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洋地质译丛》2010,(1):71-71
近20年来,世界天然气产量从1991年的20015.3×10^8m3快速上升到2008年的30655.8×10^8m3,年均增长率达2.54%,明显高于同期石油产量年均增长率1.29%的速度。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从1991年的21.7%上升到2008年24.1%,石油却从1991年的38.6%下降到2008年的34.8%。专家预测,随着环保日益受重视,世界能源将形成以天然气为主导,其他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并存、相互补充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用乙炔抑制法和最大或然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法对黄海北部海域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及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反硝化速率在夏季最大,范围在3.2~7.5μmol/(m^2·h)之间,平均值为4.85μmol/(m^2·h);而在春、秋季其范围分别为0.26~2.65μmol/(m^2·h)和1.21~4.12μmol/(m^2·h)。该研究海域3个季节反硝化细菌数量差别较大,春、夏、秋季分别在1.78×10^4~8.12×10^4,1.18×10^6~6.18×10^6和0.72×10^5~4.50×10^5个/g之间。春、秋两季反硝化速率和反硝化细菌数量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9和0.750(P〈0.05)。本结果可为黄海北部海域氮循环机制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典型河口浮游动物种类数及生物量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国家海洋局2004-2006年每年5月和8月的黄河口、长江口和珠江口生态监控区浮游动物的监测结果,对上述河口浮游动物和桡足类种类数及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将结果与历史资料进行同测区、同季节的对比。结果表明,与全国海洋普查时期相比,2006年黄河口浮游动物种类数下降了50.6%,桡足类种类数下降了53.3%;桡足类在浮游动物中所占比重由1985年的42.4%下降到2006年的32.6%。长江口浮游动物种类数有所上升,但是桡足类种类数由1985年的62种降低到2006年的37种;桡足类在浮游动物中的比重从1958年的54.2%降低到2006年的42.5%。珠江口桡足类在浮游动物中所占的比例由1959年的59.3%下降到54.4%,未发生明显变化。黄河口春季、夏季浮游动物生物量上升趋势不明显,夏季增幅较小;长江口自2000年以后春季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528.36mg/m^3,是1958年的2.4倍,2005年与2006年夏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别是1958年的2.2和2.7倍,增加趋势十分明显;珠江口春季浮游动物生物量上升趋势最为显著,2004-2006年3年春季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是1959年同期的5.7—8.7倍,1981年、2006年夏季生物量分别比1959年增加了3.1倍和11倍。就这3个河口生物量变化趋势看,珠江口生物量的上升趋势最为明显,长江口次之,黄河口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4.
《海洋地质译丛》2009,(2):68-68
日前,国土资源部发布《2008年国土资源公报》。《公报》显示,2008年我国地质勘查投资保持较高水平,地质找矿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发现和证实15个亿吨级油气储量区,新增探明地质储量石油13.4×10^8t、天然气6472×10^8m^3。  相似文献   

5.
BG1井为平湖油气田八角亭构造一口气井,该井于2006年11月完钻并投产P11层。投产初期BG1井的产能较高,天然气产量最高达到10×10^4m^3/d,但产量下滑迅速,后虽补开P12层,但产量并未有起色,不久产量便下降至数千方。结合地质认识、油藏开发特征以及压力测试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明确了BG1井产量下滑是受储层非均质性、凝析油反凝析、地层水不配伍等多重因素影响。根据方案对比,提出了解堵和压裂联做方案。并于2008年9月对BG1井实施了压裂改造措施,基本解决了井筒附近的污染,产量恢复至3.5×10^4m^3/d,对东海低渗透储层的改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皇家荷兰壳牌公司6月19日宣布,该公司在挪威海北部维多利亚气田西北部150km处获得名为Gro的天然气发现,粗略估计可采天然气储量100×10^8~1000×10^8m^3,是挪威海迄今为止最深的离岸发现。壳牌公司、挪威海德鲁公司和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分别持有该储量50%、40%和10%的股份。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第二大油田——中石化胜利油田获悉,该油田2007年共生产原油2770.08×10^4t,超额完成全年原油生产任务,超产12.08×10^4t。这一成绩是在油田综合含水90%上、可采储量采出程度78%的情况下取得的。同时,胜利油田2007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过1×10^8t,这也是该油田连续第25年实现新增探明储量超亿吨。  相似文献   

8.
从区域构造背景和地层沉积特征描述了澳大利亚奥特韦盆地的基础地质特征;从烃源岩、储集层和圈闭三个方面论述了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从平面和层系上总结了盆地的油气分布特征。截止到2008年底,该盆地累计生产天然气124.5×10^8m^3,经济和次经济意义的证实储量为石油2×10^6t,天然气350×10^8m^3。对盆地的资源潜力进行评价,并对有利的远景区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
韩国三星重工日前在巨济造船厂举行了世界最大规模的26.6×10^4m^3容量级液化天然气船命名仪式。该船以卡塔尔王妃的名字“Mozah”命名。  相似文献   

10.
2009 年冬季南海北部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威  孙军  田伟 《海洋科学》2011,35(9):8-13
根据2010年1月6~30日对南海北部的调查取样,作者对该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的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52属155种(包括变形及变种),主要以温带近岸和广布性种为主,其中硅藻有38属94种,占总种数的60.6%;甲藻有12属58种,占总种数的37.4%;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36.46×10^4个/m^3,硅藻平均细胞丰度为13.77×10^4个/m^3,甲藻平均细胞丰度为1.39×10^4个/m^3,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平均细胞丰度为21.30×10^4个/m^3。粤东近岸区域是浮游植物高密集区,珠江口及其西南沿岸其次,而浮游植物稀疏区主要在调查区的中部海域,呈现出沿远岸区域逐渐降低的平面分布格局。除铁氏束毛藻为绝对优势种外,主要优势种有: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短刺角毛藻(Chaetoceros messanensis)、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p.)、粗根管藻(Rhizosolenia robusta)及角毛藻(Chaetoceros spp.)等。浮游植物群落香农.威纳物种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4.50,Pei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为0.81。浮游植物多样性程度较高,与细胞丰度平面分布基本呈相嵌分布,仅在近岸出现低值。  相似文献   

11.
从采集自福鼎敏灶湾和硖门湾海域的健康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叶状体体表分离、纯化到26株外生细菌.根据细菌菌落特征、菌体形态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将其确认为6种不同的菌属,分别是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heromonas)、Aquimarinas属、交替单胞菌属(Aheromona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s)、弧菌属(Vibrio)和嗜琼胶菌属(Agarivorans).2个海湾坛紫菜叶状体体表外生菌群数量稳定且差别不大,外生细菌菌属组成基本相同,个别菌属稍有差异,优势菌属为假交替单胞菌属和Aquimarinas属,常见菌属为交替单胞菌属和黄杆菌属,少见菌属为弧菌属.敏灶湾坛紫菜体表外生菌群数量为(5.7~6.5)×10^4cfu/g,外生细菌中各菌属所占比例为:假交替单胞菌属占38.5%,Aquimarinas属占52.8%,交替单胞菌属占13.9%,黄杆菌属占11.5%,弧菌属占3.3%.硖门湾坛紫菜体表外生菌群数量为(6.4~7.6)×10^4cfu/g,外生细菌中各菌属所占比例为:假交替单胞菌属占37.3%,Aquimarinas属占32.0%,交替单胞菌属占14.0%,黄杆菌属占12.7%,弧菌属占2.7%,嗜琼胶菌属占1.3%.优势和常见菌属菌株对健康坛紫菜叶状体进行感染,发现这些菌株对坛紫菜叶状体无致病力,叶状体生长无异常.这些可为坛紫菜微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海洋地质译丛》2010,(1):35-35
岁末盘点,胜利油田喜获丰收:2009年生产原油2791×10^4t,连续10年保持稳定增长,连续13年保持储采平衡。西部上产步伐进一步加快:西北油田分公司2009年生产原油660×10^4t,同比增长60×10^4t,生产天然气13.1×10^4m3,全面完成2009年度勘探开发任务。  相似文献   

13.
《海洋地质译丛》2010,(1):75-75
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进口原油首度超过2×10^8t,达到2.04×10^8t,预计全年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0%的“国际警戒线”。预计2010年自产原油在1.9×10^8t左右,全年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2%左右。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腰英台深层构造腰深1井井筒及输气管线发生水合物堵塞现象,分析认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导致堵塞的原因。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由天然气中烃分子与游离水结合而形成。计算出腰深1井水合物添加甲醇的合理量,通过从油管和套管添加甲醇,使该井恢复了正常生产,日产气量(6~12)×10^4m^3。防堵的关键是注入甲醇和连续平稳生产。  相似文献   

15.
李进寿  卢斌  王波  柯才焕 《台湾海峡》2011,30(3):405-411
杂色鲍的免疫机能主要是由血细胞以吞噬的方式来完成.本研究将杂色鲍分别暴露在1、2、5Ixg/cm3不同含量氯霉素的水体中60d(每天暴露4h),检测其主要免疫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经氯霉素暴露实验后,杂色鲍的主要免疫指标出现了下降.对照组与各药物含量组(1、2、5μg/cm3)中杂色鲍血细胞对溶藻弧菌的吞噬率分别为89.83%±3.66%、75.33%±4.89%、68.67%±5.05%和37.00%±9.21%;其吞噬指数分别为3.84±0.27、2.54±0.35、2.12±0.47和1.18±0.32;其血细胞密度分别为(2.72±0.33)×10’、(1.87±0.09)×10^7、(1.46±0.17)x10^7、(1.03±0.14)×10^7个/cmA^3.对照组与各药物含量组在水温3l℃高温胁迫下杂色鲍半致死时间(,Jk)分别为10、8、6、4h.各实验组的壳长、体重生长率、成活率与对照组比较,高含量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含量为lμg/cm^3和2μg/cm^3的氯霉素暴露对杂色鲍的生长有轻微的促进作用.各实验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酶活指标变化与氯霉素的暴露含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域分布有27个新生代沉积盆地,总面积约172.9×10^4km^2,属我国传统疆域线内的为143.2×10^4km^2。其中,近岸大陆架有10个沉积盆地,合计面积92.2×10^4km^2;南海中、南部有13个,面积59.4×10^4km^2,南海北部陆坡与洋壳过渡区中有3个,面积9.3×10^4km^2。  相似文献   

17.
台湾海峡浮游甲藻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2007年“国家908”专项台湾海峡4个航次调查,分析该海域浮游甲藻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时空分布特征。共鉴定甲藻18属131种,其中高温高盐种为主体,占总种数的72.52%,其次为广温广盐种,占总种数的25.19%,近岸种仪占2.29%。夏季甲藻的种类最丰富,而春季甲藻的丰度最高。平均丰度为404.96×10^2cells/m3,其平面分布呈现从近岸向外海、从北向南递增的趋势。与1984-1985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较,甲藻丰度的平面分布格局和季节变化趋势没有明显变化,但丰度增加3.01倍。从季节变化看,冷季甲藻丰度增加较为显著;从平面分布看,台湾海峡北部增加较多。此外,该海域甲藻群落结构也发生变化,种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上升,其丰度占浮游植物总丰度的比例由0.55%上升到1.02%。  相似文献   

18.
《海洋地质译丛》2009,(2):16-16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08年统计公报显示,据初步测算,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8.5×10^8t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0%。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际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能源安全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碳酸盐勘探开发聚焦了世界的目光。主要大国出于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考虑,加大对碳酸盐油气勘探开发的投入。世界碳酸盐岩油气探明可采总量为1 434.5×10^8t油当量,其中探明可采石油750.1×10^8t油当量,探明可采天然气684.4×10^8t油当量。世界碳酸盐岩油气田313个,其中油田208个,气田105个。中国碳酸盐岩探明石油15.2×10^8t油当量,探明率为6.5%,探明天然气1.36×10^8m^3,探明率为28.65%。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方法有地质法、地球物理法、地球化学勘探法、钻井法。开发成熟技术有多分支井技术、定向射孔技术、压裂酸化技术等。通过对世界碳酸盐岩资源勘探开发现状研究,实现碳酸盐岩资源优化利用,改善勘探开发效果,必将为全球碳酸盐岩资源的高水平、高效益勘探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东海东南陆架外缘冬、夏季实测海流FF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FFT法首次将东海陆架冬、夏季2次定点ADCP测流资料在频率域内分解成3个部分:不随时间变化的定常海流、周期为6~25h的潮流和剩余流,再将潮流分解为垂向均匀的全流(也称正压潮流)和剩余的斜压潮流。结果表明:夏季测站定常海流、潮流和剩余流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5.3%,93.9%和0.9%,而冬季测站分别占10.8%,80.9%和8.4%。夏、冬季测站的斜压潮流与正压潮流能量之比分别为20.7%和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