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学会运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图表、地图去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掌握阅读和运用地图、图表的初步技能。在教学中,要经常注意指导学生读图、用图,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解释和分析地理问题的一些方法”。教会学生经常运用地图,掌握读图技能,是中学教改中地理教师的主攻方向之一。近年来,地理高考中对地图、图象知识方面的考查,也一直稳定在1/3到1/2的比重。因此,培养学生读图技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认识始于观察。有人说“眼睛是通向心灵的天窗,观察是思维的外壳。要思维得好,必须观察得好。”说明了观察在智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是地理学科本身特点所决定的。地图是地理环境的缩影。通过读图感知到地理知识信号,获得地理事实,从而形成丰富的地理想象,为地理思维活动提供加工的地理感性材料。否则地理思维将是虚空的,有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3.
中学地理在国民素质教育中有着极为独特的作用,在环境、资源、人口问题逐渐引起重视的今天,中学地理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地图是中学地理教学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工具,具有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等特点。我在地理教学中用地图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方面作I如下的尝试。一、发挥地图的德胃功能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等待着我们去发掘。我力求在教学中有机渗透、有意渗透、有情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如讲到“中国的疆域”一节时,我出示了自绘的“我国海洋国土分布图”,向学生介绍海洋国土的有关知识,以增强学生的海洋…  相似文献   

4.
发挥地图智能价值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图》1991,(1)
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和“生动教科书”。它不仅是地理教学中最有价值的直观教具,而且是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会运用地图,不仅可以从地图上了解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而且可以认识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性。学生通过地图的阅读、分析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因此,教学地图不仅具有一定的知识教育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智能价值。一、教学地图智能价值的主要表现教学地图的智能价值主要取决于地图语言对学生  相似文献   

5.
“发现法”亦称问题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设计的教学环境(背景)和气氛发现问题,再经过学生的思维活动、分析、推理和综合去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对知识内涵进行探讨。“发现法”可运用于各种教学,在地理教学中更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借助地图。因为地图可以展现出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并能表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各种不同内容的地图又能显示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所以地图便为开发新知、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下面谈谈自己近两年来在地图教学中运用“发现法”的一点感受。  相似文献   

6.
“一图多问”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读一幅地图或图表,提出若干与教材有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回答。这种方法对于形成学生的空间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开拓学生的智能,提高地理教学质量,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地图》1986,(3)
1986年高考地理试题特点是:题目小、题量大、内容全、地图多和思路活而新,而要求地理思维活的题又多半体现在对地图知识考查的题中。地理要讲理,考地理也考理。今年高考地理试题中70%~80%是要用说明地理事物的道理来回答的,即使是读图填图分析题,也着重于分析其道理。例如读图第3题:“(1)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比例尺、东部和西部的地形,判断这是我国的哪一个地形区?(2)判断的理由: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这是一道多问思维题,试题设计得巧而新。首先要用等高线的基础知识判断出是个盆地;其次依据经纬度位置联想到长江中下游的纬度相近似;再运用比例尺识别出盆地面积的约数;末了根据  相似文献   

8.
隼东 《地图》1998,(3):52-55
要学好地理知识,就要充分利时,B点为3月日点;C用最重要的学习工具地图。点为3月日点。在各级、各类地理科的考试中,读图、填图题在试卷中总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中最常见的一般性基础题就是通过经纬网图来检查考生的读图及知识运用能力。下面列举近年成人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卷中的3个读图题。1)读图1(1993年第44题),完成下列要求:(3分)(1)在日两侧注明东、西经,并在图中注出各条经线的度数。(2)当180°经线为正午12点时,24点应在经线上。(3)西经120°与经线组成同一个经线圈。2)读图2(1996年第38题),回答:(…  相似文献   

9.
《地图》1989,(1)
我们知道,地理事物分布的范围很广,难于直接观察。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经常、广泛、充分地运用地图进行教学,这不仅能使学生直观地获得新的地理知识,还能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识图用图呢?我们认为应培养他们具有“三会”和“四能”的基本功。一、“三会” 1.会看懂地图上的图例:每一张地图都有图例,说明图例是识图的关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首先指导学生阅读地图的图例,使学生看懂图例中符号所代表的事物。从而了解图上各种事物的位置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成继龙 《地图》2001,(2):29-31
1999年广东高考进行了地理科目的试点工作 ,2 0 0 0年江苏、浙江、山西、吉林 4省跨学科综合地理知识考试在高考中出现 ,预示着地理学科无论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 ,还是在今后高考中进行“3+综合”的跨学科综合测试方面 ,都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 ,它是高考命题的理想切入口 ,也是检验学生观察、判断、分析、综合能力的理想工具。在地理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对图的判读、分析和填绘 ,教会学生如何读图、如何分析图、如何从图上发现有用的信息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包括学科内的综合能力和学科间的综合能…  相似文献   

11.
地图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在中学地理课程中,成为传输地理知识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工具。地图表象已成为西方国家对少年儿童进行智力测验的重要手段。苏联教育学教材将地图视为培养再造想像的“学校”。近年来我国高考地理试卷中,地图占试题总  相似文献   

12.
地图,是地球缩小的表象,是按不同的比例尺和不同的投影法绘制而成的。在地图上,可以反映出地球上各种事物及其空间关系,是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地图,精心组织教材,使课本和地图有机地加以结合。教材内容,绝大部分要通过地图(也就是要从空间位置上)表达出来,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讲地图,不是讲书本,把学生的视线引入祖国锦绣河山,带到色彩绚丽的世界各地。纠正以往学生丢开地图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的弊病。  相似文献   

13.
聊天室     
《地图》2003,(3)
按方向阅读地图 我发觉经常练习按某种方向的顺序阅读地图,不仅使读图有规可循,思路清晰,读出的内容全面、分明,而且能加深对地图的记忆,准确而全面地落实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绝对位置、相对位置和相互联系。 1.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读图。例如:和我国接壤的国家有多少个?很多人面对地图都不能说出全部的国家。如果在地图上按逆时针方向看中国的邻国,就能把邻国一个不漏地说出来: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克尔吉斯、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5个。  相似文献   

14.
地图能比文字更生动形象地描述地理特征,显示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重建空间地理模型,是传递地理信息的有效工具。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地理试题,读图与填图的份量越来越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图在学习、研究和灵活应用地理知识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地理学研究的纵深发展和地理课教学日益受到重视,我国出版的各种教学挂图和教学地图册逐渐增多,各个学校也  相似文献   

15.
《地图》1998,(4)
由中国地图出版社主办的地图世界读者俱乐部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备,已正式成立并落户京城,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吸收会员。地图融科学与艺术为一体,是描述研究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信息载体。著名地学家、中科院院士陈述彭先生说:“地图作为一种文化工具,在人类的知识宝库中将与语言、艺术并存而永生”。地图世界读者俱乐部将成为广大地图爱好者的家园。地图世界读者俱乐部是我国第一家以地图为专业的读者俱乐部。它的宗旨是;广泛联系读者,为读者找好图,为好图找读者,到读者中去,忠诚地为他们服务。通过激发读图兴趣,培养读图习惯,来…  相似文献   

16.
每天我们打开电视机,都会在中央台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中看到中国地图。地图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在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精明的商人把地图与日常生活用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很多看似与地图毫不相干的东西经过“联姻”。就会使这些物品功能倍增。地图制品琳琅满目,俯拾皆是,趣味横生。1.地图烟标缅甸果敢卷烟一厂出品的PEACE牌香烟,就是以地球和缅甸地图为背景,和平鸽飞行其上。福建龙岩卷烟厂出品的“福建”牌香烟则是在红色的福建省轮廓地图上画着一片金色的烟叶。广西柳州卷烟厂出品的“甲天下”牌香烟,图案…  相似文献   

17.
一、小学地理课的地图教学日本小学把历史、公民和地理合并为社会学科,各年级的社会学科课都有地理部分,其中地图教学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文部省规定的“能力目标”,各年级地图教学都有明确的“能力要求”。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处于启蒙  相似文献   

18.
编读互动     
《地图》2006,(3):4-5
我今年虚岁40,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小学教师,这40年中却和地图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上小学的时候,课外书比较少,没有见过什么地图,到了初中以后,我对地理、历史等特别感兴趣,特别喜欢看里面的地图和地图册。与课本配套的地理和历史填充图册,我不用看书就可以填得很好,考试时,我的历史、地理成绩也特别好,成了我们班的“史地专家”。1983年,我顺利地考入了位于三门峡市的豫西师范学校,上师范期间,我有了较多的零用钱,可是我很少用于吃和穿,而是用来购买自己喜欢的书刊杂志,这时,我才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本《中国地图册》、《世界地图册》、《行政…  相似文献   

19.
刘洪涛 《地图》2000,(3):47-49
原文载于英国《城市地理》(UrbanGeography) 1998年第 19卷第 1期 ,题为“地理界有没有‘厌图症’ ?” ,本文编译时有删节。作者JamesO .Wheeler为该杂志编辑。他对近年来在世界地理学界较有影响的 8种英文杂志中地图的使用情况作了调查 ,总体结果不容乐观。由此我想到 ,国内出版的地理类期刊中 ,地图的使用情况如何呢 ?笔者由于暂时未作深入调查 ,在此不敢妄作结论。但本文所提出的观点和所揭示的现象 ,无疑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图的力量》一书的作者丹尼斯·伍德先生告诉我们 ,“每个人都可以制作地图” ,“地图构建世界 ,而非复制世界” ,“地图使过去和未来现行” ,“地图使我们的生活成为可能”。这些格言式的话语鼓舞人心 ,并让我们每一个地理和地图工作者心领神会。相信地图仍是地理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 ,而且必将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正如在本世纪初 ,福特公司为推销其T型汽车所提出的口号“让每个人都拥有汽车”一样 ,我们今天的口号是 :让每个人都使用地图 !  相似文献   

20.
1987年高考地理试题,继承了历年来遵纲守本、立足“双基”、量大面广、图文并茂、综合分析、考查能力与智力等优点,题型稳定在选择、填充、读图分析、综合等类型,稳中有改革,积极向标准化测试迈进。选择题增加了读文选择、读图选择和配对选择题三种新题型,体现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的观念。填充题中第一次用读图来测试。中学地理要讲“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