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佳木斯地体晚侏罗世—白垩纪古地磁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佳木斯地体盖层鸡西群和桦山群198个标本的古地磁研究,确定了该地体晚侏罗世和白垩纪的古磁极位置和古地理纬度。白垩纪以后,佳木斯地体相对于松辽地体有又有大幅度的位移。  相似文献   

2.
额尔古纳-兴安地体(ET)、松嫩-张广才岭地体(ST)、佳木斯地体(ST)是断面域古生代具有独立发展演化历史的地质构造单元,ET与西伯利亚地台具有亲缘性,ST-JT与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台均无亲缘关系;ST与JT、ET与ST-JT分别沿牡丹江和嫩江断裂拼贴,最终形成统一亚洲大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大别山核部九资河花岗岩体成因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对大别山核部九资河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讨论了其侵位特征、成因和构造意义九资河花岗岩的ANK=1.15~1.45(平均1.28),ACNK=0.91~1.10(平均1.00),δEu=0.36~1.16,∑Nd(t)=59.1。九资河花岩体为-沿NE向剪切带就位的原地-半原地花岗岩体,与世界典型的原地-半原地深熔花岗岩体相比,九资河花岗岩体具有这些花岗岩体  相似文献   

4.
我国产出的砷铅矿族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艺  赖来仁 《矿产与地质》1997,11(5):336-341
砷铅矿族矿物是一族六方晶系的类质同象系列矿物,包括砷铅矿、钒铅矿和磷氯铅矿。砷铅矿呈淡黄色、浅黄绿色和灰白色六方柱状晶体产出,Hm=3.5,D≥6.75g/cm3,一轴晶负光性,N>2,晶胞参数为a0=1.0251nm,C0=0.744nm,Z=2。广西德保矿区产出的砷铅矿的化学成分为(wt.%):PbO74.94,As2O519.53,P2O52.31,CuO0.36,Cl2.41,总量为99.55。云南个旧矿区产出的钒铅矿呈桔红色至红褐色,六方短柱状自形晶,Hm=3.0,Dx=6.95g/cm3,一轴晶负光性,N>2,晶胞参数为a0=1.031nm,C0=0.743nm,Z=2,空间群为P63/m,其化学成分为(wt.%):PbO79.98,V2O518.94,Cl2.61,总量为101.53。广西阳朔产出的磷氯铅矿,呈暗绿色六方柱状晶体产出,Hm=3.5,D=6.98g/cm3,一轴晶正光性,N=2±,平均化学成分为(wt.%):PbO81.64,P2O515.08,As2O50.10,CuO0.20,Cl2.67,总量为99.69。  相似文献   

5.
额尔古纳-兴安地体,松嫩-张广才岭地体,佳木斯地体是断面城古生代具有独立发展演化历史的地质的造单元,ET与西伯利亚地台具有亲缘性,ST-JT与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台均无亲缘关系;ST与JT,ET与ST-JT分别沿牡丹江和嫩江断裂拼贴,最终形成统一亚洲大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西天山琼阿乌孜超基性岩体的稀土元素和Sr,Nd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对西天山琼阿乌孜超基性岩体和围岩片麻岩作了Sm、Nd、Rb、Sr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的研究,获得岩体的形成年龄为314±19Ma,∑REE约为4.0~7.6μg/g。其主体岩石是由来源于未亏损地幔较高程度熔融而产生的岩浆在结晶分异作用中形成。其岩体的边缘[εNd=-5,(87Sr/86Sr)=0.7055,∑REE=111.56μg/g]同化了围岩[εNd=-16.7,(87Sr/86Sr)i=0.7537,∑REE=196μg/g],并同时发生结晶作用,经历了AFC过程,形成了特有的琼阿鸟孜超基性岩侵入体。  相似文献   

7.
依舒地堑新生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浚远 《地球科学》1997,22(4):406-410
据微构造应力张量反演结果,结合大地构造背景和沉积作用分析,依舒地堑新生代构造演化可细分为6个阶段;(1)近南北向拉张(E1-E^13);(2)南东东向拉张(E^23-N^11)(3)北东向拉张(N^21)(4)北西向挤压(N^31-N^22),(5)北西向拉张(N^22-Q3)(6)近东西向挤压(Q4)。  相似文献   

8.
湖南石门砷(金)矿床中雄黄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石门砷(金)矿床内的雄黄富S亏As,含Sb和微量的Hg、Se、Te、Bi、Au;晶胞参数a0=9.309~9.511A,b0=13.52~13.61A,c0=6.572~6.593A;晶体化学式为(As0.9997Sb0.0013)1.0010S;红外吸收343、375cm-1;δCe<1,具明显负异常。本文还列出了雄黄的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谱、化学成分和稀土元素含量等资料。这些可作为该区雄黄的标型特征,对其它雄黄矿(床)点的研究、预测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白垩纪以来中国西部地体运动的古地磁证据和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质证据表明中国西部各地体在白垩纪之前已经增生到欧亚大陆之上 ,但这些地体自白垩纪以来的古地磁极位置与稳定欧亚大陆的古地磁极位置存在较大差异 ,对其最可能的解释是发生在晚白垩世与古新世之交 (约 6 5Ma)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之间的碰撞及其后印度板块的持续北向挤压 ,使得这些地体之间以及这些地体与稳定欧亚大陆之间发生了相对位移和地体内部的变形。文中利用现有的古地磁研究成果 ,计算了自白垩纪以来中国西部各地体与欧亚稳定大陆之间的南北向相对位移量。塔里木地块和柴达木地体的古地磁数据表明 ,阿尔金断裂至少经历了四期活动。在欧亚地区普遍存在的第三纪磁倾角偏缓现象 ,很可能反映了在该地区长期存在非偶极子场。  相似文献   

10.
吉黑东部中生代两种机制的碰撞构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吉林、黑龙江东部地区中生代存在两种机制的碰撞构造,即由南北陆块碰撞(华北古板块与张广才-佳木斯地块)所形成的近东西走向的构造(古洞河-富尔河碰撞带)和东部地体向陆缘增生挤压所产生的南北走向的褶皱-推覆构造。前者由早期构造杂岩带及叠加于其上的印支期韧性剪切带和推覆构造所代表,后者是在印支期的褶皱和糜棱岩化带之上发育的推覆构造。两种碰撞构造的主要发育时期为晚中生代(J3-K)。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重磁资料的数据处理和反演、天然地震震源的统计以及深断裂与火山活动关系的研究提出:佳木斯地体与两侧的造山带有着截然不同的地壳物质组成和构造类型,晚白垩世以来,其深部构造活动性较两侧更强。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陆内南北板块之间古缝合线内大别-胶南高压地体中。分布着一套变质程度不一的杂岩系,我们将其划分出三期高峰变质作用形成的不同性质变形变质岩相带,并阐述了各自所代表的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计算出它们形成时的温度、压力、氧逸度、差异应力等热动力参数,为揭示地体变形变质环境和构造演化特点,提供了可靠(?)数值根据。  相似文献   

13.
新疆库米什变质地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库米什地区的变质杂岩,过去曾被认为是泥盆系地层和海西期花岗岩体。本文研究表明,该杂岩体的诸方面特征与其周围古生代岩块存在明显差异,而与塔里木克拉通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的托格拉克布拉克群可以对比。实际上,库米什变质杂岩并非泥盆系地层和海西期花岗岩体。而是天山造山带中的前寒武纪变质地体,是因弧后扩张从塔里木克拉通北缘裂解出来的大陆碎块。  相似文献   

14.
山东半岛的地体构造及金矿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冰  胡受奚 《地质论评》1995,41(1):7-14
本文以不整合面的发现及同位素年龄为依据,重新厘定了本区早前寒武纪的地层,从而搞清了本区的大地构造格架,认为它类似于加拿大地盾的“洋葱构造”。本文将山东半岛划分为4个地体:胶北地体,鲁西地体,胶南地体,胶东南-苏东北-黄海地体。认为胶北地体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与南克拉通成矿背景十分相似。胶南地体,黄海地体对胶北地体的俯冲作用为胶北地体提供了成岩成矿物质。根据胶北群和齐山群的地质及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胶  相似文献   

15.
大别山前寒武纪变质地体基本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桑隆康  游振东 《地质论评》1994,40(3):265-273
本文以新城-圻春断裂为界将大别山前寒武纪变质地体划分为华北陆块南缘和场子陆块北缘两个次级变质地体,两个次级地体不仅在地球物理,构造变形方面明显不同,而且在物质成分上有显著差异,它们有各自独立的变质地层系统,遭受了不同类型的变质作用,有完全不同的岩浆活动图象,上述差异均可指示华北,扬子两古陆碰掸对接时扬子陆块北缘向北俯冲至华北陆块南缘之下,这可能包括两次合作用,从元古代开始至中生代最终结束的长期复杂  相似文献   

16.
乌苏里地区构造新探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乌苏里地区中苏合作对比研究,对该区的构造有了以下一些新的认识:若干地体的拼贴奠定了东北亚大陆边缘的构造格局,地体的拼贴在时空上是有规律可寻的,这一规律解释了地槽学说对该区构造解释中的疑难问题。通过那丹哈达-比金地体外来岩块的地层对比,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层序,在利恢复地体漂泊的历史。通过对比还发现苏联远东溪海地区和中国延吉地区可能同是不凯地体二叠纪的活动大陆边缘,三叠纪也经历了共同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7.
福建长乐-东山构造带的变形特征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俊  张建新  王荃 《地质论评》1993,39(1):57-63
福建长乐—东山构造带是我国东南沿海中生代NE向线性构造带的一部分。从西向东分为三个亚带:福清—云霄钙碱性火山岩带(J_3);长乐—东山NE向韧性剪切带(K_1); 平潭—东山变质地体(P_z—J_3)。火山岩带以浅层构造、脆性挤压变形为特征。变质地体为一外来体,以深层构造、多期(即前J,J,K_1)叠加变形为特征,并于J_3末增生到欧亚大陆边缘。韧性剪切带是叠加在变质地体增生带上,为一左行平移简单剪切带。  相似文献   

18.
福建长乐-东山构造带的变形特征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高俊  张建新  王荃 《地质论评》1993,39(1):57-63,T001
福建长乐—东山构造带是我国东南沿海中生代NE向线性构造带的一部分。从西向东分为三个亚带:福清—云霄钙碱性火山岩带(J_3);长乐—东山NE向韧性剪切带(K_1); 平潭—东山变质地体(P_z—J_3)。火山岩带以浅层构造、脆性挤压变形为特征。变质地体为一外来体,以深层构造、多期(即前J,J,K_1)叠加变形为特征,并于J_3末增生到欧亚大陆边缘。韧性剪切带是叠加在变质地体增生带上,为一左行平移简单剪切带。  相似文献   

19.
Twenty sites were drilled in the late Cretaceous Shexing Formation for palaeomagnetic studies in the Lhasa terrane near the locality of Maxiang (29.9°N/90.7°E). The stepwise thermal demagnetizations successfully isolated high unblocking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 directions. The tilt-corrected mean direction is D/I = 350.8°/32.1° with α95 = 8.1° and N = 20 sites, corresponding to a paleopole at 75.0°N, 306.7°E with A95 = 6.8°. Positive fold tests indicate a primary origin for the characteristic remanence. Based on previous Cretaceous data mainly from the Takena Formation and Paleocene data from the Linzizong volcanic rocks near the city of Lhasa, the latitude of the southern margin of Asia is located at about 15°N, and yields a stable position of the Lhasa terrane during Cretaceous and Paleocene. Compared with expected paleomagnetic directions from the stable India and Eurasia blocks, the collision palaeolatitude further implies the total latitudinal convergence was accommodated by 1700 ± 800 km (16.2 ± 7.6°) between southern Tibet and stable Eurasia and 1500 ± 830 km (14.4 ± 7.9°) between southern Tibet and stable India since the collision of India and Eurasia. A collision age between c. 54 and 47 Ma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results for the southern margin of Eurasia according to our new data and the extent of ‘Greater Ind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