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应用遗传算法建立地震预报的分类体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棋福  石耀霖 《地震》1994,(6):40-47
本文对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的遗传算法和用它所建立的分类体系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将它们应用于地震预报探索研究,建立了初步的地震预报分类体系,结果表明:采用具有自动学习和自相适应的方法,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将地震活动性的时空参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获得较为优化的地震预报规则集。  相似文献   

2.
基于遗传算法的地震短期综合预报分类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分类器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地震预报分类法系的基本原理。设计出基于遗传算法的地震短期综合预报分类系统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即以异常持续时间为编码依据。以遗传算法为优选预报规则的工具,以预报3个月地震为目标,综合测震和前兆多手段进行地震预测,对北天山西段进行多参数初步试算后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学习正确率和较高检验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应用遗传算法研究新疆北天山地震带地震预报规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莹甄  龙海英 《内陆地震》2001,15(4):338-346
依据遗传算法基本原理,选用5种地震学参数,对北天山地震西段(乌苏-精河地区)1970-1995年地震资料进行拟合迭代演化,提取该区具有不同适应度和层次结构的地震学参数预报规则集,以此对该区1996-2000年发生的地震作回顾性检验。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建立的北天山地震预报规则,能对研究区未来一定时间的地震事件给与客观的判别和预测。  相似文献   

4.
神经网络模型在地震预报中的某些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蒋淳  冯德益 《中国地震》1994,10(3):262-269
本文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以地震活动性指标为基础应用于地震预报的一些最新研究结果,选用多层前向神经网络模型及BP算法,其输入取不同的地震活动性指标的集合,输出为某一指定地区在未来时段内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的震级,以华北及首都圈地区为例,用多组不同类型的地震活动性指标进行学习与检验,结果表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未来时段震级预报的符合率较高,内检预报符合率可达100%,外推预报符合率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5.
地震频次的Hurst指数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用Hurst指数,对华北地区18次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频次的Hurst指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频次的Hurst指数H值的异常主化特征,同时,把该方法应用到了河南及邻区中等地震预报研究中,制定了预报规则,进行了预测内符检验和预报评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短期地震预报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引用地震拟合优度r值,对华北地区18次中强地震前地震拟合优度r值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中强地震前地震拟合优度r值的异常特征,并把该方法应用到了河南及其邻区的中等地震预报中,制定了预报规则,进行了预测内符检验和预报评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期地震预报方法,尤其对弱震区中等地震的预报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了首都圈地区(38.5°~41°N,113°~120°E)中强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本区中强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的普遍性特征,应用孕震模型对地震活动异常进行综合分析,给出了应用地震活动异常进行地震预报的物理基础。文中还提出了应用中期地震活动异常进行预报的综合判别指标,当其达到给定阈值时,再考虑地质构造、中强以上地震发生的自然概率、大震后的减震作用、中期地震活动异常的分布及其预报效能等因素,给出二维的综合概率分布图,把概率值较高的地区作为未来一、二年中强以上地震的危险区。此外还进行了震级、时间预测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引用自助统计分析,对华北地区17次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震级分布的离散度自助统计方差σBM值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离散度自助统计方差σBM值的异常特征。同时,把该方法应用到了河南及邻区中等地震预报研究中,制定了预报规则,进行了预测内符检验和预报评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短期地震预报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989年11月的美国洛马普列塔地震使人们再次认识到发生在城市地区附近的7级地震的可怕。由于不可能对现有的所有建筑物和设施采取彻底的抗震措施,所以,以短期地震预报为基础的临时措施对减少人身伤亡的重要性就越来越明确了。过去,人们常说:“尽管象东海地震那样的8级地震能够预报出来,但预报首都圈的7级直下型地震却很难。”可是,就现状而言,不仅说能够绝对预报出8级地震是言过其实,相反,一口咬定将来不可能预报7级地震也是不妥的。认为7级地震比8级地震小,前兆也相应地小,一般较难检测出来,这种想法可以  相似文献   

10.
前言     
《地震》2004,(1)
为加强地震预报工作 ,整合地震预报的力量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于 1999年 8月成立预报部。预报部是在中心原第一研究室 (全国震情分析预报室 )和第十研究室 (首都圈震情分析预报室 )基础上 ,将中心其他专业研究室的预报力量整合到一起成立的。预报部的方向是 :坚持边预报、边研究、边提高的方针 ,努力探索地震预报的新思路、新方法 ;发扬中国地震预报的优良传统 ,有选择地吸收国外的地震预报理论和方法 ;立足实践 ,扎实工作 ,建立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的地震预报研究队伍 ,力争在地震预报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并在减轻地震灾…  相似文献   

11.
地震灾害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考验,阿尔法导航系统在地震预报领域有着重要的科研及应用价值。以2010年4月13日23时49分(世界时)玉树MS 7.1地震为例,基于2010年4月6日—13日阿尔法导航系统超低频(VLF)电波场强和相位数据,使用滑动四分位法,分析该系统9条链路上的信号异常,结合地磁“低点位移”现象,综合分析此次地震前的异常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磁活动平静时段,玉树MS 7.1震前3天及震前23 h,电波场强数据出现明显畸变,表现为持续1—6 h超阈值的异常扰动,最大扰动幅度超过阈值13.6 μV/m,相位数据未出现明显异常。结合震前3天阿尔法导航系统主台—通海台、西副台—雅安台异常链路以及震前47天地磁“低点位移”分界线的重叠位置,可进一步精确临震预报时刻,并提高发震位置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形变,应变短临前兆标志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各手段的前兆异常标志,从而组合各类前兆标志体系是“八五”地震短临预报攻关研究项目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以形变,应变手段的主要研究对象,初步建立了一个形变应变短临前兆标志体系,并总结出了各种异常的判别标志,为利用系统优化理论和专家系统理论进一步研究形变应前兆系统和地震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提高中短期地震预报的水平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结构及监测能力,台网的功能及技术指标和遥测台技术系统、供电系统、中心系统、避雷系统、中继站、信道等的建设情况,分析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考核运行期间获得的资料,结果表明,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在检测地震能力、动态范围、地震处理精度和速度方面优于模拟台网,对网内大部分区域及东部网缘区域的地震监控能力可达1.5级,网内地震响应速度小于10min,得出该台风可为地学研究及地震预报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字地震资料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滇西红河断裂带北段布设了5个泉点,开展了砷含量变化的观测研究。通过近三年的观测,发现泉水中砷含量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该地区的中强地震活动,地震前泉水中砷含量明显增高。以澜沧7.6级地震为例,讨论了地震前后地下水中砷含量的异常特征及异常机理,并对其在地震预报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各种人为干扰(高压直流电、车辆、施工等)和磁暴、磁扰等磁场自然变化造成的地磁观测数据异常变化,研发一套用于地磁观测的多台FHD-2B仪器实时监控报警软件,以便能够快速、准确区分人为干扰和磁场自然变化,为地震预报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以实际震例的异常数据为样本,利用粗糙集理论的离散、约简和推理功能,对地震前兆异常属性进行约简,进而对地震震级进行推理分类.初步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找到异常数据与震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一种可行的地震前兆综合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的发生遵循自然节律。前人曾将黄金分割法应用于地震发震时间的研究,个别学者将其应用于地震时空特征的分析。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发现将黄金分割法应用于兴安-东蒙块体M_L 5.0以上中强地震空间迁移特征的研究效果比较明显。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发生的3次中强地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形成黄金三角,过结束地震和对边的黄金分割点构成了黄金分割线,该黄金分割线可能是未来地震的震中轨迹线,多条黄金分割线的交汇区域可能是未来地震的危险区;该方法预测未来地震在一年内发震的概率为86%,可以应用于中短期地震的预测;超过2年视为缺震黄金分割线,而多条缺震黄金分割线的交汇区可以应用于中长期地震危险区的判定。本文阐述了一种现象,造成这种迁移规律的物理机制和动力源有待于深入研究。但该方法的研究丰富了黄金分割理论在地震学中的应用,无疑为地震分析预报空间图像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华北GPS地形变监测网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李延兴  沈建华 《中国地震》1993,9(3):256-263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利用监测地壳运动进行地震预测的新手段。华北是一个重要的地震监视区。应用GPS技术在华北布设了一个四维地形变监测网。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先进的方法和措施,首次观测获得了高精度的成果,为今后大震预测和地球动力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