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塔里木盆地,至今已发现了300多个地震圈闭层系,但它们的含油气性如何,还没有一个系统而完整的评价。为此,作者应用模糊数学的原理,以已上钻的圈闭层系为模型区,并用相关响应的方法客观地确定权重系数,对各个圈闭层系的含油气性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最终得出了含油气有利圈闭。  相似文献   

2.
岩性圈闭地质风险评价原则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对油气勘探理论和圈闭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认为在建立岩性圈闭地质模型时,对岩性圈闭的地质风险评价应分3个层次进行,即圈闭的成藏环境、圈闭自身的成藏条件和圈闭可靠性的评价,从而得到圈闭的含油气性系数或圈闭的地质风险系数.在分析圈闭自身的成藏条件时,应对传统的"生、储、盖、运、圈、保"进行分类和归纳,利用圈闭获得油气的能力、圈闭的储集能力、圈闭的后期保存条件"三要素"对岩性圈闭的含油气性进行评价.运用该评价系统对西部新区塔里木、准噶尔盆地中的储备圈闭进行了评价,其评价结果均较合理.  相似文献   

3.
油气圈闭定量化地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定量化地质方法评价圈闭含油气性的过程中,首先用区域地质资料、钻井资料、地震资料等建立这个地区的数值模板,其次就是把要评价的圈闭地质条件和这个模板作比较。然后给这些圈闭评分。最后用数学方法对这些评分进行计算。其计算结果就表示圈闭评价结果,数值越高,评价效果也越高。  相似文献   

4.
裂缝储集层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缝储集层模糊综合评价是以岩石裂缝发育规律及其油气成藏理论为依据,以计算机为实现手段,充分利用多种地震地质信息和钻井资料,对裂缝储集层含油气性进行石油地质综合评价.最终完成圈闭储集层分类、排队、优选和决策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预探井部署设计意见和钻探圈闭的反馈评价。这里给出了在东濮凹陷的应用实例,取得了较好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5.
渤海Y构造浅层明化镇组储层发育,但已钻井证实该区储层含油气性有较大差异。高精度的地震流体检测结果对提高目标区明下段岩性圈闭钻探成功率意义重大。为研究目标区明下段储层含油气性,对目的层进行了一系列基于振幅类和频率类的叠后含油气性检测,但都无法对储层流体进行有效识别,可靠性较低。因此,转变研究思路,应用叠前流体检测技术,通过方法对比发现,在入射角小于30°时,直接通过叠前角道集提取出的流体因子对该区浅层油气较为敏感,与已钻井测井解释结果对应较好。应用该敏感参数进行储层含油气性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类似地区叠前储层流体预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对东营凹陷133个隐伏砂岩体含油气性详细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砂岩体含油气性的主控因素,并应用地质统计方法和成藏动力学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圈闭充满度和含油饱和度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隐伏砂岩体能否成藏主要受砂岩体物性、围岩生排烃条件、砂岩体与围岩接触关系及砂岩体自身规模的影响;成藏主动力包括砂泥岩毛细管压力差、烃浓度差引起的扩散力、烃生成产生的膨胀力,成藏阻力主要为砂岩体内的毛细管阻力。模拟结果表明,实测的圈闭充满度和含油饱和度与预测的圈闭充满度和含油饱和度的差异不大,吻合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7.
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圈闭的含油气评价,能够有效地综合多层次、多方面和多类型专家的思想,使地震、测井、化探、地层、岩相、地温甚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资料得到充分利用和优化处理,达到圈闭评价科学化、、高效率化的目的。圈闭评价是指对某一给定圈闭进行含油气性分析,它包括圈闭质量、油源条件的评价,生、储、盖组合的评价、运移条件以及保存条件的评价等。实现用系统工程方法来评价圈闭,就是要建立一种能有效综合多方面资料、体现多专家思想的评价模型,然后将这种模型用计  相似文献   

8.
化探在找油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侧重以实例阐述化探在我国找油气中的作用,这些作用包括预测盆地的含油气远景、指出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评价圈闭或区块的含油气性,圈定油气田有效范围和随钻油气层预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Landmark软件在溱潼凹陷MS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德萍  龚洪春 《江苏地质》2003,27(4):216-219
溱潼凹陷MS地区多口钻井在阜三段油气显示活跃,但发现工业油流的仅有6口井。为进一步扩大勘探成果,利用Landmark软件包中的相干技术、属性提取、三维可视化技术,开展了构造精细解释、储层及含油气性预测,描述了该区火成岩在空间的展布特征。结合钻井反馈,提出了可供上钻的构造、火成岩复合圈闭一个,构造圈闭一个。  相似文献   

10.
陈守余 《地质论评》2000,46(Z1):106-110
从构造油气藏评价出发,按构造分区将HM凹陷总体划分为凹陷-向斜面、背斜-鼻状-披覆构造、地层超覆缓坡带、断裂陡坡带、隆起-凸起区等五大类.按120万比例尺1cm×1cm进行网格单元划分,对各构造地质体进行变量取值,结合主要生储层沙三段的分布特征、T1-T.地震反射特征、γ能谱测量和重磁场分析,依据综合评价指标与已知油气藏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含油气性圈闭的定量模式.以地质异常值、沙三段砂岩含量、沙三段砂岩总厚、沙三段泥岩总厚、沙三段泥砂比、T1-T,地震反射等深度、线积分异常、γ能谱测量异常值、重磁处理有关信息等18个指标作为输入层特征向量,进行了ART和BP人工神经网络含油气性综合评价.含油气性有利度高值区与已知油气田吻合,圈定了进一步油气勘查的有利区17个,据含油气性有利度的大小和所处的地质环境划分出一级有利区9个,二级有利区8个.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构造模式、演化及其油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地震勘探、钻井、地面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列出了6点依据,认为,盆地南缘西部构造特征是3个深浅层次的北凸孤形滑脱体。它们分别为燕山和喜山运动由南向北的侧向挤压造就而成。圈闭的含油气性,总的说来西段较东段好。  相似文献   

12.
对托库测区 10种物探综合信息进行油气圈闭性评价,采用信息灰色聚集法压缩信息形成灰色聚集样本属性,采用ART网络聚类法自动对聚集信息进行聚类分析,达到圈闭含油气性评价的目的。该方法具有智能化程度和可信度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南美安第斯前陆盆地斜坡带主要含油气圈闭为低幅度构造-岩性圈闭,储层预测是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低幅度隐蔽圈闭识别和描述的重要环节。为了准确预测储层砂体及油藏空间分布特征,采用高品质3D地震资料,沿层提取包括AVO信息在内的多种地震属性参数,利用地震属性和已知井的地层物性参数建立统计对应关系,并利用这一关系预测了未知点地层的储层物性、砂岩储层空间分布特征和储层含油气性特征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已有钻井吻合程度较高;下一步勘探潜力区位于区块南部和西部。  相似文献   

14.
马海构造发现含油砂岩柴达木盆地马海构造某钻井最近在470公尺处遇到了一层厚约3公尺的含油砂岩。由于马海构造面积广大(最内层的圈闭面积达60平方公里以上),圈闭良好,破坏较少,这次钻探到含油砂岩,其意义十分重大,柴达本盆地北部地区的含油远景评价将因此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5.
南海第三纪生物礁及其含油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我国和周边国家大量的油气勘探资料,综合分析南海沉积盆地第三纪生物礁的分布、类型和岩性特征,探讨了球江口盆地、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成安盆地、曾母盆地和巴拉望盆地生物礁的含油气性,认识到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运、圈、保各项条件较好又能彼此配合,可使盆地具有好的含油气性,而礁体储油物性和生油岩的好坏又是含油气性评价的关键因素,有利的圈闭条件和运移条件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热认为,本区各盆地第三纪生物礁的含油气性可分为三等:珠江口盆地和曾母盆地最好,万安盆地和巴拉望盆地次之,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较为逊色。  相似文献   

16.
曲前中 《世界地质》2016,35(3):785-788
结合梨树断陷苏家屯地区油气藏的空间分布特征,深入研究了烃源岩条件、圈闭条件、输导条件及保存条件等方面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构造、沉积演化特征控制了优质源、储的空间分布;构造背景结合不同输导条件控制了优势运移方向,同时导致不同构造位置的圈闭的含油气性差异明显;多种差异聚集模式共同作用导致圈闭分段捕获、保存油气,控制了油气平面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17.
油气化探多元信息提取及含油气性灰色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新疆塔北雅克拉测区为例,利用地表化探组合指标和因子得分为特征信息,由已知油气圈闭的特征指标构成灰色子波模型,对研究区的相应特征标志(比较数列)按一定的网度进行灰色滑动关联滤波分析,从中提取与灰色子波相关联的综合关联度异常,然后依据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特征和幅值进行预测的区的含油气性识别评价,使复杂多样的化探异常转化为与油气直接相关的顶部信息,提高了油气晕圈闭评价的精度和识别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以大牛地气田开发中应用的高精度三维地震为例,剖析了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在识别小地质体和储层含油气性预测等方面的优势。在观测系统上,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对资料频带宽度、覆盖次数、空间采样密度都有较大提高,改进了激发和接收效果,资料品质得到改善。从叠前道集资料对比、叠后剖面对比、横向分辨率对比上来看,高精度三维地震具有较高的纵横向分辨率,能够识别小地质目标。较高的覆盖次数和较大的偏移距能够满足叠前反演等技术地需求。结合实际钻井、试气资料对比,高精度三维地震在识别储层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准确地识别含油气性,与钻井吻合率达到了82%,已成为油气田开发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辽河西部凹陷鸳双地区沙二段储层评价及有利储层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沙河街组二段是辽河盆地西部凹陷的主力含油层系,以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为主要油气储集体,其油气的富集程度除与丰富的油源条件和良好的圈闭条件有关外,主要取决于沉积储层条件。不同的沉积微相,沉积水体条件不同,形成的砂体粒级、分异性及孔隙结构不同,原生孔隙发育条件不同;埋藏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成岩作用进一步改变或改造着扇三角洲砂体的储集性能。压实、胶结等破坏性改造使储层孔、渗性明显降低;溶解、溶蚀等建设性改造有利于深层储层储集性能的改善。探索原始沉积条件、成岩作用与储集性能及含油气性的关系,并进行综合评价和有利储层预测,对研究区油气勘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氧化还原电位油气性信息灰色ART聚类评价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氧化还原电位油气信息的灰色性^「1」,提出了对勘测的氧化还原电位信息进行关联滤波灰色神经网络ART聚类评价方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托库研究区,应用采集的自然电位信息用该方法进行处理,圈定了4个油气圈闭区。其中③号油气圈闭区已钻获高产油气流,该方法对所有物化探勘探信息进行圈闭含油气性评价时都具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