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董孝水  段州 《地下水》2014,(5):73-75
对三姑泉域岩溶地下水的观测已积累了24年的资料,经分析研判,地下水超采是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丰水年的降水又是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上升的有力支撑,这一升一降之间,有可能找到一个地下水开采量,能够在整个研究时段使地下水实现采补平衡、地下水位升降相抵的良性循环,作为该水源地的地下水可开采量。对此,利用这24 a观测的降水量、地下水开采量和地下水位升降的互动关系过程,作为一个地下水开采经验数学模型,设定几个不同的地下水开采量按时历逐年进行模拟计算,就可求出这个水源地的地下水可开采量。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7,(2)
山西省晋中市为能源重化工和农业生产基地,近年来供水需求量巨大,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日趋广泛。由于对地下水的合理开发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造成水源地布局不合理,不合理的开采状况改变了区域地下水的天然流场,形成以城市水源地和农灌井片为中心的大面积地下水降落漏斗,并由此引发了含水层疏干、地面沉降、地裂缝、水井枯竭、泉水衰减或断流和水质恶化等多种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对晋中市2001~2012年期间地下水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建立晋中市地下水开采量及补给量与降水量模型,对晋中市地下水开采量及补给量与降水量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晋中市地下水开采量及补给量与降水量呈对数关系,为晋中市控制地下水超采,合理配置水资源及水资源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鹏山水源地开采条件下的含水层固结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生  朱国荣 《岩土力学》2005,26(7):1141-1148
以鹏山水源地地下水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研究区地下水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问题,应用土力学和地下水动力学原理,建立了该水源地开采条件下的含水层固结模型。为保证模型的准确性,从渗流空间场和地下水运动过程两个方面,对模型误差积累、误差分布和模型稳定性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估,使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4.
淄博市腈纶工程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开采预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Ritz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1],结合单纯形线性规划,在完成在对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王旺庄-朱台地段的淄博市腈纶工程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模型建造的基础上,成功地对水源地进行地下水开采模拟,同时对该水源地的未来10年开采作了两种大气降水条件下的地下水动态预测,为腈纶工程水源地地下水开采提供了充分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5.
梅凯 《地下水》2014,(1):66-69
在合理概化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选择地下水模拟软件Visual Modflow对某厂区开采后的地下水流场进行预测评价。结果表明,单独厂区本身地下水增采虽然所引起的区域水位下降并不大,扩展范围相对比较小。但是鉴于研究区目前由于多个大型企业以及居民生活用水对地下水的开采,已经造成了该区域地下水位的明显下降,含水系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使得该区域的地下水资源量正在逐步减少,建议政府水务行政职能部门严格规范控制该地区各行各业的地下水开采量,开展一水多用,开源节流等节水措施,逐步减少对地下水开采,维护地下水采补平衡。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郑州市航空港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郑州市航空港区应急水源地进行了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研究区的地下水流场与实测资料的识别与校正,建立地下水模型,并对不同的开采方案进行预测评价,为拟建水源地的科学运行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临淄地区水资源丰富,地表水、地下水已得到充分利用。地下水主要赋存在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和第四系孔隙含水岩组,二者在山前形成越流系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密切,互相转化,现有地表蓄水工程和地下水开采水源地布置合理,不易再增加地表蓄水工程和地下水开采量。  相似文献   

8.
淄博市大武水源地是中国北方罕见的特大型岩溶-裂隙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开采量为52×10~4m~3/d。为了对岩溶地下水进行有效监测,需要建立最优的地下水监测网。文中在对岩溶地下水流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流系统确定性-随机性数学模型,运用有限元与卡尔曼滤波耦合的模拟递推算法,对大武水源地地下水监测网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显示:现有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网难以达到监测目标,最优地下水位监测网由14个监测井,每月监测一次的监测频率组成,比现有地下水位监测网减少了2个监测井。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数值模拟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应用GMS软件建立靖安水源地的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设计的不同开采方案进行模拟,预测降水保证率95%条件下各方案开采20年后的地下水流场变化及水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水源地总开采量为10万m3/d时,地下水流场能够达到稳定状态,中心水位降深较小,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局部地区出现了地下水水位下降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为了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结合《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和《米东新区水资源规划报告》设计了现状开采方案、增加补给量方案、减少开采量方案和增加补给量与减少开采量联合方案。运用北部平原地下水非稳定流模型对这四个地下水开发情景模拟方案进行了模拟,模拟的时间段为2007~2050年。对预测期间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地下水水位降深及水均衡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增加补给量与减少开采量联合方案是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地下水的可持续开采方案。实施该方案应从北水南调引0.7×108m3/a地表水用于北部倾斜平原的农业灌溉,同时要减少地下水超采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0.50×108 m3/a。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地下水模拟软件GMS,对寿光市自来水公司第三水厂水源地—寿西水源地地下水流进行数值模拟。寿西水源地地下水动态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区域地下水动态和晨鸣集团等工业水源地开采影响。模拟考虑寿西水源地所在淄博—潍坊大型漏斗区的背景,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对晨鸣集团等工业开采井的逐步替代,按四个方案进行地下水动态预测,提出保障寿西水源地出水量及漏斗间干扰较轻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矿坑疏排水是引起地下水资源流失的重要原因,寻求新的控水方法势在必行。以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水文地质与露天煤矿开发特征,分析了露天开采驱动下帷幕墙体建设对地下水系统控制的基本原理,得出帷幕墙体渗透能力越弱、厚度越大、与补给水体距离越近是帷幕墙减少露天采坑涌水的基本思路。将露天采矿疏排水与地下水系统数值仿真研究结合,对露天煤矿开采与帷幕墙建设对矿坑疏排水强度影响程度进行预测分析,模拟结果显示,采用针对主要涌水段的局部帷幕工程方案,地下水仍然以露天矿采坑为降落漏斗中心,区域流场形态基本未发生重大变化,在未帷幕区段地下水发生了强烈的侧向绕流现象,初期(300 d)矿坑残余涌水量较之现有矿坑排水量最大减幅 37.16%,而残余涌水量随时间增大趋势明显。按准全封闭型帷幕方案建墙后,地下水基本未发生绕流现象,矿井残余涌水量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大减幅达85.79%,且后期涌水量增加幅度不大,可见准封闭型帷幕建设方案较之局部帷幕方案对矿坑整体涌水量的减排作用显著。通过分析露天煤矿开采侧向帷幕控水规律,构建帷幕阻水条件下地下水系统仿真模型,评价帷幕截水减排效果,以期为露天矿区煤–水资源协调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刘晓宇 《地下水》2019,(3):17-19,85
矿井采煤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对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水位及水量产生影响,确定采煤引起地下水水位降及漏失量是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以纳林河矿区某大型矿井为例,运用Visual MODFLOW建立模拟区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利用实测流场和长观孔的动态观测资料识别和验证数值模型,利用模型来预测采煤对第四系-白垩系含水层水位及水量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前25年采煤引起地下水最大水位降为3.6 m,引起地下水的漏失量最大为141.87万m^3/a,占矿井涌水量的29.88%;利用矿化度法确定的越流量占矿井涌水量的6.39%~34.89%,模拟结果基本合理,可作为矿井采煤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4.
淮南采煤沉陷区积水来源的氢氧稳定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南是我国东部重要的能源基地,由于长期地下采煤,地表形成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并积水,造成严重地质灾害。针对于此,部分学者提出利用采煤沉陷区建立"平原水库"解决周边地区干旱年份农田缺水问题的设想。然而,一方面,由于煤层上覆几百米厚的新生代沉积,采煤塌陷形成的沉陷裂隙是否沟通了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并因此改变了这个地区的地下水系统,成为区域水资源评价需要了解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另一方面,建立"平原水库"需要有稳定的补给水源,采煤形成的沉陷裂隙如果沟通了地下不同深度含水层的水力联系,是否使地下水成为塌陷区除降雨外的重要补给来源,这就成为评价"平原水库"水资源潜力的重要参考依据。氢氧稳定同位素是示踪天然水体水来源的重要手段,笔者在淮南矿区采集了旱季和雨季的浅层地下水、河水、雨水、沉陷区的积水等不同水体的水样23件,分析了其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并与深层地下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雨季和旱季,该地区采煤沉陷区积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都非常接近大气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而与深层地下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相差较大,说明采煤沉陷区的积水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采煤沉陷区的沉陷裂隙贯穿了整个新生代地层,使地表水发生下渗与在深部与深层地下水发生不同程度的混合,而深层地下水尚不是"平原水库"的稳定补给源。  相似文献   

15.
张徽  王钊  王杰  权国仓  梁煦枫 《地下水》2006,28(5):50-52
针对山间河谷类傍河水源地共有的地质条件,本文应用国际通用的Visual Modflow软件包对选取的典型地段进行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研究区的地下水梯度场、降速场以及水均衡结果与实测资料的识别与验证,建立地下水流模型,并对不同降水频率下的开采方案进行预测评价,保证了拟建水源地所需的可开采水量,也为同类型水源地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矿区水文地质研究进展及中长期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区水资源保护和矿山防治水这两个互相矛盾又紧密联系的问题给传统的矿山水文地质学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迫切需要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实现矿区未来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与保护以及采煤安全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本文选择长治盆地为重点研究区,从采动引起的覆岩移动入手,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相似材料模拟、综合物探、野外监测、现场注(压)水试验的方法,运用水文地质学原理研究了采煤引起含水层结构变异厚度及其渗透性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以长治盆地集中开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和野外监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区域地下水流场三维动态模拟试验台,为研究含水层结构变异后的地下水循环机理和水资源重新分布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同时指出了我国矿山水文地质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了矿山水文地质学科的发展趋势,展望了未来相关分支学科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17.
大南湖北露天煤矿首采区东南部需要揭露Ⅲ火烧岩区一部分,这使得烧变岩水成为露天煤矿矿井充水的主要水源。资源勘探阶段的水文地质资料表明,烧变岩区赋水空间发育、透水能力强,储存量非常可观,但由于受资源勘探阶段水文地质勘探工程量制约,水文地质条件未能详细查明,现有水文地质成果尚不能满足首采区对烧变岩水疏排设计的要求。对烧变岩地下水资源进行模拟开采性抽水试验,获取Ⅲ火烧区的水文地质参数,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运用MODFLOW软件建立了III火烧区地下水数值模型,并模拟计算出了Ⅲ火烧区地下水储存量。经验证,本次模拟所取得成果与煤矿实际情况相符,能够作为首采区矿坑疏排水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8.
矿山开采活动中地下水与生态环境保护是需要综合利用多学科思想与理论解决的难题,仅从采矿工程学角度难以解决根本问题。文中从生态水文地质学的角度,针对陕北采煤安全必须疏排水和陕北能源基地建设亟须水资源支撑的现状,提出了通过充分地利用煤田地下水满足强劲用水需求来保护水资源的对策,并从矿区水文地质结构、地下水循环条件出发,根据矿区植被生态风险区划、采煤影响地下水区划,提出了建立保护矿山水资源的采煤秩序、不同阶段地下水保护与开发利用区划以及矿山掘进过程中保护性开采地下水的水源地布局规划原则与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系统观点出发,分析了矿区岩溶水供排结合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以供代排,合理的规划蔚县矿区地下水资源的供排结合方案。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与最优化技术建立供排结合水量规划的教学模型,求出了蔚县矿区最佳水源地位置和最佳的供水开采量与疏干量,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崔昭 《地下水》2019,(3):20-21,32
为研究地下水"热"源对于渗流场的影响,选取某水库水源地辐射取水区及部分扩张区为研究范围,使用地下水通用软件FEFLOW对单一地下水热源作用下的Y型河道的渗流场和温度场进行研究,得出地下水热源对渗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地下水位受水源的影响,在不同位置水位不同,含水层内随着到水源点距离的增加,水位逐渐降低,到达某个位置时会保持稳定不变;靠近地表的地下水温会随着到水源点距离的增加逐渐降低,在垂向上,含水层内地下水温随着高程的降低逐渐降低,而在库水区,受库水的影响垂向水温变化规律则刚好相反,研究结论可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