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沁河导源于山西中部的霍山山地,自北南流,经过沁潞高原的西部,斩切太行山,泻落到华北平原。在京汉鉄路黄河鉄桥以西10公里处流注黄河。它不受三门峡水利枢纽的节制,并能补给卫河的水源,因此在华北的水利开发问题上,无疑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2.
由于连续几年黄河调水调沙.黄河入海口处泥沙沉积过多,今年黄河水偏大,引起黄河改道。黄河改道后,在新老黄河道之间形成了一个孤岛,这个孤岛四面环水。  相似文献   

3.
黄河泛淮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泛淮,一则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二则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历史时期,黄河下游自东北向西南变迁的过程,是以黄河泛淮作为先导。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黄河泥沙的堆积,打乱了黄淮海水系,改变了黄淮海平原的地理面貌,促使我国农业经济重心南移。“初探”整理黄河泛淮的历史演变,以期有益于治河方略与区域开发战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4.
黄河远景需水分析:兼论西线南水北调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黄河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在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的基础上,以1990年为现状,2000年水平黄河地区农业生产发展规划为依据,预测分析远景黄河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及水资源的需求,并提出了解决黄河地区远景缺水的对策和措施等。  相似文献   

5.
“数字黄河”科学工程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黄河”作为科学工程,是数字地球的组成部分。该文提出了数字黄河科学工程的框架,并依次论述了框架所包括的数字黄河科学工程的设计,数字黄河的空间基础设施,数据更新能力,虚拟现实与仿真,科学工程的网络以及应用工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数字黄河”基础研究,建立“数字黄河”科学工程示范和科学工程阶段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萌生、发育、流变、演化成型皆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青藏高原隆起有关。黄河、黄土、黄种人发育时空相伴,为孕育、壮大中华文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作者曾从河口、下游、中游、上游至河源区做过分段考察,向有关专家学者求教后提出"大黄河说"。此乃把6 000年来黄河流变区皆纳入大黄河体系。并以动态黄河、生命黄河、生态黄河、数字黄河、创新黄河来谋划未来,造福民生,故而提出创建"新黄河学"。在继承历代治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依据黄河特征,作者提出水沙分离,分入渤海与黄海,目的在于保卫渤海,使海域不再缩小,维护华北海陆空间生态系统,防治环境劣变。而泥沙人工输送废黄河口造陆,扩大国土陆地空间,延伸海洋经济专属经济区,这种环境变化的大格局,以黄秉维、吴传钧、陈述彭、施雅风四位地学大师之名命名为"黄吴陈施地学效应",纪念四大家对科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说起内蒙古的黄河石,凡熟悉黄河石者,都会想到一个人,他就是内蒙古观赏石宝玉石协会高级顾问李海负先生.黄河石早已有之.上世纪80年代初,在爱好者的视野里,它还不是观赏石,也未曾有人于黄河边采集黄河石.其主要品种“木纹石”,曾作为大理石的荒料和工艺石材被人开采.当时,李海负在内蒙古地质研究队从事地质工作.一次,他与同事在黄河沿岸的清水河县进行地质考察,被老乡砌墙用的一种石头所吸引.石头上分布的红色条带,极似木纹,当地人称之为“木纹石”.他顺藤摸瓜,沿黄河岸边一路寻找,在小缸房、窑沟、单台子等地,都见到了这种石头.返程时,汽车沿着黄河岸边行驶,他想,既然这一带到处有这种石头,黄河砾石中也应该有.就让司机在一个地方停车,他一个人走到河边,果然捡到一块拳头般大小的木纹石,证实了黄河砾石中有图纹清晰的木纹石.这种砾石,正是如今黄河石爱好者们寻找的对象,因为好的黄河石,就出自这种被河水冲刷的砾石之中.他拾起的这块石头,也是内蒙古境内黄河石第一次被人有意识采集的标本.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角度出发 ,选取了人类历史时期的两个时间段 (194 9年以前和以后 ) :在第一阶段 ,从农牧业界线的变迁、黄河下游的河湖变迁、黄河曲率的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和黄河在历史时期的决淤泛滥频率的对比与关系方面分析 ,得出黄河下游的决淤泛滥有两个最关键的因素 ,即人类活动叠加于气候的变迁之上 ;在第二阶段 ,黄河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延伸缓慢 ,主要原因应是气候的变化 ,所以黄河中游的生态建设切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我国的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它广阔的冲积扇上星罗棋布着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本文就是根据黄河下游的水文地质特征,从转变人的观念和开发黄河旅游资源入手,提出了要点线结合地开辟我国新的旅游线—黄河水上游,举办各种具有黄河特色的旅游项目。以此来促进黄河下游两岸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ENSO循环与黄河上游径流的丰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黄河上游径流主要形成区——唐乃亥以上流域的气象和水文特性,在此基础上,根据 El Nino 现象及 La Nina 现象与黄河上游径流的丰枯的对应关系,探讨了 ENSO 事件对黄河上游径流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ENSO 现象与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流域的径流丰枯有着密切的关系。总体而言,伴随着 El Nino 事件的发生,黄河上游出现枯水的概率较大,而黄河上游的洪水常伴随着 La Nina 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1.
黄河干流下游断流的径流序列分析   总被引:94,自引:9,他引:85  
刘昌明  成立 《地理学报》2000,55(3):257-265
从黄河径流与断流的关系出发,系统探讨了黄河断流的各个相关机制。利用黄河干流控制流域汇水的主要水文站近40年的逐月径流资料,分成了4个系列进行时序分析,较为全面地揭示了黄河流域径流序列的变化规律。得出了黄河下游径流主要来源于上中游入水基流量在这39年中有下降趋势这些非常有意义的结论,为更深入地认识黄河断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数字黄河" 作为科学工程,是数字地球的组成部分.该文提出了数字黄河科学工程的框架,并依次论述了框架所包括的数字黄河科学工程的设计、数字黄河的空间基础设施、数据更新能力、虚拟现实与仿真、科学工程的网络以及应用工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数字黄河"基础研究、建立"数字黄河"科学工程示范和科学工程阶段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锋  潘保田  苏怀 《中国沙漠》2008,28(5):821-826
兰州黄河阶地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兰州地区已经总共发现九级黄河阶地。其中第五级小沙沟阶地(T5)是在原来发现的黄河五一山阶地和黄河墩洼山阶地之间新发现的一级阶地,但是第五级小沙沟阶地的形成时代是根据上覆黄土的古土壤序列和阶地关系推断得来的,一直没有进行绝对年代测定。通过对阶地河漫滩及其之上覆盖的风成黄土的磁性地层研究,结合黄土古土壤序列轨道调谐年龄,确定兰州地区黄河第五级(T5)阶地的形成时代为0.96 Ma。T5阶地年龄的确定使兰州地区获得了一个有完整年代的黄河阶地序列,是对兰州黄河阶地发育模式证据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黄河大堤与下游黄河申报世界遗产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大堤与下游黄河符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对世界遗产的定义以及相关的标准,应该可以作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果申报成功,将能提高我国人民对黄河大堤与下游黄河的认识和自豪感,有利于世界人民对黄河大堤与下游黄河的全面了解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从而更能加强对黄河大堤与下游黄河的保护。至今没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存在一些需要解除的思想束缚。我国一向重视治黄的问题,黄河大堤受到精心的保护,对黄河问题的研究也成绩卓著,这些对申报都十分有利。当前,非常需要有关方面进行认真的讨论,以取得共识,决定是否需要立即开展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15.
黄河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黄河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地带 ,本文在分析黄河经济带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黄河经济带发展的必然选择 ,并且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原则、措施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该文在分析了黄河下游纵剖面及其横断面的长期变化后,提出了河口延伸情况下河道溯源淤积模型,用比降分析,相关分析及河床质粒度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沿程与溯源两种淤积方式对黄河下游纵剖面调整的影响.用最低能量原理和平衡的概念,分析黄河下游平衡纵剖面的形式,说明黄河下游不能达到平衡的原因及现在黄河达到平衡的条件. 经分析作者提出以下论点:黄河下游主要是沿程淤积,溯源淤积居次要地位,其影响范围在艾山以下.横断面形态变化对纵剖面调整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它哺育着在这里劳动生息的亿万人民,是中华民族的摇蓝,对祖国的繁荣有过很大的贡献。但由于历史上中原战乱不断、自然灾害频繁,对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停滞不前,从而使黄河成为一条闻名于世的害河。华北经济的兴衰与黄河的治理开发密切相关,几经起伏。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经过40年来的努力,黄河已从一条被称为“中国之忧患”的害河,开始成为造福于人民的利河,这一历史性转变也使得华北平原的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北极黄河站站区虚拟现实建设的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栋臣  曹健  艾松涛 《极地研究》2006,18(2):116-122
中国在北极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黄河站的建成,将极大地提高中国极地科考能力。鉴于人们对北极了解得还不多,建立一个虚拟的北极黄河站,使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进入虚拟的黄河站进行漫游。本文介绍了虚拟现实建设的几种方法,选择其中一条技术路线并完成北极黄河站站区虚拟现实建设。  相似文献   

19.
甘宁青段黄河经济带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宁青段经济带地处黄河上游,是黄河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段富集了全带大部分的能源与资源,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可观。文章首先确定了甘宁青段黄河经济带的战略地位,指出是西北地区重要的资源产地与交通枢纽,黄河经济带的生态环境屏障和国防安全重镇,然后分析了它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的战略构想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上游气候变化对地表水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利用1961~2002年黄河上游唐乃亥水文站水文资料及同期该流域气象资料,研究黄河上游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 黄河上游年流量呈现出逐年减少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减少趋势更为明显;黄河上游流域气候变化表现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和蒸发增大的干旱化趋势,这一变化趋势在90年代以来尤为突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和蒸发量增大是导致黄河上游流量减少的气候原因,其中降水量是影响流量的主要气候因子,降水量的减少特别是夏季降水量的减少直接导致了黄河上游流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