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地区位于东秦岭东段。属于秦岭——昆仑纬向带的中段。北以丹凤——核桃坝超壳型大断裂为界,其南为该纬向带的南亚带,其北为中亚带。中亚带(相当于“秦岭地轴”)是个多期变质——岩浆杂岩带和多期构造作用的强烈的构造带,晚古生代以来基本上是个长期隆起剥蚀区。在南亚带广泛发育了上古生界海相地层,其中以泥盆系为最。它们经  相似文献   

2.
贵州铝土矿分布较广,以沉积型铝土矿为主,主要产于古生界侵蚀面之上,基底多为碳酸盐岩。从成矿时代看,贵州铝土矿主要形成于石炭纪,少量形成于早二叠纪,其含矿岩系的岩性一般具有二分性特征:下段为粘土岩—铁质粘土岩—粘土岩,是一套含铁较高的沉积物;上段为铝质岩,是一套富铝质的沉积物(刘平,1996)。  相似文献   

3.
在北昆仑库尔良的西邻库地发现有铜(镍)硫化物矿,未见北昆仑地区发现铜(镍)硫化物矿的报导。1999年以来,在北昆仑地区晚古生界中上石炭统库尔良群中发现了基性岩浆岩带。该岩带位于北昆仑晚古生代沟弧带内,长达40km,岩石类型为辉长岩。在基性岩体中已发现铜(镍)硫化物矿(化)体多条。主要铜矿体长度1200m,厚度2.5~8.6m,铜品位0.27%~1.53%,平均品位0.70%,矿化主要集中于岩体下盘,呈透镜状产出,走向与岩体基本一致。经预测本区有寻找大型岩浆熔离型硫化物矿床的远景。  相似文献   

4.
刘斌 《矿床地质》1985,4(1):22-30
一、地质概况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的赛什腾—小绿梁山—锡铁山加里东地槽褶皱带内。矿区构造线方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相一致,为北西-南东向单斜构造。沿走向和垂向,地层有波状扭曲,次级小型褶皱发育。走向逆断层及北东-南西向斜移断层亦较发育。区内无岩基出露,只有岩脉零星分布。矿床产于下古生界上奥陶统的绿岩系中。它为一套变质火山-沉积岩系,由上而下分为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阿拉克湖幅 1∶ 2 5万区域地质调查”( I47C0 0 1 0 0 1 )是受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 ,由武汉中国地质大学负责、青海省地调院参加共同完成的地质调查项目。该项目以现代地学理论为指导 ,充分运用高新技术 ,通过三年多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的综合分析研究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 )在基岩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方面 ,重新核定了测区的构造单元 ,将测区东昆仑南部的混杂岩系划归下古生界纳赤台群 ;对马尔争—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的构造分析后提出 ,原建立的分布于马尔争—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的二叠系马尔争组是一套蛇绿构造混杂岩系统 ;…  相似文献   

6.
陈巴尔虎旗聚煤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北陈巴尔虎旗境内,是大兴安岭西坡海拉尔盆地群中的一个。盆地近东西向展布,东西长75km,南北宽约15km。区内出露最老地层为古生界泥盆系上统变质岩系,分布在盆地南侧隆起区。   相似文献   

7.
北部湾下第三系中的浊积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部湾拗陷位于海南岛西面,目前为一半封闭浅海区,拗陷在前白垩系基底上发育起来,接受中、新生代沉积约3—4千米。笔者在拗陷的钻井岩芯中发现浊积岩。该凹陷长轴北东东向,南北缘有同生断层发育,钻井位于北部同生断层南面的断层上盘。岩芯表明,上第三系为浅海相沉积,下第三系缺少标准化石,按岩性分三个岩组:下部红色岩组,中部暗色岩组和上部杂色岩组。浊积岩系位于暗色岩组的下段(图1)。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队在燕子砭火山岩地区工作,有机会在刘家坪铜矿原勘探工作基础上,又作了一些补充工作,获得了一些资料,经初步综合整理,对区内火山岩系及刘家坪铜矿地质特征有不同认识,由我队唐子林同志执笔,加以介绍,供大家讨论。一、区域地质概况本区位于杨子准地台龙门—大巴山前缘坳陷带之西北缘,北以汉江深断裂为界,与昆仑秦岭地槽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毗邻。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为碧口群海相绿色变质火山岩系,以紧密线状褶皱为其特征。龙门山—大巴山前缘坳陷带出露地层为下古生界浅海碎屑岩沉积。构成一轴向北东,两端紧闭之背斜构造。背斜核部有火山岩及花岗闪长岩出露。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地台位于天山和昆仑两地槽褶皺带之間,大部分地区为近代疏散沉积物所覆盖;組成地台基底的变貭杂岩及古生界等盖层沉积物多出露于塔里木盆地外緣一些山脉中。 E.諾林和B.M.西尼村先后曾在本区作过調查[6,12,17]。1955—1957年,包括作者等参  相似文献   

10.
西昆仑—喀喇昆仑造山带构造演化及其成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西昆仑—喀喇昆仑造山带经历了原特提斯—中(新)特提斯阶段长期的构造演化,形成了复杂的岩石组合及结构—构造特征。在长期演化过程中,西昆仑—喀喇昆仑造山带形成了独特的成矿系列。本文对西昆仑—喀喇昆仑造山带基本结构、物质组成及构造演化进行总结,并讨论了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成矿效应。 西昆仑—喀喇昆仑主体分为四个主要构造单元,分别是北昆仑地体、南昆仑地体(包括以布伦阔勒群为主体的塔什库尔干地体)、麻扎尔—甜水海地体及喀喇昆仑地体。北昆仑地体代表了塔里木基底的一部分,记录了从古元古代早期到新元古代的构造演化及其对Columbia、Rodinia超大陆汇聚和裂解的响应。麻扎尔—甜水海地体是由塔什库尔干县南部新太古代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基底)及甜水海地区南华纪具有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特征的盖层岩系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前寒武纪微陆块,这一微陆块和扬子地区的前寒武系具有显著的亲缘性,它与柴达木地块、祁连地块、北阿尔金地块等均是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中从扬子地块裂解出来的微地块群;南昆仑地体和塔什库尔干地体内的角闪岩相到麻粒岩相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形成于早古生代,而不是前寒武纪基底建造,它们共同构成了西昆仑地区早古生代巨型增生杂岩,这一增生杂岩是原特提斯洋长期向麻扎尔—甜水海地体之下俯冲的结果,包含了弧前增生杂岩、洋岛、岛弧火山—沉积岩及蛇绿混杂岩等。原特提斯洋的俯冲结束于440 Ma左右,使南昆仑地体发生角闪岩相变质。原特提斯洋的关闭事件在西昆仑、柴北缘、北祁连、北秦岭以及华夏地区都有记录,这一过程导致了塔里木、柴达木、北祁连、北秦岭、扬子及印支地块汇聚到东冈瓦那北缘。古特提斯洋大约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打开,与弧后扩张有关,形成了南昆仑及北昆仑地体之间的早石炭世具有裂谷盆地性质的火山岩系。沿甜水海地体南部古特提斯洋的俯冲开始于240 Ma,以西昆仑地区最早的具有I型地球化学特征的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为代表。古特提斯洋的关闭发生早于200~180 Ma,形成了塔什库尔干地区高压麻粒岩,并在帕米尔—甜水海地区形成了统一的侏罗纪—白垩纪磨拉石建造,代表了塔里木最终汇聚到Pangea大陆。中新特提斯阶段,沿乔尔天山的俯冲,形成了喀喇昆仑造山带侏罗纪—早白垩世岛弧岩浆杂岩及甜水海地区裂陷盆地,与冈底斯岩浆岩带相接。西昆仑—喀喇昆仑发育四期主要的岩浆侵入事件,分别是早古生代、中生代早期(三叠纪)、中生代晚期(侏罗纪—白垩纪)及新生代。岩浆岩演化与构造演化具有显著的耦合关系。 西昆仑—喀喇昆仑的构造演化形成了该地区独特的成矿系列。其中原特提斯阶段的早古生代增生杂岩的发育,形成了塔什库尔干地区与火山岩有关的超大型层状磁铁矿矿床(类似BIF),形成时代为530 Ma左右;古特提斯阶段,由于古特提斯洋沿乔尔天山缝合带向北持续俯冲于甜水海地体之下,使这一地区形成了大量的伟晶岩,形成了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时代为220~200 Ma);中新特提斯阶段的演化与该地区超大型铅锌铜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基于区域地球化学测量及构造演化的认识,我们认为,在甜水海地体内,是寻找与岩浆岩有关的斑岩型及浅成低温热液有色金属矿床的最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1.
正骨头崖岩体位于西峡县北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北秦岭造山带二郎坪-刘山岩地体西段。对骨头崖岩体开展锆石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可为北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提供新的约束。西峡县北部主要出露古元古界秦岭群、下古生界和上古生界(图1)。秦岭群自下而上划分为石槽沟组和雁岭沟组,二郎坪群在西峡北部主要出露火神庙组、大庙组和二进沟组,上古生界出露有小寨组、枹树坪组和子母沟组(王志宏等,2000)。朱阳关-夏馆断裂带是西峡北部重要的深  相似文献   

12.
东昆仑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的锆石SHRIMP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东昆仑地区有一系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系出露 ,这些基底岩块可以划分为两类 :北部基底以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白沙河岩群和中元古代的小庙岩群为代表 ,南部基底以古、中元古代苦海杂岩为代表。对北部基底岩系小庙岩群变质碎屑岩系的锆石U PbSHRIMP年龄分析结果显示小庙岩群(Pt2 x)碎屑物源区是年龄大于 2 4亿年的岩石 ,2 4~ 2 5亿年的碎屑锆石的群组年龄很可能反映了小庙岩群源区的一期变质作用时间。个别 32亿年的碎屑锆石年龄指示源区存在古太古代的陆核。变质锆石及深熔成因的锆石给出的 10 35~ 10 74Ma群组年龄是小庙岩群的主期构造热事件时间 ,反映以清水泉蛇绿岩为代表的中元古代洋盆的闭合和南北不同基底块体的愈合 ,是Rodinia大陆聚合事件在东昆仑地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张雪亭 《地质与勘探》2017,53(4):680-685
东昆仑南坡埃坑北花岗斑岩位于青海省都兰县诺木洪镇南八宝滩以南、马尔争以北的埃坑德勒斯特沟中游一带埃坑铜钼矿带的北矿区,其大地构造位置属于东昆仑南坡俯冲增生杂岩带中生代弧后前陆盆地,是古特提斯北部活动陆缘的南部边缘区域,也是广义的东昆仑岩浆弧构造带的组成部分。该斑岩体是埃坑铜钼矿的围岩和成矿母岩,花岗斑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成岩年龄为242±1.2Ma,推测斑岩型铜钼矿成矿时代应为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这一成果对该带斑岩型铜钼矿的找矿勘查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昆仑造山带早-中泥盆世沉积特征及盆地性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仑造山带基本构造—地层格架奠基于古生代,是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洋陆转换、碰撞造山的结果。早古生代末的加里东碰撞造山运动,使早古生代洋盆闭合,昆仑地区整体抬升为陆,作为造山运动的沉积响应,在结合带的山前地区形成早—中泥盆世前陆盆地沉积。东昆仑下—中泥盆统分布于昆中、昆南区,北部为深海、次深海盆地沉积和浅海陆棚及海陆过渡相沉积,南部为滨浅海沉积,沉积物在三维空间上具有北厚南薄的楔状体特点。时间序列上表现为深海、次深海—浅海陆棚—海陆交互相特征,反映沉积盆地向上变浅的规律。物源主要来源于北部北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南部为次要物源区。由于其发育于志留纪末祁漫塔格洋盆闭合后的俯冲陆块之上,反映其具有周缘前陆盆地沉积的总体特征。西昆仑只在昆北区发育中泥盆统,西南部主要为深海、次深海盆地沉积,上部发育滨浅海沉积,北部及塔里木南部边缘为滨浅海沉积,沉积物在三维空间上具有西南厚东北薄的楔状体特点。时间序列上表现为深海、半深海—浅海—海陆交互—陆相沉积特点,亦表现为沉积盆地向上变浅的规律。物源主要来源于西南造山带,东北部塔里木古陆为次要物源区。结合该套地层发育于奥陶纪末库地洋盆闭合后的中昆仑岩浆弧后的昆北地区,反映其具有弧后前陆盆地沉积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5.
钱青  孙晓猛  张旗  韩松  贾秀琴 《地质论评》1999,45(7):1038-1046
本文通过对北祁连九个泉蛇绿岩及其上覆岩系的详细的野外、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该区火山岩由多个火山角砾岩—块状玄武岩—凝灰岩的旋回所组成;蛇绿岩之上整合覆盖着一套火山岩—沉积岩组合(蛇绿岩的上覆岩系)。蛇绿岩中玄武岩为典型的N-MORB,其上覆岩系中玄武岩为E-MORB。剖面从下到上,玄武岩中LREE,HFSE含量递增。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和沉积岩的岩相学反映了洋壳从扩张中脊向大陆方向迁移的动力学过程,蛇绿岩从形成到侵位的时间间隔较短。  相似文献   

16.
济阳坳陷残留上古生界为石炭系—二叠系,大体上以无棣凸起—滨县凸起—陈家庄凸起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区域,推测最大厚度位于惠民凹陷西部,可达1200m。烃源岩主要为煤、碳质泥岩及暗色泥岩,其中以太原组和山西组的煤层和暗色泥岩最发育。大致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等三次埋藏—隆升旋回交替演化,初次生烃期为中三叠世末,最重要的二次生烃期为早第三纪末。上古生界受热史与埋藏史曲线具有相似性,说明构造-埋藏史是控制烃源岩热演化的主要因素。依据埋藏-生烃史的不同,可划分出四类构造演化组合。其中中凹新凸型生烃演化地区有利于寻找上古生界次生油气藏;中凸新凹型和中凹新凹型生烃演化地区有利于寻找古生古储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17.
辽宁北部建平-阜新-铁岭地区,存在一套中新元古代构造混杂岩系、蛇绿混杂岩.其原岩岩石类型有火山岩,陆缘碎屑沉积岩,火山、岛弧拉斑系列或钙碱系列火山岩、蛇绿岩等.它们紧密共生,呈狭长的带状分布于辽宁北部晚前寒武纪造山带内.可划分为魏家沟岩群和开原岩群(包括沈家堡子岩组、照北山岩组、板石沟岩组).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北秦岭地区宽坪群南侧瓦穴子断裂以南,二朗坪群细碧角斑岩系以北,出露有一套宽2~3km 的轻微变质的碎屑岩系,主要岩性为变石英砂岩,绢云石英片岩,变斑状二云石英片岩,夹少量结晶灰岩透镜体,厚2165m,一比五万区调命名为柿树园组。对这套地层的时代划分认识不一。有的划归宽坪群下部属中元古界,有的划归二郎坪群上部或下部,属上元古界一下古生界,有的认为是二郎坪群本身由断裂分割的同期异相沉积的不同岩片(分别称二郎坪蛇绿杂岩组合体、柿树园变质砂岩—变泥砂质岩组合体、小寨—抱树坪变泥质岩—变砂岩—变基性岩组合体),也有的提出为泥盆系。但均因无化石依据而无  相似文献   

19.
济阳坳陷前古近系发育多套低勘探程度层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和中生界都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并可以提供油气资源。不同地质时期构造和沉积背景的差异形成了具有不同地球化学特征的烃源岩。本文综合地质资料、烃源岩热解和TOC分析资料、镜质体反射率资料、全岩显微组分分析资料、饱和烃和芳香烃色质资料等,系统分析了济阳坳陷前古近系烃源岩分布特征、地化特征和资源潜力。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系烃源岩分布局限,有机质丰度较低,但类型较好,具有一定的供烃能力。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分布范围广,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相对较差,以生气为主,复杂的构造演化特征导致了这套源岩以二次生气为主。中生界发育了煤系源岩和湖相泥岩两套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中等,局部发育中等—好烃源岩,成熟度空间差异较大。总体来看,济阳坳陷三套前古近系烃源岩中,上古生界煤系源岩品质最佳,中生界次之,下古生界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0.
陈银汉 《地质论评》1985,31(1):46-55
小寺沟位于燕山台褶带张家口-平泉-北票断裂带南侧及其派生的共轭断裂之间。断裂带北盘为太古界迁西群片麻岩,南盘为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碳酸盐及中、新生界火山沉积建造。斑岩体呈小岩株侵位于蓟县统雾迷山灰岩中,岩体走向310°—330°、倾向南西倾角60°—80°,出露长5公里、宽1—1.5公里(图1)。岩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