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扎赉诺尔煤田地处山前,有利的地理环境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的垂直分带和地下水顺层径流。其特有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导致了地下水成分的差异性。本文从水文地球化学的角度,对煤田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在外贝加尔大骨节病区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天然水呈现出高浓度的磷(高达3.5mg/L),同时,锰、硅、铅等元素也呈现出高浓度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水文地球化学数据,认为大骨节病可能与生物地球化学性质的多种因素有关系。进一步研究大骨节病的成因机制需要新的可靠的环境地球化学数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在外贝加尔大骨节病区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天然水呈现出高浓度的磷(高达3.5 me/L),同时,锰、硅、铅等元素也呈现出高浓度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水文地球化学数据,认为大骨节病可能与生物地球化学性质的多种因素有关系.进一步研究大骨节病的成因机制需要新的可靠的环境地球化学数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临川茅排地区金水文地球化学调查,指出了该区金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金水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并对其找矿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黎伟  陈贵海  崔建华 《铀矿地质》2007,23(3):156-163,169
文章通过对找矿目的层铀源、水文地质特征、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氢氧同位素特征的分析,阐明了海浪坳陷铀成矿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盆地演化史对古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依据砂岩型铀成矿理论,优选出有利的铀成矿远景地段。  相似文献   

6.
在简要介绍苏阿苏地区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分布基础上,论述该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的补、径、排机制、水动力条件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对水铀迁移、沉淀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铀成矿的有利区段.  相似文献   

7.
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关键带处于岩石、水、土壤、大气、生物五圈交汇地带。正确认识岩溶关键带的结构、特点及其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是当前地球关键带与岩溶水科学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归纳整理,剖析了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内涵、岩溶关键带水动力垂向分带、岩溶关键带框架下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与机制, 探寻变化环境下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演变的规律与驱动机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目前工作仅停留在传统岩溶地下水科学工作范畴,未从岩溶关键带框架体系的角度考虑植物冠层至岩溶含水层之间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及其耦合关系,未考虑新污染物持续输入、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深入实施、全球碳排放路径逐渐改变等时代因素对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潜在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基于岩溶关键带框架体系的新污染物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基于大数据框架体系的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双碳战略”下的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驱动的物质转化与能量迁移过程及其耦合以及高分辨率监测、评估与模拟手段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8.
山西岩溶大泉水文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区域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是深入开展岩溶的形成、岩溶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的基础。本文根据同期资料,全面阐述了山西岩溶大泉水的化学组份含量、水化学类型特征;并采用适合山西岩溶大泉系统的参数和方法,评价岩溶泉水的溶蚀能力和泉域系统的溶蚀量;深入探讨了岩溶水化学组份的成因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葫芦沟地区水文地球化学找金研究,论述了金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效果,对水中金与其他微量元素及常量组分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证实了水文地球化学找金的有效性,并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水文地球化学角度,归纳了确定层间氧化砂岩铀矿床后生分带的水文地球化学标志,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了确定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后生分带的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方法:水文地球化学标志选择,水文地球化学取样,水文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和后生分带的确定。  相似文献   

11.
克米西铜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米西铜矿是地球化学普查工作中的一处异常,经进一步的异常查证所发现。笔者对该区地层地球化学特征、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表生地球化学特征和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该区成矿地球化学环境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首先简述了地球化学模式程序、与铀成矿有关的水文地球化学参数及区域地质、水文地球化学概况,并研究了区内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在此基础上,依据区内水质分析资料,运用地球化学模式程序(PHREEQC)计算了下白垩统地下水中沥青铀矿饱和指数(SI)、Eh反应条件边界值(Ehb,U)及Eh反应条件指数(RCIEh)等。认为该区局部地段在下白垩统地下水的深部存在Ehw﹤Ehb,U,RCIEh<0,SI>0的条件,即地下水处于过渡环境中,地下水中铀处于沉淀析出的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与岩石地球化学环境吻合性较好。因而在区内具有铀矿化的可能性,已被区内发现的工业铀矿化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3.
被污染地下水的地球化学分类表明,污染物质进入地下水后,导致其中形成一套严格限定的,可用Eh-pH指标表达的地球化学条件,并导致出现新的、前所未知的水文地球化学现象。后者表现为:新的地球化学类型水的形成,酸性和碱性水分布面积的增大,水的氧化-还原电位的降低和逆向分带,以及水化学元素迁移形式的改变。从水中已发现的一系列污染物质(首先是氮的化合物和有机物)看,水文地球化学体系已变为始终不平衡的体系,这就决定了水文地球化学体系的不确定性和未来水文地球化学现象的不可预知性。  相似文献   

14.
以热水及矿水的水文地球化学场为主要标志,以构造格局和构造活动性、历史地震活动规律为主要划分依据,再结合地球物理场、地温场及区域地层的组合分布状况,进行了地震危险区带的划分。将中国大陆划分为6个地震危险区、23个危险亚区和30个危险带,并对各个危险亚区和危险带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进行了论述。通过对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和水文化学场的研究,分析构造特征及其活动性,确定地震与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化学场的耦合关系。这对地震水文观测孔的布置和地震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长期监测地下水中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就有可能为预测预报地震提供一种新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5.
吐哈盆地水文地球化学分带与铀矿化关系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确立了吐哈盆地水中铀的存在形式,分析了铀在水中的迁移规律和沉淀条件。并运用层间氧化带的成矿机理,阐述了各地球化学分带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引用“饱和指数”把铀在水中的饱和程度给予量化,从而确定了盆地水中铀的沉淀区间。利用γNa+/γCl─和γCa++/γCl─划分出水文地球化学分带及综合岩石地球化学分带,为寻找层间氧化带型铀矿提供了水文地球化学依据。指出艾丁湖自流水斜地为形成层间氧化带型铀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6.
顶山地区铀成矿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谭鸿赞 《新疆地质》2002,20(2):126-129
层间氧化带铀矿床的形成与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密切相关,本文采用水文地球化学的分析方法,对顶山地区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顶山地区下水中铀主要以UO2(PO4)2^2-形式存在,并研究了铀的饱和沉淀条件,指出了铀成矿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7.
谈谈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水文地球化学是研究人的水文地球化学活动。因人的活动对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作用的影响和地下水的变质作用的评价,主要是对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变化的评价。热力学平衡模型的应用是有条件的,它适用于水交替较迟缓的、地球化学环境较均匀的地区。谨慎地应用局部平衡假设,可使热力学平衡模型的运用扩大。污染质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模型,应是渗透水动力学模型与地球化学模型有机结合的。这种结合在数学上是有困难的,文中介绍了两个解决上述困难的例子,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希望在我国出现更多更好的与水文地球化学结合的水质迁移模型。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十年来,通过分析湖泊沉积物中无机、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特征,进而反演历史时期区域性气候环境变化状况的方法,已成为古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机地球化学方面,利用湖泊沉积有机质来进行古气候/环境重建方面的研究报道已有不少,而且发展迅速。在无机地球化学方面,铁元素是表生地球化学中非常活跃的元素之一,针对铁元素的研究也有很多,但是基于穆斯堡尔谱技术的铁元素化学种研究则相对较少,但在沉积环境与古气候重建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近年来湖泊环境研究方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综述了我国环境地球化学发展的历程、环境地球化学在科学领域和环境科学中的位置以及学科的综合性和边缘性。作者系统阐述非线性环境地球化学出现的必然性,指出研究目标、内容和入门的途径,以及研究的方法和程序。从元索地球化学分布的静态数学模型到地质历史演化过程的动态数学模型,以及元素地球化学循环耦合作用模型,作者认为非线性是环境地球化学过程最本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水文地球化学反应-迁移-分异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水资源水质评价和环境水化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将理论化学与传统水文地球化学融合在一起 ,运用三相平衡原理 ,矿物溶解的偏平衡理论 ,建立了典型水文地质蓄水构造的水文地球化学反应 -迁移 -分异模型 ,研究了蓄水构造内不同区带的主要化学反应 -迁移 -分异特点 ,探讨了水文地球化学分带代表性矿物 ,化学指标和水化学类型分带特征。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补给区—补给迳流区—迳流区—排泄区 ,地下水中物质成分的形成和演化规律 ,并提出矿物饱和指数的新意义。实例表明 ,该模型具有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