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谐波振幅和峰谷值2种方法,计算江苏地电台站渗流方位角,并尝试利用渗流方位角进行映震分析,结果表明:①使用2种方法计算的渗流方位角相差不大,由此所得地震对应关系应基本可靠;②高邮地电台渗流方位角与高邮-宝应MS 4.9地震对应关系较好。因此,对江苏地区开展渗流方位角变化特征分析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婷  薛梅 《地震学报》2020,42(2):187-195
利用瑞雷波极化分析法计算了阿留申群岛上AK,AT,AV,IM,TA和XJ台网共59个地震台站的方位角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阿留申群岛大部分台站的方位角与地理北极均存在一个小角度的偏差,极个别台站的偏差角度极大;部分台站的地震仪在摆放过程中受重新定北、安装新仪器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方位角大小在前后时段内并不一致。这充分说明台站方位角对横波分裂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当方位角偏离地理北极度数较大时,其对横波分裂研究的影响则不可被忽略,需要对地震数据分时段进行相应台站方位角的校正。   相似文献   

3.
李鸿宇  王维  袁桂平 《中国地震》2018,34(2):364-370
使用江苏地区9个地磁台站2009年1月~2016年10月的分钟值数据,计算得到各台站的地磁谐波振幅比时间序列变化曲线。分析发现,2012年7月20日高邮4.9级地震、2016年10月20日射阳4.4级地震前,高邮台和盐城台地磁谐波振幅比YZH_x和YZH_y分别出现了长短周期不同步的异常变化。其异常特征表现为:(1)异常的长期变化形态为"下降—转折—恢复",在恢复过程中出现不同步现象,异常持续时间近3年,异常幅度为0.02~0.17;(2)YZH_y向的异常幅度大于YZH_x向,同时,2次地震主震的主压应力方向为EW向,存在异常幅度较大方向与主压应力方向一致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选取2019—2020年西藏、云南、四川、青海、新疆地震台网记录的MS≥5.5远震事件P波数据,采用P波质点运动方法,计算中国西北、西南地区211个地震台站方位角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约53%的台站方位角偏差绝对值始终小于3°,运维状况极佳;约39%的台站方位角偏差绝对值保持在3°—10°,运维良好;约9%的台站方位角偏差绝对值大于10°,少数台站存在极性反转等现象。在运行维护过程中,部分台站受到更换或移动地震计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地震计方位角出现短时跳变现象。为保证地震数据的可靠性,应定期对台站方位角进行检查和校正,以便为地震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选用了张家口台记录的P波三分向的初动振幅,计算其出射角及方位角的大小。研究了1999年3月11日张北5.6级地震前出射角与方位角出现的异常变化,并对地震前异常现象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6.
2007年西昌和天祝地电场观测台阵建立, 随后两年西昌台阵地电场的TGF-A波形明显, 天祝台阵则以TGF-B波形出现. 台阵内各台站间地电场相关性高, 这受地电场潮汐机理的支持; 不同台站或同一台站的不同方向地电场潮汐波峰谷值差异明显, 地电场潮汐机理和场地水文地质资料表明, 这主要与岩石、 裂隙度、 裂隙优势走向、 含水度、 透水率、 水矿化度和裂隙水压力差等因素相关. 潮汐电信号形成于裂隙水或水中电荷周期性移动, 电荷被岩壁吸附或脱离产生噪声, 该信噪比在同一台阵内基本相同, 信噪比值与潮汐电信号产生过程和场地电磁背景关系密切. 应用地电场潮汐谐波振幅计算裂隙水主体渗流方向, 结果与应用潮汐波峰谷值法基本一致, 这消除了峰谷值法取值的偶然误差.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 两台阵内都存在场地裂隙水主体渗流方向的短临变异现象, 西昌台阵这种变异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使用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方法对四川江油台、盐源台和成都台地电场数据进行计算,对方位角变化进行异常特征分析和震例研究,发现:(1)江油台自2019年4月6日开始,3个测向出现显著异常变化,其中2个测向的优势方位角变化范围(Δα)逐渐缩小,1个测向的Δα范围增大;(2)盐源台自2021年8月1日开始,5个测向的Δα范围逐渐缩小;(3)成都台自2021年3月1日开始,5个测向的Δα范围出现了明显变化,其中,4个测向的Δα范围逐渐缩小,1个测向的Δα范围逐渐增大;(4)震例研究显示,台站优势方位角异常对台站周围250 km范围内的中强地震有一定的指示意义,3个台站均呈现出优势方位角Δα范围变小的异常特征,且地震发生在异常出现后约5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因此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方法在研究区可能呈现出中长期的指示能力;(5)3个台站在震前出现的异常变化反映了场地附近岩体裂隙的变化,即随着区域构造应力增大,台站附近岩体裂隙发育并呈现出有序排列的结构变异。  相似文献   

8.
利用黑龙江省七个大地电场台站11年数据,计算黑龙江地电台站渗流方位角,并尝试利用渗流方位角进行映震分析,通过对黑龙江省及邻区中强地震前的渗流方位角变化特征进行细致研究和总结,结果显示,地电场方位角异常与映震范围内的M4.0以上地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所以,对黑龙江地区开展渗流方位角变化特征分析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地震研究依赖于可靠的三分量观测数据,地震计的北分量是否严格指北将直接影响研究的准确性。然而,受台站附近磁异常或人为安装错误的影响,地震计的方位角可能出现偏差。基于东北地区154个固定台站2020年的远震数据,利用P波质点运动方法,估算了每个台站的北向分量方位角,以判断台站地震计是否存在方位角偏转问题。结果表明,84%的台站运行良好,12%的台站存在方位角偏差绝对值过大(>20°)或分量极性反转等问题。此外,分析后发现方位角偏转较大会导致H-κ叠加方法计算得到的地壳厚度和地震波速比出现偏差。因此,为确保地震学分析的可靠性,固定台站的地震计方位角需要进行定期校标。  相似文献   

10.
我们比较了三分量台站测定NORESS台阵记录的短周期P型震相的方位角和慢度的能力。对于垂直台阵数据,可由宽频带频度-波数(f-k)分析得到方位角和慢度,而对于三分量数据,用偏振分析就可以了。使用从NORESS简报上获取的到时和优势频率,数据处理过程是自动化的。将取自NEIS或区域台网简报上的方位角和慢度的独立测值作为参考植。我们分析了多次地震,包括远震和近震。它们有着不同的距离和方位角,且信噪比(SNR)的取值范围很大。三分量台站测定方位角和慢度的能力关键是依赖于SNR。当SNR小于阈值(约2)时,方位角与慢度的测值离散性很大,而且对于远震事件的慢度估计过高。NORESS台阵结果也具有场地依从性。在考虑到的SNR值水平上,用宽频带f-k法获得的台阵测值受噪声的影响不大,而当SNR充分大时,两种方法相当,f-k法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the two-dimensional (2D) three-component first-order velocity-stress equation, the high order staggered mesh finite differenc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elastic and viscoelastic tilted transversely isotropic (TTI) media. The perfect matched layer (PML) absorption boundary condition was selected to eliminate the boundary eff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① Under the condition of fixed elastic parameters of elastic TTI medium, when the polarization angle and azimuth are 60° and 45° respectively, the degree of shear wave splitting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e angle of 0°; ② The influence of viscoelasticity on TTI medium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amplitude. If the quality factor decreases, the attenuation of the seismic wave amplitude increases, causing the waveform to become wider and distorted. If the quality factor increases, the viscoelastic medium becomes closer to elastic medium; ③ For TTI medium with different polarization angle and azimuth angle in the upper and lower layers, the shear wave can multiple splits at the interface of medium. The symmetry of seismograms is affected by the polarization angle and azimuth angle of TTI medium; ④ Viscoelasticity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reflected wave, transmitted wave and converted wave in the low-velocity model. When the viscoelasticity is strong, the weaker waves may not be shown.  相似文献   

12.
陈彦含  吴庆举 《地震》2020,40(4):49-62
偏振分析可以定量描述地震波的质点运动。 P波质点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偏振, 使得传播方向会偏离台站与地震震源之间大圆弧的方向。 P波偏振分析可以用来约束地下结构以及反映地震各向异性, 提供与剪切波分裂等手段不同的证据。 本文介绍并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PCA)的方法, 计算了单一地震台的P波偏振, 同时, 利用谐和分析, 对台站下方的各向异性进行了分析。 将P波偏振分析应用到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hina Digital Seismograph Network, CDSN)的四个台站10年左右的数据, 筛选并分析了震相清晰、 信噪比高的远震三分量初至P波的质点运动, 拟合出四个台站接收到的地震事件后方位角与P波水平偏离角度之间的三角函数曲线, 计算出拉萨台、 昆明台下方上地幔各向异性的偏振方向分别为66°和57°, 大致呈现北东东方向。  相似文献   

13.
选取当涂地震站2015年12月至2020年4月记录的120个1.2M_L5.3近震(均为浅源地震),其中省外地震震级为M_L≥2.0。重新计算单台震级M_(L台),与安徽省测震台网中心所测地方性震级M_(L省)进行对比,得出二者的震级偏差,分析在不同震中距和台站方位角范围内震级偏差的分布规律。结果如下:①按震中距分析,可知:Δ70 km,M_(L台)偏小。70 km≤Δ180 km,单台震级大部分偏小,在反射波临界范围内,部分地震震级偏差较小,多在±0.2内摆动,偏差可忽略。Δ≥180 km,震级普遍偏大;②按台站方位角分析,结果如下:方位角≤66°,震级偏差多大于0,震中大部分位于郯庐断裂带以东;方位角大于66°,震级偏差多小于0,大部分地震位于郯庐断裂带以西和长江以北。综合分析认为:量规函数、反射波、断裂带和震源机制均会对震级偏差产生影响,且震级偏差大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质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常熟台水管仪与垂直摆多年倾斜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潮汐因子调和分析、Nakai拟合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台站周边约250km范围内发生的高邮-宝应MS 4.9及如东近海MS 3.8等地震前的异常信息进行了提取,对数据异常分析方法进行评判,旨在为以后地震前及时发现地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地震局设计、建设的中国第1个真正意义上的海洋深井地震观测台位于东海石油平台上,井深780 m,安装2套JDF-1型地震计进行观测。通过对陆域地震台站记录的大地震进行分析比较、方位校准,采用单台地震分析方法,确定2009年5月—2011年6月记录到的136个地震参数,总结海域地震波形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地震活动性特征与当地地质构造一致。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震群活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和2003年夏季流动地震观测揭示,天池火山口附近存在大量的微震活动和一系列震群活动.地震定位结果表明地震主要发生在火山口附近,以震群形式发生的地震全部集中在天池火山口西南部,东北部地震密集区没有观测到震群活动.在夏季以外的其他季节,天池火山区只有一个固定地震台站(CBS)用于地震监测.利用CBS台不同时间的观测纪录,通过波形相关分析发现其他季节的主要震群活动仍然集中在天池西南部.震群的高精度相对定位揭示震源位置沿北西-南东向分布,倾向西南,倾角约80°. 2003年7月13日的震群发生期间,地震震源位置出现从深到浅的迁移现象,同时震源深度较大的地震在不同台站的地震波初动方向几乎全部向上,表明震源具有明显的膨胀分量.考虑到长白山天池火山2002年以来出现明显的地表形变、地球化学异常和谐频地震等现象,我们认为震群活动可能与5 km深度附近存在岩浆热液活动和岩浆增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测震台网地震台站地震计方位角检验与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7年8月—2013年9月甘肃省测震台网记录的549个MS≥6远震事件的P波资料,对所属44个地震台站分量方位等问题进行检核计算。考虑到地震计维修、更换等因素,提供了甘肃省测震台网地震台站按时间序列计算的方位角偏差及方位校正变化情况,以保障测震台网数据的连续性与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反演的方位偏差与文献[1]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中国"十五"数字地震网络确实存在部分台站方位偏差较大等方面问题。因此,在进行现代地震学研究中应充分考虑台站地震计方位误差较大和研究时间段内方位角变动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Since 1984, a seismic surveillance at the Baix Ebre Region (NE of the Iberian Peninsula) has been carried out from a seismic network consisting of two digital and one analog stations. Large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recorded amplitudes and the magnitude estimates given by different agencies have been observed. To explain these discrepancies, that consist of a large reduction of amplitude and a strong dependence of the azimuth, a local magnitude formula for the area has been computed, using the analog records obtained at EBR short-period station. Global results show an average station correction factor between the computed local magnitude and the reported magnitude of the order of 1, presenting large variations around the mean value with a clear dependence on the azimut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is variation around the mean value reveals that earthquakes can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location in different geological units, thus obtaining for each zone a distinct station correction factor that can fluctuate as much as 0.6 around the average. These large lateral variations of the magnitude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previous studies of coda-Q attenu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