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激电测深半衰时参数在东平山丘区找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平山丘区缺水村庄的找水定井工作中,应用激电测深方法,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以激电测深参数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基础,重点结合半衰时参数St进行综合分析,精确确定储水构造位置和富水地层深度。经后期地质钻探验证,确定的井位单井涌水量均在60 m3/h以上,解决了当地生产生活用水困难,为今后在类似地区的找水工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泰安地区岩溶富水构造激电测深法异常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的抗旱打井找水开发深层岩溶地下水资源实例证明,泰安岩溶区不同岩溶形态富水构造激电测深异常类型及成因有一定规律可循.富水构造上的电测深曲线异常类型可划分为缓升型、缓降型、低阻V型、低阻平台型,富水地段电测深视电阻率断面等值线异常类型可划分为低阻台阶型、低阻梯度带型、低阻U型.以溶洞等岩溶形态为主的富水带引起相对低视电阻率、低视极化率、低半衰时及衰减度低异常,出现激电测深法多参数“同步低”异常;以断层构造破碎为主的富水带引起相对低视电阻率及低视极化率异常,产生相对高半衰时及衰减度极大值异常,出现视电阻率与激电测深法多参数“反相”异常.  相似文献   

3.
通过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采用重力、高密度电法、激电测深及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等多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计算机数值模拟反演计算等工作手段,为河南省鹤壁市气象干旱缺水区开展应急抗旱找水。多种物探方法的运用,对于应急抗旱找水打井的井位合理的布置、快速定井,保证成井后的出水率和地下水的合理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综合物探方法的应用和类似应急找水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EH-4连续电导率仪在西南岩溶地区找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兰芳  廖圣柱  周传公 《安徽地质》2011,21(1):63-65,76
针对西南岩溶地区水文地质构造及富水性特征,利用EH-4电磁测深剖面的电阻率差异确定在缺水区域的井孔位置;并对典型案例进行介绍;最后对在工作过程中的经验认识进行总结概括,希望对今后类似地区进行找水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苏发  何继善 《物探与化探》1995,19(5):379-384
由于近区场的复杂性及目前频域电磁测深方法的局限性,近区频域电磁测深多年来一直是地球物理领域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在近区场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引人组合波理论,提出了一种能适于近区频域电磁测深的视电阻率的定义式.该视电阻率在近区具有有效压制背景场、突出地电异常信息的功能,并能客观地反映地电断面的电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对各种物探勘查方法可能存在不同的地球物理响应。经对水文物探方法的试验研究,在山前戈壁不均匀含水区寻找可采第四系地下水,采用井旁测深试验、垂向电阻率测深扫面、激电测深详查和水文电测井等方法的直流电测深法优化组合勘查,取得了找水效果新的突破。研究结果表明:电阻率测深参数视电阻率(ρs)、激电测深参数极化率(ηs)、衰减时(St)、综合参数(Z)等的变化,与地层岩性结构、地下水矿化度高低及含水地质构造的分布相关;激电测深参数与地下水富水程度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环县西部严重缺水区构造裂隙水找水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县西部毛井、车道等等乡镇是有名的甘肃省严重缺水区,严重缺水对当地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该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勘查难度大,在分析区内不同地下水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可控源大地音频电磁测深方法追溯断裂富水带,成功布设、施工一眼水文勘探示范孔,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的找水实践。这为环县西部严重缺水区地下水勘查...  相似文献   

8.
路翠霞 《山西地质》2013,(6):110-113
激发极化法探测岩溶地下水主要是利用一次供电获得的视电阻率、视极化率、半衰时、衰减度多个含水参数值,依据各参数在含水岩体上的特征—低阻高极化、高半衰时、高衰减度的特征,通过对测深曲线和剖面等值线的综合分析,查明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发育情况,圈定岩溶富水区,最终为选定最佳井位、合理开发岩溶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实测结果分析证明应用激发极化法在岩溶山区寻找岩溶裂隙水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安徽淮北煤矿富水区被动式超低频电磁探测结果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百寿 《地质与勘探》2009,45(4):431-436
被动式超低频电磁法是一种在地表直接接收来自地下3~3000Hz频段的天然超低频电磁信号,通过对接收信号的处理和解释实现对地下的岩性界面、构造、资源和能源进行探测,拥有巨大开发潜力的地球物理勘探新方法.首先简述了富水区的被动式超低频电磁探测机理,其次结合安徽省淮北市煤矿富水区的探测实例来说明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在数据处理上采用曲线叠加平均、平滑和特征深度标定的方法,同时采用了测深曲线和视电阻率等值断面进行地质解释.解释结果和已知钻孔资料对比发现,无论在测深曲线上,还是在断面图上,富水区均具有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基岩山区普遍存在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因此解决干旱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已刻不容缓。通过1∶5 万水文地质图幅调查寻找到研究区断裂蓄水构造,从赋水空间、汇水区和径流通道三方面确定了赵老园村找水靶区。采用EH4 和对称四极激发极化相互验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EH4 剖面的基础上,共做激发极化测深点7 个、对称四极电测深点2 个,通过分析EH4 连续电导率剖面和激电测深曲线,确定探采结合井位,实现了在基岩缺水山区高效经济地找水示范。该联合技术具有减少物探资料解译成果多解性、降低勘探成本和风险等优点,解译结果验证了侵入岩与围岩蚀变带、断层构造破碎带等是基岩山区地下水相对富水区,为今后该类岩浆岩严重缺水山区找水提供合理可行的技术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浅谈测井方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物理测井应用于工程勘察中,能够较好地解决用钻探不易解决的问题,如有效判别薄夹层、寻找井旁隐伏断裂破碎带、判断孔内土层稳定性以及测定土层的速度等。其中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在判定含砾粘土夹层及软弱薄粘土夹层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声波、井径、自然γ、视电阻率等测井方法可有效查找井旁隐伏断裂破碎带,特别是声波测井曲线异常更为明显;另外跨孔实测剪切波速还可进行地基土加固效果检验。  相似文献   

12.
砂岩孔隙型地热资源高效勘查成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晓东 《地质与勘探》2020,56(1):173-181
本文以临清御临苑地热井的勘查成井工作为例,分析水热型砂岩孔隙型地热资源的高效勘查及钻井成井工艺,以期为本区及类似区地热资源的高效勘查开发利用提供一些思路。前期通过收集分析有关资料大致了解地热地质条件,选择视电阻率测深研究隐伏地层及断裂特征,推测有利的地热成矿区;再通过大地电场岩性测深了解不同点位的含水层厚度及深度,优选地热井点位;根据地层及其岩性特征选择不同的钻具组合及配置适当的泥浆进行钻进,结合多参数测井确定成井结构和适宜的封固止水完井工艺,总共耗时68天,最后获得了一口水温较高、水量较大、质量优良的较大口径地热探采井,达到了经济高效勘查成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厦门香山湾地热田勘查成果为例,综合运用可控源音频电磁测深法、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法及视电阻率测深法,寻找与断裂有关的地热水富集地段,并根据异常解释圈定钻孔靶区。结果表明: 可控源音频电磁测深法可高效地解译、推测研究区断裂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确定可能的地热水富集地段; 垂直推测断裂走向布设视电阻率联合剖面及视电阻率测深剖面,可对可控源音频电磁测深法推测的断裂进行验证,并进一步确定地热水富集地段断裂的产状,有效排除物探解译结果的多解性; 选择多组断裂上盘形成的交叉地段作为地热地质钻探的最佳靶区。钻探结果显示: 厦门香山湾地热田单井涌水量41.76 m3/h,水温52 ℃,地热流体可溶性总固体含量为6 183.19 mg/L,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获取水文地质参数,进而为矿井防治水、矿井涌水量计算以及地下水评价等提供可靠的参数,以煤田地质勘探中实测的人工井液电阻率测井曲线为依据,结合岩心精细描述、抽水试验、常规地球物理测井等技术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人工井液电阻率测井技术在煤田水文地质勘探中不仅可以准确划分含隔水层的性质,确定其位置,分析含水层之间的补给关系,检查钻孔止水效果,计算各含水层钻孔截面流量,亦可研究地下水流体特征,评价地下水水质参数以及监测生产矿井导水裂隙带高度。因此,人工井液电阻率测井能够提高煤田水文地质勘探成果利用率,实现地质勘探信息的最大化利用,从而更好地为矿井设计、建设及矿井生产服务,保障矿井安全。   相似文献   

15.
南田地热田物探工作布置面积性电测深,采集三维视电阻率数据,制作视电阻率三维视图,揭示了测区断层构造分布形态,布置的地热勘探兼开采孔获得成功,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直流电阻率法因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有色金属、煤田等矿产资源勘探和地质调查行业。但在井–地、地–井电阻率法勘探过程中,钻孔因素(井液电阻率和钻孔孔径)对不同探测模式下视电阻率响应的影响尚未明确,是否影响视电阻率资料的解释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因此,提出采用混合网格有限元法实现直流电阻率三维正演。给出异常电位法满足的边值问题及有限元变分问题,应用三棱柱和四面体混合网格实现对计算区域的快速离散,并建立2种网格的线性插值基函数和单元系数矩阵;采用SSOR–PCG迭代算法求解异常电位满足的大型线性方程组,得到各观测点的响应。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应用混合网格有效地离散钻孔地电模型,探讨钻孔因素对井–地、地–井观测方式视电阻率数据的影响特征。对于井–地观测方式:钻孔附近视电阻率受钻孔因素影响最大,严重影响视电阻率资料的合理解释,但随着测点收发距的增加,视电阻率响应逐渐趋于围岩电阻率;而且随着发射源深度的增加,钻孔对地表视电阻率响应的影响也逐渐减小。对于地–井观测方式:钻孔因素对浅部数据影响较大,对深部数据影响小,相比于井液电阻率,视电阻率响应更易受钻孔孔径的影响。直流电阻率法混合网格有限元三维正演算法的提出,对实际井–地、地–井电阻率法勘探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可结合钻孔信息进行正演模拟分析,选择合适的收发距,有效压制钻孔因素对实测资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杨梅洲木鱼湖断裂位于湘潭城区,要查明其位置和性质,地球物理勘探干扰因素多,施工条件不好。调查中分别采用天然电场选频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地质雷达等方法进行勘探,并通过开挖等方式进行验证,3种物探方法各有特点:天然电场选频法仪器轻便、勘探线布置灵活,干扰因素较少,工作效率高,特别是利用其动态信息确定断层平面位置准确;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结果比较直观,特别是对断层性质的确定形象,但勘探布极的工作量较大,受地形等因素影响较大,在城区很多地方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地质雷达勘探成果形象直观,但设备成本高,勘探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大,勘探深度有限,一般对表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杜利明 《地质与勘探》2021,57(3):563-571
三山岛断裂是胶东重要的控矿断裂,自三山岛北部海域至仓上地区,包括新立金矿床在内的多个金矿床受其控制。以往地质勘查资料显示,三山岛断裂在新立金矿床深部2000m以下仍有延深,但深部断裂及矿化蚀变带的形态及找矿靶区尚不清楚。本次选用区内典型剖面0勘探线的CSAMT测深、钻孔原生晕资料,结合已知地质资料综合研究认为,电阻率断面能够客观反映深部断裂带的展布规律,为推测蚀变带赋存形态提供了证据,矿体深部尾晕元素不发育、尾晕和前晕共存、呈反分带等轴向分带及叠加特征,指示深部仍存在盲矿体。本文运用综合物化探方法,综合研究莱州新立矿区深部三山岛断裂带赋存规律,预测一处深部找矿靶区,为今后该地区的深部金矿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地热资源市场需求与日俱增,贵州遵义—金沙地热富集区的资源勘探和开发迎来了大好发展机遇.以往贵州的地热成井率总体不高,改变这种状况是地热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地热井地球物理测井是一项重要措施.测井资料的解译存在不确定性,需要把测井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以提高解译结果的准确度.通过遵义北郊某地热测井的勘探实例...  相似文献   

20.
李忠平 《地质与勘探》2020,56(4):783-791
在山东玲珑断裂带深部找矿中,考虑断裂带处在地电干扰和地形变化复杂地段,且深部地质体产状变化较大,仅依据半空间地面物探方法很难摸清地质体的展布形态,盲目布设钻孔会造成找矿成本的提高。为精确反演深部矿体的边界范围、走向及倾向,提高钻孔见矿率,降低找矿成本,在山东玲珑断裂带地面、坑道采用立体物探技术,试验通过布设多条方位不同的地-坑、坑-坑和地-地纵横激电中梯剖面和双向三极测深剖面,进行了二维电法剖面反演。在地面-坑道激电测深方法中,地面-坑道供电,坑道测量探测深度与坑道深度呈正相关,反映了深部巷道底板以下电阻率和极化率的分布状况,可以实现深地探测目的。由于地面-坑道供电,坑道测量装置处在半空间和全空间两个部分,需要采用"镜像法"和地下倾斜偶极源电流场特征对其装置系数k值重新推导,以反映坑道空间岩矿体真实电阻率的变化。坑道中梯剖面异常与单向三极剖面异常、双向三极电测深反演结果对应较好。经钻探验证,矿体分布与物探推断高极化体基本一致,为快速准确布设深部钻孔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