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3月26日凌晨2时,山西大同-阳高突然发生5.8级地震,这是1989年10月19日6.1级地震之后1年零5个月,破坏性地震又一次袭击雁北地区。老震区重建家园的工作正在进行,这次地震再次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对遭受震害的震区人民来说犹如雪上加霜。但经受了1989年地震考验的雁北地区的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处惊不乱,镇定自若地按应急预案实施震情监视和抗震救灾工作,对突发性地震事件的应急反应,快速而有效。  相似文献   

2.
1989年10月,我到了大同地震现场。雁北地区一位朋友很焦急地询问我:“您能否透点信儿,下一步到底有没有地震?”我说,很抱歉,一是不知道,因为我没参加预报讨论;二是既使知道了,也不能说,因为有纪律约束。为什么呢?因为这涉及地震的“预测”和“预报”的界线问题。“地震预测”的英文是Earthquake prediction。预测,是专业人员或专家对地震发展趋势和对可能发震的时空强所发表的意见。显然,这种预测意见只能在地震系统内部交流,带有探索性,允许学术争论。这种争论有时达到白炽化。  相似文献   

3.
1 震情灾情速报是震后当务之急1.1 正确的震情趋势判断和及时准确的地震速报令各级政府满意1989年山西北部晋、冀、蒙三省交界地区被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全国会商结论指出该区域当年或1~2年内有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地震局的报告,国家地震局还派以孙其政司长为组长的检查组到原雁北、大同市检查当地防震减灾准备工作情况,引起了省、市政府和原雁北行署的高度重视.地震发生前的9月份,省地震局主要负责同志又带领工作组深入到当年6.1级震区范围的几个县检查落实震前预防工作.10月18日6.1级地震发生后造成8度破坏,80%以上房屋倒塌,但人员伤亡无几.有的领导同志说,之所以灾情重,人员伤亡轻,在于6.1级震前1小时发生了5.7级地震,群众被吓了出来.对此,我们反问,为什么在严寒的夜晚,广大乡镇干部在5.7级震后知道阻止群众回屋呢?经过解释宣传取得了共识,即主震前有前震是人员伤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主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三年晋豫陕地震联防暨学术年会,四月甘五日在运城举行.山西省运城地区、临汾地区,河南省洛阳地区,陕西省渭南地区以及山西省雁北、忻县、晋中、晋东南等地区的地震工作者共146人参加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及山西、陕西和河南省地震局的负责同志应邀参加了会议.运城地委常委、副专员李雪同志致开幕词,山西省地震局副局长李琪庭同志讲了话.会议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5.
认真辨别真假异常,对于攻破临震预报很重要。 地震这个自然界的敌人,和“四人帮”一样,到处捣乱,扰乱人心,破坏生产,残害人民,使人们为之担心,在党的领导下,大家日夜监视,一心想制服地震。地震战士决心布下天罗地网,捕捉地震之敌,为革命站岗放哨,为人民搞好测报。 我是地震战线上的一个新兵,在宣传地震  相似文献   

6.
1990年山西省地震工作会议于3月1日~4日在大同中心地震台召开。省地震局各部门的负责同志、地市地震局局长、地震台长等40余人出席了会议。吴达才副省长、省科委王云龙主任致函会议。大同市韩文副市长、雁北行署陆成日副专员出席了大会并讲了话。 吴副省长在致函中赞扬了全省地震战线的同志不辞劳苦、不畏艰难、忘我工作的精神,肯定了大同—阳高地震中,省地震局在余震判断、现场考察、灾害评估等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号召全省地震战线的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常备不懈、专群结合、深入宣传地震知识,加强对重点监视区的监测,提高震情分析水平,要下大功夫同心协力为保障山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促进山西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建设再立新功。  相似文献   

7.
一 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历史地震记载丰富。地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公元132年张衡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地震仪,曾记录到138年甘肃发生的陇西大地震。16世纪巳有关于地震前兆和抗震建筑方面的记述。但是,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近代又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受到孔孟之道、儒家思想的严重阻碍,发展极其缓慢。所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只有一个地震台,三个地震工作者。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伟大领袖毛主席、中国共产党和我国政府的领导下,地震科学有了巨大的发展。 五十年代配合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对丰富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地震烈度资料。同时建立了少量地震台站。一九五八年在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中,我国地震工作者曾对地震预报问题作过初步尝试。后来,于由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地震预报工作末能继续下来。 一九六六年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敬爱的周总理代表毛主席、党中央慰问灾区人民,提出了一定要搞地震预报的庄严号召。以后,总理又对地震的预测、预报和预防工作作了多次重要指示,根据伟大领袖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和总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天然地震的次生水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是一个天然地震的多发地区,历史上天然构造地震产生了多次重大的次生水灾害,危及了人民的生命,并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四川省水利水电资源极其丰富,目前水利水电建设呈现出在高烈度地区高速度建设高坝水库的"三高"特点,若是不对水库诱发地震进行有效监测预测,则可能面临的灾害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相似文献   

9.
印尼8.7级巨震后云南地震活动的频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发生了8.7级巨震,3月29日在距8.7级地震破裂区东南160km又发生了一次8.5级地震。8.7级地震发生后,余震向震中以北扩展达千米以上。如此剧烈的能量释放,对我国的地震活动有何影响是令人关注的,但清晰解答这个问题并非易事,主要原因是,一个地区的大地震发生后如何影响另一个地区地震活动的机制目前我们并不清楚。这个机制可能很复杂,涉及到应力在地壳和地幔内的传播、积累,以及与地质构造等的关系。因此,仅从时间尺度上判定一个地区的大地震对另一个地区地震活动是否有影响在认识上就存在分歧。例如,是一个地区的大地震发生后的波动在传播到另一个地区时直接触发的地震活动才被看作是影响?还是由于一个地区的大地震发生后的应力释放和调整影响到另一个地区的地震活动才被看作是影响?显然,这两方面的影响在时间尺度上存在差异。8.7级地震发生后不到20分钟,在我国云南的宾川发生了4.6级地震,其发震时间也是8.7级地震的面波到达该地区的时间(李刚等,2005);  相似文献   

10.
地震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地动。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强烈地震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建设造成严重的灾害。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省自南到北几个盆地都处于地震活动带上,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破坏性地震。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发生较大破坏性地震,今年又发生了辽宁省海城、营口7.3级地震。解放以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党和国家加强了对地震工作的领导,广泛开展群测群防运动,取得了很大成绩。我们要提高警惕,进一步贯彻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思想,坚  相似文献   

11.
今年二月四日我国辽宁省南部发生了7.3级大地震,在中共辽宁省委的统一领导下,对这次地震做了准确的予报并取得了可喜的予防效果。这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全面贯彻我国地霞工作要“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予防为主,实行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充分依靠群众,做好予测予防工作”方针的结果。辽南是一个历史上没有强震记载的地区,辽宁省委打破了辽南历史上无强震的旧观念,立足于有震、有大震、早震、夜震。国务院(1974)69号文件下达之后,进一步健全了各级地震领导机构,加强了专业台站,广泛开展了群测群防工作,把贯彻我国地震工作方针做为落实“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在河北省唐山、丰南地区连续发生两次七级以上强烈地震。七·八级强震发生时,我省从北到南普遍有感。尤其是晋东北地区的天镇、广灵、灵邱、浑源、繁峙、五台等县,感觉比较强烈。绝大部分人都从梦中惊醒,部分人听到地声,灵邱县还有人看到地光,天镇地震办公室内电灯(灯线为八十公分长),摆幅达一尺左右。晋中、忻县、雁北地区及吕梁地区的东部川区和太原、大同、阳泉市,多数人从梦中惊醒,灯泡来回摆动,门窗、玻璃沙沙作响,并伴随有房屋掉土等现象。运城、临汾、晋东南地区及吕梁地区西部山区有感程度较微弱。 七月二十八日下午7.1级强余震发生时,晋中地区以北(包括雁北、忻县地区及吕梁东部川区和太原、大同、阳泉市),有不同程度的轻微感觉。南部地区一般无感觉,房屋等建筑物没有造成任何破坏。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邢台地震20年.20年前发生的这次大地震,在我国地震史册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人口密集地区发生的第一次灾难性的地震,从那时起,我国开展了有计划的以地震预报为前沿的科学研究,使我国的地震科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邢台地震拉开了本世纪我国第四个地震活跃期的序幕.随着一系列大地震的发生,地震预报实践活动也由邢台震区迅速推向全国各主要地震活动区.地震科技队伍也在一次次大地震的袭击下,由分散到集中,不断成长壮大.在与大地震搏斗的日日夜夜里,广大地震工作者牢记周总理的教导和人民的期望,在对地震预报茫然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据资料记载,自公元前1813年至公元1985年,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45次,其中8级地震19)次。这些地震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特别是1966年至1976年的10年间,在我国人口稠密的地区相继发生了9次7级以上地震,其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更为严重。据统计,在9大地震中共死亡近30万人。因此,实现地震预报,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成了地震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地震预报是以观测为基础的科学。短临预报是地震预报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震年鉴》自1982年开始编辑出版以来,每年一卷,至今已出版了六卷,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然而,对我国地震工作来说,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81年,这30年里,恰恰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我国发生了多次破坏性大地震,给国家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惨重损失,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地震工作的发展和地震科学水平的提高。全国地震队伍的建立和机构设置,地震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16.
1966年3月8日邢台6.8级地震,是解放后发生在我国人口稠密地区,造成严重伤亡和损失的第一次大地震。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政领导部门极为关切和重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三次亲临地震现场,对地震工作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先后有中国科学院、地质部、石油工业部、国家测绘总局及有关大专院校共24个单位450多名科技人员赶到地震现场,进行地震考查和研究工作。邢台地震是我国地震工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地震活动幕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建军  曹肃朝 《地震》1990,(5):76-79
华北地区是我国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强震乃至大震,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的邢台、唐山两次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此研究这一地区的未来地震活动趋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献[1]从区域性地震群体活动的韵律性、分幕性及环境因子对地震发生的作用入手,研究了华北地震总趋势,认为:目前华北地区仍处于1978年以来的地震平静时段;报告的多年研究资料也都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汶川Ms8.0地震复发周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扫描,发现地震发生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地震复发周期均出现低值异常。因此,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区进行异常判断,地震复发周期是一个可以参考利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ISC的主要目的是科学研究,但在它的章程中曾特别提到用它之资料来帮忙研究地震活动性,地震灾害之减轻及地震预报。这种研究之后果不仅是有科学意义,并且对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内地震危险性之减小,人民之安全皆有重大关系。外界机关,例如保险公司,工程建筑公司等愈来愈乐于使用ISC的地震历史档案,这也是ISC设立团体会员(资格)的一个主要理由,这些团体会员也向ISC提供了额外的基金并希望ISC之工作有所改进。 ISC之地震历史档案常常用来找查某个地区之地震情况;此档案中仅包括有1463年以后的地震之“主估算(计算)结果”。这些主计算结果是当收集到足够地资料之后  相似文献   

20.
谈地震预报     
地震是威胁人类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特别是在人口稠密地区,地震的袭击往往造成巨大的劫难,并使人们在心理上留下恐惧地震的阴影.因此,地震预报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关系十分密切.虽然地震预报至今仍是一个科学难题,处在探索阶段,但根据现阶段的科学水平,是可以在地震的短临预报、工程地震、地震速报和震后趋势判断,平息地震谣传、误传,维护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秩序的正常化等方面,以一定的可信度为社会提供服务,并取得较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地震预报的现状我国地震预报工作是1966年邢台地震后才正式开始的,经过20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很大进展.综观国际地震预报现状,我国地震预报水平在国际上已居先进行列.比如,在短临预报方面,我国对几次大震在震前作了较好的预报,而在国外至今还未见到类似的成功的短临预报的报道.应当指出,我们虽然对少数几次大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