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地气测量法是20世纪80年代瑞典科学家Malmqvist和Kristiansson(1984)提出的一种寻找隐伏矿床的新技术,它具有找矿深度大、指示性直接等特征。因此该技术自问世以来就得到国内外地质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我国1988年便有研究人员进行地气测量的实验,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现代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的引入,地气测量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曹建劲等,2001)。2000年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地气样品分析方法主要有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PIXE)(L.Malmqvist et al.,1999)、中子活化分析(INAA)(童纯菡等,1992)、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刘应汉等,199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刘应汉等,2003)等。但是,由于地气样品中元素含量非常低,需要高精度、高准确度和高灵敏度的仪器分析检测。而美国Perkin-Elmer公司制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相似文献   

3.
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铜矿床地气微粒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发展高新技术寻找深部隐伏矿体是地质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20世纪80年代,瑞典科学家Kristiansson和Malmqvist提出了利用地气测量法寻找深部隐伏矿体新技术,这一技术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测量地气物质元素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社会发展中对于矿产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探寻矿产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有限的资源潜力需要更为丰富的探索方法。上世纪八十年代,瑞典科学家Malmqvist和Kristiansson(1984)发现地球内部广泛存在一种上升的气流,提出了"地气"的概念,并认为其能携带地球深部的有关信息,可用于隐伏矿体的探测。多年来,地气的研究已经得到了不断发展,其在找寻深部隐伏矿体方面有着极大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矿产勘查程度的日益提高,浅表矿特别是出露矿已发现殆尽,地质找矿的主体对象逐步转向覆盖区及深部。近年来深穿透地球化学已被证明是有效寻找隐伏矿的方法,其被定义为研究能探测深部隐伏矿体发出的直接信息的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技术[1]。例如瑞典Kristiansson等[2]提出的地气(Geogas)方法,美国Clarke等[3]提出的酶提取方法,前苏联的电地球化学方法(CHIM)、元素有机态法(MRF)[4],  相似文献   

6.
地气的宏观效应与微观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子勇  陶澍 《地学前缘》2003,10(1):249-255
根据地球内部气体 (地气 )的释放特征及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文中提出了地气的宏观效应及地气的微观效应的概念。地气的宏观效应主要是由地球内部大量气体的突然释放所引起 ,它具有突发性、宏观性及难于研究的特点。地气宏观效应有多种表现形式 ,如火山爆发、地震前后排气及一些大的自然灾害及自然现象等。地气的微观效应则是由地球内部气体持续微观释放所引起 ,它具有普遍性、微观性及可研究的特点。地气的微观排放及地气作用下物质的远距离迁移是地气微观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研究地气的微观排放对于研究温室气体及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 ,而研究地气作用下物质的远距离迁移现象对于石油、金属矿的勘探以及在环境研究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地气宏观效应及地气微观效应的定义、特点、表现形式及其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气测量在宣汉气田上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杨凤根  童纯菡 《矿物岩石》1998,18(3):99-105
本文首次将地气测量技术应用于油气田勘查及评价工作中;即对由遥感方法发现的环形构造等有利含油气局部构造通过地气测量进行地面解译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地气测量能够反映地下逾4000m的深部构造形成的弱异常;地气异常出现在由遥感解译的环形构造的环状带之正上方,异常宽度略大于遥感所反映环状带宽度。  相似文献   

8.
从地气测量原理及其在隐伏铀矿找矿领域的应用研究等方面分析国内外学者在地气测量领域的研究成果,总结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研究工作提供意见和建议。地气测量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隐伏矿产勘探方法,目前地气测量在隐伏铀矿找矿中还属于起步探索阶段。地气垂直上升过程中能够将矿体相关金属元素纳米颗粒携带至地表,从而在矿体垂直投影地表处形成元素异常晕,结合这些异常元素即能够反映出深部隐伏铀矿体(或其他金属矿产)相关信息。地气测量能探测覆盖层下深达千米尺度的隐伏矿体,可用于小比例尺勘查、大比例尺普查和详查阶段及矿体定位。现阶段,地气测量研究主要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不足:(1)对于迁移过程中穿透介质(覆盖层)特性的影响研究不够深入,没有建立完善的数学理论模型;(2)目前国内几乎没有较为准确、实用的地气测量模型,很难进行可控性、重复性和对比性的实验及理论研究,有必要建立一套较完善的实体模型,为地气测量机理研究提供实验平台和技术支持;(3)国内地气铀含量分析均采用实验室分析,分析成本高,为了推广地气测量在铀矿找矿领域中的实际应用,需要对捕集溶液以及取样、测量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出适合不同铀矿地质构造区的野外地气现场快速测量方法,实现野外地气现场快速、准确测量。  相似文献   

9.
在伟晶岩锂矿勘查中,为了解决常规物探方法由于矿体与围岩差异不显著、应用效果不佳、化探法对隐伏锂矿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以新疆卡鲁安伟晶岩锂矿为研究区,布设了两条总长6 605 m的地气研究剖面,完成了191个测点的国内外首例地气测量勘查伟晶岩锂矿研究工作,每个测点获得Li、Rb、Be、Cs、Nb、Y等39种元素的含量,据此研究了卡鲁安研究区伟晶岩锂矿的地气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在伟晶岩锂矿脉的倾斜方向一侧,均能捕获包含Li、Rb、Be、Cs、Nb、Y等多种元素的显著地气异常;在无矿(化)伟晶岩上方,Rb元素的地气异常幅度会增大,其它元素异常幅度则明显变小,Be不出现地气异常;其它岩性上方,没有地气异常出现。研究证实了地气法对寻找伟晶岩锂矿是准确、有效的,对在伟晶岩锂矿勘查中应用地气法找矿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正>近些年,由于矿产资源不断的开发与利用,隐伏矿床的勘查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成矿理论和分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并且在隐伏矿床的勘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方法主要有瑞典Kristiansson与Malmqvist(1984)提出的地球气纳微金属测量法(geogas),美国Clarke等人(1990)提出的酶提取方法,苏联地电地球化学方法(CHIM)(Shmakin,  相似文献   

11.
地气测量技术及在隐伏矿找矿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铅锌矿地气模型模拟研究了地气流作用下,成矿元素及围岩中多种元素的迁移现象及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铅锌矿的成矿元素Pb、Zn因迁出率大,伴生元素Cu、Mo、Au因迁出比大,可以在矿体上方形成易识别的地气异常,适合作为指矿元素。围岩对矿体中元素迁移存在复杂影响,但不会掩盖指矿元素形成的地气异常。在粤北隐伏花岗岩铀矿、桂北隐伏锌铜矿、湘南坪宝地区先后开展了地气测量探测隐伏金属矿研究及应用。根据室内实验及多个矿区、不同矿种上开展地气探测工作的成果,对地气法探测隐伏金属矿的有效性、地气场所包含的找矿与地质信息、地气测量的有效探测深度及地气异常与矿体的空间关联性、地表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获取的资料表明:隐伏金属矿正上方均有成矿主元素及一批共(伴)生元素形成的地气异常;这种异常随矿体埋深增大,其幅度不是降低而是增大;地气法探测隐伏金属矿的有效深度可以达到千米尺度;地表污染不会对地气测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汪明启  高玉岩 《地球化学》2007,36(4):391-399
地气测量方法能够用来勘查隐伏矿和盲矿,但由于其机理还处在假说阶段,方法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质疑.研究地气物质来源有助于对地气形成机理的认识.采用超净环境控制、高纯酸提纯和高纯制水等方法,成功地实现捕集材料空白Pb小于0.5 ng/mL.利用美国国家标准局SRM981铅同位素标准物质和SRM982富集铅同位素稀释剂,采用ICP-MS法首次实现低含量地气铅同位素比值的测定.矿区黄土、红层、围岩和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由质谱法测定.结果显示,背景区地气样品由于铅同位素含量低,其铅同位素组成偏离矿区已知地质母体,可能主要受到捕集剂空白干扰所致;异常区地气铅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于背景区,样品点位于近矿围岩和矿石硫化物之间,且更靠近矿石硫化物,说明异常区地气样品有深部矿石硫化物铅的加入,从而为地气用于覆盖区矿产勘查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区X03号矿体和烧炭沟矿体2个隐伏矿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动吸气法,以5%稀硝酸溶液作为捕集剂进行地气测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地气捕集液中Li、Be、Rb、Cs、Na、B等元素在矿体上方出现多点连续的组合异常,可以指示地表以下30~100 m的隐伏矿体。X03号矿体35号勘探线上,地气中成矿元素异常与土壤中元素含量之间没有相关性,表明地气异常并不是土壤元素含量所形成的,而是来源于隐伏矿体,是隐伏矿体的直接信息反映。地气异常表现为顶部异常特征,隐伏矿体位于异常的下部。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区采用地气测量技术寻找隐伏矿体时,在成矿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电法等地球物理资料,可在地气异常的上方布置钻探工程进行钻探验证。  相似文献   

14.
大深度隐伏多金属矿地气探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大厂矿区内埋深超过800 m的95号锌铜矿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地气采样装置和ICP-MS分析技术对大深度隐伏多金属矿进行地气测量试验.结果表明,矿体上方Zn、Cu地气异常超过背景值3倍以上,Pb、As、Cd、Bi、Co、Cs、Mo、Rb等也呈现显著异常,证实采用地气测量探测埋深超过800 m的大深度隐伏矿体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隐伏断裂上方地气异常特征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地气测量技术是捕集并测定地下上升气流中痕量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来揭示较深部地层的信息。文章论述了不同类型隐伏断裂上方地气异常的特征,主要可概括为:(1)地气异常元素组合具有相似性,主要元素为W、Sb、La、Sm、Co、K和Na等微量元素和造岩元素。对隐伏含矿破碎带,除出现上述元素地气异常外,还叠加有与矿化密度相关的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的地气异常。(2)在地气异常形态上,主要呈现异常“群”的分布特点,异  相似文献   

16.
铅同位素示踪是采用铅同位素作为示踪剂,根据有关岩石、矿物的铅同位素组成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判断成矿物质来源。笔者利用铅同位素示踪地气物质来源,采用ICP-MS测试方法,对山东邹平王家庄斑岩铜矿区矿石、围岩、土壤等介质的铅同位素组成与地气样品铅同位素特征进行对比,发现矿体上方地气异常样品铅同位素组成与矿石中铅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表明地气异常样品中的铅主要来自深部矿体,且捕集剂空白和其他影响因素对地气异常样品中铅的干扰较小,其铅同位素组成更接近于矿石。  相似文献   

17.
地气测量在粤北某铀矿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粤北某花岗岩铀矿勘查区开展了地气测量探测隐伏铀矿的试验研究.通过对勘查区4号和19号勘探线的快速地气取样,获取了U、Cu、Pb、Zn、Mn、Sr和稀土等38种元素信息.利用聚类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及稀土配分、Eu异常判断等方法对矿体的地气异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U、Mn、Sr、Zn等地气异常在矿体上方或矿体边缘位置有不同程度的显示;U异常与Mn、Sr、Eu、Cu、Pb、Zn、Ho有较好的相关性;矿体上方地气异常区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和负Eu异常.这些特征可以作为判定隐伏铀矿矿致地气异常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地气测量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曹建劲 《湖南地质》2001,20(2):154-156
地气测量是寻找深部隐伏矿床的一种化探新方法,目前这一方法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应用并迅速发展,作者着重综述了地气测量的研究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季节的变化、土壤中氢氧化铁及温度与pH值对纳米微料的吸附作用等问题,是地气测量效果的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地气测量在内蒙老羊壕金矿区的某些试验成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内蒙老羊壕金矿区为试验基地 ,引进抽气法地气测量 ,探讨了地气测量在内蒙干旱荒漠区寻找浅覆盖区隐伏金矿床的有效性。并以试验资料为依据 ,初步探讨了抽气法地气测量中的若干问题 ,指出了抽气法地气测量中存在微尘颗粒干扰。对寻找隐伏金矿床的多元素地气测量 ,采用经 0 .2 2 μm微孔滤膜过滤泡沫塑料吸附为好。已有资料显示可能有超微粒 (接近纳米级 )物质自深部矿体迁移上来  相似文献   

20.
地气测量研究及在东季金矿的试验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及新研制的地气采集装置,在山东省东季金矿上进行了地气探测及异常研究。文中讨论了对于找隐伏金矿,INAA优于PIXE技术。在构造含矿带上方有明显的La、K、Na、Fe、Sc、Au、As、Cr、Sb及Zn等元素的地气异常。在隐伏矿上方有Au、As、Cr、Sb及Zn等元素异常存在。认为地气中这些金属元素的异常是一种良好的地下金矿化的地表直接指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