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完全线性化方法不能很好地处理Non-LTE谱线覆盖效应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由Werner(1986年)引进的能有效的处理Non-LTE谱线覆盖效应的计算Non-LTE恒星大气模型的方法——近似A算子法。并对这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可能的应用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CO67—186μm谱线在天体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瑞青  缪源 《天文学报》1999,40(4):376-381
采用球型大速度梯度模型,对IRC+ 10216 、AFGL2688 和NGC7027 等经ISO 发表的首次数据证明有相对强的CO67 - 186 μm 发射线的天体作模型计算.统计平衡辐射转移计算共覆盖低于能量4863 cm -1(v = 0 ,J= 0 能级的能量为0) 的全部能级,即v = 0 、J= 0 -50 ,v = 1 、J= 0 - 37 和v = 2 、J= 0 - 17 的107 个能级.计算表明CO 谱线的流量相对值对于上能级转动量子数Ju 的分布函数,是该谱线发射区物理条件的良好探针.IRC+ 10216 的CO远红外发射线主要由中央星激发形成,而AFGL2688 和NGC7027 区则是因温暖和致密的冲击气体所致.对ISO 首次数据涉及的其他天体的CO 谱线激发机制,也作了一些讨论。CO 的谱线是在67 - 186 μm 波段探测动能温度数百度以上的热天体,诸如富碳、富氧演化星包层,行星状星云、年轻星和恒星形成区复合体物理条件的重要探针  相似文献   

3.
太阳磁场的诊断是太阳物理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斯托克斯参量I、Q、U和V可以用来完整描述偏振光的信息,对观测得到的斯托克斯光谱进行反演可以诊断太阳磁场的信息.近几十年来,塞曼效应成为磁场诊断的主要手段,利用塞曼效应使谱线产生的分裂可以诊断强度达到几百高斯的强磁场,但是在太阳宁静区中存在大量强度小于100 Gs的弱磁场,对于弱磁场可以利用汉勒效应来诊断,应用汉勒效应诊断弱磁场一直是磁场诊断的主要内容之一,需要对偏振的产生机制有更完整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在采用不同原子模型的假设下,由散射产生的谱线轮廓的区别,以及在存在磁场时,不同原子模型谱线的汉勒效应的区别.以中性镁为研究对象,选取了7能级、4能级和2能级原子模型,分别研究了这几个原子模型对散射偏振和汉勒效应的影响.发现2能级原子模型和多能级(7能级和4能级)原子模型产生的谱线的偏振度有很大的区别,并且在2能级原子模型假设下b_4线不存在下能级的汉勒效应,但是在多能级的原子模型下b_4线仍存在下能级的汉勒效应.对比7能级原子模型和4能级原子模型,谱线的偏振度只有很小的变化,汉勒效应的表现也基本相同.主要结论如下:在利用中性镁b 3线的线偏振轮廓Q/I反演磁场时,至少需要采用4个能级的原子模型.这主要依赖于谱线形成区域的原子的能级分布,原子能级占有数多的能级在研究中是必须考虑的.  相似文献   

4.
Wu  GQ Huang  RQ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94,13(2):152-161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calculation method of Non-LTE stellar atmospheres.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complete linearzation method by Auer and Mihalas (1969) and the separated-iteration technique. First, the equation of radiative transfer and constraints are linearized respectively, then the linearized equation of the radiative transfer and the linearized constraints are sloved, separately. It overcomes the disadvantages of requiring the simultaneous solu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equations by the complete linearization. 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Non-LTE line blanketing effects and multi-level line formation.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method by calculating a small sample of H-He atmospheres and H line formations is dem onstrated.  相似文献   

5.
对观测到的受星风或膨胀气壳包围的双星系统的PCyg谱线理论分析可精确测定其星风物质损失率.我们在计算这类星的理论谱线时,考虑了氢氦混合气体的多能级跃迁、轨道运动引起的密度非径向分布等因素,对轨道形状做了简化,所得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6.
受星风或膨胀气壳包围的双星物质损失率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观测到的受星风或膨胀气壳包围的双星系统的PCyg谱线理论分析可精确测定其星风物质损失率,我们在计算这类星的理论谱线时,考虑了氢氦混合气体的多能级跃迁,轨道运动引起的密度非径向分布等因素,对轨道形状做了简化,所得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相对论微扰法处理Fe(+24)系统,利用解析形式的波函数计算其低能态的能级结构及Kα、Kβ特征线(作为对比,我们也计算了Fe(+25)系统).通过与现有的Fe(+25)Kα线的实验和理论比较,证明我们的方法是准确可信的,而在数学计算上则更加简便。利用这一结果,对小质量X射线密近双星的Fe(+24)K特征线进行了简要的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i)利用克拉夫特和施密特列出的造父变星资料中146个星的资料,用加姆方法计算了Δω(R)随 R 的变化.结果同根据莱顿天文台得到的21厘米氢线发射的观测资料计算出的Δω(R)镶合,定出太阳离银心的距离 R_0=11.0千秒差距.(ii)利用伯劳乌和摩根给出的17个造父变星(W Gem 除外)的自行资料,算得太阳邻近的银河系自转角速度ω(R_0)=23公里/秒/千秒差距,因而得自转速度 V(R_0)=250公里/秒.(iii)利用Δω(R)曲线计算了在R=5至14千秒差距区域内,ω(R)、V(R)、F(R)、A(R)和 B(R)的数值.最后,将 V(R)的数值同稳定星系动力学理论的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相对论微扰法处理Fe^+24系统,利用解析形式的波函数计算其低能态的能级结构及Kα、Kβ特征线(作为对比,我们也计算了Fe^+25系统)。通过与现有的Fe^+24Kα线的实验和理论比较,证明我们的方法是准确可信的,而在数学计算上则更加简便,利用这一结果,对小质量X射线密近双星的Fe^+24K特征线进行了简要的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磁场中谱线形成深度的新的计算方法.文中引进等值线吸收系数 x_l~*和等值源函数 S_Q~*、S_U~*、S_V~*的概念后,和磁场中的辐射转移方程一起求解.再计算磁场中的规一化的贡献函数 F_I、F_Q、F_U、F_V 和谱线形成深度ι_I、ι_Q、ι_U、ι_V.这样算出的 F 和ι(或 h)是与解辐射转移方程的条件相同,即有相同的大气模型、吸收机制和边界条件等.由本文计算的几个实例(表1)得出:(1)在强磁场中计算谱线形成深度必须考虑磁场的作用,(2)谱线形成深度ι_I、ι_Q、ι_U、ι_V 是不相等的.  相似文献   

11.
利用赫歇尔空间望远镜的H-ATLAS(Herschel Astrophysical Terahertz Large Area Survey)SDP(Science Demonstration Phase)天区从紫外到亚毫米波段数据,结合星族合成方法和尘埃模型,计算了星系的红外总光度.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强恒星形成星系和弱恒星形成星系,研究了利用紫外光度、红外光度和Hα谱线计算得到的恒星形成率(Star Formation Rate,SFR)的差异以及导致差异的内在物理起因.发现对于恒星形成活动强的星系,这3种恒星形成率指针给出的结果基本一致,弥散较小、只是在高恒星形成率端,利用紫外光度算得的恒星形成率比利用Hα谱线流量算得的恒星形成率略微偏小;而在低恒星形成率端,紫外光度指针偏大于Hα谱线指针;红外光度指针与Hα谱线指针在两端无明显偏差.对弱恒星形成星系,紫外光度、Hα谱线和红外光度3种恒星形成率指针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弥散较大.利用紫外光度和Hα谱线计算得到的恒星形成率的弥散和系统偏差随着星系年龄、质量的增加而增大.系统偏差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利用紫外连续谱斜率β定标恒星形成活动较弱星系的消光时,高估了这些星系的紫外消光,使得消光改正后的紫外光度偏大.另外,MPA/JHU(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Astrophysics/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数据库中弱恒星形成星系的恒星形成率SFR(Hα)比真实值偏低.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以前提出的改进的平均场模型(简称 MMFT)做了进一步的讨论。发现该模型有新的解 ml=2 ; 加入ρ介子,计算了核物质对称能 α_4;用新的参数计算了加ρ与未加ρ的中子物质的态方程,将二者作了比较,并与ml=4.3的结果做了比较;引用二体关联函数对矢量介子平均场的形式做了初步的理论探讨;用中子星结构方程计算了相应于各种态方程的中子星最大质量,结果是: MMFT-2(ml=2): M_(max)=2.22M(不含ρ介子) M_(max)=2.27M(加入ρ介子) MMFT-1(ml=4.3):M_(max)=1.69M(不含ρ介子) M_(max)=1.89M(加入ρ介子)  相似文献   

13.
共生星双星是一颗有强大星风物质损失的红巨星与一颗早型热星组成的特殊双星系统。由于早型热星在充满红巨星的星风物质的空间中环绕运行,可以产生P—Cygni型谱线,通过对P—Cygni型谱线的理论分析可以精确测定共生星双星的星风物质损失率。文章介绍了国际上比较有代表意义的一些共生星双星的工作,其中的方法几乎都是近十年中发展起来的。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作者的一些工作。在谱线形成计算中考虑了较多的因素,如氢—氦混合气体的多能级跃迁问题、轨道运动引起的密度非径向分布问题等,并在轨道形状方面做了一些简化。反映了共生星双星谱线形成关键的周期性相位变化的特征,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对这个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进行了一些简要讨论,此外,还介绍了作者在线性化分离法求解Non-LTE大气模型中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计算了R-W度规背景曲率对氢原子1S_(1/2),2P_(3/2)及2S_(1/2)四个态的能级微扰.发现仅当曲率半径小于10~(-7)cm时,才能在2S_(1/2)及2P_(1/2)间产生Lamb位移大小的能级分裂.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多通道滤光器太阳磁场望远镜的磁场观测定标及掌握(所采用的)谱线特征之需要,取VAL宁静太阳大气模型计算了7条Fel光球线的Stokes轮廓、形成深度、贡献函数分布,从而较为系统地对多条反常及正常Zeeman线的特征及性质作出了分析与总结,解释了在磁光效应影响下Stokes Q,U参量的形成深度曲线在近线心区域处出现陡峭峰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对太阳大气磁场的可靠测量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太阳活动区内外的许多活动现象,如耀斑的触发和能量释放过程、黑子的形态和黑子大气的平衡、日珥的形成等.由于原子在磁场中的一些能级会产生分裂(Zeeman效应),使对应这些能级的谱线分裂成若干个具有不同偏振特性的分量,因此目前对黑子磁场的测量主要是通过偏振光,即Stokes参量I、Q、U、V的观测来实现的.该文主要介绍近30年来太阳黑子光谱反演的方法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对光谱反演和滤光器型的望远镜矢量磁场的测量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用Unno-Beckers方程计算光球和黑子本影磁场内FeIλ5324.19谱线形成过程中,计算了该谱线Stokes参数随5000连续谱光学深度分布的贡献函数及形成深度随波长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磁光效应的存在给该线横向磁场定标参数Q、U的形成深度的确定带来一定的复杂性,对I和V的形成深度的确定没有明显的影响。结合北京天文台太阳磁场望远镜半宽0.15的双折射滤光器,确定所观测磁场信息的形成深度。当对日面中心观测,在滤光器调至线心时,I形成在光球层及黑子高度100公里左右,在偏离线心0.15时V分量形成高度亦如此,Q、U分量的情况较复杂。  相似文献   

18.
在切仑柯夫线发射理论的框架下,本文统一地讨论了类星体HI谱线的切合柯夫红移与线强比I(Lyα)/I(Hβ)之间的内在关系。忽略类星体宽线区气云外层光薄区中HI复合线的贡献,利用观测到的Lyα线相对于CIV线的相对红移,即切金柯夫红移,定出第二能级上粒子数布居R_2~0.02,利用观测的〈I(Hα)/I(Hβ)〉值定出参量x_β~14.0。在给定参量T~11000K时,HI的巴尔末线的切仑柯夫红移与线强比I(Lyα)/I(Hβ)同时与观测值相符甚佳,这对切仑柯夫线发射理论是一个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仲佳勇  张杰  赵刚  鲁欣 《天文学报》2004,45(1):16-24
利用原子数据模拟程序RCN/RCG、AUTOSTRUCTURE(AS)、GRASP分别对类氖铁的离子结构进行计算,计算过程包含了对波函数的相对论修正,计算结果包括电偶级光谱跃迁的能级间隔,谐振子强度,跃迁几率,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分析了3种原子数据模拟程序在计算原子结构上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利用IOS近似模型,计算了星际分子云条件下A型CH3CN-H2含超精细能级的碰撞跃迁速率系数。温度范围是20K-140K。为研究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区的物理、化学性质提供了有用的基础分子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