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讨论了我国南方江南-雪峰隆起这一独特的大地构造单元在板块构造阶段和大陆构造阶段的发育背景及其构造
动力学。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江南-雪峰隆起及其周缘的海相油气聚集、破坏的特征和背景(构造动力学框架下),研究试图揭示隆
起及其周缘的海相油气聚集和破坏与隆起形成演化及其动力学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成因联系。最后讨论了隆起在板块构造与
大陆构造不同阶段演化和动力学问题、板块构造与大陆构造观点对隆起及其周缘成藏物质基础制约的不同认识、以及隆起及其周
缘构造演化与海相油气成藏演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构造-岩性-岩相法,将溆浦红盆划分为5个岩组,4类构造界面,2个二级层序地层,进而探讨了该陆相红盆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豫鄂湘桂4省(区)共有49个产(富)铀层组.主要有上震工统一下寒武纯、中泥盒统,下二叠统及上由叠统.其时空分布与地壳演化有关.受特定的构造捷回和大地构造单元控制.岩性为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海相碳硅泥岩建造和河流一滨湖三角洲相砂岩建造.富铀层往往是极重要的铀源层及良好的储铀层.产(富)铀层的岩性序列组合,岩石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及构造一岩浆作用的叠加,严格控制着铀矿化的形成和富集.  相似文献   

4.
扬子板块与冈瓦纳大陆在中泥盆世是否存在亲缘性一直有较大的分歧,两者的古地理位置关系对扬子板块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扬子板块西北缘四川北川地区中泥盆统养马坝组的碎屑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碎屑锆石年龄谱主要集中在1 000~900、850~720、650~500 Ma等3个区间,与冈瓦纳大陆以及下伏地层志留系碎屑锆石年龄谱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具有相似的碎屑锆石特征,均显示出典型的冈瓦纳特征。结合古地磁数据、养马坝组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岩相古地理特征、大地构造演化特征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等信息,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养马坝组陆源碎屑的可能来源,认为其碎屑物质可能来自于下伏地层志留系沉积岩的沉积再旋回,中泥盆世扬子板块与冈瓦纳大陆不具有亲缘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湘桂粤赣地区中泥盆世棋梓桥期台,盆(或沟槽)与隆、拗对应的独特构造古地理面貌,以及这种格局与层控矿床空间分布的关系,初步分析了该期华夏系(NE向)构造和东西向构造对岩相古地理的演化及其对层控矿床成矿作用的影响;总结了构造活动尤其是断裂活动控制岩相古地理的空间位置和延伸方向,促进台、盆分异,以及构造逐级控矿、构造体系复合控矿和断裂对层控矿床的控制作用;提出了以华夏系构造为主导对层控矿床的控相(沉积相—成矿沉积环境)、控位(矿床或矿体的储存空间)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地震及钻井、测井资料,编制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许庄构造断裂平面及剖面图,分析江苏油田苏北盆地许庄构造的断层特征、构造演化及其断层活动特点.结果表明:许庄构造为平行式阶梯状和“y”型断层组合,真①断层与真②断层间所夹持的断块发育多米诺式正断层.断层演化顺序为真①断层在泰州组-阜宁组沉积时,沿先期存在的逆断层回滑首先发育,...  相似文献   

7.
简述湘南地区表生氧化锰矿矿源层的分布及岩性特征,讨论矿源层与构造及岩相古地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是世界上储量最大、开发程度最低的重油富集带。目前对油区主力储层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认识并不明确。基于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及生物化石等资料,结合盆地构造演化、构造特征、地层特征等因素的分析,重点研究了重油带主力储层的沉积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重油带渐新统-中新统主力储层内主要发育12种岩相和6种岩相组合,其中以河流相岩相组合为主;地层由下到上可以划分出3个完整的海进海退沉积旋回(5个沉积单元);在探讨重油带主力储层沉积砂体平面演化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受河流控制、潮汐和沿岸流共同影响作用下形成的三角洲沉积模式,以期对类似油气聚集区的勘探、开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根据地震及钻井、测井资料,编制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许庄构造断裂平面及剖面图,分析江苏油田苏北盆地许庄构造的断层特征、构造演化及其断层活动特点.结果表明:许庄构造为平行式阶梯状和"y"型断层组合,真①断层与真②断层间所夹持的断块发育多米诺式正断层.断层演化顺序为真①断层在泰州组—阜宁组沉积时,沿先期存在的逆断层回滑首先发育,并伴生次级断层,戴南组—三垛组沉积时停止活动,盐城组又有所活动;真②断层在戴南组沉积时开始发育,部分延续了真①断层伴生的次级断层,其活动持续到盐城组沉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量数理统计,编出相应的图件,并经过深入地分析研究,指出河南省太原组、山西组的沉积中心均位于郑州~鹤壁一带。太原组富煤带分布于焦作~新乡以北地区,山西组富煤带转移到密县~范县呈北东向展布。可采(含局部可采)煤层与地层厚度均呈正相关关系。下石盒子组可采煤层分布局限,上石盒子组煤层分布于郑州~洛阳一线以南,富煤带分布于临汝、平顶山与确山一带。分析了古构造对含煤建造、煤层形成、展布的宏观控制,岩相对可采煤层厚度变化的直接制约作用。通过编制岩比图指出了太原组、山西组与上石盒子组形成富煤带的有利岩相分区。对华北晚古生代含煤建造形成、演化有关的地壳运动、海水进退、同沉积构造等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蚣坝、水市地区位于华南褶皱系南岭构造带中段北缘,泥盆纪地层广布测区,南部其昌岭基底隆起导致区内古地理环境的巨大变迁,岩石组合复杂,岩相类型多样,致使区内不同时期、同一时期不同区域的岩相演化特征有着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乌固诺尔勘查区是一个大型的陆相沉积煤盆地,主要含煤地层为早白垩世伊敏组和大磨拐河组,煤炭资源丰富,为呼山煤盆地中的富煤盆地之一。通过对勘查区已有地质资料,并结合其结构、构造、岩性、厚度以及岩相特征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初步了解了勘查区的形成、演化及聚煤规律。  相似文献   

13.
孤店断陷为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同时也记录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板块运动和盆地演化的丰富信息。利用钻测井资料及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对孤店断陷的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孤店断陷在纵向上可以划分为基底构造层、下构造层、中构造层及上构造层。由于受到晚中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向东亚板块的俯冲作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影响,孤店断陷的构造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断陷期、断坳转换期、稳定坳陷期及构造反转期。孤店断陷的边界大断层(孤店断层)在断陷初始发育期(火石岭组-沙河子沉积期)表现为6段走向各不相同的小型孤立断层,在断陷晚期(营城组沉积期)经过生长、连接而形成统一的断陷边界,并在断坳转换期(登娄库组-泉头组沉积期)和坳陷期(青山口组-嫩江组沉积期)发生广泛而强烈的张扭活动,以及在构造反转期(嫩江组沉积末期)发生强烈反转和分段差异逆冲活动。研究结果可以为松辽盆地以及中国东部地区的构造活动及演化研究提供参考,并进一步指导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4.
分析对比了开远地区与滇东南地区典型锰矿床成矿特征后认为,开远地区中三叠统法郎组锰矿成矿条件主要受锰质来源、地层、岩相古地理特征、构造4个因素控制,进而总结出研究区锰矿受层(岩石地层)、相(岩相)、位(构造部位)控制明显的控矿特征,法郎组是区内唯一的含锰岩系,属碎屑岩型含锰建造,锰矿主要产于台沟相,在开远海隆和倘甸-竹园台沟交汇部位相对凹陷的地带是锰质聚集的有利场所。在此基础上,初步评价了区内锰矿找矿潜力并指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余杭泰山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砂岩、藻叠层石白云岩和下寒武统荷塘组以及中寒武统杨柳岗组产层状、似层状之固体沥青。经对固体沥青的分布范围、物化性质特征分析及古油田构造平衡剖面模拟的研究,确认了余杭泰山古油田的存在。对探索南方海相油气藏的分布,揭示了震旦统油气藏的形成—演化—破坏规律有着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泥盆纪海盆沉积演化观点出发,以区域构造和岩相古地理入手,总结了大瑶山西侧构造背景、沉积作用和沉积相特征,重点探讨了早、中泥盆世海盆演化的四个阶段碳酸盐岩沉积与层控铅、锌,黄铁矿等矿产的关系,并从层、相、位论述了该矿带层控矿床的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靖安油田北东区局部构造与石油富集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鄂尔多斯盆地的形成演化进入第四阶段时,靖安油田北东部发育了延长组和延安组沉积,它们是主力产油层。区内石油产层的局部构造主要分为岩性差异压实作用所形成的局部性隆起;古地形突起上覆地层形成的披覆构造;由差异升降作用造成,但相对较少且不易与前两类区分。区内的局部构造与石油开发关系密切,直接影响油井产量。  相似文献   

18.
滇西剑川盆地为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一个新生代拉分盆地,其沉积记?和盆缘构造的耦合可以揭示始新世 晚期剑川盆地的环境特征.通过分析剑川组岩石特征,得出其物质来源和形成演化,反映剑川组火山岩是大?造 山后(板块碰撞以后)由?内形成的岩浆喷发活动;通过分析剑川组的岩相特征,得出剑川组火山记?由强到弱表 现为明显的特征,下段为火山喷发期次,上段为火山沉积期次.综合岩性岩相结果,得出剑川盆地始新世晚期板 块碰撞后期的火山喷发沉积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山西省代县明利铁矿矿区地质背景、矿床特征及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明晰了五台群金岗库组富含铁铝岩组合的赋存特点和火山沉积变质型磁铁矿床成矿机理,探讨了闪石型磁铁矿标志层和区域构造特征及岩相古地理环境与沉积旋回均为综合找矿及寻找深部隐伏矿体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作者通过对下扬子盆地的发展演化序列,盆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油气成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经综合研究分析,认为下扬子盆地发展演化历经了古生代海相沉积成盆期和中新生代陆相堆积成盆期两个截然不同的地质历史阶段。原海相沉积盆地的雏形于中生代印支—燕山运动期间即遭破坏、解体,局部地区保留了某些原海相沉积盆地的残块。由于地质构造作用影响或是因原岩固结作用而散失了有效的排烃能力,故不具备有效的油气保存和储藏的可能。在原海相盆地解体之后出现的中新生代地质构造和沉积建造完全不同于海相盆地的中新生代陆相堆积盆地,其具有独立的生油储蓄组合,是油气成藏的有利的地方。文章还阐明了部—庐断裂带和江—绍断裂带,作为区域地质构造的骨架,它们始终扮演了控制下扬子盆地发展演化全过程的角色,其构造背景与盆地演化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