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段雯娟 《地球》2014,(6):68-71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主题是"建设海上丝路,联通五洲四海"。6月7日晚,2014世界海洋日暨国家海洋局建局5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及"海丝情·中国梦"2013年度海洋人物颁奖仪式在福建省福州市隆重举行。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系列活动在全国沿海各地陆续开展。  相似文献   

2.
滕玲 《地球》2019,(6):10-17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海洋。然而,由于过度开发,非法的、未经授权和无管制的捕捞活动、破坏性的捕捞方法等,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和重要的渔场正遭破坏。为了人类的未来和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人们提高对海洋重要性的关注,2008年12月,联合国大会第63届会议将每年的6月8日设为“世界海洋日”。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8,(6)
正2008年12月5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11号决议,决定自2009年起,每年的6月8日为"世界海洋日"。早在1992年,加拿大就已经在当年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发出这一提议,每一年都有一些国家在这一天举办与保护海洋环境有关的非官方纪念活动。但直至2009年,联合国才正式确立其为官方纪念日。2009年是联合国首次正式确定的"世界海洋日",联  相似文献   

4.
正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2/3;为地球制造50%的氧气;为30多亿人提供食物;吸收了30%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然而,人类活动却威胁着这一独特的生态环境,我们也并不熟悉海洋中的许多奇妙且神秘的物种。我们对海洋世界进行着无止境的剥削,使得海洋生态每况愈下。今年3月3日的世界野生动植物日首次聚焦海洋物种,主题是"水下的生命:为了人类和地球",旨在让人们了  相似文献   

5.
刘艳 《地球》2014,(7):68-71
今年的6月17日是第2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中国主题是“绿化荒漠,美丽中国”,旨在唤起全社会保护和改善荒漠生态的意识,凝聚更多力量投入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1994年12月,第四十九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5年起,每年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呼吁各国政府重视土地荒漠化这一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问题。20年来,我国政府领导沙区各族人民群众积极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黄莉玲 《地球》2010,(1):12-13
2009年6月5日,第38次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你的地球需要你”。 这个主题鼓励人们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行为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倡导下,世界100多个国家举办了各种促进环保意识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随着陆上煤、石油、天燃气等化石燃料储量不断减少,各国将资源开发的目光转向了海洋。甚至有人提出,21世纪世界将全面进入海洋经济时代。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首次将“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作为独立章节,明确提出要制定和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1990年6月8日,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改为“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为此,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荻原幸男先生在日本《地震学会新闻通讯》上发表文章指出:自1963年成立以来,作为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的核心研究机构一直积极工作的“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于1990年6月8日改为  相似文献   

9.
赵建东 《地球》2021,(2):58-63
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说:“深海是人类在地球上了解最少的区域,深海地下更是一片未知世界。”北京时间2020年11月10日清晨4时20分左右,马里亚纳海沟海域,我国自主研制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载着3名潜航员,从“探索一号”母船机库缓缓推出,被稳稳地起吊布放入海。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地震学会和甘肃省地震局联合举办的“中国 8级大震研究及防震减灾学术讨论会”将于 2 0 0 1年 6月 2 5~ 2 7日在兰州市召开。会议活动安排有 1大会报告 ;2专题报告 ;3学术论文报告分组讨论会 ;4会后考察。会后考察为2个路线。 1线 :兰州—海原—古浪—敦煌 (6月2 8日~ 7月 3日 ) ;2线 :兰州—天水 (6月 2 8日~ 7月 1日 )。欲参会者请与中国地震学会有关专业委员会联系中国8级大震研究及防震减灾学术讨论会将于2001年6月25~27日在兰州召开@董泰  相似文献   

11.
刘焕启 《地球》2014,(3):64-67
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在全国人氏欢度新春佳节之际,也迎来了第十八个“世界湿地日”。  相似文献   

12.
据日本《读卖新闻》1991年9月6日报道,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5日宣布,该中心使用潜水调查船“深海6500”号对日本海沟进行调查,在世界首次发现了因板块下沉而出现的海底裂缝。该中心认为,这个海底裂缝很可能是在1933年发生三陆地震时产生的。那次地震曾造成3000余人死亡。该中心将继续对此进行调查。“深海6500”号调查船所调查的海域是,在太平洋板块一侧的岩手县宫古市东侧海面约  相似文献   

13.
马云川 《地球》2012,(10):14-17
6月2日,我国综合调查船"海洋六号"慢慢驶离广州海洋地质专用码头,远赴太平洋开始执行中国大洋第27航次的科学考察任务,科考时间为今年6月至10月,约120天。其间,科考船将在美国关岛、夏威夷等地进行补给休整。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介绍,本航次"海洋六号"主要承担三项任务:一是开展海山区富钴结壳资源调查,积累基础资料;二是开展  相似文献   

14.
据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太平洋海底环境实验室主任E.Bernard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北部以西近海12月26日M9.0级地震随后的毁灭性海啸“据我们所知是第一次全球性的海啸。”  相似文献   

15.
罗红 《地球》2010,(1):22-23
纽约时间6月4日晚19:00.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着主办的“共同的命运——从非洲到北极的野生动物”摄影展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参观大厅开幕。这次展览是2009年世界环境日的纪念活动之一,也是我第二次在联合国举办摄影展(上一次是在内罗毕UNEP总部)。这次,一共展出了33幅作品。  相似文献   

16.
据东方网 1 2月 1 3日报导 ,刚刚合龙的“世界第一拱”卢浦大桥日前通过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鉴定 ,该桥抗风、抗震能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能够抗御 1 2级台风和 8级地震 ,这也是上海现有桥梁中的最高水平。据市政专家介绍 ,“世界第一拱”之所以特别壮美 ,重要原因之一是大桥拱肋采用了箱形结构 ,而不是目前世界同类桥梁普遍使用的条状桁架结构。大桥的拱脚 (拱肋与桥面的连接处 )以及拱顶等部位其实是抗震的“软肋”所在 ,专家为此实施了“卢浦大桥主桥超大跨度拱桥风荷载及抗风稳定性研究”和“卢浦大桥抗震性能及减震装置研究” 2项…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地震局的大力支持下,“关于面向21世纪城市与海洋地震灾害防御论坛暨纪念琼州大震400周年”学术会议于11月12日-17日在海口顺利召开。大会的主题为“城市与海洋地震灾害防御与发展战略研讨”。本次会议由海南省政府主办,中国地震学会和海南省地震局承办,并得到了各有关单位的积极协助,山西省地震局和山西省地震学会等单位给大会发来了贺信。  相似文献   

18.
正5月23日是第18个世界海龟日。"世界海龟日主题宣传活动暨中国海龟保护联盟成立大会"在海南三亚举行。会议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和渔业厅主办、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承办。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在大会上作主旨发言,他表  相似文献   

19.
据檀香山夏威夷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们认为,在世界海洋的海底,地震活动可能远比通常所认为的要活跃得多。这些研究人员说,太平洋发生着地震,而世界地震台网却一直未检测到这些地震。这些地震之所以未被检测到,可能是因为它们未产生正常类型的地震波。夏威夷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沃克(Da-niel Walker)说,“海洋被认为是无震的,但我们相信,如果在深洋盆地放置地震仪器,那么就会出现一个完全不同的图像。”他说,板块运动施加给海洋岩石圈板块的应力远比通常所认为的大得多。岩石圈是地壳的外部刚性部分。沃克和该研究所的另一位地球物理学家克  相似文献   

20.
对汶川8级地震后群众咨询信息的分析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锋  袁志祥 《华南地震》2009,29(2):105-110
“5.12”四川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很多人打电话咨询有关情况,对5月12日至6月12日电话中的咨询信息进行了分析.就群众关心的地震问题、解答的效果以及暴露出的工作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