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5 毫秒
1.
目前GPS系统中对电离层折射误差的改正主要来用双频技术,双频技术只改正了电离层折射误差的一阶项,可使定位精度达到米级.但对于要求厘米级定位精度的用户来讲,还必须改正电离层折射误差的二阶项;对于要求毫米级定位精度的用户,还应考虑三阶项的改正.笔者提出一个能改正电离层折射误差一阶项、二阶项和三阶项的方法,它是把现有的双频技术与参考文献[1]中提出的双极化技术结合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刘利  韩春好  唐波 《天文学进展》2007,25(3):279-283
该文介绍了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双向定时的基本原理,采用北京和乌鲁木齐两站的试验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发现双向定时结果明显存在周期性变化,并且两地结果随地方时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谱分析表明:两站的主要周期谱基本一致,都比较明显地存在近周日和近半日变化。这种周期性变化可能主要由电离层延迟随地方时的变化引起。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GPS的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部分的发展状况及其作用。并对GPS定位的基本原理做了阐述。GPS定位误差由几何精度因子和站星距离的测量误差决定,站星距离的测量误差由3大类误差因素决定,它们是与GPS卫星有关的误差、与GPS卫星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与GPS信号接收设备有关的误差。对上述重要误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误差修正模型及各种减小或消除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双星快速定位通信系统中的单向定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中,定位精度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准确的定位误差模型有利于理解系统的工作模式,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提供指导。当卫星的测距误差满足相互独立和方差均一的条件时,定位误差等于测距误差标准差与几何精度因子的乘积。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不同卫星信号的传播路径不同,测距误差的统计特征难以相同,尤其当卫星信号受到多径干扰与电离层闪烁影响时,不同卫星间的测距误差有显著的差异。介绍了一种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建立的非均一测距误差的定位误差理论模型,利用北京站与香港站的实测数据,对受到多径效应与电离层闪烁影响的定位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统计特性与非均一方差的定位误差模型给出的结果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区域定位系统(Chinese Area Positioning System,CAPS)是基于通信卫星的转发式卫星导航系统,基本原理是导航信号由地面导航站上行,经通信卫星转发向地面广播,用户接收机接收导航信号和电文实现导航定位。在试验验证阶段,CAPS仅采用同步轨道通信卫星进行信号的转发和广播,用户接收机利用气压测高技术实现高程辅助下的定位解算。为了描述CAPS水平定位误差的分布,作者定义了高程辅助算法下的东精度衰减因子(Dilution of PrecisionEast,EDOP)和北精度衰减因子(Dilution of Precision North,NDOP)。根据CAPS星座分布,分析系统覆盖范围内高程辅助下EDOP和NDOP数值,结果表明CAPS的EDOP和NDOP是关于赤道南北对称,关于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的平均经度子午圈对称。在平均经度子午圈附近,EDOP出现最小值;在同一纬度圈上,离平均子午圈越远,EDOP数值越大。在CAPS覆盖区域内,任一格点上的NDOP总是大于EDOP,当用户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移动时,在站心坐标系内卫星在南北方向拉开的距离增大,NDOP变小。利用北京、上海、长春、西安、乌鲁木齐和昆明6个CAPS测站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EDOP和NDOP可用于估算星座空间布局对用户伪距测量误差的放大程度,并可以解释CAPS接收机在高程辅助下水平定位精度东西方向总是优于南北方向的现象。进一步的实测数据分析表明,EDOP和NDOP可以用来估算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7.
田丰 《天文学进展》2011,29(1):97-104
目前很多学者希望从"X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的导航算法研究入手,利用数据分析或仿真进行验证.其中关于航天器自主定位的误差估计方法、误差量级和各种影响因素的讨论,并没有在给定详细初始条件的基础上系统性地说明问题.为了分析上述问题,需从天体测量学的角度出发,对自主定位的各种误差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误差量级的估计.首先,由...  相似文献   

8.
采用最小二乘协方差方法分别对Galileo系统的定位误差和中国区域导航增强系统的定位误差的计算进行定义,并通过matlab编程仿真比较得出:区域增强导航系统的定位误差只有Galileo系统定位误差的三分之一。表明,如果能建立区域增强导航系统将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中国区域的导航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低精度定时定时就是我们常说的时间同步。顾名思义,时间同步就是使本地的时间与标准时间一致,或者利用一个参考标准,使不同地点的时间一致。 BPL长波授时台除以一定的重复周期发射脉冲组之外,在秒信号与脉冲组不相重合时,还加发秒脉冲。利用BPL台进行定时的用户可以分成低精度用户和高精度用户。低精度用户  相似文献   

10.
毫秒脉冲星定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毫秒脉冲星守时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己取得重要进展,利用现有2颗毫秒脉冲星约10yr的计时观测资料分析得到的 TAI-PT,其长期稳定度为 2×10-14。采用合适的长期稳定度算法,由多颗毫秒脉冲星计时观测可以建立综合脉冲星时间尺度。它可以成为与原子时系统比较的重要手段,并对原子时长期稳定度的改进做出贡献。介绍了该领域研究的基本状况,重点对毫秒脉冲星守时的理论方法,综合脉冲星时间及与原子时的关系等进行了讨论和评述。对由双星系统内毫秒脉冲星的轨道运动定义的双星脉冲星时也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20颗星的两次观测资料,计算了一米望远镜的定位误差,主光路与导星镜的相对弯程以及相对弯程与地理纬度φ,恒星的赤纬δ和时角t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根据BPL长波授时信号特征设计的一种经济实用的定时接收机可以取得优于土30微秒的定时精度。在此介绍其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Compass卫星双向定时的基本原理,在讨论双向定时计算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考虑Sagnac效应项的详细计算模型,并计算了Sagnac效应项在几个代表性地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距离中心站较远地区的用户,这种影响可达几十个纳秒。最后,对Compass卫星双向定时理论精度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几个地区的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15.
GPS共视比对(GPS CV)是国际原子时进行时间连接的主要手段之一,即使在有TWSTFT(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的实验室GPS也作为时间比对的备用手段而存在,而且TWSTFT系统启用时需用GPS做校准。国际权度局(BIPM)为了减小比对误差,对一些时间实验室的GPS接收机进行不定期校准。国家授时中心(NTSC)利用BIPM给出的校准报告对NTSC时间基准实验室的GPS定时型接收机的内部时延及相关数据进行修正,使UTC(NTSC)的准确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BPM定时仪可做为用户钟使用。本文介绍了一些检测和限踪短波时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选择可用性干扰的噪声特性,得到了选择可用干扰的数学模型。建立起时刻差方程的状态空间的描述,利用离散的状态方程,用卡尔曼滤波的方法减小SA干扰对校频,定时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与Geiger和Santerre的简单的均匀分布假设进行比较,本较严格地考虑了GPS卫星天空分布密度随赤纬和轨道倾角的变化,研制了SIMSKY软件,采用模拟计算的方法研究了GPS星座对精密定位误差椭球大小和三轴指向的作用;还研究钟差与测站坐标的相关程度。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研究不同纬度的测站网络对误差椭球和z-t相关性的影响、不同截止高度对误差椭球和高程与时间相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罗兰”(LORAN)一词是远程导航(Long Range Navigation)英文字头的缩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开始发展的一种脉冲式双曲线定位系统。目前已有A、B、C、D四种类型。罗兰—B因周期识别困难已停止发展。罗兰—A系统,从1943年即开始装备,它工作在1.75~1.95MHz频段上,其地波可达700浬,天波达1400浬,主要用于海上航线,这种系统实际上只能算是中程导航系统。罗兰—C系统是一种低频脉冲相位双曲线远程导航系统,由罗兰—A发展而来。1952年开始试验它的前身西塔克(CYTA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测量长波定时接收机系统(包括环形天线和同轴电缆)时延的方法,对其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2000C型和PO20型两种长波定时接收机的时延实测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