、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特点。平均气温0℃以下,最低气温-33.8℃,最热为7月,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羌塘盆地南缘、西藏自治区的北部,行政区划隶属西藏那区地区双湖县买马乡管辖。1研究区地质概况  相似文献   

2.
<正>研究区位于拉萨市曲水县南木乡达布村,隶属南木乡六村管辖,地理坐标:东经90°47′40″90°49′34″;北纬29°30′38″90°49′34″;北纬29°30′38″29°32′17″。海拔高程在420029°32′17″。海拔高程在42004600 m,属中等陡峻的高原山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冈底斯大陆北缘前陆的一部分,即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段南部边缘的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的东段,南邻雅鲁藏布江结合带,晚白垩世—中新世结蒲林  相似文献   

3.
<正>1区域地质概况拉萨幅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研究区范围:东经:90°00′91°30′,北纬:29°00′91°30′,北纬:29°00′30°00′,面积约15964 km2。地跨冈底斯-念青唐古拉陆块、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喜马拉雅陆块,经历了冈瓦纳古陆北缘自泛非运动以来长期的沉积-构造演变,特别是受三叠纪以来特提斯洋盆  相似文献   

4.
<正>1成矿地质背景陕西省镇安县东沟金矿区位于陕西省镇安县城南东方向30 km的张家乡营胜村,行政区划属陕西省镇安县张家乡所辖。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09°23′30″109°24′00″,北纬33°19′45″109°24′00″,北纬33°19′45″33°20′30″。矿区历次工作共投入岩芯钻探13726.28 m/48孔,水文地质钻探861.08 m/2孔,坑探15277.50 m,坑道放射性测量97点/7条等  相似文献   

5.
<正>虎头崖多金属矿床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约340 km处的狼牙山-景忍一带,地理坐标为东经91°30′91°49′,北纬37°02′91°49′,北纬37°02′37°06′。近年来,矿区找矿成果显著,探明资源储量铜铅锌达到大型,锡铁达到中型规模。该矿床被发现后,一些学者对其开展了成因探讨,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矽卡岩型矿床和喷流沉积型矿床(张爱奎等,2008;李欢等,2012)。本文从虎头崖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暖是玉龙雪山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7  
何元庆  章典 《冰川冻土》2004,26(2):230-231
龙雪山(27°10′~27°10′N,100°09′~100°20′E),位于横断山南端,云南丽江以北25 km处,主峰海拔5 596 m,是中国最南的一座雪山(图1),也是欧亚大陆距赤道最近的海洋型冰川区.雪山南北长35 km,东西宽13 km,山上分布有19条冰川,总面积11.61 km2.玉龙雪山主要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气候控制,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旱.玉龙雪山上现存冰川为典型的季风温冰川(也称海洋型冰川),这种冰川具有积累消融量大、温度高、运动速度快、对气候变化反应非常敏感等特点[1].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地质环境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引言广东省位于我国的南部。毗邻港澳,东连福建、北和江西与湖南为邻,西同广西交界,西南与海南隔海相望。地理坐标东经109°39′48″~117°21′02″,北纬20°13′30″~25°31′05″,陆地面积约179766km2。气候特点是夏长冬短、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在18·0~23·1℃,由粤北向南逐渐升高;每年的4~9月为雨季,雨量丰富,且多台风暴雨,多年平均降雨量1500~2000mm。地质环境是指与人类生存、发展有相互影响的自然地质条件的总和。通过多年对广东省地质环境的研究,根据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综合考虑了地貌、地质、水…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节理的测量统计,得出研究区有3组节理发育:NNW向(320°350°)、NNE向(15°350°)、NNE向(15°30°)、NE向(50°30°)、NE向(50°70°)。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运用赤平投影法分析了三泉地区中新生代以来的古构造应力场。根据各节理测量点的最大主应力方向,把研究区构造演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晚燕山期—早喜山期,主要受到NW-SE方向的应力作用;第二阶段是晚喜山期,主要受到NE—SW方向的应力作用。这两期的构造运动控制了三泉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中裂缝的发育方向,为页岩气储层物性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迎庆沟-景忍东矿区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以西345 km的狼牙山-景忍一带,地理坐标:东经91°30′—91°49′,北纬37°02′—37°06′,行政区西侧划属青海省茫崖镇管辖、东侧划属格尔木市管辖。研究区的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古亚洲与特提斯构造域结合部位的东昆仑多岛弧盆造山系西段之祁漫塔格印支期构造岩浆带。近年来,青海省地调院和青海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在迎庆沟-景忍东矿区开展普查工作。截至  相似文献   

10.
杨森  张明军  王圣杰  王杰  陈荣  马荣  潘素敏 《冰川冻土》2017,39(5):1113-1121
基于中国自动气象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0.1°×0.1°高分辨率逐时降水量网格数据集以及气象站点日降水的实测资料,对青藏高原面雨量的空间分布做了研究,并运用线性分析法对青藏高原季节面雨量和逐时面雨量的年际变化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0.1°×0.1°高分辨率格点降水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青藏高原面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东南缘的降雨量远大于西北部。格点数据与站点数据之间偏差率小于20%的站点占到站点总数(84个)的65.48%,相关系数大于0.9的站点有48个。(2)2008-2013年青藏高原总面雨量的年均值为133.42×1010 m3,夏季面雨量最大,占到全年面雨量的51.48%。四季面雨量均呈增长趋势,春、夏、秋、冬的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40×1010 m3·a-1、3.11×1010 m3·a-1、1.30×1010 m3·a-1和0.92×1010 m3·a-1。(3)面雨量峰值出现在19:00-20:00(北京时间,下同),面雨量增多的时间出现在17:00-02:00。  相似文献   

11.
以山西太原阳曲西殿南遗址(38°03′45″N, 112°45′55″E)出土的3例人骨和34例动物骨骼(3例鹿、 3例狗、 5例牛、 6例羊、 17例猪)为研究对象,运用AMS-14C测年与C、 N稳定同位素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该遗址所处的年代、动物和人的食物结构以及先民对家畜的饲喂方式,进而还原龙山文化时期太原盆地的生业经济。AMS-14C测年结果显示,M1墓主人骨骼的14 C年代为4200±30 a B. P.,树轮校正后的年代范围为4844~4620 cal.a B. P.,结合该遗址遗存及其组合群特征初步判断其应为一处龙山文化时期遗址。C、 N稳定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鹿(δ13C:-20.8‰~-18.7‰,均值-19.6‰±1.1‰;δ15N:2.9‰~3.6‰,均值3.3‰±0.4‰, n=3)主要以C3类食物为生,说明当地野生植被主要为C3类植物;与鹿不同,羊的δ13C值和δ15  相似文献   

12.
杜军  牛晓俊  袁雷  次旺顿珠 《冰川冻土》2020,42(3):1017-1026
利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5个气象站1971 - 2017年逐月平均气温、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降水量和逐年最大冻土深度等气象资料, 以及卫星遥感资料, 采用线性回归、 相关系数等方法, 分析了自然保护区气候(气温、 降水等)、 水体(湖泊、 冰川)和植被等生态环境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 近47年自然保护区年平均气温以0.46 ℃·(10a)-1的速率显著升高, 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和亚洲地表温度的升温率。四季平均气温升温率为0.37 ~ 0.55 ℃·(10a)-1, 升幅在冬季最大、 夏季最小。年降水量呈明显的增加趋势, 增幅为11.0 mm·(10a)-1, 主要表现在春、 夏两季。近43年(1975 - 2017年)色林错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 平均增长率为38.48 km2·a-1。1973 - 2017年, 普若岗日冰川面积整体上趋于减少, 平均每年减少2.11 km2; 自然保护区年最大冻土深度变化率为-35.7 cm·(10a)-1。1999 - 2013年保护区NDVI增幅达25.3%, 平均每10年增加0.0184, 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总之, 近47年自然保护区表现为气候暖湿化、 冰川退缩、 湖泊扩涨、 冻土退化、 植被覆盖增加的变化特征, 而冰川变化引发的水资源时空分布和水循环过程的变化, 无疑将给高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85年10月上旬,我们对兰州马衔山再次进行野外考察,结果在海拔3630m高度的阴坡首次发现多年冻土。这一发现不仅使该区有无多年冻土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并且对黄土高原环境变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马衔山是兰州市区以南40km的最高山地,地处北纬35°45′,东经103°45′—104°00′,走向西北,长约30km,峰顶海拔3670.3m,是黄土高原唯一超过3600m的高山。山体由坚硬的震旦系片麻岩和大理岩构成,基岩裸露,块石遍布,局部地段第四系松散层厚达3—4m,但山顶平缓而浑圆,为一高山夷平面。山顶年平均气温为-3.2℃,全年有7个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气温年较差22.3℃,极端最低气温可达-25.8℃。年降水量为494.1mm,气温比较寒冷而湿润。山顶夷平面上石海、冻胀拔  相似文献   

14.
南极半岛近百年气温的年代际振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南极半岛及邻近地区(30°~70°W,50°S以南)气象观测资料较好的12个站,建立了该地区近百年的气温距平序列.结果表明:1)近百年南极半岛气温有3个跃变点,分别在1919-1923年1947-1953年和1976-1982年之间,两个跃变点之间的稳定气候阶段的平均长度约30a左右;2)各阶段平均气温成阶梯式的上升,近百年年气温增加了0.730℃,但增温幅度各季不同:冬季最大,夏季最小;3)南极半岛年冰密集度指数倾向率为-0.2053·(10a)-1,而且夏半年(12~翌年5月)比冬半年(6~11月)大;4)南极半岛温度与它的冰密集度指数呈反相关,夏季、秋季和年的相关系数都超过了5%信度.  相似文献   

15.
龚强  晁华  朱玲  蔺娜  于秀晶  刘春生  汪宏宇 《冰川冻土》2021,43(6):1782-1793
根据东北地区144个国家气象站1951—2016年的地温和土壤冻结深度资料,采用实测资料统计及统计建模推算的方法,对东北地区地温和冻结深度时空特征进行了细化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地温整体由南到北逐渐降低,冻结深度逐渐增大。各层年平均地温呈向北2个纬度降低1 ℃左右,年平均最大冻结深度为向北2~3个纬度加深30 cm左右,极端最大冻结深度为向北2个纬度加深30 cm左右。地温和冻结深度与纬度关系显著,与经度和海拔也有一定相关性,但在东北北部的多年冻土区基本不受后两者影响。不同深度的地温季节特征不同,地表温度季节特征与气温一致,160 cm以下深度四季温度从高到低为秋、夏、冬、春。地表夏季与冬季温差达到33.5 ℃,而320 cm深处最热季与最冷季的温差仅为7 ℃。气候变暖使得东北地区各层地温升高、冻结深度减小、冻结期缩短,尤其在多年冻土区及其临近的高纬度季节冻土区更为显著。相对于下层土壤,地表升温最大。伊春地表升温趋势达到1.16 ℃?(10a)-1,40~320 cm土层升温趋势为0.60 ℃?(10a)-1左右,冻结深度减小、冻结期缩短趋势分别达到 23 cm?(10a)-1、8 d?(10a)-1,大幅升温不利于多年冻土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因其复杂的地形地势和和积雪分布使得多种雪深算法未达到理想的精度。基于新一代被动微波数据AMSR2(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2), 应用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 RF)将亮温(Brightness Temperature, BT)和亮温差(Brightness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TD)作为参数输入, 并将高程和纬度参数引入雪深反演模型中, 经过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有效反演因子筛选, 构建了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青藏高原雪深反演模型。结果表明: 与AMSR2全球雪深产品相比, 随机森林算法的拟合优度(R2)由0.41提升至0.60, 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由7.36 cm降至4.88 cm, 偏差(BIAS)由3.24 cm减小至-0.16 cm, 随机森林雪深反演模型在青藏高原的精度更高;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 000 m, 当海拔大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时, 随机森林算法的反演效果最差, 但RMSE仅为3.78 cm, BIAS仅为-0.09 cm; 高原南部(25° ~ 30° N)因其复杂的地势和相对较少的气象站点使得反演效果较差, RMSE为5.94 cm, BIAS为-0.39 cm; 青藏高原的主要土地覆盖类型为草地, 随机森林算法在草地的RMSE约为3 cm, BIAS接近0 cm。  相似文献   

17.
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泛北极多年冻土区DOC的研究较多,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DOC的研究较少。为探讨青藏高原DOC的时空动态、来源,以及对气候变化和多年冻土退化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以位于青藏高原长江源区内8个流域(直门达、沱沱河、雁石坪、风火山1~5)为研究区,通过对河流DOC观测、采样和分析,DOC输出通量计算,结合河流中δ13C-DOC同位素的特征、流域水文特征、植被覆盖率、冻土覆盖率等观测数据,分析河流DOC输出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和来源。结果表明:长江源多年冻土区河流DOC浓度全年较低,平均浓度在1.91~3.69 mg·L-1之间,年内不同季节间变化率较小,上游DOC浓度大于下游DOC浓度。河流DOC的输出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完全融化期,随径流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冬、春两季输出较少,DOC通量与径流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92,与径流量的变化趋势一致。直门达水文站和风火山流域DOC年输出量分别为42 539.67 t和137.33 t,完全融化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