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玉石沟铬铁矿床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石沟铬铁矿床产于北祁连蛇绿岩型超镁铁岩中,可分为产于堆积超镁铁岩中的堆积铬铁矿床和产于地幔橄榄岩中的豆荚状铬铁矿床两种类型。堆积铬铁矿床由玄武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形成,位于辉长岩下约20m处的纯橄岩或辉石岩中;豆荚状铬铁矿床由地幔岩部分熔融作用形成,产于地幔橄榄岩上部或顶部基性程度最高的纯橄岩或纯橄岩-斜辉辉橄岩杂岩带,位于堆积杂岩下约200~1700m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对大道尔吉铬铁矿床成因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道尔吉岩体为一肢解的蛇绿岩残片,由两个单元组成,一为堆晶杂岩,另一为地幔橄榄岩。堆晶杂岩包括三个岩浆旋回,每一旋回均表现出由超镁铁质向镁铁质演化的特点。工业铬铁矿产于堆晶杂岩第三旋回底部的纯橄岩-含辉纯橄岩中,而产于地幔橄榄岩中的铬铁矿为数甚微。矿体主要由各种浸染状的铬铁矿石组成。矿体的围岩为纯橄岩且两者逐渐过渡。副矿物铬尖晶石与造矿铬尖晶石的成分相似。上述特征表明大道尔吉铬铁矿床系堆积成因,明显地区别于地幔橄榄岩中的豆荚状铬铁矿。大道尔吉铬铁矿床为我国一个与蛇绿岩堆晶杂岩有关的典型铬铁矿床。  相似文献   

3.
龚德奎 《江苏地质》2014,38(1):106-109
土耳其埃斯基谢希尔(Eski爧ehir)铬铁矿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中西部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中,是典型的阿尔卑斯型铬铁矿。该地区是土耳其重要的铬铁矿成矿区。通过对该铬铁矿矿床特征的研究,总结了土耳其阿尔卑斯型铬铁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土耳其埃斯基谢希尔铬铁矿产于以辉橄岩、方辉橄榄岩为主要岩相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内,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晰,矿体大多呈豆荚状、囊状、脉状、透镜体状。矿石主要为致密块状和稠密浸染状,主要矿石矿物为镁铬铁矿、铁镁铬铁矿,矿石品位富,铬铁比高,为富矿矿石。  相似文献   

4.
南非布什维尔德岩浆型Cu-Ni-PGE硫化物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南非布什维尔德杂岩体(BIC)是世界上最大的镁铁质层状侵入体(东西长450km,南北宽250km),也是世界上单个蕴藏铂族金属( PGE)、铬铁矿和钒钛磁铁矿的最重要矿床,其中PGE储量为65 473 t,含有全球75%的PGE,是全球最大的PGE矿床.沿着Rustenburg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岩套(RLS,厚度7~...  相似文献   

5.
广西元宝山区的层状基性-超基性岩带是桂北花岗-绿岩带的超镁铁质熔岩,其岩石化学特征与科马提岩相似,与之有成因关系的矿产,不仅有铂钯矿,还有具很大经济价值的锡矿。后者是一种新型锡矿床,与产于花岗岩内外接触带的锡矿完全不同,它产于基性-超基性杂岩之内,呈层状产出,随地层褶曲而褶曲。矿物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均与超基性岩有密切关系,但受到后期热液(含花岗岩事件所产生的热液)的叠加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疆北部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控矿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炳滨 《矿产与地质》1994,8(5):330-333
含矿铜镍岩体多产于岛弧和弧后盆地中,属造山带型岩体,严格地受深大断裂及其次一级断裂构造的控制;最有工业意义的岩浆型铜镍矿床均形成于准噶尔型铁镁质地壳内;含铜镍基性-起基性杂岩体的岩石化学特征对成矿存在着控制作用,多数含矿岩体属于偏镁系岩石和铁质基性杂岩或铁质基性-超基性杂岩;含矿岩休出露面积小于10km ̄2,分异良好,相带清楚,多为复合岩体;具有重要工业意义的岩浆型铜镍矿床的成矿时代集中在海西中期至晚期.  相似文献   

7.
芬兰科密铬铁矿床是欧洲规模最大的铬铁矿床。对该矿床的地质背景、矿床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该矿床与古元古代层状超镁铁质杂岩体具有密切的时空分布关系,杂岩体内的铬铁矿床具典型的层状堆积特征,矿层延伸稳定。由于Cr/Fe值较低,该矿床矿石品位在世界同类矿床中属偏低水平。同位素年代学证据表明,其形成于古元古代早期(2.44 Ga),是由卡累利阿造山作用诱发多期次岩浆侵入活动并与新太古代基底岩层发生混染作用形成的。科密铬铁矿床属于层状铬铁矿床,其地质特征与中国目前已发现的豆荚状或似层状铬铁矿床存在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8.
在东天山四顶黑山地区元古代深变质地层中发现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研究了它的产状、岩石类型、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年代学等特征及其发现的地质意义。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为后侵位的镁铁质杂岩体和花岗岩所穿切与破坏,其正堆晶结构发育,并可划分出两个结晶与演化旋回。四顶黑山层状钱铁质-超镁铁质岩的稀土微量元素含量和配分结构与该地区镁铁质杂岩、及图拉尔根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明显不同,具低∑REE、正δEu 异常、高 Sr 低Rh、高 Nb/U 值、及 Nb、Zr 和 Hf 亏损等地球化学特征,该特征与裂谷成因的攀枝花层状辉长岩和曹家村层状岩体非常相似,这意味着四顶黑山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可能也形成于裂谷构造环境。选择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下部韵律层顶部辉石角闪石岩、镁铁质杂岩体闪长岩和角闪花岗岩中的角闪石开展~(39)Ar/~(40)Ar 定年,结果显示3种岩体分别形成于545±5Ma、263.8±2.6Ma 和200.8±0.91Ma。四顶黑山545Ma 裂谷成因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的发育,意味着早寒武世是天山地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型 Cu-Ni 矿的成矿期之一,天山地区在元古宙变质岩为基底的古大陆在早寒武世出现了雏形裂谷构造,545Ma可能是古天山洋形成的初始期。  相似文献   

9.
美国东南蒙大拿州的Stilwater杂岩是太古代(2701+8Ma)一大型的基性和超基性层状侵入体,赋存了有意义的岩浆矿床。该杂岩划分为薄层的主要由苏长岩和古铜辉岩组成的底部岩系(30~100m);橄榄古铜辉岩的超镁铁岩系(1000~2000m);和主要富斜长石组分的带状岩系(3000~4000m)。低品位Cu-Ni硫化物矿床产于侵入  相似文献   

10.
根据物质组分的差异,基性超基性岩可以划分为镁质超基性岩,镁铁质,铁质,富铁质基性超基性岩,碱性超基性岩和煌班岩六大类,它们的成矿忖属性各异。镁质超基性岩体可以区分为纯橄榄岩型,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型和方辉橄榄岩型三种建造类型,以铬铁矿为其成矿专属性。  相似文献   

11.
玉古萨依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位于东昆仑造山带祁漫塔格山西段玉古萨依地区。岩体侵入于祁漫塔格群变质砂岩中,由北西至南东方向岩性由超基性向基性过渡,可见明显的层状分异现象,普遍蚀变较强,辉石岩为主要的堆晶相。杂岩体岩石整体属于钙碱性系列,都属于富铁质或铁质基性超基性岩,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不同岩石类型均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岩体中角闪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06±2.6Ma,形成于早泥盆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体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下,表明在该时期区域内已经为碰撞后的伸展阶段。本次研究发现该杂岩体应为祁漫塔格早古生代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中非蛇绿岩成因的镁铁-超镁铁质层状侵入体。  相似文献   

12.
四川石棉县首次发现独特的自然铂矿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攀西地区大片前震旦纪结晶基底杂岩中产出有众多的前晋宁期层状侵入体,其间可见钒钛磁铁矿化,铬铁矿化,最近在石棉境内新发现一处含铂矿化体呈层状,网脉状产于层状侵入体中,且多以自然铂单矿物存在。伴生主要矿物为磁铁矿,钛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等。初步认为该矿床类型属产于层状铁质基性-超基性岩与铜硫化物-钡钛磁铁矿有关的构造-热液再活化型自然铂矿床。  相似文献   

13.
东布什维尔德杂岩体东布什维尔德杂岩体的铬铁矿矿床产于"东部苏长岩带"中,产在层状的大片基性至超基性岩内(图1).很早以前,A.L.霍尔把沃利凡次河到斯蒂尔普特河分布的那一部分岩带,划分了如图2所示的五个主要单元.本文重点讨论其中的临界带,因为正如霍尔所确定的,该带含有东带所有的已知铬铁矿矿床.临界带以其层状构造闻名于  相似文献   

14.
基性超基性岩石的矿床成因专题座谈会,于1985年4月9—12日在爱丁堡举行。金属成矿作用及其与蛇绿岩、层状火成杂岩,绿岩带和现代洋壳有关的矿床,是由国际地质对比计划197项目(蛇绿岩矿床成因论)与161项目(镁铁与超镁铁岩硫化矿床)和欧洲铬铁矿研究委员会形成这一主题的讨论会,它吸引了25个国家的130名参加者。  相似文献   

15.
J.P.Albe rs进行了一项研究,致力于发展一种地质一地球物理技术,以探测加里福尼亚州德尔诺特县乔斯芬超镁铁质岩体中的隐伏豆夹状铬铁矿床、锡斯基尤县北部浸染状铬铁矿床,以及美国西科迪勒拉发育这种类型大矿床的可能产地.另外一个目标是评价发育在超镁铁质岩石上的含镍红土的远景. 地质结果表明,在德尔诺特县Low Plateau地区,豆荚状铬铁矿沿橄榄岩叶理走向断续产出.然而,对任何单个铬铁矿的产状的地质控制因素仍旧是不清楚的,并非铬铁矿总是产于纯橄岩中.这说明叶理走向是原生构造,可能是在超镁铁质岩结晶时,而不是在后来的变  相似文献   

16.
龙首山隆起带位于阿拉善地块南缘,其西段地跨甘肃与内蒙二省(区)。在该区中元古代上岩组下段变质火山岩系中(板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261±21 Ma),以往地质工作者曾圈出若干处基性超基性杂岩,被认为是同源岩浆分异先后侵入的产物。近年来,笔者在阿拉善地区开展基性超基性岩与有关矿产研究时,对其作了初步的观察研究。岩体与上下地层呈整合接触的似层状,部分呈脉状或岩墙状产出。在这些似层状体中,除了存在流动构造外,还发现硅酸盐玻璃基质和具鬣刺结构的科马提岩,显然,这是一套超镁铁质-镁铁质喷出  相似文献   

17.
桂北地区中元古代层状锡矿化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桂北地区,部分锡多金属矿体产于四堡中期(约1600Ma)的镁铁质和超镁铁质侵入-喷出杂岩中。对于其成因,一些学者认为是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原始富锡,经区域变质作用而聚集成矿。但由于锡矿床全部分布于雪峰期黑云母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的断裂中,其成矿时代(700—820Ma)与区域变质作用时代(340—450Ma)不吻合等,故上述的成因认识迄今尚未得到大多数地质工作者的承认。笔者经过近五年的工作,从多方面证明了桂北地区的锡矿床与雪峰期黑云母花岗岩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后者不仅是成矿的能源,而且也是成矿的物质来源。锡矿床与其周围的铜、铅、锌和锑矿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8.
锂(Li)同位素体系是示踪镁铁-超镁铁质岩成岩成矿过程(如结晶分异、地壳混染和熔/流体-矿物相互作用等)的全新工具.通过实例研究综述了原位Li同位素在镁铁-超镁铁质岩中应用的主要进展,主要包括:(1)美国Yellow Hill阿拉斯加型杂岩体Li同位素研究揭示弧岩浆早期堆晶过程可发生明显的Li同位素分馏;(2)土耳其和西藏蛇绿岩的Li同位素研究证明其在示踪蛇绿岩地幔序列岩石成因及豆荚状铬铁矿演化过程中的潜力;(3)Stillwater层状岩体超镁铁岩带Li同位素研究揭示流体对于大型层状岩体各矿物形成及铬铁岩中矿物元素交换的作用;(4)橄榄石Li含量与同位素分析在揭示岩浆铜镍矿床成矿过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碱性-超基性杂岩体主要分布于俄罗斯东部稳定地质构造中,并经历了中生代-新生代的构造-岩浆作用.这些杂岩体局限于长期活动的深断裂带中.一些岩体由多期岩浆岩组成,并逐渐形成岩浆源构造(为1500~1000Ma).在该构造中,于前寒武纪或古生代形成的超镁铁质核被新生代或中生代碱性岩、花岗岩类和二长岩所穿切.碱性-超镁铁质岩体具有完好的同心带状构造,由不含黄长石的钙-碱性至碱性岩组成(作为一种规律).碱性-超镁铁质火山岩和侵入岩由碱性苦橄岩、黄橄玄霞岩、金伯利岩和超基性似长岩、玄武角闪岩及霞岩组成.  相似文献   

20.
张能  李剑波  杨云松  那福超 《岩石学报》2012,28(4):1291-1304
弯岛湖蛇绿混杂岩带是金沙江缝合带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蛇绿岩混杂于上三叠统变质碎屑岩夹变质火山岩中,成份主要为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岩石类型有变质橄榄岩、变质堆晶质辉长岩及其伴生的岛弧型花岗岩系。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蛇绿岩主要为低Ti(岛弧-弧后)型、富集型洋中脊(E-MORB)拉斑玄武岩;与之共(伴)生的基性喷出岩、辉绿岩脉属板内洋岛型裂谷型碱性玄武岩及其过渡类型系列。在变质辉长岩获得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值为232±11Ma,代表了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的形成年龄,可能为洋壳初始俯冲变质的时间。在蛇绿岩上覆的硅质岩中发现有中三叠世拉丁晚期至晚三叠世卡宁早期的放射虫化石,表明弯岛湖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可能形成于中三叠世多岛洋盆或弧后盆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