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沈丘盆地是中、新生代交错叠置盆地,具有地质结构复杂、断块发育、非均质性强、渗透性差别大、含油层系多、原油多源等特点,有一定油气前景,但勘探难度较大,不适用常规的勘探开发程序,下一步勘探应以小型断块油气藏和断块—岩性油气藏为主要类型,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多因素综合考虑、多手段协同作战的综合勘探方法,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优选有利区块实施滚动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2.
倪丘集凹陷是在中、古生界基础上于早第三纪成生发展起来的陆相沉积小盆地。具有地质结构复杂、断块发育、非均质性强、含油层系多、油气显示活跃、原油多源等特点。有一定油气前景,但勘探难度较大,不适用常规的勘探开发程序。下一步勘探开发应以小型断块油气藏为主要类型,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多因素综合考虑、多手段协同作战的综合勘探方法,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优选有利区块,实施滚动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形成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低渗透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基地,其低渗透油气藏具有油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油藏成藏因素复杂、油藏分布受多种因素联合控制等特点.在回顾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理论研究和勘探历史经验基础上,认为目前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研究存在两大理论体系,即沉积学控制成藏理论和运移动力学控制成藏理论,...  相似文献   

4.
Melut盆地为非洲内陆一个重要含油气盆地,其北部具有下白垩统生油、古近系聚集成藏的远源成藏特征,明确盆地远源油藏形成条件与控制因素是提高远源油藏勘探成功率、寻找新的勘探领域的关键。基于区域石油地质条件与油藏解剖,开展了Melut盆地北部远源油藏形成条件、类型及特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源内Yabus组远源断层-岩性复合油藏及源外Yabus组远源断块油藏两大潜力勘探领域。研究表明:Melut盆地北部古近系Yabus组发育源内和源外2种类型的远源油藏,二者具有不同的油气充注方式与成藏模式。源内Yabus组远源油藏的形成取决于3个地质条件的耦合,即"两强一弱"的3期裂陷作用为古近纪Yabus组-Adar组远源储盖组合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富油凹陷的发育为Yabus组远源油藏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油源基础;多期裂陷作用为Yabus组远源圈闭的油气充注提供了垂向通道条件。源内远源油藏主要通过油源断裂的垂向充注成藏,油源断裂是其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油源断裂的识别及控圈断层的侧向封堵性评价是源内远源断块圈闭评价的重点。源外远源油藏主要通过富油凹陷的侧向运移充注成藏,由富砂地层与断块、古隆起形成的输导脊控制源外远源圈闭的成藏,输导脊的识别与圈闭充注油气程度研究是源外远源圈闭评价的重点。研究成果指导了Melut盆地远源油藏的勘探部署与深化勘探,对其他含油气盆地成熟探区远源油藏的勘探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与成层性良好的沉积岩油气藏相比,基岩油气藏属于特殊类型的油气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辽河坳陷所发现
的基岩油气藏,界定了基岩油气藏的内涵,梳理了全球基岩油气藏的分布特征,研究了基岩油气藏的形成条件与控制因素,提出了
目前面临的问题。基岩油气藏包括基岩顶部风化壳油气藏和内幕油气藏2种类型,与构造特征明显的潜山相比较,其更强调岩性
特征;全球已超过30个盆地中发现了基岩油气,主要发育在构造活动强烈的裂陷盆地、走滑盆地和前陆盆地;基岩油气来源于周
围毗邻多洼陷的烃源岩层段,储层的储集空间分为顶部风化壳溶蚀孔洞和内幕网状裂缝系统,后者主要遵循“岩性优势序列”发
育,圈闭发育存在纵向上的多重性和空间上的普遍性特点,源储接触方式分为垂向直接接触、侧向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3种类型,
并依此建立3种油气成藏模式,受到多洼陷的烃源岩条件、多期次的断裂活动、广布性的圈闭条件和内外结合的沟通条件等控制;
强调了基岩油气藏在内幕储层形成机制、油气成藏和油气水分布规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基岩油气藏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作为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山等多期构造运动,造成中-新生界构造格
局与古生界构造格局差异较大。应用航磁、重力、钻井、测井以及地震等资料,获得了盆地中-新生界地层分布、区域构造变形特
点和含油气性特征,兼顾基底形态和后期改造作用影响,对塔里木盆地中-新生界构造单元划分为“三坳一隆一斜坡”,即北部坳
陷区、西南坳陷区、东南坳陷区、中央隆起区和东北斜坡区5个一级构造单元和11个二级构造单元。显然,该构造单元的划分对
盆地中-新生界次生油气藏和隐蔽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复杂断块区较其他地区油气勘探开发难度大,尤其在滚动开发阶段,有效评价成藏潜力、筛选下步开发目标是开发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目前,南堡凹陷4 2区处于滚动开发阶段初期,面临储量和产量不足的困境。为了发现油气藏,打开滚动开发局面,以南堡4 2区新近系河流相为例,通过分析油气藏分布特征,深层次剖析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总结了油气成藏模式,明确了有利成藏条件。研究表明:①纵向上,油气藏分布层系广、分布零散,横向上,油气藏形状不规则;内部油气层呈“簇状”发育,油气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井间连续性差;②工区发育构造、构造-岩性和岩性3类油气藏,油气成藏主要受到断层封闭性和河道边界的控制,油气成藏存在“拦河坝”成藏和“上倾孤立砂体”成藏2种成藏模式;③泥岩背景中的薄层砂体集中段、有利断层封闭段、被断层截断河道的高部位是油气成藏的3个有利地质条件。该研究成果为南堡4 2区下步滚动潜力评价提供了理论指导,并对其他同类型复杂断块区的滚动潜力评价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影响江汉西南缘白垩系成藏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主控因素,即烃源因素、构造因素和储层因素。其中烃源因素为第一主控因素,只有处于主生油洼陷———梅槐桥洼陷油气运移的指向部位,才具备成藏的前提条件;其次是构造因素,只有那些离油源较近、形成时间早于或与油气主运移期同期的圈闭才最有机会首先成藏;储集因素是影响油气藏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那些在油气运移聚集之前依然保存良好孔渗条件的砂岩才是真正的有效储层。对于勘探程度较高的复Ⅰ断块来说,下一步应该积极向纵深挺进,探索以白垩系红花套组为主要目的层含油气性;对于勘探程度较低的采穴断块、复Ⅱ断块来说,下一步则应该积极横向甩开,探索其它局部构造白垩系渔洋组的含油气性。  相似文献   

9.
济阳拗陷滨海地区中生界油气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济阳拗陷滨海地区位于渤海之滨,发育有下一中侏罗统坊子组、上侏罗统分水岭组、下白垩统青山组、上白垩统王氏组等四套中生代地层,其在地震剖面上都有良好的界面反射。本区中生界油气资源丰富,存在着三套含油层系和三大油气藏类型(潜山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地层一—性油气藏),可划分为六个重要含油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
临清坳陷中二叠世古地理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清坳陷是一个中-新生代的断陷盆地,多期断层活动、多套生储盖组合、多种圈闭类型的地质条件,决定了临清坳陷可形成多类型的油气藏,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以临清坳陷中二叠世沉积地层为主要研究对象,观察钻井取心,详细分析测井标志,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基于等时地层格架进行古地理的恢复。研究表明,研究区共划分为2个层序,层序1为河控浅水三角洲环境,层序2过渡为内陆河流环境,对该区的勘探工作及勘探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断陷盆地(以黄骅坳陷为例)中广泛的断裂作用不但控制了生油凹陷的形成,而且对油气的运移和富集具有重要影响.断层的三元结构和断裂带的多元结构模型,更能合理地解释断裂作用与油气的相互关系.岩石物性参数分析表明断裂带具有双重性,即对油气的横向封堵和侧向导流.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不同时代断层的断裂带对油气的封堵能力.最后通过断层剖面特征和空间配置关系的归纳研究,尝试性地对断层控制的油气藏作了形态分类.  相似文献   

12.
1IntroductionHailar Basin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with the area of 44 210 km2 (Fig.1).Fig.1SketchmapshowingthelocationofHailarBasinThe Hailar Basin is neither different from the foreland basin of west pa…  相似文献   

13.
Through petroleum exploration of 20 years, a new petroleum production area has been constructed in Hailar Basin. Their petroleum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has been known in detail. The Hailar Basin is a basin group consisted of many scattered sub-basins with similar structural developed history. Each sub-basin has unique hydrocarbon distributing rules, including (1) oil/gas reservoir distribut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oil/gas sag, and the oil/gas bearing in big sag is rich; (2) underwater fan and turbidity fan are the most favorable reservoirs; structure zone controlled by main fault is favorable zone of forming composite oil/gas accumulation; (3) lower fault-block in higher rise and higher fault-block in lower rise are favorable to oil/gas accumulation; (4) deep fault and granite bod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oil/gas reservoir, its distributing area is favorable area of oil and mantle source non-hydrocarbon gas formation;(5) higher geothermal area is favorable oil/gas bearing area.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是地台内通过深断裂活动而形成的构造—沉积盆地。这些深断裂卷入了上地幔或壳内低速层。深部构造作用控制盖层内的断褶构造发育。川东南高陡背斜带的形成和隐伏的深断裂活动有成因联系。海相致密的碳酸盐岩内气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断褶构造发育程度及储层内后生孔洞缝发育程度的控制。低缓的及隐伏的构造圈闭以及后生孔洞缝系统是天然气聚集的场所。川东南及川西区已知的气藏基本上是分布这类的圈闭中。龙门山前隐伏的古逆冲断褶带伴生的构造及裂缝圈闭是重要的油气聚带。近年来的钻探证实了这一预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钻井、岩心观察和分析化验所取得的资料研究兴北地区沙河街组沉积特征,以查明有利油气聚集相带。此外,还提出了沉积模式和油气形成机制,分析了有利油气储集条件。最后通过分析研究部署了兴604 滚动探井,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首先综述了现在对全球油气资源量的估计和对 2 1世纪全球油气资源发展形势的预测。表明2 1世纪全球油气资源不会枯竭。未来 10 0年 ,不是世界上有没有油气可供开采 ,而是环境允不允许和在多大程度上允许以及用多大的成本开采的问题。在所有情况下 ,技术进步都起着关键的作用。然后从油气勘探角度对技术进步中的一项主要技术———多分量地震的历史、现状和发展作了评述 ,并结合国家 86 3项目关于海上多波地震技术研究的状况提出了进一步实施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三大海相盆地在古生界均不程度地发育古油藏,古油藏中储层沥青是藉以恢复和重建油藏成藏过程的重要中间产物。在对四川盆地海相层系油气成藏分类的基础上,对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层沥青特征开展了详细的产出形态分析,总结了储层沥青产出形态与油气成藏过程的关系。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藏储层岩类页岩、致密砂岩、碳酸盐岩均有分布,多期生烃、多期构造调整导致天然气与古油藏耦合关系复杂。总体上讲,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气藏构建了一个原生与次生兼备、原油裂解气藏占主导、页岩气藏和致密砂岩气藏为辅的复式成藏系统。储层沥青分布特征可揭示古油藏和气藏成藏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