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藻吸附金属离子的研究—斜生栅藻富集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莉  李家熙 《岩矿测试》1994,13(3):161-168
发展了一种新的金属离子的分离富集方法-微生物吸附法,重点研究了斜生栅藻对的吸附和解吸条件,其吸附率和解吸回收率均大于95%,首次用藻类分离富集了地质样品中的痕量Au,其标准加入回收率大于91%,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标样中痕量金,其结果与推荐值相符,此外,机理探说明:斜生栅藻富集金的过程起主要作用的是络合吸附,随吸附时间的增长也发生生物吸收作用,同时,伴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鱼腥藻对某些金属离子的吸附效应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金兰 《岩矿测试》1992,11(3):225-227
初步探讨了鱼腥藻对Mn~(2+)、Co~(2+)、Ni~(2+)、Cu~(2+)、Cd~(2+)和Pb~(2+)的生物吸附特性;研究了金属离子浓度与溶液pH值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展示了某些藻类在分离富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藻,有机质,粘土矿物富金成矿对比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丽  朱利东 《地质学报》1999,73(1):66-72
藻、有机质、沉积物、粘土矿物富集和释放金的对比实验研究表明:活体生物富金能力较强,热水环境下温泉蓝细菌富金能力更强,并且为生物所富集的金易于迁出参与成矿;在生物生活的氧化环境,生物对金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与生理活动有关的吸收作用,与金离子结合的生物配合物主要是含硫有机化合物,在沉积→成岩→成矿过程中,随着生物活体→死体→腐解有机质→有机淤泥→有机岩的变化,有机质对金的富集作用越来越小,并随着机质成熟度  相似文献   

4.
油页岩中因含有大量的黏土矿物而对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采用静态吸附法对油页岩吸附钴离子的影响因素及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页岩粒度、溶液浓度、溶液pH值、吸附时间等均对吸附性能有一定影响.油页岩对钴离子的吸附量随样品粒径的减小而增大;随着钴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油页岩对钴离子的吸附总量增加;溶液pH值在3~8范围内,油页岩对钴离子的吸附量和吸附率随着pH值的增大呈上升趋势.通过吸附动力学研究发现,油页岩对钴离子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过程和粒子内扩散机理.  相似文献   

5.
阿拉尔河下游沉积物对铀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阿拉尔河下游沉积物对水溶液中铀的吸附机制,分析了反应时间、pH值、粒径、固液比、铀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沉积物吸附铀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过程和热力学性质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阿拉尔河河流沉积物对铀的吸附在16 h左右趋于平衡;溶液pH值对沉积物吸附铀具有显著影响,当pH=6~7时,吸附率最大;在一定条件下,吸附率与固液比呈正相关,与粒径及铀初始浓度呈负相关;吸附量与固液比呈负相关,与铀初始浓度呈正相关;吸附动力学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由两个以上步骤共同控制;吸附热力学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沉积物对铀的吸附以多分子层吸附为主,是自发、吸热的熵增过程。  相似文献   

6.
细菌富集金的实验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荣  陆建军 《地质论评》1996,42(5):434-438
细菌富集金的实验表明,细菌具有强烈富集金的能力,起到了海水中微量金捕集器的作用。细菌富集金有吸附和吸收两种形式。吸附是指金被细胞壁分泌的氨基酸等有机物吸附在生物体外;吸收是指金进入生物体内,可能与蛋白质的巯基相结合。细菌是自然界生活力,繁殖力极强,生物产量巨大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7.
江西赣南地区是典型的硒缺乏地理分布区,但近年来研究成果表明该地区稻谷富硒率高,土壤与稻谷富硒存在不一致的原因尚不明确,探讨土壤和稻谷硒含量特征和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对赣南地区富硒土地资源利用和富硒农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赣县清溪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发射光谱(ICP-MS/OES)等方法测定了研究区1734件表层土壤、57组稻谷及配套根系土硒等元素含量及硒形态地球化学指标;系统分析了区内土壤硒含量和分布特征、稻谷硒含量特征,探讨了根系土硒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以足硒、富硒区为主,土壤硒含量与成土母岩关系密切,不同成土母岩区土壤硒含量规律为:古生代变质岩中生代花岗岩新元古代变质岩中生代陆源碎屑岩新生代第四系。根系土硒含量均未达到富硒土壤标准,稻谷富硒率为64.91%,稻谷对土壤硒的富集能力强(富集系数20.05%),当根系土硒含量≥0.25mg/kg时,水稻富硒率高达70.83%,能够稳定产出优质富硒水稻。硒的赋存形态是影响土壤硒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土壤总硒含量较低时,水溶态、离子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硒的占比高,从而提升了硒的生物有效性;有机质含量低,对硒吸附能力弱,也是硒生物有效性高的重要原因。本研究认为,赣县清溪地区富硒、足硒土壤开发利用时,综合考虑土壤硒含量、土壤理化指标、硒形态对土壤硒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有利于科学指导天然富硒土地划定和富硒水稻产业开发。  相似文献   

8.
根据苏联及其它国家对64个地区4500个样的分析结果估计,黑色页岩建造的碳质页岩中金的平均含量为14.7·10~(-7)%,为同类地区粘土页岩中金平均含量(2.0·10~(-7)%)的7~10倍.这个事实说明,藻类及其产生的有机物质在金的富集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了说明这一作用,我们开展了现代藻类对金的吸附和吸收作用研究.实验材料为现生集胞藻(Synechocystis)、刚毛藻(Cladophora)和浒苔(Enteromorpha),在不同金浓度(5×10~(-8)、10~(-7)、5×10~(-7))的溶液中培养,每隔2天、3天或5天取培养液用“微株法”测定金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藻类都能从溶液中富集金,溶液的金浓度下降,但不同的藻类富集金的能力不同.在试验期间,藻类对金的富集速率并不均衡,有高峰期和低谷  相似文献   

9.
现代绿藻和蓝细菌富集金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现代绿藻、蓝细菌富集金的实验模拟表明:菌藻生物对金有强烈的富集作用,但不同的生物对金的富集作用的强弱不同,蓝细菌较绿藻对金的富集作用强烈。生物对金的富集作用不是表面吸附,而是参与生物生理活动的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蔡淑霞  张云 《地质与资源》1992,1(4):235-242
本文介绍了堆浸提金原理和在实验室进行金矿石堆浸可行性研究的方法.以我国辽宁猫岭金矿、四川茶铺子金矿和福建紫金山金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矿石粒度、氰化钠溶液浓度、浸出时间等因素对金浸出率的影响,从而确定堆浸提金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对上述三类矿石性质及堆浸性能的比较,认为矿石的物质组成和金的嵌布特性对金的浸出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低温环境下Zn同位素分馏的若干重要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锌同位素是一种新的地球化学示踪剂,详细了解锌同位素分馏过程与机理是运用其解决科学问题的关键.本文对前人研究的吸附、沉淀、扩散、还原、生物过程中的锌同位素分馏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在沉淀过程中.沉淀富集轻同位素;随着扩散距离增加,溶液Zn同位素组成变轻;还原生成的金属Zn富集轻同位素;在生物参与的Zn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硅藻表面吸附重同位素,但生物本身优先利用轻同位素.  相似文献   

12.
有机化膨润土对水中金属离子的吸附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有机膨润土对水溶液中金属离子吸附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原矿和有机土进行了IR和XRD表征;测定了溶液酸度和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对有机膨润土吸附效果的影响;考察了有机膨润土的粒径和吸附次数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以此论证新疆夏子街钠基膨润土及有机化膨润土对水溶液中各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有机化膨润土对水溶液中Cr6 、Hg2 、Cu2 和Zn2 金属离子的去除率都比原土有显著提高;溶液的pH值对吸附效果影响较大;有机膨润土吸附量对数与Cr6 、Hg2 、Cu2 金属离子平衡浓度对数的吸附等温线近似成直线,符合吸附等温方程;金属离子浓度对有机膨润土吸附效果的影响趋势是Cr6 >Hg2 >Cu2 ;有机膨润土对金属离子吸附能力大小是Hg2 >Cu2 >Cr6 ,吸附速率大小是Cr6 >Hg2 >Zn2 。有机膨润土的粒径对吸附效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湿法炼锌厂锌浸出渣采用粉煤富氧侧吹熔炼-烟化处理工艺存在有价金属走向分散、富集率低的问题,开展工业试验,考察温度、粉煤率、富氧浓度、钙硅比及反应时间对侧吹熔炼炉、烟化炉金属挥发率以及有价金属走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粉煤率21%、富氧浓度65%、炉温1 250℃、时间150 min的最佳条件下,侧吹熔炼炉的铅、银挥发率分别达到90.3%、86.5%,铅、银主要富集在侧吹熔炼炉烟尘中;在粉煤率13%、钙硅比0.6、吹炼时间120 min的最佳条件下,锌挥发率达到86.9%,锌主要富集在烟化炉烟尘中。  相似文献   

14.
李勇 《岩矿测试》2008,27(4):305-309
用φ=50%的王水分解样品,聚氨酯泡沫塑料吸附富集金,10g/L硫脲为解脱剂,偏振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痕量金。对干燥、灰化、原子化、净化温度和时间,以及载气流量和灯电流强度进行了讨论;对影响金吸附效果的泡塑载体和王水浓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得到了Z-2000偏振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最佳石墨炉分析测试条件。方法检出限为0.3ng/g,回收率为95.0%~101.0%,精密度(RSD,n=12)低于8.0%,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7243~GBW07245)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15.
流体混合作用导致金沉淀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流体混合作用导致金沉淀的两种主要机理, 通过简化实验体系、分离影响因素, 分别设计了降温、盐度变化导致金沉淀的模拟实验.研究表明:(1)随温度降低溶液的金溶解度也随之降低, 二者之间呈现一种复杂的函数关系; 在300 ℃左右的温度段, 是金沉淀的一个很有地质意义的温度区间;(2)含金流体盐度的降低, 引起流体中金的配位基浓度降低, 导致金沉淀;(3)岩石中发生碱交代有利于金定位富集   相似文献   

16.
金标样定值中全金量的湿法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含金试样经王水溶解,溶液经活性炭吸附-碘量法测定溶液中的金;残渣经氢氟酸和王水再溶解,活性炭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测定残渣中的金;两项结果相加作为样品中金的总量。方法用于金的地质标样定值分析,结果与标准值吻合(E<3s)。  相似文献   

17.
枣庄煤田太原组煤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黄文辉  杨起 《现代地质》2000,14(1):61-68
采用中子活化法测定了山东枣庄煤田晚古生代太原组高硫煤层中的微量元素质量分数 ,用数理统计方法取得了高硫煤中微量元素的浓度分布范围、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用逐步聚类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微量元素的共生组合关系 ,并用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了不同煤岩组分的微量元素浓度 ,在此基础上结合形态硫分析结果和沉积相分析结果 ,讨论了高硫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因素、聚集机理和成因背景 ,指出受海水影响的沼泽沉积环境不但对煤中形态硫的分布和含量有控制作用 ,同时对煤中微量元素的浓度和共生组合特点也有影响。太原组高硫煤中的微量元素按其成因可分成两组 ,一组是陆源碎屑富集型 ,其含量直接与煤中灰分产率呈正相关关系 ;另一组为盆地内部沉积 -生物作用富集型元素 ,海水的入侵和盆地介质的停滞还原条件和陆源碎屑物质输入量的减少最有利于沉积 -生物作用型元素的富集 ,并以有害元素 Cu、As、 U、 Pb、 Mo、 Sr和 Co的富集为特征。煤中黄铁矿及其他硫化物是许多有害元素的重要载体 ,充分凝胶化的富氢镜质体比其他组分承载和吸附有更多的有害元素。深入研究不同煤层的有害元素的有机亲和性有利于指导煤的合理利用和采用有效的有害元素的去除措施 ,以利于煤的有效和洁净利用  相似文献   

18.
简单介绍了粉煤灰的基本性质、吸附特性和处理废水的机理。根据粉煤灰的物理和化学吸附特性,研究了其对低质量浓度铀溶液吸附效果,分析了吸附容量及影响因素。实验表明,t=0~76h时,铀的质量浓度急速下降,吸附效果明显,最大时吸附量可达到82%。随着吸附的进行,溶液pH值增大,而溶液中Fe^3+、∑Fe则在减少。  相似文献   

19.
纳米金的迁移富集与黄铁矿富金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铁矿是金矿床中常见的矿物,也是重要的载金矿物之一,有的黄铁矿富金,有的黄铁矿不含金或含微量金。为什么黄铁矿对纳米金的吸附作用强?讨论了纳米微粒金与黄铁矿的关系后指出,半导体型黄铁矿有N型和P型两种。前者具负热电动势、带负电;后者具正电位带正电荷。当其与SiO2水溶液迁移时,若与带正电荷的P型黄铁矿相遇,即被P型黄铁矿吸附沉淀成矿。带负电荷的黄铁矿不能吸附带负电荷的纳米金,因而不能成矿。  相似文献   

20.
该矿是内蒙古干旱草原气候区典型的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矿床。研究表明:自全新世以来该氧化带一直处于干旱气候控制之下;金的表生演化除具有颗粒增大、形态复杂、品位变富和成色增高外,金、银出现双峰富集且基本处同一深度;这与潮湿气候区金、银以“单峰”富集及“上金下银”规律形成鲜明对比。太阳泵是金、银“双峰”富集的主要成因;金的下部富集与较低pH环境有关;伊利石2M_1是金、银上部富集峰主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