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西藏冈底斯尼木地区斑岩铜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属全球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域东延部分,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中东段,为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确认的最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尼木西北部地区为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确认为冈底斯成矿带上最重要的斑岩型铜(钼)矿化集中区之一。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的综合分析,对尼木地区斑岩铜矿的找矿标志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2.
西藏冲江铜矿区及其外围找矿前景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冲江斑岩铜矿的发现是西藏冈底斯东段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之一.在发现找矿线索、确定成矿类型和评价找矿前景的过程中,勘查地球化学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区域化探圈定了异常范围,异常查证追踪查证工作确定了矿化类型和找矿有利地段.通过测区系统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结合地质资料,认为冲江斑岩铜矿存在较为典型的斑岩铜矿地球化学模式,矿体剥蚀程度较浅,具有寻找大型斑岩铜钼矿床的良好远景.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疆北部斑岩铜矿带找矿中,西准噶尔、阿尔泰铜矿带东段取得重大进展,萨吾尔地区与其大地构造环境及矿化类型相似,其有利构造环境使其成为斑岩铜矿找矿工作处在突破的边缘,能否成为新的斑岩型铜矿带,找矿潜力有待探索.现已发现斑岩铜矿(化)点多处,如罕哲尕能斑岩型铜矿、塔克塔阔腊斯铜矿、西亚克斯套铜矿等.本文结合萨吾尔地区区域地质背景,通过对已知矿床的调查,对比相邻成矿带斑岩铜矿的地质特征,认为该区斑岩型铜矿找矿潜力大,进一步勘探工作将是推进该区斑岩铜矿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斑岩铜矿是铜矿找矿勘探和开发利用的最佳类型之一.研究该类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对扩大铜矿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形成斑岩铜矿的物质来源1.作者认为成矿的主要物质来源于地壳深部岩浆,并为上侵岩浆所运载.主要依据有:(1)成岩与成矿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一致性.大量地质年龄资料说明斑岩铜矿形成过程中成矿与成岩几乎是同时的,而且所有斑岩铜矿都产在侵入体(?)中或其内外接触带,侵入体的形态产状是控制矿化富集部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纳日贡玛斑岩型钼铜矿床为例,对青海省斑岩铜矿产出的地质构造环境、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含矿建造等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本省斑岩铜矿的找矿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斑岩型铜矿床的区域构造-岩浆岩带、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围岩蚀变等找矿标志,划分出有远景的五大斑岩型铜矿成矿带。  相似文献   

6.
西藏厅宫铜矿激电异常特征及找矿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伟寿 《物探与化探》2003,27(3):180-183
通过对西藏尼木县厅宫铜矿激电异常及其特征的分析研究,指出了在该成矿地质-地球物理背景上用物探电法寻找斑岩铜矿的思路及方法技术,并就有关找矿效果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希望对在冈底斯带应用勘查地球物理方法探寻斑岩铜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关于斑岩铜矿的找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斑岩型铜矿是当前重要的找铜矿类型之一。80年代以来,我国斑岩型铜矿找矿进展不大,是因为我国斑岩型铜矿品位较贫,制约着找矿研究和开发。斑岩型富铜矿的找矿,主要应研究斑岩型铜矿与其它类型铜矿床构成成矿系列的主导因素,区域成矿物质来源,多期岩浆成矿作用,多种富集成矿作用等;研究影响斑岩型铜矿氧化带次生富集带发育的因素等,并指出青海南部玉树—扎多—乌丽一带是我国寻找斑岩型富铜矿的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8.
斑岩铜矿的经济意义已为人所共知.我们试图通过探讨数学地质手段在找矿评价中的应用,裨对这类矿床的找矿突破有所帮助.斑岩铜矿是与中一酸性浅成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细脉浸染型高一中温热液硫化矿床,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蚀变矿物晕和地球化学扩散晕.据此,并从已有的认识出发,我们认为斑岩岩体的种类、规模、形态、侵入时间、岩石结构,围岩的岩性、时代、蚀变带组合,以及矿化富集部位、矿石构造、金属矿物组合等成矿地质条件,可以看作是评价斑岩铜矿的地质变量.  相似文献   

9.
郑之宏  刘朝强 《安徽地质》2017,27(4):263-264,273
西藏多龙矿集区位于特提斯成矿域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目前区内已经探明了多不杂等五处超大型斑岩铜矿,并发现拿顿等多处铜矿(化)点,通过对已知矿体成矿规律研究,进一步探讨、圈定找矿靶区,以期获得新的重大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0.
在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西藏日喀则弧前盆地内新发现了彭措林斑岩型铜多金属矿点,从矿点成矿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特征推测,该矿点具有中型斑岩型铜多金属矿的找矿远景。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法定年结果为(11.04±0.46)Ma,指示该矿点形成时代为晚喜马拉雅期,可能属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大规模成矿事件。该矿点的发现扩大了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南成矿亚带的范围,使斑岩型铜矿今后的找矿空间一直向南扩大到日喀则弧前盆地。  相似文献   

11.
殷先明 《甘肃地质》2013,(4):1-5,17
甘肃北山斑岩型铜矿成矿带属于世界古亚洲古生代斑岩带成矿域。该带20世纪50年代发现了公婆泉、白山堂两个中型斑岩型铜矿。以后对该区的找铜工作一度只重视了富铜,对斑岩型铜矿重视不够。本文从铜矿资源形势和古亚洲斑岩型铜矿成矿域的资源潜力分析着眼,论述了甘肃北山有利于斑岩型铜矿形成的构造环境和矿化作用,提出了甘肃北山斑岩型铜矿的找矿靶区和找矿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甘肃北山斑岩型铜矿找矿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殷先明 《甘肃地质》2003,12(2):1-5,17
甘肃北山斑岩型铜矿成矿带属于世界古亚洲古生代斑岩带成矿域。该带20世纪50年代发现了公婆泉、白山堂两个中型斑岩型铜矿。以后对该区的找铜工作一度只重视了富铜,对斑岩型铜矿重视不够。本文从铜矿资源形势和古亚洲斑岩型铜矿成矿域的资源潜力分析着眼,论述了甘肃北山有利于斑岩型铜矿形成的构造环境和矿化作用,提出了甘肃北山斑岩型铜矿的找矿靶区和找矿建议。  相似文献   

13.
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陈建平  唐菊兴  丛源  董庆吉  郝金华 《地质学报》2009,83(12):1887-1900
西藏玉龙斑岩铜矿是世界级超大型铜矿,从其发现开始迄今,众多学者对其展开了深入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随着玉龙铜矿开发进入全面实质性阶段,迫切地需要对玉龙铜矿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分析成矿地质特征以及成矿模式,以便指明玉龙铜矿的找矿方向,达到增加储量满足后续开发的需求.笔者利用Micromine软件建立了主要矿体的三维立体模型,分析了矿体以及矿石类型三维空间分布规律.通过总结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同位素测年,厘定矿床成矿时代,建立出玉龙斑岩铜矿成矿模式.该模式的建立对于玉龙斑岩铜矿乃至三江地区斑岩铜矿床找矿突破和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和尔赛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尔赛铜矿位于环准噶尔斑岩铜矿带东北部.据和尔赛铜矿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矿体及矿石特征,认为该矿是岛弧环境的埃达克岩侵位形成,受断裂构造控制,为与超浅成-浅成侵入岩密切相关的斑岩型铜矿床,表明和尔赛铜矿具较大成矿及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理论预测与科学找矿--以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在西藏冈底斯构造成矿带发现了多个以斑岩铜矿为主的大型和超大型矿床,这些矿床均形成于青藏高原板内隆升过程,主要成矿年龄为17~15 Ma,其矿床类型、矿床规模、成矿部位和成矿时代与作者10 a前的理论预测结果基本吻合.突破板块碰撞造山和板块碰撞成矿模式,按大陆动力学和成矿动力学的新思路,认为冈底斯斑岩铜矿形成于特提斯开合转换、板块碰撞造陆之后的晚新生代构造隆升、下地壳层流、板内造山、地壳增厚、热隆伸展的动力改造成矿过程.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倡导创新科学思维、发展地质与成矿理论对于中国西部的找矿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藏尼木斑岩铜矿是近年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铜矿。在矿产勘查过程中采用综合物探方法圈定勘查目标、缩小找矿靶区、确定异常源、推测异常空间形态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勘查效果。说明在西藏尼木斑岩铜矿综合运用地面高精度磁测、激电中梯、激电测深等物探勘查方法,能减少物探的多解性,较好地解决具体的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主要分布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羌塘地块的南缘,已经成为继玉龙、冈底斯之后的西藏第三条斑岩铜矿带。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部多龙矿集区已发现多不杂铜矿、拿若铜矿、波龙铜矿等矿床。近年来在班公湖-怒江成缝合带中部,新发现雄梅斑岩铜矿。确定雄梅斑岩铜矿与多龙矿集区斑岩铜矿属于同一成矿时期,在班公湖-怒江斑岩铜矿带空白区,会有更多的斑岩铜矿被发现。在地堡那木岗外围有望发现新的斑岩铜矿体;  相似文献   

18.
西藏尼木地区斑岩铜矿是近年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铜矿.在矿产勘查过程中采用综合物探方法进行圈定勘查目标、缩小找矿靶区、确定异常源、推测矿化空间等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勘查效果,说明在西藏尼木县斑岩铜矿区综合运用地面高精度磁测、激电中梯、激电测深等物探勘查方法,能减少物探的多解性,较好地解决具体的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9.
青草山斑岩铜矿位于班公湖―怒江斑岩成矿带西段,是西藏地勘局地质二队在开展1∶200 000区域化探工作时新发现的矿床。经过查证发现了厚大铜矿体,认为青草山化探异常为矿致异常,矿区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0.
刘凯 《地质与勘探》2014,50(6):1096-1108
柞水-山阳矿集区为秦岭造山带内一晚古生代构造-裂陷沉降带和热水沉积盆地,是秦岭造山带内重要的矿集区之一。盆地内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较为发育,且围绕小岩体的铜矿化作用较强。以往的找矿工作中,由于找矿思路等方面的束缚,对区内小岩体的深入工作较少。近年来,对区内一些小岩体的野外地质特征、成矿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勘查、评价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池沟地区和冷水沟地区均发现了厚大铜矿体,矿体多赋存于斑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蚀变强烈,主要发育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绢英岩化,其中钾硅酸盐化与青磐岩化叠加部位铜矿化尤为强烈,具有典型的斑岩型矿化特征,认为区内铜矿化作用与燕山期小岩体关系密切。本文在分析区内现有斑岩型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的基础上,总结成矿规律,提出找矿方向,认为围绕燕山期斑岩体寻找斑岩型铜矿可作为本区寻找铜矿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