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我国水价的变化过程及其区域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德震  陈西庆 《地理科学》2002,22(4):483-488
随着资源危机的加剧,水价及其相关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水价及其相关水利政策的演变,探讨了我国水价特征的空间分布,地区间的差异及其与社会经济,水资源与水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水价改革,分析了我国水价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提出了近期水价增长的理论依据,讨论了不价承受能力和调水的水价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国是世界上大蒜种植的第一大国,资源十分丰富,本文介绍了我国大蒜的品种资源,报道了大蒜的营养成分,其中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论述了大蒜的生理功能和食疗价值,并分析了大蒜杀菌,抗癌功能的主要化学成分,最后简单了大蒜脱臭和系列产品的加工技术,为大蒜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福建蜂花粉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蜂芬粉资源,并对几种主要商品蜂花粉的蛋白质,糖类,脂肪,氨基酸,矿质元素,维生素及黄酮类化合物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论述了蜂花粉的生理功能和食疗价值,对蜂花粉的应用研究现状和产品作了简要介绍,为蜂花粉的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彭岳 《地理教学》2007,(9):37-41
2007年地理高考尘埃落定,同前两年的高考一样,它再次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太多的遐思,太多的内涵,太多的回味!一切关于高考的话题似乎暂时有了注释,然而高考的路没有尽头……。可以说2007年的高考试卷,“观之新颖、读之真切、闻之清香、品之绵长”。它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走了不安,吹散了迷茫;它犹如一杯醇香的茶,沁人心脾,令人释然开朗;它让我们找到了一种久违的感觉,似乎有了期待中的答案,也追寻到了梦想中的地理殿堂,辨清了中学地理前行的路。顺着这条路,我们就会坚定的往前走。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未来耕地养育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农业生态区域法等方法,测算了河北省未来时期作物潜力总产,预测了人口数量,计算了温饱型,宽裕型,小康型营养水平下2005年和2020年的耕地人口养育量,用耕地养育力指数揭示了人口养育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市的区域差异,提出了提高耕地养育力,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洪泽湖自然资源优势,分析了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管理,合理规划,全面发展,综合利用的设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黄土高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存在的,综合分析了协调的可靠性,探讨了协调的一般模式,提出了实现黄土高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城市居民的菜蓝子一直是各级政府和普遍市民关心的焦点问题,为了更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很多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探索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针对蔬菜生产,运输,供销,消费,宏观管理各环节上经常有关的空间信息,以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作为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分析,模拟,显示,输出,传输,发布的手段,通过流畅的信息,疏通各环节的障碍,把菜蓝子这一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问题解决好。  相似文献   

9.
我国芒果资源状况及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芒果是著名的热带水果,近几年在我国发展很快,但贮藏,加工技术比较落后,本文简述了我国芒果资源和生产状况,介绍了芒果贮存呆鲜技术,重点报告了芒果粉等产品生产技术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可应用于生产的工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山东,湖北,四川三省为例,探讨了地区自然资源优势的比较方法,着重分析了三省农业自然资源和能源,矿产资源的区际优势,并从组合状况,潜在价值及人均拥有量综合指数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  相似文献   

11.
几种典型地表粗糙度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别利用最小二乘拟合迭代法、牛顿迭代法、TVM法和Martano法计算2003年长白山森林地表粗糙度。结果表明,Martano法计算结果偏小,其他三种方法结果基本一致。不确定性分析表明,Martano法的不确定性与参与计算的数据量有关。拟合迭代法和牛顿迭代法的不确定性在于,通常假设u*不随观测高度而变化,而实际u*随观测高度变化。若相邻两个观测高度之间的u*变化1%,地表粗糙度计算误差8.3%。TVM法由于参数C1的选取范围为0.9~1.05,引起地表粗糙度不确定性平均值为29.9%。经计算得到长白山森林在各种大气层结条件下的地表粗糙度,拟合迭代法得到的2003年稳定、中性和不稳定条件下的地表粗糙度年平均值分别为2.642、2.103和1.616m。  相似文献   

12.
高原和开阔山地风资源的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万隆 《地理研究》1992,11(3):8-11
本文着重介绍了在高海拔地区如何利用短期梯度考察资料估算风源资的一种计算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在风沙活动区,公路或铁路等工程线路的走向无疑会对其本身及防护体系所受的风沙危害程度产生影响。本文以塔里木沙漠公路为例,提出在将风况与公路走向结合起来考虑的同时,以风沙活动强度垂直分量的转化率作为评价公路走向的一种数学方法,并用该方法对沙漠公路不同路段走向进行评价与说明。  相似文献   

14.
Hourly wind data from a network of climate stations in the north-central United States (drawn from the states of Illinois, lowa, Kansas, Minnesota, Missouri, Nebraska, North Dakota, South Dakota, and Wisconsin) are analyz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spatial analyses of near-surface wind speed and power.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s (acfs) were calculated at a number of timescales: annual, monthly, daily, and hourly. Annual wind speeds have virtually no coherent distance-decay relationship; monthly data produce a more consistent relationship, but still exhibit a large amount of scatter. Both daily and hourly data have classical decay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between stations and there appears to be an optimal level of temporal aggregation, near the daily timescale, for spatial analysis of wind. In general, however, spatial acfs overestimate the spatial coherence of both wind speed and power. Temporal nonstationarities in wind data (i.e., diurnal and annual cycles) bias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s and need to be removed before using spatial acfs to est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fields. Because mean absolute differences (MAD) of interstation wind speed and power are less affected by temporal nonstationarities, they produce more-robust representations of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wind speed and power. As a result, spatial MADs are recommended over spatial acfs for analyzing spatial coherence and decay of any spatial variable that contains nonstationarities. Methods for improving the spatial analysis of wind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wind energy,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spatial analysis, nonstationarity, north-central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15.
徐丽娜  申彦波  冯震  叶虎 《干旱区地理》2022,45(4):1114-1124
以内蒙古中部某风电场为实验风电场,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方法、相似误差订正(Analogue correction of errors,ACE)方法以及概率密度匹配方法(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matching method,PDF)分别对风电场风速预报进行订正及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在各季均对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RF)风速预报具有不同程度的订正效果,RF方法可以有效改善WRF误差较大的问题,但兼具误差过分放大情况,ACE方法和PDF虽然对较大误差的改善能力不及RF方法,但是能够较好地控制误差过分放大问题。此外,3种方法针对小于5 m·s-1的小风速段,订正效果不理想,随着风速的增加,订正能力逐渐增强。参照预报模型各自的优势,尝试开展多种预报模型的分风速等级集成应用,可以对不同风速等级下的WRF预报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丹  高红燕  杨艳超  李博  张黎 《干旱区地理》2020,43(5):1261-1269
利用陕西省某一风电场区域内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风电场的风速规律,并引入最优训练 期方案,研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风电功率预报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风电场区域,不同 高度的风速及其高度间的风速差异均表现出最大值出现在夜间,最小值出现在白天,从低层到高 层的风速日变化趋势一致的特征。一日中,风速与风电功率在 09:00 ~ 17:00 时段的相关系数明显 小于其它时段。按照风速是否大于 5 m·s-1 将训练期观测样本分为 2 组,可以明显改善风速与风电 功率的回归关系。以风机轮毂高度处的风速作为预报因子,并引入风电功率与风速之间相关系数 的日变化规律、以及不同风速量级下风速与风电功率之间回归关系的差异性,采用最优训练期方 案和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的风电功率预报方程,具有预报误差小和最优训练期短的特点,满足 实际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17.
绿洲-荒漠交界处蒸发与地表热量平衡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本文利用波文比方法对绿洲-荒漠交界处的绿洲和荒漠的蒸发和地表热量平衡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波文比方法对于绿洲适用而于荒漠却不适用.  相似文献   

18.
改进的热惯量模式及遥感土壤水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仁华 《地理研究》1990,9(2):101-112
本文提出一个考虑地表显热通量及潜热通量的热惯量模式。模式利用了地面定标的方法并充分利用了热象图的空间分布信息,因而较大幅度地提高了估算土壤水分含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RAMS模式模拟了金塔绿洲非均匀地表的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地表能量。结果表明,绿洲地表温度明显比周围戈壁和沙漠低,空气湿度明显比周围戈壁和沙漠大,近地层感热通量最大值约为戈壁和沙漠的1/3,近底层潜热通量比戈壁和沙漠大20倍左右。模拟结果与观测值的对比表明,RAMS对绿洲、戈壁和沙漠不同下垫面近地面温度、湿度、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模拟与实测基本一致。由于湍流的随机性,风速的模拟偏差比较大,这种偏差有一多半是由于非线性偏差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适用于河北坝上地区的农田风蚀经验模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王仁德  常春平  郭中领  李庆 《中国沙漠》2017,37(6):1071-1078
目前,中国缺少一种被广泛认可、普遍适用于中国自然条件的农田风蚀模型。本研究利用多年的野外风沙观测数据和风洞模拟实验结果,建立了一种基于河北坝上地区自然环境的农田风蚀经验模型。该模型涵盖风力侵蚀因子、粗糙干扰因子和土壤抗蚀因子三大风蚀影响因子,包括起沙风速、地表粗糙度、土壤可蚀性和土壤含水率四大风蚀影响要素,可对各种农田地表的风蚀量进行定量计算和预测。应用该模型对坝上地区2013年风蚀季农田风蚀量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翻耕耙平地的平均风蚀量为39.45 t·hm-2·a-1,莜麦留茬地的平均风蚀量为14.08 t·hm-2·a-1,与采用其他方法得到的结果比较接近。在更广泛地区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修订,促进该风蚀模型与“3S”技术融合是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