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简要说明了岩土工程原位测试CAD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过程,并对岩土工程原位测试中静载试验、静力触探、剪切波速、土钉和锚杆抗拔试验等CAD软件的使用做了较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11月9~10号,杭州)随着我国基本建设工程的进一步推进,岩土工程测试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对相关测试技术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为顺应国家、社会需求,探讨解决岩土工程测试技术面临的重大问题,组织召开"2017年岩土工程西湖论坛: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学术会议。一、主办单位: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浙江大学滨海和城  相似文献   

3.
张国强  杜立志 《世界地质》2018,37(3):952-957
通过波速测试技术进行岩土体弹性波速度原位测试,利用岩土体的纵、横波速度值能够进行场地类别划分,确定场地卓越周期,以及计算地基土的动参数,为岩土工程提供必要的设计参数。通过计算获得了徐州苏宁广场场地土的纵、横波速度以及场地土的动参数,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确定徐州苏宁广场场地为二类场地,利用波速值计算场地卓越周期为0. 415 s与规范中查表获得的特征周期一致。为该工程场地工程地质评价和抗震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参数。  相似文献   

4.
史俊  王小勇  李亚星 《安徽地质》2015,25(3):217-221
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结构独特,位于巢湖之滨,对基础选型及地基持力层选择要求较高,经过钻(静)探、取样测试、原位测试等综合手段勘察,取得了科学准确的参数,对建筑物的地基基础方案设计、岩土设计参数等提出了经济合理的结论和建议,为优化设计、节省投资、安全施工奠定了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同时也积累了在巢湖北部水域岩土工程勘察经验。  相似文献   

5.
正第二届全国岩土工程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交流会暨大数据与岩土工程安全高峰论坛将于2016年10月14~16日(14日报到)在大连举行。岩土工程信息来源于地质、建筑、市政、交通、水利、电力、矿山、石油、能源、海工、国防、人防等多个行业,岩土工程的数据采集、地球物理勘探与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监测、工程建设与运营维护管理、数据共享、建模与可视化、数值仿真、智能分析等都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迅速发展,催生了岩土工程信息技术这一跨行业、多学科交叉  相似文献   

6.
李相然 《岩土力学》2007,28(5):908-908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主要类型,其中包括物理变形、化学变形;第二部分为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防治技术,其中包括预测技术、监测技术、风险评价及防治技术;第三部分为实证。  相似文献   

7.
包承纲 《岩土力学》2011,32(Z2):1-9
介绍了在非饱和土、数值分析、测试技术和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应用方面的成就。关于非饱和土方面,指出了加强非饱和土基本试验研究工作的紧迫性;关于数值分析方面,认为流形元法为连续和非连续变形的力学分析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方法,应加强在岩体力学和土力学中的开发与应用;关于岩土力学的测试技术,需密切注意近年高新技术在岩土领域的引进和推广;对于土工合成材料,应加强机制的研究,注意在应用中掌握有关原理,最后对岩土工程研究中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作了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8.
地质和岩土工程光纤传感监测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纤传感器与常规传感器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已经成为地质和岩土工程监测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光纤传感监测系统的种类、基本测量原理和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状况,并对各种传感技术的性能和特点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光纤传感监测技术应用于地质和岩土工程监测尚需研究的相关课题。  相似文献   

9.
岩土测试工作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测试质量直接影响岩土工程对地基的评价、设计、施工等各项工作。必须对岩土测试样品的采取和处理、测试项目的确定、测试条件及方法的选择、测试技术的掌握等各个环节严格执行有关规范、规程的规定。同时还须对岩土测试成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以保证岩土测试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介绍了钻孔倾斜仪自动化测试系统在古错落体内部及路基、岩土边坡等工程的稳定性监测方法和自动化测试技术方面的应用.文中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和图、照片,可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夏玉云  柳旻  邵兵厂 《江苏地质》2023,47(4):447-456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首都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场地地貌复杂多变,软土、有机土、多旋回火成岩等岩土类型多样且分布复杂。为获得相对准确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保障后期工程的顺利实施,在细致分析场地区域地质特征及地形地貌的基础上,综合使用踏勘、钻探编录、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等方法,结合国内外岩土工程勘察经验,对该复杂场地的岩土工程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分区地基处理的原则和措施,分析和预测了后期施工和运行可能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满足岩土分析评价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李清华 《福建地质》2009,28(3):253-256
深基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涉及强度与变形、土与支护结构的共同作用、时空效应、施工工艺等问题,合理利用基坑监测技术既能保障基坑的安全,又能有效地指导工程施工,同时可节省成本。通过工程实例阐述岩土监测技术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成功应用,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岩土工程的各个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手段.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宏观变形和非可视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在宏观变形方面的应用包括小范围的实验测试和大规模的地质灾害监测.在非可视领域包括显微结构方面的应用、高速动力学方面的应用和声学成像方面的应用.数字图像技术在应力探测上具有巨大作用,特别是结合光弹实验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介绍了跨孔测试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各种应用,对每种应用都以实际的工程实例进行了说明,提供工程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施斌  朱鸿鹄  张丹  程刚 《工程地质学报》2022,30(6):1811-1818
本文阐述了岩土体原位观测的重要性,简要回顾了岩土体原位观测技术的演化历史,将观测技术分为5类,即测量、遥测、检测、探测和监测,并分别讨论了这5类观测技术的特点与不足;据此,进一步阐述了岩土体多场感知的概念,重点讨论了多场感知技术的内涵与特点,认为时空连续的岩土体感知技术是地质与岩土工程原位观测的一个新范式;最后,简要介绍了实现岩土体多场感知的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由我国地质工程领域的4个学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大会学术总结报告。 会议显示了我国岩土与工程领域研究工作的4个特点:(1)基础研究加强。出现一系列特殊土测试研究成果,汶川地震后岩土体动力学成为新的热点,岩土体基本性质和行为研究引起更多关注;(2)工程诱发的地质灾害受到重视;(3)岩土与工程新技术迅速发展;(4)岩土与工程教育、培训、技术标准建设受到广泛重视。 同时指出,动力学、多场耦合、高地应力、工程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下的岩土体基本性质与行为,以及专门的岩土与工程问题的研究将进一步受到重视; 岩土与工程测试、监测和加固技术将获得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北京地区某以深厚砂卵石层为持力层的高度200 m的超高层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对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分别采用挖探、电阻率测试、物探、原位直剪试验、浅层地震法、TEM法、数值模拟、协同沉降计算等综合勘察措施与手段,针对本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勘察技术对策,采用变刚度调平基础设计方法,大胆尝试采用天然地基方案,为类似工程勘察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长白山民用机场飞行区、地坪区、灯光带的岩土工程的详勘工作,综合分析原位测试、室内试验、载荷试验等各类试验成果,对场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勘查。  相似文献   

19.
香港土木工程署主管岩土体研究与工程治理.研究内容包括遥感、地质、工程地质、滑坡、泥流、岩土测试、监测预报等各方面.有很多借鉴之处.在工程治理方面有铆钉喷浆、水泥护坡、铆杆挡墙,抗滑桩、排水等措施,技术先进,施工精细.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数据库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勘察外业数据依然采用的纸笔记录工作模式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在深入分析勘察野外作业流程及特点的基础上,利用java语言设计开发了岩土工程勘察外业数据采集系统。系统采用C/S+B/S结构,在客户端实现了地层、原位测试、取样、水位等外业数据的实时编录和传输,在服务器端实现了勘察任务的创建及推送、生成记录单、土层划分和数据输出等操作,简化了数据编录过程,直接输出数字化的勘察数据,为勘察大数据库的搭建与应用拓展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外业数据采集系统的初步探索与研究,希望可以为工程勘察钻探信息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