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温度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度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于心科,李宁,李春园,邵波(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王卫东,谢小立(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长沙410125)关键词稻田,甲烷排放,温度1水稻及其生态和实验实验田位于中国科学院桃源...  相似文献   

2.
稻田土壤中的CH4产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对意大利稻田及我国湖南地区稻田土壤中CH_4产生率的实地测量,甲烷产生主要发生在稻田土壤耕作层的还原层(2—20cm),但不同的农业操作对此有较大的影响;在意大利稻田中7—17cm土壤层是重要的甲烷产生区域,13cm处的CH_4产生率最大;由于我国湖南地区独特的有机肥铺施操作,土壤中甲烷的产生在土壤上部即耕作层氧化层以下(3—7cm)就达到最大值。土壤湿润度能影响土壤主要CH_4产生区域的深度,当土壤湿润度低于某个临界值后,主要的CH_4产生区域将向土壤深处移动,CH_4产生量也明显减少。种植水稻的稻田土壤中CH_4产生率要比不种水稻的大,同块稻田中CH_4产生率还有一定的空间变化。另外,水稻植物根部土壤比水稻行间土壤能产生较多的CH_4。在大多数情况下CH_4产生率在下午大于上午,但在一日间没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因此CH_4排放路径的日变化可能是CH_4排放日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湖南地区不同施肥和水管理稻田的CH_4产生率差别十分显著。这种差别能完全在CH_4排放率的差异上体现出来。总有机酸含量差别在各不同施肥田中较小而在各不同水处理田中较大实验室培殖发现温度能够较大地影响土壤CH_4产生率,每上升10℃,甲烷产生率能增加3倍多。在整个水稻生长季节中,仅施化肥或不施肥的意大利稻田土壤中CH_4产生率随时  相似文献   

3.
稻田CH4的排放规律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及华中地区这三大主要水稻区稻田CH_4排放的多年测量,描述了稻田CH_4排放的一般规律及特征。稻田CH_4排放的日变化有三种型式,即下午最大值型式、夜间最大值型式以及下午、夜间双峰型式,导致这三种型式的主要原因是CH_4排放路径的日变化;不同品种水稻的不同生理特性、天气条件会通过改变CH_4排放路径的日变化来改变CH_4排放日变化的型式;随着水稻生长,CH_4排放日变化幅度也会随着变化。 早稻与晚稻稻田CH_4排放的季节变化型式不一致。早稻的CH_4排放一般出现三个排放峰值,其中第一个与第三个峰值是由土壤中CH_4的产生率增加引起的,第二个峰值则是由于CH_4排放路径的畅通引起的。四川地区单季稻CH_4排放的季节变化与早稻比较一致,但是没有第一个排放峰值的出现。引起早、晚稻不同季节变化的原因是水稻生长季节中气温的季节变化。灌溉水状态也能够较大程度的影响稻田CH_4的排放的季节变化。 含SO_4~(2-)的肥料能够降低CH_4的排放,但其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土壤中有机物质(肥)的数量;施尿素、KCl也能够使CH_4排放降低,但它的降低效应没有有机肥使CH_4排放增大的正效应大,这说明有机肥对CH_4排放的影响很大,而在空气中堆腐过的沼渣肥使稻田CH_4的排放大大降低。不同的施肥使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南地区的稻田CH4排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稻田CH_4排放的季节变化和水稻的生长过程(水稻高度)有较大的关系,有机肥对稻田CH_4排放有促进作用,沼气发酵肥可以降低稻田的CH_4排放量,水稻品种对稻田CH_4排放有一定影响,垄作是减少稻田CH_4排放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稻田CH_4排放的控制措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稻田CH_4排放施肥效应的研究指出:化肥的施用能够降低CH_4的排放,但是有机物的数量及质量是影响稻田CH_4排放的主要因素,因此稻田CH_4排放的控制应该主要从有机肥的科学施用入手;比起常规的有机肥,沼渣肥这种已经发酵的“陈”有机肥能够较大程度地降低CH_4排放。推出沼渣肥和化肥混施的方案,在不降低水稻产量的同时降低CH_4排放,并建议新鲜有机肥(紫云英、稻草、猪粪等)先进沼气池产生沼气并利用,沼渣在施入土壤前先充分干燥。 水管理实验发现,当土壤湿润度低到一定程度时(26%<湿度<31%),CH_4排放率突然减少,CH_4产生率也明显降低,而且主要的产CH_4区域向土壤深处移动。重新灌水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CH_4排放率仍不能恢复。一个三日间隔灌溉法因为灌溉的时间间隔太短,没有起到降低排放的作用。同时考虑水稻产量及方案实用性,提出用适当时间表的间歇灌溉来降低CH_4排放。如果能控制好土壤湿润度的临界值,我国常用的晒田技术会起到降低CH_4排放的效果。 为更好地降低CH_4排放,并努力增加水稻产量,设想了一种水肥结合的控制措施,即把沼渣肥和化肥混施方案与最简单的间歇灌溉方案——晒田共同使用、结果使晚稻CH_4排放降低了一倍多。水稻作为传输CH_4的主要路径,某些水稻品种也可能对降低稻田CH_4排  相似文献   

6.
稻田CH4的传输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通过对稻田CH_4排放、土壤CH_4产生率以及植物体CH_4传输、气泡、液相扩散这三种排放路径的同时测量后发现:CH_4氧化作用在下午CH_4排放路径通畅时较小;阴雨天气造成CH_4排放率降低会增加CH_4在土壤中的氧化量。早稻CH_4传输效率在6月上、中旬较高,晚稻则在水稻生长初期的7月下旬最高,这主要是两季水稻的生长季节中气候因子的差异造成的。只有在较短的时间尺度内,当水稻植物体、气候因素维持相对恒定时,CH_4产生率和稻田甲烷排放才显出正相关性。 水稻植物体内有明显的CH_4浓度梯度。水稻的切割控制实验发现,通过植物体排放CH_4的比例随季节而变化,在进行单株植物体排放测量时发现了同样结果,早稻和晚稻CH_4通过水稻植物体的传输平均分别占CH_4总体排放的73.18%(43.07—97.88%〕及54.98%(11—99.95%);植物体对CH_4排放的作用在早稻大于晚稻;水稻植物体排放CH_4的能力的季节变化对早、晚稻类似,随着水稻的生长而不断增强,到水稻抽穗中期达到最大,以后则随水稻的成熟而变小;水稻植物体排放CH_4的能力与水稻植物体的高度存在极大的线性正相关。土壤中CH_4的浓度远远大于大气中的CH_4含量(10—10~4倍),根部区域土壤CH_4浓度小于水稻行间土壤中的;在垂直方向,CH_4浓度在14cm深的土壤中最大,与土壤浅层有  相似文献   

7.
稻田是大气甲烷(CH_4)的重要来源之一,会直接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基于涡度相关方法,通过对湖南省益阳市水稻田的CH_4通量进行连续测量,探讨来自水稻田的CH_4通量特征、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该地区水稻田的CH_4通量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即在水稻营养生长阶段CH_4通量最大,随后逐渐减少,在休耕阶段CH_4通量最小。②该地区水稻田的CH_4通量在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在14:00-16:00达到日通量峰值,但在休耕阶段,CH_4通量没有显著的日变化。③空气温度是该地区水稻田CH_4通量季节性变化最重要的控制因子,饱和水汽亏缺对CH_4通量的季节性变化也具有一定影响。④该地区水稻田的最大日平均CH_4通量为0.69μmol/(m~2·s),出现在水稻营养生长阶段后期,整个观测时段的CH_4排放总量约为28 g C/m~2。  相似文献   

8.
稻田CH4排放和土壤,大气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杭州地区利用静态箱法对稻田CH_4排放进行连续观测,结果证明CH_4排放率有较大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CH_4排放率的日变化较复杂,除了和温度变化一致的峰型外,还有夜间峰、双峰型、多峰等。CH_4排放率的季节波动较大,在分蘖期和长穗前期分别有一较大峰值,早稻和晚稻的变化规律略有不同。稻田CH_4排放规律可用稻田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和空气、土壤温度的变化等作一定性解释。 早稻和晚稻的CH_4排放总量有较大的差别,平均来看,早稻的排放量为0.46g·m~(-2)·d~(-1),晚稻为0.80g·m~(-2)·d~(-1)。稻田CH_4排放也有较大的年际变化,1988年全年CH_4排放量为0.23g·m~(-2)·d~(-1),1989年为0.95g·m~(-2)·d~(-1),施肥对CH_4排放有一定的影响,施有机肥的稻田CH_4排放量最高,施化肥的稻田次之,不施肥的稻田CH_4排放量最低。  相似文献   

9.
贵阳近郊水稻田释放甲烷显示出一个三阶段的日变化过程:早晨至正午前后,稻田甲烷的释放处于一个相对低落阶段:下午至晚上,释放过程逐渐加强,并可能出现一至两个释放高峰;此后甲烷的释放又进入逐渐减弱阶段。贵州水稻日甲烷的δ^13C值在-64.5‰--54.1‰范围内变动,平均占δ^13C值为-60.7‰,与美国和肯尼亚所报道的稻田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相近似。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冻土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分布区之一,其碳循环系统在陆地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系统地研究青藏高原冻土区湿地甲烷排放特征,采用静态箱采气法,通过对近地表游离气甲烷碳同位素含量进行现场测定;结合吸附气烃类气相色谱分析,利用已有的天然气气源判别图解,对研究区甲烷气源成因进行判别。结果显示,在青藏高原冻土区木里地区,土壤甲烷排放在春季最高,以生物成因为主,夏季为混合成因,秋季较低,且以热成因为主,生物作用是影响该区甲烷排放的主要因素,同时地下天然气水合物中的气体逸散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区地表甲烷浓度。  相似文献   

11.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CH4排放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海拔 3400 m,面积 4038k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沼泽湿地分布区。2001年 5~9月的非冰冻期,其主要沼泽类型木里苔草沼泽的CH4排放通量范围是 0.51~ 8.20 m g/(m 2· h),平均值为 2.87 m g/(m 2· h);乌拉苔草沼泽CH4排放通量范围是 0.36~10.04 m g/(m 2· h),平均值为 4.51 m g/(m 2· h)。在空间分布上,不同沼泽类型之间CH4排放通量具有一定的差异。在季节变化上,没有明显的排放高峰。根据代表性观测点的CH4平均排放量、日数和沼泽总面积推算,非冰冻期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CH4的排放量为 0.052Tg/a。  相似文献   

12.
固市凹陷非常规水溶甲烷气成因及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渭河盆地固市凹陷水溶甲烷气的成因类型进行分析研究。对地层水溶甲烷气碳同位素δ13C1及重烃的含量研究发现,不同层位的水溶甲烷气成因类型不同。新近系张家坡组水溶甲烷气主要为有机成因的生物气,来源于本层含碳质较高的灰黑色泥灰岩生物分解,为自生自储式;下部蓝田—灞河组水溶甲烷气以未成熟的煤型热解气(煤型腐殖型)为主,来源于下部地层。对CO2碳同位素的分布范围和含量进行分析得出,δ13CCO2 < -10‰,为典型的壳源型有机成因,证明蓝田—灞河组水溶甲烷气和CO2来源于下部地层的混合型气,结合乙烷碳同位素分析,得出下部地层可能存在有机成因的煤型热解气层系。   相似文献   

1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ice paddies and the uncovered water field in Taoyuan(Hunan) showed that methane emission from rice-vegetated paddy fields in 1993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1992(I,e,lower in rates and irregular in pattern).Climate has obvious influence on methane emission .And ebullition made a considerable contribution to the total flux of methane emission from rice paddies (45%).This implies that the intensification of paddy cultivation of rice might not be,as was proposed,the main con-tributor to the observed gradual increasing of atmospheric methane.24-hour automatic measurements of atmospheric temperature,air temperature and methane concentration in the static sampling boxes revealed that temperature,in addition to fertilization and irrigation style,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control the emission of methane from rice paddies.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中溶存甲烷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H4是大气中的重要微量气体,对全球变暖和大气化学有重要作用。海洋是大气甲烷的重要源和汇。开展海洋中溶存甲烷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海洋对大气甲烷和全球变化的贡献。综述了海洋中溶存甲烷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海洋中溶存甲烷的分布特征、海气交换通量的估算及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并探讨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